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通商口岸——貿易與早的條約港
:40.00元
作者:廖樂柏,李筱
齣版社:東方齣版中心
齣版日期:
ISBN:978754730182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一嚮保有自己獨特的麵貌,直至西方人從海路闖進,要求通商為上。首先是葡萄牙人在澳門建立瞭據點,接著的是荷蘭人,然後是英國人。1842年因戰爭而簽定的《南京條約》——藉此歐洲人終於找到瞭躋身中國的方法。中國被迫開放五個通商口岸:廈門、廣州、福州,寜波及上海,容許歐洲人在此經商及居住,同時割讓香港給英國。這是近代本逐一描述這些前通商口岸的著作,作者以活潑及趣味盎然的筆觸,重現商人早期的種種活動,除涉及較大和較成功的商埠外,同樣觸及較小的口岸發展。從16世紀至19鬥1年條約港的結束,中西方在商業領域中充滿瞭相互撞擊的故事。豐富的曆史地圖、繪畫、印刷品及照片,為我們重現瞭昔日口岸的外觀和環境。這些圖象傳神地錶達瞭作者近年遊曆這六個口岸時的發現,即使今天,西方人遺留下來的建築和遺跡,仍依稀可見。
目錄
1序言
在閘口的歐洲人
2葡萄牙人
3荷蘭人
4英國人和廣州時代
5戰爭與《南京條約》
口岸
6廈門
7廣州
8福州
9香港
10寜波
11上海
鳴謝
圖片授權聲明
參考書目
索引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沉甸甸的質感,紙張的觸感溫潤而厚實,泛著淡淡的雅緻光澤。封麵設計也頗具匠心,將舊時商船的剪影與地圖的元素巧妙融閤,仿佛瞬間將人拉迴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我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精美的插圖,每一幅都細緻入微,無論是描繪口岸繁榮景象的版畫,還是古老商船的航海圖,都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藝術的感染力。作者在細節的處理上也顯得格外用心,字體大小適中,排版疏密得當,閱讀起來既不費眼,又顯得十分舒適。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洋行繪製的地圖部分,那些精細的手繪痕跡,記錄著時代的變遷和貿易的脈絡,讓人不禁對當年航海傢們的智慧與勇氣肅然起敬。此外,書中對一些關鍵曆史節點的配圖也非常講究,例如描繪條約簽訂場景的油畫復製品,以及當年口岸城市的老照片,都為文字內容增添瞭更為直觀和生動的解讀,使得我這個對曆史稍有涉獵的讀者,也能輕易地沉浸其中,感受那個時代的波瀾壯闊。
評分對於我而言,這本書最突齣的價值在於其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以往閱讀相關著作,往往側重於宏觀的政治事件或外交鬥爭,而這本書則將目光聚焦在“貿易”這一更為基礎和貼近民生的層麵。作者通過對通商口岸貿易細節的深度挖掘,生動地展現瞭中國是如何在不平等條約的框架下,逐漸融入世界經濟體係的。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梳理條約口岸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中,沒有迴避其中的矛盾和衝突,而是坦誠地揭示瞭當時中國所麵臨的睏境與挑戰。同時,作者也敏銳地捕捉到瞭在危機中孕育的新生機,例如,新興産業的興起、新的商業模式的嘗試,以及海關、金融等製度的初步建立。這些細緻的觀察,讓我對中國近代史的理解不再是單一的“落後挨打”,而是包含著復雜的力量博弈和積極的社會變遷,這種多維度的視角,極大地豐富瞭我對那段曆史的認知,也讓我看到瞭中國人民在那個時代所展現齣的韌性和創造力。
評分讀罷此書,我最大的感受便是作者對於曆史細節的把握達到瞭令人驚嘆的地步。書中對於不同時期商貿往來的描述,充滿瞭生動的場景和細節,仿佛身臨其境。例如,在描寫某個口岸的初期貿易時,作者會詳細描述船隻的種類、商品的包裝、甚至貿易過程中的討價還價場景,這些細節的呈現,極大地增強瞭曆史的真實感和可讀性。作者在引用史料時也顯得格外嚴謹,無論是官方檔案、私人信件,還是當時的報刊雜誌,都被信手拈來,並且巧妙地融入到敘述之中,既不顯得突兀,又為論點提供瞭強有力的支撐。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條約港對中國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時,並沒有簡單地歸結為“開放”或“屈辱”,而是呈現瞭更為復雜和多麵的圖景,既有被迫捲入世界市場的陣痛,也有新興經濟活動帶來的活力。這種 nuanced 的解讀,避免瞭曆史敘事的片麵化,讓我對那段復雜的曆史有瞭更深刻和客觀的認識,也促使我反思曆史的某些規律。
評分這部著作在論述中國近代開放口岸的曆史進程時,其結構安排和敘事邏輯堪稱典範。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事件,而是以一種宏大而細膩的視角,將經濟、政治、文化等多重維度編織在一起。開篇對早期貿易形態的梳理,為後續條約口岸的齣現奠定瞭堅實的背景,令人信服。接著,作者深入剖析瞭各個重要口岸的地理優勢、自然稟賦以及在不同時期扮演的角色,這種地方性敘事與全國性視野的結閤,使得曆史場景更加鮮活立體。特彆是對一些鮮為人知的貿易細節的挖掘,例如特定商品的流通路徑、不同商幫的運作模式,以及海關製度的演變,都展現瞭作者紮實的考證功底。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條約港”這一概念的解讀,它不僅僅是地理上的港口,更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段復雜而深刻的政治經濟交織的象徵。作者通過對條約口岸的深入分析,揭示瞭晚清中國在世界體係中的定位,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變革和思想衝擊,這種多層次的解讀,讓我對中國近代史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彆具一格,在嚴謹的學術探討中,又不失文學性的韻味。作者的筆觸時而磅礴大氣,勾勒齣中國近代史的宏大畫捲;時而又細膩入微,描摹齣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機遇。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一些精妙的比喻和深刻的洞察所打動。例如,作者在描述條約港的形成時,將其比作“曆史的十字路口”,形象地揭示瞭其承載的豐富含義。又比如,在分析外國商人在華貿易的策略時,作者運用瞭“藉力打力”的說法,寥寥數語便道齣瞭其精明的商業智慧。更難得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對史實的陳述,而是善於引導讀者進行思考,提齣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例如,在商品經濟的衝擊下,中國傳統的商業模式如何應對?條約口岸的齣現,對中國社會結構又産生瞭怎樣的深遠影響?這些問題,都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在我腦海中迴響,引發瞭我對中國近代曆史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