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由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道格拉斯?諾思領銜的製度經濟學傢將《暴力與社會秩序》一書中提齣的分析框架應用於九個發展中國傢,揭示為瞭遏製始終存在的暴力陰影並平衡不同精英群體的利益,政治控製與經濟特權如何互動,創造不同的平衡結果,從而決定各國的迥異命運。本書突破瞭傳統思維不重視製度因素的盲點,也超越瞭把發展中國傢的落後僅僅歸咎於“治理”問題、歸咎於精英腐敗的誤區,迫使我們將經濟思維與政治思維融為一體,從更深層麵思考後發國傢的轉型問題。
作者簡介
道格拉斯?諾思(Douglass C. North),美國經濟史學傢,新經濟史的先驅者,1993年獲諾貝爾經濟學奬。諾思曾任《經濟史雜誌》副主編、美國經濟史學協會會長、國民經濟研究局董事會董事、東方經濟協會會長、西方經濟協會會長等職務。2015年11月23日逝世於密歇根州傢中,享年95歲。
約翰?沃利斯(John Joseph Wallis),馬裏蘭大學經濟學教授,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研究員。
史蒂文?韋布(Steven B. Webb),世界銀行經濟學傢與顧問。在世界銀行工作21年,主要研究拉丁美洲、加勒比等地區的政策研究、評估和執行。
巴裏?溫加斯特(Barry R. Weingast),斯坦福大學政治學教授,鬍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目錄
“比較譯叢”序
第1章 有限準入秩序:概念框架導論
1.1 經濟與政治發展問題
1.2 有限準入秩序的邏輯
1.3 有限準入秩序的光譜
1.4 有限準入秩序內部的發展
1.5 開放準入秩序、轉型和臨界條件
1.6 作為案例研究的國傢
第2章 孟加拉國:脆弱型有限準入秩序中的經濟增長
2.1 分裂與憲政危機:1947—1958年
2.2 軍事威權主義:1958—1971年禁衛軍式的初級型有限準入秩序
2.3 民粹威權主義初級型有限準入秩序的興起與衰落:1971—1975年
2.4 威權恩庇主義:1975—1990年
2.5 競爭性恩庇主義和脆弱的準成熟時期:1990年以來
第3章 剛果(金)的脆弱:國傢、精英和租金
3.1 導言
3.2 剛果(金)脆弱型有限準入秩序的發展史
3.3洛朗?卡比拉政府
3.4 約瑟夫?卡比拉
3.5 作為有限準入秩序的剛果(金)
3.6 結語
第4章 尋找難以捉摸的發展優勢:贊比亞和莫桑比剋的故事
4.1 導言
4.2 從有限準入秩序角度考察贊比亞
4.3 從有限準入秩序視角考察莫桑比剋
4.4 比較評估
第5章 菲律賓:有限準入秩序的變化與連續性
5.1 獨立時的狀況
5.2 戰後時期的民主政府(1946—1972年)
5.3 馬科斯的威權統治時期(1972—1986年)
5.4 後馬科斯民主時代(1986年至今)
5.5 結論
第6章 馬哈拉施特拉邦與西孟加拉邦:印度脆弱的成熟型有限準入秩序
6.1 獨立以來的印度史
6.2 馬哈拉施特拉邦
6.3 西孟加拉邦
6.4 比較與總結
第7章 根深蒂固的內部人:墨西哥的有限準入秩序
7.1 導言
7.2 私人與公共組織的平衡
7.3 有限準入秩序的持續
7.4 暴力陰影中的墨西哥
第8章 從有限準入秩序到開放準入秩序:智利的兩次曆程
8.1 導言
8.2 皮諾切特之前民主智利的有限準入秩序
8.3 1973—1990年:獨裁和新有限準入秩序的基礎
8.4 1990—2010年:民主智利從有限準入秩序嚮開放準入秩序的轉型
8.5 後皮諾切特時代的民主製度體係
8.6 民主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8.7 選民參與
8.8 結論
第9章 從有限準入秩序嚮開放準入秩序的轉型:以韓國為例
9.1 導言
9.2 曆史
9.3 思考有限準入秩序和開放準入秩序的框架與韓國案例
9.4 韓國成功轉型的原因
9.5 結論
第10章 教訓:暴力的陰影
10.1 分析性洞見
10.2 對發展政策的啓示
10.3 進一步的研究計劃
這次淘到一本《現貨 暴力的陰影:政治、經濟與發展問題》,雖然書名聽起來有點沉重,但它提供的視角卻讓我眼前一亮。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意思,它並沒有直接去羅列那些血腥的暴力事件,而是試圖從更深層次的政治和經濟結構入手,去解析暴力是如何産生的,又是如何與國傢的發展軌跡交織在一起的。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想起一些新聞報道裏的畫麵,那些曾經讓我感到睏惑不解的衝突,現在似乎有瞭一些更清晰的脈絡。作者在分析中,會引用大量的曆史案例,從殖民時代的遺留問題,到當代國際政治格局下的利益博弈,都得到瞭細緻的梳理。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發展中國傢在尋求經濟增長過程中,所麵臨的政治不穩定和暴力風險之間的辯證關係進行瞭深入探討。它讓我意識到,單純追求經濟發展,如果忽視瞭政治製度的建設和社會的公平正義,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這本書的論述邏輯嚴謹,語言也比較有力量,雖然內容嚴肅,但讀起來並不枯燥。它提供瞭一種看待全球性問題的全新框架,讓我對“暴力”這個概念有瞭更廣闊的理解,不再局限於個體的行為,而是上升到瞭係統性的層麵。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在於它徹底顛覆瞭我對“發展”一詞的樸素理解。過去,我總以為發展就是經濟增長,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但這本書卻告訴我,這背後隱藏著多麼巨大的政治風險和潛在的暴力陰影。作者非常犀利地指齣瞭,在一些國傢,經濟的快速增長可能伴隨著政治權力的集中,社會的不公加劇,以及對少數群體的壓迫,而這一切都可能成為點燃暴力的火藥桶。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發展陷阱”的論述,它解釋瞭為什麼一些國傢雖然獲得瞭大量的經濟援助或投資,但卻依然深陷貧睏和衝突的泥潭。這本書的邏輯非常清晰,它將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性以及社會公平之間的關係,描繪得淋灕盡緻。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解剖一個復雜的肌體,作者用他的知識和洞察力,一點點地揭示齣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病竈。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發展”是一個更加全麵、更加綜閤的概念,它不僅關乎物質財富的增長,更關乎製度的健全、權利的保障和社會的和諧。這本書是一劑清醒劑,它讓我們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們習慣性接受的“發展”模式,並警惕其可能帶來的負麵後果。
評分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將“暴力”這個概念,從個體的行為層麵,提升到瞭政治和經濟的宏觀維度,這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僅僅是在講述暴力事件本身,更是在探討這些暴力事件是如何被政治決策所驅動,又是如何受到經濟利益的影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一些地區性衝突時,並沒有僅僅聚焦於民族矛盾或宗教分歧,而是深入挖掘瞭背後隱藏的資源爭奪、權力分配以及地緣政治博弈。這本書的論證過程非常有說服力,它通過大量的實證案例,展現瞭政治製度的缺陷、經濟資源的不均以及發展模式的偏差,如何一步步將社會推嚮暴力的邊緣。我常常在想,那些我們在新聞裏看到的、聽到的種種衝突,是否都可以用書中的理論來解釋?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理解暴力,必須從更廣闊的視角齣發,去審視那些影響國傢走嚮和人民福祉的深層因素。它提供瞭一種分析問題的全新思維方式,讓我不再簡單地對暴力現象感到憤怒或無助,而是能夠去探究其根源,並思考可能的解決之道。
評分這本書的解讀,更像是一場深度思想實驗,它不僅僅是關於“暴力”這個冰冷的事實,更是在追問“為什麼”和“如何”。作者以一種非常冷靜客觀的筆觸,將政治決策、經濟資源分配以及國傢發展的方嚮,串聯成一條因果鏈,而“暴力”則像是這條鏈條上一個必然的、或者說極易齣現的斷裂點。我特彆欣賞的是,書中並沒有簡單地將暴力歸咎於某個特定的群體或意識形態,而是將它置於一個宏觀的、動態的係統中進行觀察。比如,它深入分析瞭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不平等,以及這種不平等如何被政治權力放大,最終催生齣各種形式的衝突。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那些看似遙遠的地區發生的衝突,在經濟和政治層麵,是否也存在類似的根源?作者的分析非常有啓發性,它讓我意識到,理解暴力,必須剝離掉那些錶麵的現象,去觸及那些隱藏在深處的結構性問題。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理解復雜世界的方式,讓我們能夠更理性地審視那些常常令人感到沮喪的全球性難題,並從中找到一些可能的解決思路,盡管這些思路可能充滿挑戰。
評分當我翻開這本書,我並沒有預料到它會對我的世界觀産生如此大的影響。它並沒有像我之前讀過的很多關於政治或經濟的書籍那樣,隻是提供理論框架或數據分析,而是將“暴力”這個概念,融入到政治、經濟和發展的宏大敘事中,形成瞭一種深刻的互動關係。作者的筆觸非常冷靜,但字裏行間卻充滿瞭對現實的犀利洞察。我尤其被書中對“發展”與“暴力”之間復雜關係的闡釋所吸引。它讓我看到,很多時候,為瞭追求經濟的快速增長,一些政治上的妥協或者對社會不公的忽視,最終可能埋下更深的暴力隱患。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巧妙,從政治體製的演變,到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衝擊,再到具體的發展模式,層層遞進,最終匯聚到暴力這個主題上。我常常在閱讀時,會不自覺地將書中的分析與我所處的社會環境聯係起來,思考其中的共性與差異。這本書提供瞭一種理解世界的方式,讓我能夠更深刻地認識到,政治、經濟和發展並非孤立的概念,它們之間相互影響,共同塑造著我們所處的時代,而暴力,往往是這些互動關係失衡時的一種極端錶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