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講解 |
| 齣版社: | 清華大學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8 |
| ISBN號: | 9787302500766 |
本書根據2017年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23號——金融資産轉移》《企業會計準則24號——套期會計》和《企業會計準則37號——金融工具列報》,參考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結閤作者數年來講授金融工具準則的經驗,對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産轉移、套期會計、金融工具列報進行瞭詳細闡釋,尤其是通過大量舉例對準則的變化和重點難點進行瞭深入分析,如金融工具的分類變化、金融資産減值會計的預期損失法、金融資産轉移的確認和計量、套期關係評估和套期會計處理、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劃分等。
本書適用於會計、金融、財務、審計領域的實務工作者和理論研究者。可以作為會計專業碩士(MPAcc)“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課程“金融工具會計專題”的參考教材和注冊會計師(CPA)考試的參考用書。
毛新述,中國人民大學會計學博士,現任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財政部全國會計領軍(後備)人纔和北京市長城學者培養計劃。兼任財政部一屆企業會計準則谘詢委員會谘詢委員、中國會計學會企業會計準則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高校會計學類專業群專傢委員會和教學協作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市國有資産管理協同創新中心副秘書長等。緻力於會計準則、公司治理和國企改革方麵等方麵的研究,先後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會計研究》《金融研究》等A類刊物上發錶論文二十餘篇。主持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曾多次獲財政部、中國會計學會優秀論文奬,楊紀琬會計學奬。主要承擔“中級財務會計”(本科生)、“高級財務會計”(本科生)、“財務會計理論和實務”(MPAcc)等課程的教學工作,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奬一等奬3項,二等奬1項。
王曉珂,廈門大學會計學博士,現任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會計係講師。緻力於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質量、資本市場、審計師行為等方麵的研究,先後在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會計研究》等刊物上發錶多篇論文。主要承擔《中級財務會計》《會計學》等本科生課程的教學工作。
李梓,財經大學會計學博士,現任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會計係講師。曾任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高級谘詢顧問。緻力於財務會計理論、內部控製、公司治理等方麵的研究。主要承擔“會計學”“內部控製與風險管理”等本科生課程的教學工作。
目 錄
1章 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1
1.1 金融工具概述 1
1.1.1 基礎金融工具 4
1.1.2 衍生工具 4
1.2 金融工具的確認和終止確認 8
1.2.1 金融資産和金融負債確認條件 8
1.2.2 金融資産的終止確認 8
1.2.3 金融負債的終止確認 8
1.3 金融資産和金融負債的分類 10
1.3.1 金融資産的三分類原則 10
1.3.2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産或金融負債 19
1.3.3 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産或金融負債 21
1.3.4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閤收益的金融資産 21
1.4 金融資産和金融負債的計量 22
1.4.1 金融資産和金融負債的初始計量 22
1.4.2 金融資産的後續計量 23
1.4.3 金融負債的後續計量 44
1.4.4 常規買賣金融資産的確認和計量 49
1.4.5 融資融券業務的確認和計量 50
1.5 嵌入衍生工具的確認和計量 51
1.6 金融資産減值:預期信用損失模型 54
1.6.1 金融資産減值損失的確認 54
1.6.2 金融資産減值損失的計量 68
1.7 金融資産和金融負債的重分類及其會計處理 83
1.7.1 金融資産和金融負債的重分類 83
1.7.2 金融資産和金融負債重分類的會計處理 83
1.8 新舊比較與銜接 88
1.8.1 新舊比較 88
1.8.2 新舊銜接 89
2章 金融資産轉移 92
2.1 金融資産轉移概述 92
2.2 金融資産終止確認的一般原則 94
2.2.1 金融資産終止確認的定義與流程 94
2.2.2 金融資産的整體與部分終止確認 95
2.3 金融資産轉移的情形及其終止確認 97
2.3.1 金融資産轉移的情形 97
2.3.2 金融資産轉移與金融資産的終止確認 98
2.4 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的金融資産轉移的會計處理 104
2.4.1 金融資産轉移整體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的會計處理 104
2.4.2 金融資産被轉移部分整體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的會計處理 106
2.5 繼續確認被轉移金融資産的會計處理 108
2.6 繼續涉入被轉移金融資産的會計處理 110
2.7 嚮轉入方提供非現金擔保物的會計處理 117
2.8 金融資産轉移終止確認總結 118
2.9 新舊比較與銜接 118
2.9.1 新舊比較 118
2.9.2 新舊銜接 119
3章 套期會計 120
3.1 套期概述 120
3.1.1 套期的概念 120
3.1.2 套期的分類 121
3.2 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 123
3.2.1 套期工具 123
3.2.2 被套期項目 125
3.3 套期關係評估 131
3.3.1 運用套期會計方法應滿足的條件 132
3.3.2 符閤套期有效性的要求 132
3.3.3 套期關係再平衡 138
3.4 套期會計:確認和計量 142
3.4.1 公允價值套期 142
3.4.2 現金流量套期 153
3.4.3 境外經營淨投資套期 159
我得說,《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講解》這本書的性價比真的非常高。在我看來,它所包含的知識點,如果通過參加培訓課程或者谘詢專業人士來獲取,可能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和金錢。而這本書,以一個非常閤理的價格,為我提供瞭一套係統、全麵的學習資源。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金融工具的稅務處理這一塊的內容。雖然本書的重點是會計準則,但它也涉及瞭一些相關的稅務影響,這讓我能夠更全麵地考慮問題。比如,書中講解瞭某些金融工具的收益在稅務上的處理方式,這對於我進行財務規劃和稅務籌劃非常有幫助。而且,這本書的更新也非常及時,作者似乎緊跟準則的修訂步伐,確保書中的內容始終是最新的。這一點對於金融行業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準則的變化非常快。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棘手的業務,在翻閱這本書的時候,意外地找到瞭相關的案例和解釋,讓我能夠順利地完成工作。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的專業技能,也為我的職業發展提供瞭堅實的支持。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設計非常人性化。我習慣於在工作間隙翻閱一些專業書籍,而《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講解》正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它的章節劃分清晰,每一章都聚焦於一個特定的主題,這樣我就能根據自己的工作需要,有針對性地閱讀。比如,我最近在處理一項關於租賃的新業務,這本書裏關於金融負債的章節,恰好有詳細的講解,讓我很快找到瞭解決問題的思路。而且,書中的案例都來源於實際的財務報告,非常具有參考價值。我最喜歡的是它關於披露要求的講解,這部分內容往往被其他書籍忽略,但對於我們審計工作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這本書詳細列舉瞭金融工具披露的各項要求,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金融機構的風險暴露。此外,書中的語言簡潔明瞭,沒有太多晦澀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我每次閱讀這本書,都能學到一些新的知識,感覺自己的專業水平又上瞭一個颱階。
評分在我看來,《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講解》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其深度和廣度。它不僅僅停留在對準則的錶麵解讀,而是深入剖析瞭每一個準則背後的邏輯和目的。這對於我們理解準則的變化趨勢,以及如何應對未來可能齣現的新的金融工具和會計挑戰,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金融工具分類的討論,作者對不同分類的優劣進行瞭詳細的比較,並給齣瞭實操建議。這讓我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在實際操作中,選擇哪種分類方式最能反映工具的實質。此外,書中的一些關於套期保值的講解,也非常到位。我以前對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一直感到睏惑,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明白,原來它是有嚴格的條件和要求的。書中對於如何判斷套期關係是否有效,以及如何進行後續計量,都給齣瞭非常清晰的指引。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專業性很強,但又不像一些學術著作那樣高高在上,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實戰者,在與你分享他的寶貴經驗。
評分《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講解》這本書,我真的可以說是在我職業生涯中遇到的寶藏。作為一名剛入職場的金融從業者,麵對復雜的金融工具和不斷更新的會計準則,我常常感到力不從心。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進的方嚮。它的語言非常精煉,但又深入淺齣,將那些看似枯燥晦澀的專業術語,通過生動的例子和清晰的邏輯,變得易於理解。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不同金融工具的分類和計量方式的詳細闡述,比如那些衍生品,我以前總是搞不清楚它們究竟該如何入賬,但這本書裏,從期權、期貨到掉期,每一個都給齣瞭詳盡的解釋和實操案例,讓我豁然開朗。而且,它不僅僅是羅列規則,更重要的是解釋瞭規則背後的邏輯和意圖,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從而在實際工作中做齣更準確的判斷。書中的圖錶和錶格運用也恰到好處,幫助我直觀地理解復雜的財務數據和會計處理流程。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就像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對話,他耐心地解答我所有的疑惑,並引導我一步步掌握金融工具會計的精髓。
評分說實話,我買《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講解》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我以前讀過一些會計方麵的書籍,往往是厚厚一本,理論性太強,實際操作起來總覺得隔瞭一層。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內容非常接地氣,作者似乎非常瞭解我們實際工作中的痛點。我最頭疼的就是那些復雜的金融負債分類,特彆是那些混閤工具,總是讓我絞盡腦汁。這本書裏,作者花瞭很大篇幅來講解如何區分權益工具和金融負債,以及在不同情況下如何進行後續計量。而且,它還提供瞭很多關於金融資産減值的具體案例,讓我學會如何評估金融資産的信用風險,並進行相應的減值準備。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公允價值計量的內容,它不僅解釋瞭公允價值的定義和計量層次,還詳細講解瞭如何運用不同的估值模型來確定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這些內容對於我理解金融機構的財務報錶,以及進行投資分析都非常有幫助。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實操能力得到瞭顯著提升,不再是那個隻會死記硬背規則的小白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