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地理百科叢書:南陽盆地
定價:49.90元
作者:《中國地理百科》叢書編委會
齣版社: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10082054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首套規模達到數百分冊的地理科普叢書,範圍無縫覆蓋中國全境。打破傳統認識上的行政區劃的界綫,以伏牛山、桐柏山等山脈閤圍而成的盆地地貌,劃分本書區域範圍。
展示山巒起伏、大小盆地鑲嵌其中的地貌。
呈現中國發現年代*早、數量*多的恐龍蛋化石群。
解讀中原腹地的漢文化。
詮釋多民族雜居、多文化共存的景觀。
形式新穎,文字精簡而通俗,圖片真實而精彩,這兩者的交互使科普閱讀變得生動有趣。
內容提要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創新地把中國全境按山川形勝劃分齣數百個地理單元,並力求融“百科全書詞典”的簡潔準確與“有圖通俗讀物”的生動有趣為一體,通過大量圖片和詞條之間的互相詮釋,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單元。《南陽盆地》以河南西南部的南陽地區為對象,呈現瞭這一地區以伏牛山、桐柏山及其眾多支脈為骨架,南部丘陵連綿起伏,中部地勢平緩的地貌形態。同時,書中介紹瞭其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徵與南北動植物交錯分布的生態景觀,展示瞭這片土地上發達的農業以及攆飯場等特色的民俗。此外,本書還述及自然條件對這一地區産生的諸多影響:它地處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商人帶動瞭區內商業的發展,造就瞭“天下店,數賒店”的商業神話;它位於中原腹地,在古代為各方政權的爭奪重心,發生瞭包括丹陽之戰、宛城之戰在內的諸多戰役,留下瞭楚長城等曆史遺跡;它地理位置重要,境內有大片適宜耕種的土地,因而在曆史上多次成為移民的遷入地,形成多民族雜居的格局……
目錄
前言
區域地貌示意圖 1
中原“大碗” 2
一 自然地理
伏牛山南坡 9 / 東大崗 9 / 平原區 11 / 桑坪―夏館盆地 12 / 西峽盆地 12 /
李官橋盆地 13 / 第二、三級階梯交會處 14 / 中央造山係陷落處 14 / 北秦嶺構造帶 15 /
兩大闆塊縫閤帶 16 / 硃夏斷裂 16 / 瓦穴子―喬端大斷裂 17 / 霄山岩溶地貌 17 /
石人山 18 / 老灌河 18 / 唐白河流域 19 / 淇河 19 / 湍河 20 / 丹江口水庫 20 /
礦床密布 21 / 帶嚮暖溫帶過渡區 21 / 黃棕壤遍布 24 / 砂薑黑土區 24 / 大風 25 /
冰雹 25 / 溪河洪水 26 / 寒潮多發地 27 / 石門山 27 / 灰河 28 / 孤石灘水庫 28 /
七峰山 29 / 神仙洞 29 / 黃石山 29 / 德雲山石林 30 / 大乘山 31 / 方城埡口 31 /
黑龍泉 32 /“ 七十二潭” 32 / 老場坡大風區 33 / 霸王山 34 / 紫玉山 34 / 蔓荊山 35 /
虎山湖 35 / 泌陽河 35 / 唐河十八彎 36 / 獨山 36 / 紫山 36 / 清冷淵溶洞 37 /
麒麟湖 38 / 梅溪河 38 / 真武頂 38 / 九裏山 39 /“ 五百裏丹霞” 39 / 五垛山 40 /
暴瀑峽 41 / 玉葬溶洞群 41 / 空山洞 42 / 九龍溝瀑布群 42 / 鴨河口水庫 42 /
露峰山 43 / 十八垛 43 / 鳳凰颱 44 / 畫眉榖 45 / 紅河榖 45 / 昭平湖 46 / 沙河上遊 46 /
四棵樹河 47 / 蕩澤河 47 / 百裏溫泉帶 48 / 杏花山 48 / 鎮平壟崗 49 / 杏花湖 49 /
趙河 49 / 三潭瀑布 50 / 杏山地質公園 50 / 湍河下遊 52 / 石堂山 52 /
寶天曼國傢地質公園 53 / 馬武山 56 / 牧虎頂 56 / 牛心垛 56 / 天心洞 57 /
七潭河榖 57 / 五龍潭 58 / 涼泉·啞女泉·鵝拱泉 59 / 內鄉湍河濕地 59 / 讓河 60 /默河 60 / 雞角尖 61 / 摩雲垛 61 / 九龍山 62 / 鑼鼓寨 62 / 菊花潭 63 / 五裏溝石林 63 /
五道幢嶂榖 63 / 伏牛大峽榖 64 / 雲華蝙蝠溶洞 64 / 丁河 64 / 龍潭溝瀑布群 65 /
老灌河險灘 68 / 伏牛地下河 68 / 石門湖 69 / 猴山 69 / 丹江小三峽 70 / 羊山三穴洞 70 /
藥王洞 71 / 坐禪榖水銹石群 71 / 龍王泉 74 / 玉皇尖 74 / 九龍洞岩溶洞穴群 75 /
甕城瀑布群 75 / 湯河溫泉 75 / 南北動植物交錯區 76 / 石人山植被垂直帶譜 77 /
寶天曼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78 / 老界嶺國傢自然保護區 78 / 玉皇尖原始森林 80 /
高河白龍廟原始森林 80 / 獨山森林公園 81 / 寺山國傢森林公園 81 /
丹江濕地國傢自然保護區 81 / 西峽原始桫欏樹群 82 / 油桐 83 / 大果青扡 83 /
銀鵲樹 83 / 青檀 84 / 香果樹 84 / 古銀杏 85 / 水青樹 85 / 金錢槭 86 / 領春木 86 /
水麯柳 87 / 華榛 87 / 秦嶺冷杉 89 / 紅豆杉 89 / 天竺桂 90 / 紫莖 90 / 紅椿 91 /
河南杜鵑 91 / 唐梔子 92 / 七葉一枝花 92 / 河南海棠 93 / 魯山野生猴頭菇 94 /
南陽恐龍蛋化石群 94 / 西峽―盧氏大鯢自然保護區 94 / 金錢豹 95 / 金貓 96 / 豺 96 /
林麝 96 / 青鼬 97 / 鬣羚 97 / 河麂 98 / 金雕 98 / 啄木鳥 99 / 湍魚 99
二 經濟地理
自古農業發達 103 / 宛人“業多賈” 103 / 養蠶製絲 104 / 南陽藥材 105 /“ 金湖陽” 106 /
從深鋤到掛鋤 106 / 冶鐵業 107 / 杜詩水排 107 / 鄧窯遺址 107 / 玉雕 108 / 魯山綢 108 /
南陽地毯 109 /“ 天下店,數賒店” 110 / 南船北馬交替地 111 / 三鴉古道 111 / 方城路 112 /
丹江航道 112 / 召父渠 113 / 陶岔渠首閘 113 / 南陽油田 114 / 淅川釩礦 114 /
西峽鎂橄欖石礦 115 / 八廟金紅石礦 115 / 葉縣岩鹽 116 / 方城風電場 116 / 獨山玉 117 /
小麥 117 / 山茱萸 120 / 獼猴桃 120 / 廣洋大棗 121 / 小辣椒 121 / 張良薑 122 /
鄧州小磨油 122 / 方城丹參 123 / 桐河鴨蛋 123 / 南陽黃牛 124 / 宛西八眉豬 125 /
西峽生漆 125 / 黃石硯 126 / 南陽烙花 126 / 界中醋 127 / 郭灘燒雞 127
三 曆史地理
南召直立人 131 / 黃楝樹遺址 131 / 茶庵仰韶文化遺址 132 / 黃山遺址 132 /
秦移民南陽 132 / 元代迴迴屯田 133 / 洪洞遷民 133 / 謝氏起源地 134 / 閩營人 135 /
秦楚丹陽之戰 135 / 昆陽之戰 136 / 南陽封藩 137 / 宛城之戰 137 / 宛西自治 138 /
南申國 138 / 鄧國 139 / 楚都丹陽 139 / 南陽郡 140 / 新野 140 / 葉縣 141 / 內鄉 142 /
南陽武侯祠 143 / 淅川丹江楚墓群 143 / 南陽楚長城 145 / 方城塞 147 /
漢代宛城故址 147 / 社旗山陝會館 148 / 內鄉縣衙 148 / 南陽府衙 149 /
雲紋銅禁 150 / 荊紫關鎮 152 /“ 颱灣村” 153
四 文化地理
多民族雜居 157 / 迴族 157 / 吳埡石頭村 157 / 攆飯場 158 / 張飛闆麵 159 /
三國臊子 159 / 苜蓿蒸肉 160 / 槲包 160 /“ 安耳朵” 160 / 婚有六禮 161 /
崇尚厚葬 161 / 花洲書院 162 / 佛溝摩崖造像 163 / 丹霞寺 164 / 南陽玄妙觀 164 /
菩提寺 165 / 葉縣文廟 166 / 南陽漢畫像石 166 / 香嚴寺壁畫 167 / 宛梆 167 /
越調 168 / 麯子戲 169 / 南陽三弦書 170 / 南陽闆頭麯 170 / 槐書 171 / 南陽民歌 171 /
雲彩燈 172 / 背裝舞 172 / 新野猴戲 173 / 蓼王廟廟會 174 / 重陽節 175 /
《南都賦》 175 / 葉公 176 / 百裏奚 176 / 張衡 177 / 張仲景 178 / 馮友蘭 178 / 彭雪楓 179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剛收到這套《中國地理百科》叢書,迫不及待翻開《南陽盆地》這捲,就被其精美的排版和豐富的圖文資料所吸引。雖然我不是地理專業的學生,但對傢鄉這片土地一直懷有濃厚的好奇心。小時候聽長輩講起南陽盆地的曆史故事,總覺得那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認識南陽盆地的一扇窗。 從地理構造來看,南陽盆地地處秦嶺以東、伏牛山以南,它的形成過程竟然與闆塊運動息息相關,這讓我大開眼界。書裏詳細介紹瞭盆地的地層構造、地貌特徵,比如那些宛如畫捲般的丘陵、平原和河流,每一處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藝術品。尤其是關於伏牛山脈對盆地氣候的影響,簡而言之,它像一道天然屏障,為盆地帶來瞭相對溫和的氣候,孕育瞭這片富饒的土地。書中穿插的各種地質圖、地形圖,即便我看不懂所有的專業術語,也能從中感受到南陽盆地那深厚的地理底蘊和漫長的地質演變。
評分翻開《南陽盆地》這本書,我立刻被其宏大的敘事和深邃的洞察力所打動。這不僅僅是一本介紹地理知識的書,更像是一部關於這片土地的史詩。它不僅僅羅列瞭山川河流、氣候土壤等靜態的地理要素,更著重探討瞭這些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瞭南陽盆地的獨特生態係統和人文景觀。 書中對於河流的描寫尤為細膩,從白河、唐河等主要河流的源頭、流嚮、流域特徵,到它們對沿岸文明的滋養作用,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河流演變對聚落形成和發展的論述印象深刻,仿佛能看到古老的居民依水而居,生生不息的畫麵。此外,關於盆地內豐富的水文地質資源,如地下水、泉水等的介紹,也讓我對這片土地的生命力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地圖上的綫條,更是承載著曆史、文化和生命的脈絡。
評分《南陽盆地》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直觀感受就是它的“全”和“深”。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瞭解一個地方,不能隻看錶麵的風景,更要深入其內在的肌理。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從地質構造到土壤類型,從氣候特徵到水文狀況,將南陽盆地最基本、最核心的自然地理要素一一呈現。 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動植物資源的介紹也同樣詳盡。南陽盆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書中得到瞭生動的展現。從常見的林木花卉,到特有的珍稀物種,都配有精美的插圖和詳細的文字說明。這讓我意識到,地理環境的獨特性,直接孕育瞭當地獨特的生物群落。這種將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緊密聯係的視角,讓我對南陽盆地的生態價值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更加體會到保護這片土地的重要性。
評分《南陽盆地》這本書,對我來說,不隻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當我讀到書中關於南陽盆地曆史地質演變的章節時,我仿佛穿越瞭時空,看到瞭這片土地億萬年來的滄桑巨變。那些關於地殼運動、火山噴發、河流變遷的描述,不僅僅是冰冷的事實,更讓我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以及時間賦予這片土地的厚重感。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盆地內獨特地質現象的介紹,例如那些奇特的岩石地貌,它們仿佛是凝固的時間,訴說著古老的故事。這些內容,讓我對南陽盆地的自然形成有瞭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敬畏這片土地的生命力。這種跨越時間尺度的敘述,讓我對“盆地”這個概念有瞭更豐富的內涵,不僅僅是地圖上的一個區域,更是承載著無數地質故事的生命體。
評分我特彆喜歡《南陽盆地》這本書的科學嚴謹性與人文關懷的結閤。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僅能瞭解到科學嚴謹的地理知識,還能感受到作者對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書中對南陽盆地氣候的分析,不僅僅是溫度、降水的簡單數據羅列,而是結閤曆史上的氣候變化,以及氣候對農業生産、居民生活的影響,進行瞭深入的探討。 這一點在書中關於土壤資源的描述中尤為突齣。它詳細介紹瞭不同區域土壤的形成原因、質地特點,以及這些土壤如何適宜種植何種作物,對當地的農業發展起到瞭怎樣的支撐作用。這種將純粹的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係起來的寫法,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溫度,也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讓我能夠站在一個更宏觀的視角來理解南陽盆地的農業文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