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思领衔的制度经济学家将《暴力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的分析框架应用于九个发展中国家,揭示为了遏制始终存在的暴力阴影并平衡不同精英群体的利益,政治控制与经济特权如何互动,创造不同的平衡结果,从而决定各国的迥异命运。本书突破了传统思维不重视制度因素的盲点,也超越了把发展中国家的落后仅仅归咎于“治理”问题、归咎于精英腐败的误区,迫使我们将经济思维与政治思维融为一体,从更深层面思考后发国家的转型问题。
作者简介
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 C. North),美国经济史学家,新经济史的先驱者,199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诺思曾任《经济史杂志》副主编、美国经济史学协会会长、国民经济研究局董事会董事、东方经济协会会长、西方经济协会会长等职务。2015年11月23日逝世于密歇根州家中,享年95岁。
约翰?沃利斯(John Joseph Wallis),马里兰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
史蒂文?韦布(Steven B. Webb),世界银行经济学家与顾问。在世界银行工作21年,主要研究拉丁美洲、加勒比等地区的政策研究、评估和执行。
巴里?温加斯特(Barry R. Weingast),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目录
“比较译丛”序
第1章 有限准入秩序:概念框架导论
1.1 经济与政治发展问题
1.2 有限准入秩序的逻辑
1.3 有限准入秩序的光谱
1.4 有限准入秩序内部的发展
1.5 开放准入秩序、转型和临界条件
1.6 作为案例研究的国家
第2章 孟加拉国:脆弱型有限准入秩序中的经济增长
2.1 分裂与宪政危机:1947—1958年
2.2 军事威权主义:1958—1971年禁卫军式的初级型有限准入秩序
2.3 民粹威权主义初级型有限准入秩序的兴起与衰落:1971—1975年
2.4 威权恩庇主义:1975—1990年
2.5 竞争性恩庇主义和脆弱的准成熟时期:1990年以来
第3章 刚果(金)的脆弱:国家、精英和租金
3.1 导言
3.2 刚果(金)脆弱型有限准入秩序的发展史
3.3洛朗?卡比拉政府
3.4 约瑟夫?卡比拉
3.5 作为有限准入秩序的刚果(金)
3.6 结语
第4章 寻找难以捉摸的发展优势:赞比亚和莫桑比克的故事
4.1 导言
4.2 从有限准入秩序角度考察赞比亚
4.3 从有限准入秩序视角考察莫桑比克
4.4 比较评估
第5章 菲律宾:有限准入秩序的变化与连续性
5.1 独立时的状况
5.2 战后时期的民主政府(1946—1972年)
5.3 马科斯的威权统治时期(1972—1986年)
5.4 后马科斯民主时代(1986年至今)
5.5 结论
第6章 马哈拉施特拉邦与西孟加拉邦:印度脆弱的成熟型有限准入秩序
6.1 独立以来的印度史
6.2 马哈拉施特拉邦
6.3 西孟加拉邦
6.4 比较与总结
第7章 根深蒂固的内部人:墨西哥的有限准入秩序
7.1 导言
7.2 私人与公共组织的平衡
7.3 有限准入秩序的持续
7.4 暴力阴影中的墨西哥
第8章 从有限准入秩序到开放准入秩序:智利的两次历程
8.1 导言
8.2 皮诺切特之前民主智利的有限准入秩序
8.3 1973—1990年:独裁和新有限准入秩序的基础
8.4 1990—2010年:民主智利从有限准入秩序向开放准入秩序的转型
8.5 后皮诺切特时代的民主制度体系
8.6 民主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8.7 选民参与
8.8 结论
第9章 从有限准入秩序向开放准入秩序的转型:以韩国为例
9.1 导言
9.2 历史
9.3 思考有限准入秩序和开放准入秩序的框架与韩国案例
9.4 韩国成功转型的原因
9.5 结论
第10章 教训:暴力的阴影
10.1 分析性洞见
10.2 对发展政策的启示
10.3 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当我翻开这本书,我并没有预料到它会对我的世界观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并没有像我之前读过的很多关于政治或经济的书籍那样,只是提供理论框架或数据分析,而是将“暴力”这个概念,融入到政治、经济和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形成了一种深刻的互动关系。作者的笔触非常冷静,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现实的犀利洞察。我尤其被书中对“发展”与“暴力”之间复杂关系的阐释所吸引。它让我看到,很多时候,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些政治上的妥协或者对社会不公的忽视,最终可能埋下更深的暴力隐患。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巧妙,从政治体制的演变,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再到具体的发展模式,层层递进,最终汇聚到暴力这个主题上。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分析与我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思考其中的共性与差异。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政治、经济和发展并非孤立的概念,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我们所处的时代,而暴力,往往是这些互动关系失衡时的一种极端表现。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将“暴力”这个概念,从个体的行为层面,提升到了政治和经济的宏观维度,这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暴力事件本身,更是在探讨这些暴力事件是如何被政治决策所驱动,又是如何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一些地区性冲突时,并没有仅仅聚焦于民族矛盾或宗教分歧,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隐藏的资源争夺、权力分配以及地缘政治博弈。这本书的论证过程非常有说服力,它通过大量的实证案例,展现了政治制度的缺陷、经济资源的不均以及发展模式的偏差,如何一步步将社会推向暴力的边缘。我常常在想,那些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的、听到的种种冲突,是否都可以用书中的理论来解释?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暴力,必须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去审视那些影响国家走向和人民福祉的深层因素。它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的全新思维方式,让我不再简单地对暴力现象感到愤怒或无助,而是能够去探究其根源,并思考可能的解决之道。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发展”一词的朴素理解。过去,我总以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但这本书却告诉我,这背后隐藏着多么巨大的政治风险和潜在的暴力阴影。作者非常犀利地指出了,在一些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可能伴随着政治权力的集中,社会的不公加剧,以及对少数群体的压迫,而这一切都可能成为点燃暴力的火药桶。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发展陷阱”的论述,它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国家虽然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援助或投资,但却依然深陷贫困和冲突的泥潭。这本书的逻辑非常清晰,它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性以及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描绘得淋漓尽致。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解剖一个复杂的肌体,作者用他的知识和洞察力,一点点地揭示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病灶。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发展”是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综合的概念,它不仅关乎物质财富的增长,更关乎制度的健全、权利的保障和社会的和谐。这本书是一剂清醒剂,它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习惯性接受的“发展”模式,并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评分这次淘到一本《现货 暴力的阴影:政治、经济与发展问题》,虽然书名听起来有点沉重,但它提供的视角却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有意思,它并没有直接去罗列那些血腥的暴力事件,而是试图从更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结构入手,去解析暴力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与国家的发展轨迹交织在一起的。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一些新闻报道里的画面,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惑不解的冲突,现在似乎有了一些更清晰的脉络。作者在分析中,会引用大量的历史案例,从殖民时代的遗留问题,到当代国际政治格局下的利益博弈,都得到了细致的梳理。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发展中国家在寻求经济增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政治不稳定和暴力风险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它让我意识到,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如果忽视了政治制度的建设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这本书的论述逻辑严谨,语言也比较有力量,虽然内容严肃,但读起来并不枯燥。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全球性问题的全新框架,让我对“暴力”这个概念有了更广阔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个体的行为,而是上升到了系统性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解读,更像是一场深度思想实验,它不仅仅是关于“暴力”这个冰冷的事实,更是在追问“为什么”和“如何”。作者以一种非常冷静客观的笔触,将政治决策、经济资源分配以及国家发展的方向,串联成一条因果链,而“暴力”则像是这条链条上一个必然的、或者说极易出现的断裂点。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将暴力归咎于某个特定的群体或意识形态,而是将它置于一个宏观的、动态的系统中进行观察。比如,它深入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以及这种不平等如何被政治权力放大,最终催生出各种形式的冲突。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那些看似遥远的地区发生的冲突,在经济和政治层面,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根源?作者的分析非常有启发性,它让我意识到,理解暴力,必须剥离掉那些表面的现象,去触及那些隐藏在深处的结构性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复杂世界的方式,让我们能够更理性地审视那些常常令人感到沮丧的全球性难题,并从中找到一些可能的解决思路,尽管这些思路可能充满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