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历史的眼睛
:34.00元
作者:萧功秦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473008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东西别人无法剥夺,那就是你对知识的热爱,对世界的由衷的好奇心,以及由此产生的陶醉感……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的入文思想随笔的结集全书从历史学的视角,考量20世纪以来中国的公共问题与社会文化生态,阐发特立独行与自由思考的意义。并以此观察历史社会,观察生活人生,充分展示知识分子的自由个性和公共关怀全书有五部分,一是作者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二是在国内外学术旅行中写的思想手记;三是人生杂感与人物回忆;四是对历史的意义的思考,对历史与生活的关系、历史学的思维方法的随想与感悟:五是文化谈话与讲演录。
目录
为什么我们缺少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
知识分子:困境中的沉思者
与乌托邦理想主义告别
当代世俗化潮流与中国知识分子命运
晋豫之行手记
北京的历史个性
思想碰撞在台湾
台湾南部旅行记
日本归来致友人的信
美国归来随想
追忆恩师韩儒林先生
他坐在那高高的山顶上
——怀念挚友陈文乔
敦煌往事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
——小学生活的回忆
经由历史的智慧来理解生活
人生经验与学术悟性
从清末改革谈到当代思想论争
思想史的魅力
历史的魅力在于对文明的感悟
——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从历史看儒家文明的生命力
元蒙史随想:鲶鱼效应与民族生命力
走向静悄悄的革命
——从《走向共和》人物形象谈起
一个美国保守主义者眼中的中国变革
——与墨子刻对话之
文明、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及其他
——与墨子刻对话之二
为什么要反对虚骄的民族主义
——《中国不高兴》批判
附录“思想者是幸福的
——萧功秦教授访谈录
后记
作者介绍
萧功秦,湖南衡阳人,1981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萧功秦集》、《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知识分子与观念人》、《中国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风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我很难用简单的词语来形容。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冰冷,也不像一些历史小说那样夸张。它更像是一种带有温度的理性分析,一种基于事实的深邃洞察。作者的语言功底非常扎实,遣词造句恰到好处,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又不乏文学性的美感。阅读的时候,你会感觉仿佛在和一位饱经沧桑、智慧过人的长者对话,他用他那双“历史的眼睛”,为你揭示了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特别喜欢它对因果关系的梳理,以及对历史偶然与必然性的辩证思考。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历史事件的结果,却难以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成因。《历史的眼睛》却能抽丝剥茧,层层剖析,让我们看到事件发展过程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节点”是如何一步步累积,最终导致了某个结果的诞生。这种对历史逻辑的清晰展现,对我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有着极大的帮助。它让我不再觉得历史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充满了内在的逻辑和脉络。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更多的是一种“共情”的体验。它让我不再仅仅把历史人物当成课本上的名字,而是看到了他们作为“人”的一面。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选择与挣扎,他们的智慧与局限,都跃然纸上。读到某些段落,我甚至会忍不住跟着主人公一起紧张,一起唏嘘,仿佛置身其中。作者在描绘历史场景时,笔触细腻,细节生动,无论是宏大的战争场面,还是宫廷里的暗流涌动,抑或是市井小民的悲欢离合,都仿佛有一幅幅画面在脑海中展开,声色俱全。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似乎总能捕捉到那些被主流叙事忽略的边缘声音。这些声音,虽然微弱,却往往能折射出更真实的历史图景。通过对这些“小人物”命运的描绘,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历史是如何由无数个体共同塑造的。它让我意识到,历史并非总是由伟人书写,而是在平凡人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选择中悄然发生着改变。《历史的眼睛》让我学会了从更广阔、更人性化的角度去审视过去,这对我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评分《历史的眼睛》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就被这个名字深深吸引了。总觉得“眼睛”这个词,充满了观察、洞察、以及某种穿透表象看到本质的力量。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感觉就是它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历史。不是那种枯燥的年代梳理,也不是单纯的人物事迹堆砌,而是更像是在一个古老的剧场里,作者带着我们,透过那扇“历史的眼睛”,去捕捉那些被时间洪流冲刷得模糊不清的细节,去感受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内心的波澜,去理解那些看似偶然却又必然的历史走向。 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处理历史事件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叙事方式。你不会被突然抛出大量的专业术语或者深奥的理论吓到,相反,你会感觉到作者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引导你一点点地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有时候,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却能点亮整个历史的图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写作技巧,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思想的启迪,又不至于觉得疲惫。书中的一些比喻和类比也相当巧妙,能够将复杂的历史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仿佛那些遥远年代的故事,就发生在昨天,触手可及。
评分不得不说,《历史的眼睛》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读物。它没有直接给你答案,而是抛给你问题,引导你去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琢磨作者的观点,思考他提出的那些关于历史规律、关于人性本质的见解。书中的论述严谨但不失趣味,在严肃的历史探讨中,穿插着一些幽默的笔触,让阅读过程不那么枯燥。而且,它非常注重论据的支撑,大量的史料考证和文献引用,让它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也让我更加信服作者的判断。 最令人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对过去的简单回顾,而是将历史的经验与当下的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它不是一本“死”的书,而是一面“活”的镜子,映照着我们今天的处境,也为我们未来的选择提供参考。我发现,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开始更主动地去关注时事,去思考社会现象背后的历史根源。它培养了我一种批判性思维,让我不再轻易接受表面的信息,而是去追寻更深层次的真相。《历史的眼睛》让我明白,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评分《历史的眼睛》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阅读史学”的体验。它打破了我以往对历史书籍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历史叙述的更多可能性。作者并没有试图构建一个宏大的、单一的历史叙事,而是通过聚焦于一些特定的角度和细节,来展现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个意想不到的发现而感到惊叹,也会因为某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而潸然泪下。 而且,这本书在知识的呈现上,非常注重其“可读性”。它将那些可能很枯燥的历史事实,通过精巧的叙述方式,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我曾经因为阅读历史书籍而感到枯燥乏味,但《历史的眼睛》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明白了,历史不仅可以是知识的海洋,也可以是一场充满智慧和情感的探索之旅。每一次翻开这本书,我都感觉像是在进行一场智力的冒险,总有新的发现和感悟等待着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