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陽著的這本《鼎革以文--清季革命與章太炎復古的新文化運動(精)》集中於討論章太炎齣獄赴東京至辛亥革命成功後迴國前這一時期的思想發展與特色,主要有兩條綫索,一是章太炎的政治理念及與當時日本的相關性,二是章太炎建立中國學術史的框架及對後來的影響,著重揭示瞭章太炎以“復古”為目標所展示齣的“新”的學術發展方嚮。
本稿為東京大學綜閤文化研究科林少陽教授討論1900年至1911年之間章太炎思想的一部專著,作為“章學研究論叢”之一。全書分總論和四編。總論概述全書主旨,揭示晚清以章太炎為代錶的以“文”為手段的“革命”和以“復古”為錶現形式的新文化運動。*編主要討論章太炎的“南方”話語及對晚清新青年革命精神與實踐的影響。第二編主要討論章太炎對“民族”“**”的看法,尤其討論瞭以往較少受到關注的章太炎的“聯亞”主張與對印度的認識,揭示瞭章太炎“民族”觀、“**”觀的批判色彩。第三編涉及章太炎思想中的儒傢色彩,抉發章太炎對“狂狷”之儒傢道德的繼承。第四編主要討論瞭章太炎與魯迅之間的關係,通過文本細讀揭示東京時期魯迅所受章太炎的影響,以及從晚清復古的新文化運動到“五四”反復古的新文化運動之間的關係。全書視野宏闊,立論精深,不僅對章太炎的思想有獨到深入的解讀,也對晚清思想史有一番新的認識,是一部有特色和學術含量的著作,相信齣版後將推動學界對相關領域的研究。
林少陽,1963年10月齣生,籍貫廣東紫金,東京大學博士,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綜閤文化研究科教授。研究領域為19世紀初以來的中國及日本的思想史,兼及文學史、文化史及批評理論。著作有『「修辭」という思想:章炳麟と漢字圏の言語論的批評理論』(東京白澤社2009年版)、《“文”與日本學術思想:漢字圈1700—1990》(中央編譯齣版社2012年版)及其他中日英文論文。
總論
第一章 晚清思想文化運動與以“文”為手段之清季革命
一、質疑“革命對改良”的二元對立問題
二、“士不可以不弘毅”——何謂“清季思想革命”或“以‘文’為手段的革命”?
1.歐關的“革命”——觀察清季章太炎的“革命”之視角
2.章太炎的“革命”定義
第二章 章太炎與以“文”為手段的清季革命——復數的革命
一、清季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新解
1.溝口雄三、周锡瑞等的辛亥革命新解
2.“清季革命”之思想革命、文化革命的性質——被遺忘的一麵
3.“文”的力量
二、“文”與復數的清季革命
1.東京與作為學生運動的清季革命
2.太平天國與晚清革命的重要關聯
3.被遺忘的以“文”為手段的清季革命
第三章 章太炎與“復古”的新文化運動
一、製度典章現代化與“復古”的新文化運動
二、“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學術史重構與“復古”的新文化運動
三、“文學復古”與“復古”的新文化運動
四、“建立宗教”與“復古”的新文化運動
結語“亡天下”與“文”
一、“亡國”與“亡天下”之彆——觀察以“文”為手段的清季革命的視角
二、關於本書
**編 章太炎與中國**的清季革命青年
第一章 章太炎與南方話語——章太炎影響下的清季革命青年
一、革命的南方對改良的北方——南北二元對立話語的建構、曆史敘述與革命
1.引子——“南方”與正統性的確立
2.曆**的“南方”——革命與南明史之喚起
二、章太炎小學研究中的“南方”
三、《國粹學報》與“南方”話語——與章太炎的關係
……
第二編 東京的章太炎與中國革命中的“民族”“**”問題
第三編 清季章太炎與革命儒學
第四編 “復古”的新文化運動與“反復古”的新文化運動之問——章太炎與魯迅之關聯及斷裂
索引
後記
《鼎革以文》這本書,讓我對章太炎先生這位思想巨匠有瞭全新的認識。此前,我對他的印象更多停留在革命傢的一麵,而這本書則深入挖掘瞭他“復古”思想背後的深刻內涵。作者以嚴謹的學術態度,揭示瞭章太炎的“復古”並非簡單的守舊,而是在動蕩的時代背景下,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深刻反思與重建的努力。他如何將對文字、語音、曆史的考證,上升到文化救亡的高度,以及這種“復古”如何與清季的革命思潮相互激映,都被作者細緻地剖析。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述中,不迴避章太炎思想的復雜性,而是將其置於曆史的縱深中進行解讀。他展現瞭章太炎如何在其深厚的國學功底之上,批判性地吸收外來思想,並為中國文化的獨立發展探索道路。閱讀此書,如同與章太炎先生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得以更全麵、更立體地理解這位思想傢在民族危機中的文化擔當與學術追求。
評分《鼎革以文》這本書,如同一位睿智的長者,娓娓道來一段關乎文化與革命的往事。我尤其被作者對章太炎先生“復古”思想的解讀所吸引。長期以來,“復古”二字似乎帶有一種保守甚至守舊的色彩,但作者卻在此書中,將其置於清季革命這一劇烈變革的背景下,揭示瞭其作為一種思想武器的獨特價值。章太炎先生並非盲目地懷舊,而是試圖從中國古代思想文化中汲取養分,以此來對抗西方文化的強勢輸入,並為中國的政治革命提供思想上的閤法性與內在支撐。作者在書中對章太炎關於文字、語音、曆史等領域的考證,以及這些考證如何服務於其更宏大的文化復興計劃,進行瞭深入淺齣的闡釋。我從中看到瞭章太炎在民族危亡之際,其學問如何與傢國情懷緊密相連。書中的論證思路清晰,層次分明,作者似乎將自己化身為那個時代的旁觀者,又或是章太炎的思想追隨者,用一種近乎原生態的方式,呈現瞭章太炎思想的生成與演變。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章太炎其人有瞭更深的認識,也對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傢國擔當與文化自覺有瞭更為真切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理解中國近代思想史的獨特視角——章太炎的“復古”思想與清季革命的關聯。我過去對章太炎的認識,多少有些片麵,而此書則讓我看到瞭他思想的深度與復雜性。作者沒有將“復古”簡單地理解為守舊,而是深入分析瞭章太炎如何在特定的曆史語境下,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復古”研究,轉化為一種文化救亡的手段,以及這種思想如何與當時的革命浪潮相互激蕩。書中對章太炎在文字、語音、曆史等方麵的考證,以及這些考證如何服務於其宏大的文化復興計劃,都得到瞭詳盡的闡釋。我看到瞭章太炎是如何以其深厚的學識,在民族危亡之際,發齣自己的聲音,試圖為中國文化的未來尋覓方嚮。作者的論證嚴謹,引證翔實,將章太炎的思想脈絡梳理得清晰而有條理,讓我對那位偉大的思想傢及其所處的時代有瞭更為真切的理解。
評分讀完《鼎革以文》,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對章太炎先生及其所處時代的深邃洞察。本書並沒有簡單地將章太炎的“復古”思想作為一種孤立的學術現象來研究,而是將其置於清季革命這一宏大的曆史背景下,揭示瞭其作為一種思想運動的復雜性與重要性。作者巧妙地將章太炎的文字、語音、曆史等領域的“復古”研究,與他對民族主義、革命思潮的探索聯係起來。我從中看到瞭章太炎如何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試圖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石,構建一種抵抗西方思想侵蝕、重塑民族精神的力量。書中對史料的細緻梳理與獨到解讀,讓我對章太炎先生的學術思想有瞭更為深刻的認識。他並非簡單地復古,而是通過對傳統的深刻理解與批判性藉鑒,試圖為中國尋找一條獨立的現代化道路。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視角,讓我看到,在思想的激蕩中,對傳統的深入挖掘與創新性轉化,同樣能夠孕育齣強大的生命力。
評分這本書的厚重感,不僅僅體現在其篇幅,更在於其對章太炎先生及其所處時代的深刻洞察。我一直對“新文化運動”的曆史頗感興趣,但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更為獨特和深入的視角——將章太炎的“復古”思想,作為理解那個時代新文化運動演進的重要綫索。作者並沒有將章太炎簡單地歸類為“守舊派”或“激進派”,而是深入分析瞭他在動蕩年代,如何試圖在傳統的根基上,構建一種新的思想體係。他對於漢字、語音、曆史的研究,並非停留在純粹的學術層麵,而是與他所倡導的民族主義、革命思想緊密結閤。書中詳細闡述瞭章太炎如何在革命的浪潮中,以其深厚的古學功底,批判和吸收外來思想,並試圖為中國找到一條獨立的思想發展道路。作者對史料的梳理與解讀,讓我對章太炎先生的學術成就與思想深度有瞭全新的認識。他並非一個孤立的思想傢,他的“復古”實際上是在迴應時代最迫切的挑戰。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讓我看到,思想的創新,有時恰恰可以從對傳統的深刻理解與重塑中獲得靈感。
評分讀罷《鼎革以文——清季革命與章太炎復古的新文化運動(精)/章學研究論叢》,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在梳理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時,所付齣的嚴謹考證與深刻洞見。這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試圖撥開曆史迷霧,觸及思想深處。章太炎先生,這位在近代中國思想史上占據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其“復古”思想在特定曆史語境下的生成與演變,被作者細緻地剖析。我尤其對其在辛亥革命前後,如何將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與現實的政治革命相 D結閤,甚至在其間找到某種內在邏輯的闡釋,印象深刻。書中關於章太炎對中國傳統文字、語音、曆史等領域的“復古”研究,並非簡單的守舊,而是其構建新思想體係的基石,作者在這方麵展現瞭極高的學術辨析能力。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與章太炎先生一同進行著思想的搏鬥與探索。他對“國學”的重塑,對漢字、漢語音的考證,都不僅僅是學術上的精耕細作,更是一種文化自信的重建,一種抵抗西方思潮衝擊的武器。作者對這些細節的呈現,使得“復古”這一略顯抽象的概念,變得鮮活而富有力量。書中的論述邏輯嚴密,引證詳實,從多角度解讀瞭章太炎思想的復雜性及其曆史影響,讓讀者在慨嘆曆史巨變的宏偉之餘,更能體悟到個體思想在時代洪流中的作用與反思。
評分這部著作如同一麵鏡子,映照齣清季革命時期復雜的思想圖景,以及章太炎先生作為思想巨匠的獨特貢獻。我一直對那個時代的新文化運動充滿好奇,而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極為重要的切入點——章太炎的“復古”思想。作者並沒有將章太炎簡單地看作一個懷舊者,而是深入分析瞭他在特定曆史條件下,如何將對古代文化的“復古”研究,與現實的革命鬥爭相結閤。他認為,隻有深刻理解和重塑自身的文化傳統,纔能有效地抵禦外來文化的衝擊,並為中國的現代化尋找獨立的道路。書中關於章太炎在文字學、音韻學、曆史學等領域的“復古”努力,被作者賦予瞭深刻的文化意義和政治含義。我看到瞭章太炎如何以其博大精深的學識,在思想的領域裏進行艱苦卓絕的探索,試圖為民族的未來尋覓方嚮。作者對史料的駕馭能力令人稱道,將章太炎的思想精髓,以清晰且富有邏輯的方式呈現,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思想鬥爭有瞭更為深刻的理解。
評分翻閱《鼎革以文》,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與章太炎先生一同進行著思想的探尋。作者以其紮實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為我們展現瞭一個與眾不同的章太炎。我原以為“復古”便意味著守舊,但這本書卻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深刻地闡釋瞭章太炎的“復古”思想,並非簡單地迴歸古代,而是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反思與批判性繼承中,尋求一種民族精神的復興。他在清季革命的背景下,將漢字、語音、曆史等方麵的“復古”研究,上升到文化救亡的高度。書中對章太炎如何運用其學問,去抵禦西方文化的侵蝕,去喚醒國人的民族意識,進行瞭詳盡的論述。我尤其欽佩作者對史料的梳理能力,他將大量分散的文獻,巧妙地組織起來,勾勒齣章太炎思想發展的清晰脈絡。閱讀此書,我仿佛親曆瞭章太炎先生在那個時代,是如何以其深厚的學養,在思想的戰場上縱橫捭闔,為中國的文化未來探索齣一條獨特的道路。
評分《鼎革以文》這本書,如同一座思想的燈塔,照亮瞭清季革命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探索之路。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為我們展現瞭章太炎先生“復古”思想的獨特魅力與曆史意義。我原以為“復古”就意味著墨守成規,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章太炎如何將對中國古代文化的深入研究,轉化為一種對抗西方思潮、喚醒民族精神的力量。他並非簡單地懷舊,而是試圖在傳統的根基上,構建一種新的思想體係,以應對時代的挑戰。書中對章太炎在文字、語音、曆史等領域的“復古”研究,以及這些研究如何與當時的政治革命相 D結閤,都被作者細緻地剖析。我從中看到瞭章太炎在民族危亡之際,其學問如何與傢國情懷緊密相連,如何為中國文化的獨立自主貢獻智慧。作者對史料的駕馭能力尤為突齣,將章太炎的思想精髓,以一種富有啓發性的方式呈現,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思想變革有瞭更為深刻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如同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清末民初那個思想激蕩的年代,以及章太炎先生那復雜而又深刻的精神世界。作者以學者的審慎,對章太炎的“復古”思想進行瞭深度挖掘。我之前對章太炎的印象,更多停留在其作為革命黨人的形象,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他的革命行動背後,有著一套更為深邃的思想支撐。尤其是他將對古代漢語、古代文獻的“復古”研究,視為一種文化救亡的手段,這種視角頗為新穎。作者在論述中,不迴避章太炎思想中的爭議之處,反而將其置於曆史的縱深中進行考量,指齣其“復古”思想並非簡單的倒退,而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對民族文化進行深刻反思與重構的努力。書中關於章太炎如何運用其深厚的古學功底,去批判當時的社會弊病,去構建其對未來中國文化的願景,都令我茅塞頓開。閱讀此書,如同與章太炎先生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得以更全麵、更立體地理解這位思想巨匠的學術貢獻與革命情懷。作者對史料的駕馭能力尤為突齣,將看似零散的文獻,串聯成一條清晰的思想脈絡,展現瞭章太炎思想的內在邏輯與發展軌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