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曾昭岷、曹濟平、王兆鵬、劉尊明編撰的《全 唐五代詞》為唐五代麯子詞之總集,旨在綱羅放佚, 存詞存人,故雖斷章殘句,亦加摭拾。全書分正編、 副編兩部份。正編主要收錄倚聲製詞之麯子詞,並依 據以下兩條原則判定麯子詞:一、唐五代宋人編撰之 詞總集、彆集所所載之作品;二、唐五代兩宋典籍中 載有其有關創作、歌唱本事或明確指認其為麯子詞之 作品。副編主要錄唐五代作品、敦煌作品、宋元人依 托唐五代人物鬼仙詞三部分。
    
前言
編纂凡例
校勘細則
引用書目
目次
正編
  捲一  唐詞三五五首
  捲二  易靜詞七二零首
  捲三  五代詞六八七首
  捲四  敦煌詞一九九首
副編
  捲一  唐五代作品二四三首
  捲二  敦煌作品四三四首
  捲三  宋元人依托唐五代人物鬼仙詞
後記
全唐五代詞作者及詞調索引
這本書的裝幀實在是太精美瞭,打開的時候,那種墨香和紙張的觸感,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瞭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我特彆喜歡它封麵那種沉穩又不失古韻的設計,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內頁的排版也十分講究,字號大小適中,留白恰到好處,讀起來眼睛一點都不纍,即便是長時間沉浸其中,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對於一個熱衷於傳統文化和古典文學的人來說,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不僅僅是一套詞集,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都覺得整個屋子的氣質都提升瞭好幾個檔次。我甚至會特意去留意那些紙張的紋理,仿佛能從中觸摸到古人的筆意。這種實體書的質感,是任何電子閱讀器都無法替代的,它讓閱讀變成瞭一種全方位的感官體驗,讓人心生敬畏和珍惜。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全集”類的書籍有點望而卻步,總擔心內容過於艱深晦澀,晦澀難懂。但這次真的讀下來纔發現,這本書的編者顯然非常理解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雖然是古典作品,但注釋和校勘做得極其到位,那些生僻的詞匯、典故的來龍去脈,都有詳盡的說明,不會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卡殼。我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能夠輕鬆地跟上作者的思路,體會到詞作本身的美感,而不是被大量的注釋絆住腳步。這種平衡感做得非常妙——既保留瞭原作的古樸韻味,又提供瞭足夠的現代解讀支持,使得閱讀體驗流暢而愉悅。這套書成功地降低瞭欣賞高難度古典詩詞的門檻,讓更多人有機會領略到那個時代詞人的真性情。
評分我得坦誠,我是被其中收錄的“佚失詞”片段所吸引纔購入的。在浩瀚的文學史中,總有許多珍珠因為戰火、時間而被湮沒,能將這些零星的、被後世史料提及但原詞難尋的作品,通過嚴謹的考證和推斷重新整閤起來,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雖然這些片段可能殘缺不全,但它們如同曆史留下的碎片,提供瞭一種獨特的想象空間,讓我們得以窺見那些失落的輝煌。每一次閱讀這些殘篇,我都會忍不住去猜想原詞的完整麵貌,體會詞人當時的心境。這種“考古式”的閱讀體驗,遠比閱讀那些廣為人知的名篇更讓人興奮和滿足,它滿足瞭我對“未知”文學寶藏的探索欲。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種穿越時空的“親密接觸”。詞,作為一種音樂性的文學,其韻律和節奏感在紙麵上是很難完全捕捉的。然而,這套書的編排方式,特彆是對格律的尊重,使得我在朗讀時,能夠依稀感受到當年歌女在酒樓上低吟淺唱的場景。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種情緒的傳遞。我試著大聲朗誦瞭幾首風格迥異的詞作,從五代南唐君主的靡靡之音,到民間歌妓的哀怨纏綿,那音節的抑揚頓挫,仿佛真的能帶動人的心緒起伏。它讓我體會到,文學和音樂在那個時代是多麼緊密地結閤在一起,而我們今天通過這本書,得以重溫那份失傳的“聽覺美學”,真是幸事一樁。
評分我最近正在係統地研讀唐代中晚期詞風的演變脈絡,而這套書的選篇和編排,簡直是為我的研究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它並非簡單地將詞作堆砌在一起,而是能清晰地看齣不同地域、不同流派詞人的風格差異是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相互激蕩、互相影響的。尤其是一些篇幅較長、流傳較少的作品,能夠在此書中被完整收錄,這對於深入理解特定時期詞人的創作意圖和情感錶達至關重要。我發現,通過比對上下兩冊中不同時期的作品,可以很直觀地捕捉到詞體從初期婉約到盛唐的豪放、再到晚唐五代時期的復雜心態轉變,那種從盛世繁華到戰亂離愁的過渡,被這些音律文字刻畫得淋灕盡緻,令人唏噓不已。這種結構清晰、考據紮實的選本,遠比那些零散的選集更有學術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