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机械工程设计手册 王健石 9787506639491

电子机械工程设计手册 王健石 978750663949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健石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机械工程
  • 机械设计
  • 电子工程
  • 设计手册
  • 王健石
  • 9787506639491
  • 工业工程
  • 机械工程
  • 工程技术
  • 自动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39491
商品编码:2923208227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6-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机械工程设计手册

定价:100.00元

作者:王健石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5066394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1.38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手册》1993年出版后,深受广大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师的欢迎。由于该手册提供了电子结构设计所需的大量资料、技术数据、公式和图表,使该手册成为设计师案头的工具书。
  时隔13载,电子工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为适应现代电子工业的发展,满足广大电子结构师的需要,决定对手册进行修订,并更名为《电子机械工程设计手册》。这次修定主要是充实内容,完善不足,更新资料,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信息含量,加强实用性,方便读者。
  手册荟萃了电子机械工程设计时常用的基础资料和专业资料。内容极其丰富、数据可靠,它将为电子机械设计人员迅速完成各种设计任务助一臂之力。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 概述 《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是一本系统性、实践性兼备的专业技术书籍,旨在为机械工程领域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的设计与制造理论与实践指导。本书聚焦于精密机械的设计原理、关键技术、制造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工程应用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帮助读者掌握现代精密机械工程的核心知识与技能。 全书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关键部件设计与应用、以及现代制造工艺与质量控制。每个部分都围绕着精密机械工程的实际需求展开,内容涵盖了从宏观的系统设计到微观的零件加工,再到最终的质量保证,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链条。本书在论述中,强调了理论指导下的创新性思维,以及严谨的工程实践方法。 第一部分:精密机械设计基础 本部分是全书的理论基石,详细阐述了精密机械设计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概念和工程方法。 精密机械的定义与特点: 深入解析了精密机械与普通机械在精度等级、功能特性、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及可靠性等方面的根本区别。重点讲解了“精密”二字的内涵,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质量以及动、热、力学性能等方面的严苛要求。 设计流程与方法论: 详细介绍了精密机械设计的典型流程,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仿真分析到样机制作、测试与优化。强调了面向可靠性、可制造性、可维护性以及成本效益的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现代设计方法,如参数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标准化设计以及集成化设计等,以提高设计效率和产品质量。 公差与配合设计: 公差与配合是精密机械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本书系统介绍了国家及国际通用的公差与配合标准,包括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重点讲解了如何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装配关系和经济性原则,合理选择公差等级和配合制,以及公差链的分析与计算方法。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帮助读者理解理论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选择与性能分析: 精密机械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材料的特性。本节详细介绍了精密机械常用材料的种类,如高强度钢、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工程塑料、陶瓷以及复合材料等。深入分析了这些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疲劳强度)、物理性能(如密度、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以及特殊性能(如磁性、导电性)。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工作环境、载荷条件、精度要求、成本等因素,进行科学的材料选择。 应力与形变分析: 运用有限元分析(FEA)等现代计算方法,对精密机械零件在各种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形变情况进行预测与评估。本节重点讲解了静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热应力分析等基本分析类型,并介绍了如何通过结构优化来提高零件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同时降低重量。 第二部分:关键部件设计与应用 本部分聚焦于精密机械系统中常见且至关重要的各类关键部件,深入探讨其设计原理、技术难点与应用案例。 高精度传动装置设计: 齿轮传动: 详细阐述了精密齿轮的设计原则,包括齿形设计(如渐开线、齿顶圆角)、模数选择、齿高系数、压力角等。重点介绍了精度等级对齿轮传动性能的影响,如传动平稳性、噪声、效率及寿命。深入讲解了斜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等特殊齿轮的传动特性与设计要点。 蜗轮蜗杆传动: 讲解了蜗轮蜗杆传动的优点(如大传动比、自锁性)与缺点,以及其在精密机械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蜗杆蜗轮的啮合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提高其传动效率和耐磨性。 谐波传动: 重点分析了谐波传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优势(如高传动比、零回程间隙、高精度)及其在机器人、精密仪器等领域中的应用。介绍了谐波齿轮的设计要点和关键参数的确定。 其他传动: 简要介绍了链传动、带传动在精密机械中的应用,以及新型传动方式如行星轮传动、摆线针轮传动等的特点。 高精度定位与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直线导轨与滚动体: 详细介绍了滚珠导轨、滚子导轨、直线电机驱动导轨等精密直线运动导轨的结构、工作原理、精度影响因素以及选择依据。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优化滚珠/滚子与导轨的接触特性来提高运动精度和刚度。 旋转轴承: 深入分析了各种精密轴承(如滚珠轴承、滚子轴承、推力轴承、角接触轴承)的结构、载荷能力、精度等级、寿命计算以及安装注意事项。重点介绍了如何根据轴的受力情况、转速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 伺服电机与驱动器: 介绍了精密定位系统中常用的伺服电机类型(如步进电机、直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及其工作原理。详细讲解了伺服驱动器的功能、选型原则,以及如何通过闭环控制实现高精度定位和速度控制。 密封与润滑技术: 精密密封: 讲解了不同类型精密密封件(如O型圈、油封、填料密封、迷宫密封)的设计原理、材料选择、安装与失效分析。重点强调了密封件在保持工作环境清洁、防止介质泄漏以及提高设备寿命中的关键作用。 精密润滑: 介绍了润滑的基本原理,包括减摩、冷却、清洗、防锈等功能。详细讲解了润滑剂(如润滑油、润滑脂、固体润滑剂)的种类、性能指标及选择方法。阐述了集中润滑系统、微量润滑技术在精密机械中的应用。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 位移、速度、角度传感器: 介绍了各种精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编码器(增量式、绝对式)、激光测距仪、电涡流传感器、LVDT(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等,以及它们在位移、速度、角度测量中的应用。 力、压力、温度传感器: 讲解了应变片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等在力、压力测量中的应用,以及热电偶、热电阻等温度传感器的原理与选择。 测量系统集成: 探讨了如何将各种传感器集成到测量系统中,实现对精密机械运动状态的实时监测与反馈控制。 第三部分:现代制造工艺与质量控制 本部分将理论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重点关注精密机械的制造过程与质量保证。 精密加工工艺: 高精度车削与铣削: 详细介绍了数控(CNC)车削和铣削技术的原理,以及超精密加工(如金刚石车削、电解加工)在获得极高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方面的应用。 磨削与抛光: 重点讲解了外圆磨、内圆磨、平面磨等精密磨削技术,以及珩磨、研磨、超精抛光等超精密表面加工方法,如何实现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和亚微米级的尺寸精度。 电加工技术: 介绍了电火花加工(EDM)和电化学加工(ECM)在加工硬质合金、淬火钢等难加工材料以及制造复杂曲面方面的优势。 特种加工: 简要介绍了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水射流加工等现代特种加工技术,以及它们在精密制造领域的潜力。 精密装配技术: 装配公差分析与协调: 强调了精密装配过程中,各零件公差的累积效应,并介绍了如何通过统计方法和实验方法进行装配公差分析,以确保最终装配体的精度。 精密测量仪器与方法: 详细介绍了各种精密测量仪器,如三坐标测量机(CMM)、光学测量仪、测长仪、表面粗糙度仪等,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它们进行尺寸、形位和表面质量的测量。 无尘洁净环境与专用工具: 阐述了精密装配对环境的要求,如洁净度、温湿度控制,以及专用装配工具(如精密夹具、力矩扳手)的使用。 质量控制与可靠性工程: 统计过程控制(SPC): 介绍了SPC的基本原理和工具,如控制图、直方图、柏拉图等,如何通过过程监控来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质量验收与检验: 讲解了成品检验的标准、方法与程序,包括尺寸检验、性能检验、寿命检验等。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介绍了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如失效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可靠度,以及如何通过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方法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故障诊断与维修: 探讨了精密机械的常见故障模式、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性维护策略。 总结 《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知识体系。本书结构清晰,内容详实,理论联系实际,辅以大量的图表、算例和案例分析,力求帮助读者掌握精密机械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核心技能,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独立完成精密机械的设计、制造、装配和质量控制任务,推动我国精密机械工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机械工程、自动化、仪器仪表等专业的师生,以及从事精密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控制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用户评价

评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本名为《电子机械工程设计手册》的书籍信息,作者是王健石,ISBN号为9787506639491。虽然我还没有亲手翻阅过这本书,但根据书名和作者的名气,我对他在这方面的专业造诣非常认可,因此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想象这本书可能会从一个非常系统化的角度来阐述电子和机械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结合。或许它会详细讲解如何进行系统级的概念设计,包括如何将电子控制单元与机械执行机构进行有效的集成。我尤其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可靠性设计和故障分析的章节,因为在许多复杂的机电系统中,确保稳定运行是至关重要的。我也猜测,书中可能会涉及一些关于测试和验证方法的内容,这对于保证设计成果的质量至关重要。我对这本书能提供切实可行的工程实践指导,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抱有很高的期望。

评分

我一直对精密仪器和自动化设备的设计非常着迷,特别是那些需要极高精度和稳定性的系统。在了解《电子机械工程设计手册》(王健石 著,9787506639491)这本书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许多与此相关的应用场景。例如,医疗器械中的手术机器人,航空航天领域的控制执行机构,或是工业生产线上的高精度装配设备,这些都离不开电子和机械的深度融合。我推测,这本书很可能详尽地剖析了这些系统背后的设计原理,包括如何进行精确的电机选型、驱动器设计,如何优化机械结构的刚度和精度,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实现闭环控制,从而达到令人惊叹的性能表现。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趋势,比如嵌入式系统在机电控制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仿真工具来优化设计方案。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分析,那就更好了,能让我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产品。

评分

作为一个对新兴技术充满热情的工程师,我一直在关注科技前沿的动态。最近,我在行业交流中偶然听说了《电子机械工程设计手册》(王健石 著,9787506639491)这本书,并被它所涵盖的领域所吸引。我倾向于认为,这本书很可能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它不仅会深入浅出地讲解电子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还会探讨许多与时俱进的创新设计方法。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涉及人工智能在电子机械系统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来优化控制算法,或者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预测设备故障。此外,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设计理念的引入,也是我非常期待的。在当今社会,环保和节能已经成为重要的设计考量,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相关的设计指导和案例,那将具有非凡的意义。我希望它能启发我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电子机械系统设计方案。

评分

我最近接触到一本名为《电子机械工程设计手册》的书籍,作者是王健石,书号是9787506639491。我之前在学术期刊上读过王健石教授的一些论文,对他在电子机械领域的深刻见解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我非常有信心这本书会是一本高质量的专业参考书。我推测,这本书很可能不仅仅是一本“手册”,而是对电子机械工程设计中一些核心问题的系统性梳理。我猜想,书中可能会深入探讨一些关键的技术环节,例如如何处理高动态响应下的信号干扰,如何设计能够承受恶劣环境的机械部件,以及如何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和速度控制。此外,我也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不同应用场景下(如机器人、自动化设备、传感器技术等)的典型设计案例和解决方案,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评分

作为一个电子机械工程领域的学习者,一直在寻找能够全面且深入的参考资料。最近我了解到一本名为《电子机械工程设计手册》的书,虽然我还没有机会亲自翻阅,但仅仅是书名和作者(王健石)以及ISBN(9787506639491)就足够让我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猜想,这本手册很可能汇集了电子和机械工程在交叉领域内的关键知识点和设计方法。对于我这样一个既要理解电子元件的特性,又要掌握机械结构和动力学的学生来说,一本能够将两者完美结合的书籍,无疑是如获至宝。我设想,它或许会涵盖从基础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到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再到精密驱动和传感器的选型与应用等内容。我非常期待它能在理论层面提供坚实的支撑,同时在实践层面给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指南。市面上虽然有很多关于电子或机械的专业书籍,但真正能够融会贯通、系统讲解两者结合的却不多见,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市场价值和学术贡献充满了好奇。我希望它能成为我攻克复杂项目难题的得力助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