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书--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 
| 作者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 
| 定价 | 118.00元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623990 | 
| 出版日期 | 2007-1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1.162Kg | 
| 内容简介 | |
| 1716年成书的《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零四十二个,是历代字书的集大成之作,可以满足读者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时查检的基本需要。 本字典以道光王引之订正本《康熙字典》为底本,参校别本,重新横排出版。全书逐句加标点,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书名号等。为方便读者使用,在原注音反切、直音后加标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原书无篆文,现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将规范小篆附于正文字头之后。书末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入原书正文、补遗、备考中字头,以便检索。 此次重印,我们在原书的基础上约请专家、学者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对原书中一些错误作了挖改,使得重印本既保持了本词典的原有特色,又提高了质量,将更适合广大读者的需要。 | 
| 作者简介 | |
| 原著:《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张玉书(1642—1711),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精春秋三传,深于史学。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年,谥号文贞。陈廷敬(1639—1712),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 标点整理:汉语大词典编纂处,为工具书《汉语大词典》编纂出版而设立的专门机构,长期与语言学界、各大学科研机构保持密切的学术沟通,专注于语文辞书编纂、语言文字信息的搜集和语言文字标准化等工作。 | 
| 目录 | |
|  | 
| 编辑推荐 | |
| 《康熙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共收录汉字47035个,是中国收录汉字zui多的古代字典。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体例上,无论是在学术性上,还是在实用性上,都代表了传统字书的水平,是传统字书名副其实的集大成者和殿军,至今对于读者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满足读者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时查检的基本需求。 道光七年(1827),语言学家王引之奉旨大规模校订重刊《康熙字典》,是为公认善本,*为准确,惜流传不广。近年来亦有不少该版本影印行世,然一无断句标点,难以检读,二是编排注音不符合现代读者查检习惯,三是王氏之后多有考订成果未能纳入。为此,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组织专家力量对《康熙字典》全书进行了标点、注音和整理编辑,使这一素负盛名的古老工具书焕发青春,满足今天社会各界的迫切需要。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的主要特点有: 1.精选公认善本为底本,参考学界成果。王引之校正的《康熙字典》道光刊本是公认的善本,编者整理时参考吸收了钱玄同、王力、黄云眉、蒋礼鸿、钱剑夫等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 2.全书逐句加新式标点。内文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书名号、间隔号等,解决古文阅读*难题。 3.全书加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原字典只有注音反切、直音,现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后,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不光能看懂,还能准确读出字来。 4.字头后附列规范小篆及部分古文字形。字典原无书眉篆文,但现代读者多有需要,整理者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增补了小篆和部分古文字形,附在字头之后,非常醒目且便于查检。 5.科学编制多种索引,查检速度因此倍增。字典内封有部首目录。书眉处标明该页单字,并注明但在所属部首及除部首外的笔画数,转面的*个单字前注明笔画数。字典末附有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录原书正文、补益、备考中的字头。 6.三栏横排,版面紧凑,便于阅读。采用专用字典纸印刷,清晰度高,纸张手感与韧性。 7.分大开本(16开)和小开本(32开),充分满足不同层次读者实用所需,每年销售均超10000册。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必须说,自从搬到新家,我的书房里就缺一本能镇得住场面的工具书,这本新版《康熙字典》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坦白讲,我之前也买过一些所谓的“精简版”或者“速查本”,但总觉得少了点味道,查起来也不够严谨。但这本“标点整理本”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它的字号选择恰到好处,既不像有些老版本那样小得让人费眼,也不像某些新版那样为了追求“易读性”而牺牲了原有的版式美感。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一些生僻字的解释,整理得非常细致,尤其是在校对和笔画顺序的标注上,比我手头那本陈旧的版本要准确得多。我特地拿它和一本旧版做了对比,发现很多细微的差异都得到了修正和规范,这对于做学术研究或者严谨的古籍校对工作的人来说,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字典,它更像是一部凝结了无数人力心血的文化工程,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珍藏。
评分这本《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实在是让人爱不释手!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古籍精髓,又能在现代阅读体验上有所优化的版本。这本书简直完美地满足了我的期待。首先,装帧设计非常典雅,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内页的排版更是值得称赞,虽然是古典的字典格式,但这次的“标点整理”确实下了大功夫。清晰的标点符号,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字头解释和引文变得一目了然。我尤其喜欢它在释义后的引文对照,这种做法极大地帮助了理解字义在历史流变中的细微差别。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字精致的时代,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任何电子工具书都无法比拟的。每次翻阅,都能发现一些新的乐趣和知识点,那种“寻宝”的感觉,真让人欲罢不能。对于任何想要深入学习汉字源流和古代汉语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套不可多得的珍品。
评分初拿到这本书时,我最先注意到的就是它那股子沉静的书卷气。在这个信息爆炸、追求速度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和使用这样一部耗时耗力的巨著,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我不是专业学者,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汉字美学的欣赏。这本字典的字体印刷非常清晰,墨色均匀,即便长时间查阅,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我发现它在解释一些与天文、地理、医药相关的古老词汇时,引用的古籍资料极其丰富,这为我了解古代的科学知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特别欣赏整理者没有过度“现代化”这些解释,而是保留了那种古典语境下的描述方式,这使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更真实地感受到古人的思维模式。它不像一本教科书,而更像是一位博学的长者,耐心地在你耳边,细细道出一个个文字背后蕴藏的千年故事。每次合上它,内心都会涌起一股对中华文化的敬畏之情。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类传统工具书的阅读兴趣一直不算太高,因为总觉得翻起来太费劲,步骤繁琐。但这次购买《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纯粹是出于对康熙朝文化成就的一种敬意。没想到,这次的阅读体验出乎意料地流畅。这种“流畅”不是指查字速度快(毕竟传统字典的检索逻辑摆在那里),而是指阅读过程中的阻碍感很小。新增的那些细微的标点和注释,就像是给一座古老的迷宫修建了清晰的路标。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的引文和例句,清晰的句读让逻辑关系一下子清晰了起来,避免了因为断句错误而对原意产生误解。我前几天查了一个关于古代官职的词汇,发现它引用的宋代文献中的解释,在原版中确实有些含糊,但经过这次整理,通过标点符号的引导,我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层含义。这本字典的价值,就在于它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版”的权威性,同时又用现代的阅读方式进行了“适度优化”,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
评分我是一位资深的篆刻爱好者,在选择印章的文字时,对字体的精准度和出处要求极高。过去,我常常需要依赖多本不同版本的字典来交叉验证一个字的古音和形体,耗时费力。这本《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我的工作流程。它不仅收录全面,更重要的是,这次整理的版本,对于部首的划分和字头排列的逻辑性增强了。对于篆刻艺术来说,每一个笔画的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本字典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写法的细微区别。特别是那些异体字和古写法的标注,非常详尽且规范,这对于我在设计印稿时,选择最符合历史背景的字形,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我发现,很多我以前误以为是“通写”的字形,在这本书里都有明确的源流解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现在已经成为了我案头上不可或缺的“定型之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