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理論物理中的Mathematica--電動力學,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和分形
定價:168.00元
作者:(美)鮑曼著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03031337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822kg
編輯推薦
POD産品說明:1. 本産品為按需印刷(POD)圖書,實行先付款,後印刷的流程。您在頁麵購買且完成支付後,訂單轉交齣版社。齣版社根據您的訂單采用數字印刷的方式,單獨為您印製該圖書,屬於定製産品。2. 按需印刷的圖書裝幀均為平裝書(含原為精裝的圖書)。由於印刷工藝、彩墨的批次不同,顔色會與老版本略有差異,但通常會比老版本的顔色更準確。原書內容含彩圖的,統一變成黑白圖,原書含光盤的,統一無法提供光盤。3. 按需印刷的圖書製作成本高於傳統的單本成本,因此售價高於原書定價。4. 按需印刷的圖書,齣版社生産周期一般為15個工作日(特殊情況除外)。請您耐心等待。5. 按需印刷的圖書,屬於定製産品,不可取消訂單,無質量問題不支持退貨。
內容提要
Classicai Mcchanics ancl Nonlincar Dynamics Class-tested textbook that shows readers how to solve physical problems and deal with their underlying theoretical concepts while using Mathematica to derive numeric and symbolic solutions. Delivers dozens of fully interactive examples for lcarning and implementation, constants and formulae careadily bc altercd and adapted for the user's purposes. New editiooffers enlarged two-volume format suitable
to courscs imechanics and clcctrodynainics, u'hilc offcring dozens of new cxamplcs and a more rewarding interactive learning vironment.
目錄
Volume 1
Preface
Introduction
1.1 Basics
1.1.1 Structure of Mathematica
1.1.2 Interactive Use of Mathematica
1.1.3 Symbolic Calculations
1.1.4 Numerical Calculations
1.1.5 Graphics
1.1.6 Programming
Classical Mechanics
2.1 Introduction
2.2 Mathematical Tools
2.2.1 Introduction
2.2.2 Coordinates
2.2.3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s and Matrices
2.2.4 Scalars
2.2.5 Vectors
2.2.6 Tensors
2.2.7 Vector Products
2.2.8 Derivatives
2.2.9 Integrals
2.2.10 Exercises
Kinematics
2.3.1 Introduction
2.3.2 Velocity
2.3.3 Acceleration
2.3.4 Kinematic Examples
2.3.5 Exercises
NewtoniaMechanics
2.4.1 Introduction
2.4.2 Frame of Reference
2.4.3 Time
2.4.4 Mass
2.4.5 Newton's Laws
2.4.6 Forces iNature
2.4.7 ConservatioLaws
2.4.8 Applicatioof Newton's Second Law
2.4.9 Exercises
2.4.10 Packages and Programs
Central Forces
2.5.1 Introduction
2.5.2 Kepler's Laws
2.5.3 Central Field Motion
2.5.4 Two-Particle Collisons and Scattering
2.5.5 Exercises
2.5.6 Packages and Programs
Calculus of Variations
2.6.1 Introduction
2.6.2 The Problem of Variations
2.6.3 Euler's Equation
2.6.4 Euler Operator
2.6.5 Algorithm Used ithe Calculus of Variations
2.6.6 Euler Operator for q Dependent Variables
2.6.7 Euler Operator for q p Dimensions
2.6.8 Variations with Constraints
2.6.9 Exercises
2.6.10 Packages and Programs
Lagrange Dynamics
2.7.1 Introduction
2.7.2 Hamilton's Principle Hisorical Remarks
……
Volume 2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花瞭相當長的時間來研究這本書的量子力學部分,它給我的感受與以往閱讀的教材截然不同。通常,量子力學的講解往往在希爾伯特空間和算符代數的抽象迷宮中打轉,對於初學者而言,概念的“僵硬”感難以剋服。但在這本書裏,作者似乎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他們似乎是把Mathematica當作一座“可視化橋梁”,把那些難以想象的波函數演化、矩陣對角化過程,都具象化瞭。我記得有一處關於隧穿效應的例子,書中不僅給齣瞭精確的解析解,還配上瞭隨時間變化的概率密度圖,那種粒子“穿牆而過”的動態過程,通過屏幕上的動畫展示齣來,比任何文字描述都來得生動深刻。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展示,更是一種教學哲學的體現——讓計算服務於直覺的培養。當我嘗試用自己的理解去重構書中的某些計算步驟時,我發現,作者在選擇哪些部分需要深入推導、哪些部分隻需展示結果時,考慮得非常周全,避免瞭不必要的數學疲勞,讓學習的重點始終聚焦在物理的精髓上。
評分從整體的閱讀體驗來看,這本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它作為一座“實踐操作的橋梁”上,而不是一本純理論的哲學論著。它強迫讀者必須動手去操作那些復雜的符號和數值,而不是停留在對概念的被動接受上。我發現,每當我學習完一個新概念,書中緊隨其後的實際操作演示,總能立刻鞏固我的理解。例如,在電動力學中處理介質邊界條件時,書中不僅給齣瞭公式,更展示瞭如何利用數值方法求解特定幾何構型下的電場分布,這種“所見即所得”的學習方式,對於增強物理直覺至關重要。這本書的深度在於它對計算過程的透明化處理,它揭示瞭理論物理學傢們實際工作流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利用現代計算工具來解決那些解析方法束手無策的難題。對於那些希望從“紙上談兵”轉嚮“計算實踐”的進階學生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其實用且具有前瞻性的參考框架。
評分對於廣義相對論的探討,這本書的處理手法簡直稱得上是“大膽”而“務實”。這是一個公認的數學“深淵”,光是黎曼幾何的張量運算就足以勸退大部分讀者。然而,這本書似乎決心要“馴服”這頭猛獸。它沒有試圖用繁瑣的微分幾何術語將讀者淹沒,而是選擇瞭一個更直接的路徑:利用符號計算能力來處理愛因斯坦場方程的簡化版本。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度規張量時的細緻之處,他們展示瞭如何利用工具簡化復雜的協變導數運算,這在傳統手算中幾乎是噩夢般的存在。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它使得我們能夠在不被計算細節拖垮的情況下,快速地探索某些經典的解,比如靜態球對稱解的外部結構。當然,這本書並未聲稱要取代專業的微分幾何教材,但它提供瞭一個至關重要的功能:它讓有誌於研究相對論的物理人,能夠更快地跨過最初的計算門檻,將精力放在理解時空彎麯的物理圖像上,而不是糾結於張量指標的升降。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那種深沉的藍色調配上精準的幾何圖形,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我本以為它會是一本專注於純粹數學推導的教科書,畢竟“Mathematica”這個詞匯本身就帶有嚴謹的計算色彩。然而,當我翻開第一章時,卻發現作者巧妙地將抽象的物理概念與強大的計算工具結閤起來,構成瞭一種非常獨特的敘事方式。例如,在講解經典場論的某些復雜積分時,書中沒有過多地陷入手算泥潭,而是直接展示瞭如何利用軟件進行高效求解,並著重分析瞭結果背後的物理意義。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提高瞭學習效率,讓我這種對計算細節感到頭疼的人也能快速領略到核心思想。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介紹完基礎的麥剋斯韋方程組後,並沒有止步於經典的電磁波傳播,而是迅速將視角拉嚮瞭更深層次的課題,似乎在暗示著,理解這些基礎工具,隻是通往更宏大物理圖景的起點。這本書的結構布局非常流暢,從基礎工具的引入到具體物理領域的應用,過渡得自然而然,讓人讀起來有一種層層遞進的滿足感。
評分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書中對“分形”概念的引入,這部分內容似乎與其他幾個宏大主題——電動力學、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的跨度極大,但作者卻成功地將它們串聯瞭起來。他們似乎是通過迭代和自相似性這一數學共性來完成連接的。書中涉及的例子,比如曼德布羅特集(Mandelbrot Set)的生成過程,同樣是基於迭代函數,這與一些物理係統中的非綫性反饋機製在數學結構上有異麯同工之妙。這種跨學科的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思維邊界。它讓我意識到,在看似不相關的物理現象背後,可能隱藏著共同的數學骨架。作者似乎在暗示,現代物理學的邊界正在變得模糊,基礎理論工具的掌握,應該能夠幫助我們識彆不同領域間的深層聯係。這種“融會貫通”的嘗試,比單純的知識堆砌要高明得多,它激發瞭我去思考那些尚未被傳統學科壁壘固化住的新興交叉領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