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南阳盆地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9787510082054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南阳盆地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978751008205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地理
  • 南阳盆地
  • 地理百科
  • 区域地理
  •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地形地貌
  • 地质地貌
  • 盆地研究
  • 中国地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82054
商品编码:2924206435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5-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南阳盆地

定价:49.90元

作者:《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10082054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首套规模达到数百分册的地理科普丛书,范围无缝覆盖中国全境。打破传统认识上的行政区划的界线,以伏牛山、桐柏山等山脉合围而成的盆地地貌,划分本书区域范围。
展示山峦起伏、大小盆地镶嵌其中的地貌。
呈现中国发现年代*早、数量*多的恐龙蛋化石群。
解读中原腹地的汉文化。
诠释多民族杂居、多文化共存的景观。
形式新颖,文字精简而通俗,图片真实而精彩,这两者的交互使科普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内容提要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南阳盆地》以河南西南部的南阳地区为对象,呈现了这一地区以伏牛山、桐柏山及其众多支脉为骨架,南部丘陵连绵起伏,中部地势平缓的地貌形态。同时,书中介绍了其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与南北动植物交错分布的生态景观,展示了这片土地上发达的农业以及撵饭场等特色的民俗。此外,本书还述及自然条件对这一地区产生的诸多影响:它地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商人带动了区内商业的发展,造就了“天下店,数赊店”的商业神话;它位于中原腹地,在古代为各方政权的争夺重心,发生了包括丹阳之战、宛城之战在内的诸多战役,留下了楚长城等历史遗迹;它地理位置重要,境内有大片适宜耕种的土地,因而在历史上多次成为移民的迁入地,形成多民族杂居的格局……

目录


前言
区域地貌示意图 1
中原“大碗” 2

一 自然地理
伏牛山南坡 9 / 东大岗 9 / 平原区 11 / 桑坪―夏馆盆地 12 / 西峡盆地 12 /
李官桥盆地 13 / 第二、三级阶梯交会处 14 / 中央造山系陷落处 14 / 北秦岭构造带 15 /
两大板块缝合带 16 / 朱夏断裂 16 / 瓦穴子―乔端大断裂 17 / 霄山岩溶地貌 17 /
石人山 18 / 老灌河 18 / 唐白河流域 19 / 淇河 19 / 湍河 20 / 丹江口水库 20 /
矿床密布 21 / 带向暖温带过渡区 21 / 黄棕壤遍布 24 / 砂姜黑土区 24 / 大风 25 /
冰雹 25 / 溪河洪水 26 / 寒潮多发地 27 / 石门山 27 / 灰河 28 / 孤石滩水库 28 /
七峰山 29 / 神仙洞 29 / 黄石山 29 / 德云山石林 30 / 大乘山 31 / 方城垭口 31 /
黑龙泉 32 /“ 七十二潭” 32 / 老场坡大风区 33 / 霸王山 34 / 紫玉山 34 / 蔓荆山 35 /
虎山湖 35 / 泌阳河 35 / 唐河十八弯 36 / 独山 36 / 紫山 36 / 清冷渊溶洞 37 /
麒麟湖 38 / 梅溪河 38 / 真武顶 38 / 九里山 39 /“ 五百里丹霞” 39 / 五垛山 40 /
暴瀑峡 41 / 玉葬溶洞群 41 / 空山洞 42 / 九龙沟瀑布群 42 / 鸭河口水库 42 /
露峰山 43 / 十八垛 43 / 凤凰台 44 / 画眉谷 45 / 红河谷 45 / 昭平湖 46 / 沙河上游 46 /
四棵树河 47 / 荡泽河 47 / 百里温泉带 48 / 杏花山 48 / 镇平垄岗 49 / 杏花湖 49 /
赵河 49 / 三潭瀑布 50 / 杏山地质公园 50 / 湍河下游 52 / 石堂山 52 /
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 53 / 马武山 56 / 牧虎顶 56 / 牛心垛 56 / 天心洞 57 /
七潭河谷 57 / 五龙潭 58 / 凉泉·哑女泉·鹅拱泉 59 / 内乡湍河湿地 59 / 让河 60 /默河 60 / 鸡角尖 61 / 摩云垛 61 / 九龙山 62 / 锣鼓寨 62 / 菊花潭 63 / 五里沟石林 63 /
五道幢嶂谷 63 / 伏牛大峡谷 64 / 云华蝙蝠溶洞 64 / 丁河 64 / 龙潭沟瀑布群 65 /
老灌河险滩 68 / 伏牛地下河 68 / 石门湖 69 / 猴山 69 / 丹江小三峡 70 / 羊山三穴洞 70 /
药王洞 71 / 坐禅谷水锈石群 71 / 龙王泉 74 / 玉皇尖 74 / 九龙洞岩溶洞穴群 75 /
瓮城瀑布群 75 / 汤河温泉 75 / 南北动植物交错区 76 / 石人山植被垂直带谱 77 /
宝天曼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78 / 老界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78 / 玉皇尖原始森林 80 /
高河白龙庙原始森林 80 / 独山森林公园 81 / 寺山国家森林公园 81 /
丹江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 81 / 西峡原始桫椤树群 82 / 油桐 83 / 大果青扦 83 /
银鹊树 83 / 青檀 84 / 香果树 84 / 古银杏 85 / 水青树 85 / 金钱槭 86 / 领春木 86 /
水曲柳 87 / 华榛 87 / 秦岭冷杉 89 / 红豆杉 89 / 天竺桂 90 / 紫茎 90 / 红椿 91 /
河南杜鹃 91 / 唐栀子 92 / 七叶一枝花 92 / 河南海棠 93 / 鲁山野生猴头菇 94 /
南阳恐龙蛋化石群 94 / 西峡―卢氏大鲵自然保护区 94 / 金钱豹 95 / 金猫 96 / 豺 96 /
林麝 96 / 青鼬 97 / 鬣羚 97 / 河麂 98 / 金雕 98 / 啄木鸟 99 / 湍鱼 99

二 经济地理
自古农业发达 103 / 宛人“业多贾” 103 / 养蚕制丝 104 / 南阳药材 105 /“ 金湖阳” 106 /
从深锄到挂锄 106 / 冶铁业 107 / 杜诗水排 107 / 邓窑遗址 107 / 玉雕 108 / 鲁山绸 108 /
南阳地毯 109 /“ 天下店,数赊店” 110 / 南船北马交替地 111 / 三鸦古道 111 / 方城路 112 /
丹江航道 112 / 召父渠 113 / 陶岔渠首闸 113 / 南阳油田 114 / 淅川钒矿 114 /
西峡镁橄榄石矿 115 / 八庙金红石矿 115 / 叶县岩盐 116 / 方城风电场 116 / 独山玉 117 /
小麦 117 / 山茱萸 120 / 猕猴桃 120 / 广洋大枣 121 / 小辣椒 121 / 张良姜 122 /
邓州小磨油 122 / 方城丹参 123 / 桐河鸭蛋 123 / 南阳黄牛 124 / 宛西八眉猪 125 /
西峡生漆 125 / 黄石砚 126 / 南阳烙花 126 / 界中醋 127 / 郭滩烧鸡 127

三 历史地理
南召直立人 131 / 黄楝树遗址 131 / 茶庵仰韶文化遗址 132 / 黄山遗址 132 /
秦移民南阳 132 / 元代回回屯田 133 / 洪洞迁民 133 / 谢氏起源地 134 / 闽营人 135 /
秦楚丹阳之战 135 / 昆阳之战 136 / 南阳封藩 137 / 宛城之战 137 / 宛西自治 138 /
南申国 138 / 邓国 139 / 楚都丹阳 139 / 南阳郡 140 / 新野 140 / 叶县 141 / 内乡 142 /
南阳武侯祠 143 / 淅川丹江楚墓群 143 / 南阳楚长城 145 / 方城塞 147 /
汉代宛城故址 147 / 社旗山陕会馆 148 / 内乡县衙 148 / 南阳府衙 149 /
云纹铜禁 150 / 荆紫关镇 152 /“ 台湾村” 153

四 文化地理
多民族杂居 157 / 回族 157 / 吴垭石头村 157 / 撵饭场 158 / 张飞板面 159 /
三国臊子 159 / 苜蓿蒸肉 160 / 槲包 160 /“ 安耳朵” 160 / 婚有六礼 161 /
崇尚厚葬 161 / 花洲书院 162 / 佛沟摩崖造像 163 / 丹霞寺 164 / 南阳玄妙观 164 /
菩提寺 165 / 叶县文庙 166 / 南阳汉画像石 166 / 香严寺壁画 167 / 宛梆 167 /
越调 168 / 曲子戏 169 / 南阳三弦书 170 / 南阳板头曲 170 / 槐书 171 / 南阳民歌 171 /
云彩灯 172 / 背装舞 172 / 新野猴戏 173 / 蓼王庙庙会 174 / 重阳节 175 /
《南都赋》 175 / 叶公 176 / 百里奚 176 / 张衡 177 / 张仲景 178 / 冯友兰 178 / 彭雪枫 17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南阳盆地 序言 中国,这片广袤而古老的土地,孕育了无数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其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宛如一部浩瀚的百科全书,吸引着无数探求者驻足。为系统梳理与呈现中华大地的地理脉络,《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应运而生,旨在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入细致的考察,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生动的中国地理画卷。本册《南阳盆地》正是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聚焦于中原腹地一颗璀璨的明珠——南阳盆地,力求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人文历史以及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而深入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一章:南阳盆地的地理概貌 南阳盆地,宛如一颗镶嵌在豫西南大地的绿色宝石,其地理位置优越,扼守中原要冲。它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依伏牛山脉,南望大洪山余脉,东临桐柏山,西接秦岭余脉,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而又开放的宽阔地带。盆地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150公里,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是华北平原向江南丘陵过渡的过渡地带,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天然分水岭所在地。 从地质构造上看,南阳盆地属于一个大型的断陷盆地,其形成与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等大地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盆地底部地层以新生代沉积为主,厚度较大,为河流的泥沙沉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盆地地貌以平原为主,间有丘陵分布,地势整体西高东低,南部略有起伏。这样的地貌特征,使得盆地内河流发育,水系纵横,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气候方面,南阳盆地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年降水量约800-1000毫米。受季风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造就了盆地内丰富多样的植被。 第二章:南阳盆地的水文特征与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区域发展的生命线。南阳盆地河流众多,水系发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主要河流: 丹江是南阳盆地最重要的一条河流,发源于秦岭,流经南阳盆地,最终汇入长江。丹江水质清澈,水量丰沛,不仅是南阳人民的母亲河,更是举世闻名的“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此外,白河、唐河、沙河等河流也纵贯盆地,它们如同大地脉络,滋养着这片土地,灌溉着万顷良田。 水系格局: 盆地内的水系主要呈现向南、向东流动的趋势,最终汇入长江或淮河。这种水系格局与盆地的地势起伏和地质构造息息相关。 水资源分布与利用: 南阳盆地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也相对较高。盆地内修建了众多水库、堤坝,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灌溉体系,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同时,水力发电、水产养殖以及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也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南阳盆地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章:南阳盆地的地质构造与土壤资源 盆地的地质构造特点,直接影响着其土壤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南阳盆地地质构造复杂,新生代以来沉积的厚层砂泥岩、页岩等为土壤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母质。 土壤类型: 盆地内土壤类型多样,主要以褐土、潮土、紫色土为主。褐土分布最为广泛,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多种作物。潮土多分布在河谷低地,土质肥沃,是重要的水稻种植区。紫色土则多分布在盆地南部丘陵地带,富含矿物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肥性。 土壤肥力与改良: 南阳盆地土壤肥力整体较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耕作方式、气候变化等因素,部分地区土壤肥力有所下降,需要通过科学的施肥、轮作、秸秆还田等方式进行改良和培肥,以提升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地质灾害与防治: 盆地内也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了解盆地的地质构造特点,加强地质监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第四章:南阳盆地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 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造就了南阳盆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孕育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植被分布: 盆地内植被类型多样,北部伏牛山脉地区以森林植被为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交错生长,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和生物多样性宝库。平原地区则以农田植被为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田园风光。盆地南部丘陵地区,则分布着灌木丛和旱生植物。 动物资源: 丰富的植被为各类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在伏牛山脉深处,生活着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如金钱豹、羚羊、丹顶鹤等。盆地内也栖息着多种鸟类、兽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阳盆地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压力。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南阳盆地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多项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确保绿水青山常在。 第五章:南阳盆地的矿产资源与能源开发 南阳盆地地处中原腹地,却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主要矿产: 南阳盆地是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区,油气资源开发是盆地内的支柱产业之一。此外,盆地内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磷矿、石英砂、建筑石料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能源开发与利用: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挑战。如何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南阳盆地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南阳盆地也在积极探索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期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绿色化。 第六章:南阳盆地的人文历史与文化遗产 南阳盆地不仅是地理的宝库,更是历史的摇篮。这里人杰地灵,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南阳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夏、商、周时期,南阳盆地已成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汉时期,南阳成为重要的军事和商业重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三国时期,南阳更是风云际会的舞台,张衡、诸葛亮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迹。 文化名人与学术成就: 南阳盆地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思想文化中心之一。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发明天文仪器浑天仪和地动仪,为人类科学史做出了杰出贡献。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居卧龙岗,其高超的智慧和政治才能,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此外,南阳盆地还孕育了许多其他领域的杰出人才,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遗产保护: 南阳盆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汉画像石、古城遗址、名人故居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章:南阳盆地的现代发展与未来展望 作为中原腹地重要的区域中心,南阳盆地的现代发展,在承载着历史厚重感的同时,也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经济发展: 南阳盆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农业方面,也正在向现代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特色农产品享誉国内外。 交通区位优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南阳盆地的交通区位优势愈发凸显。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网络,以及机场的建设,为区域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南水北调”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南阳盆地的战略地位。作为重要的水源地,南阳盆地肩负着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使命。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水资源保护、生态旅游等。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南阳盆地将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着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努力建设成为集生态、文化、经济于一体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同时,也将继续承担起保护国家水资源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结语 《中国地理百科:南阳盆地》一书,正是基于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与严谨的探求,力图将南阳盆地丰富多彩的地理内涵、深厚的人文积淀,以及在时代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最真实、最全面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您了解南阳盆地的一扇窗口,激发您对这片土地的无限遐想与深入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南阳盆地》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当我读到书中关于南阳盆地历史地质演变的章节时,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这片土地亿万年来的沧桑巨变。那些关于地壳运动、火山喷发、河流变迁的描述,不仅仅是冰冷的事实,更让我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以及时间赋予这片土地的厚重感。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盆地内独特地质现象的介绍,例如那些奇特的岩石地貌,它们仿佛是凝固的时间,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些内容,让我对南阳盆地的自然形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敬畏这片土地的生命力。这种跨越时间尺度的叙述,让我对“盆地”这个概念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区域,更是承载着无数地质故事的生命体。

评分

翻开《南阳盆地》这本书,我立刻被其宏大的叙事和深邃的洞察力所打动。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地理知识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这片土地的史诗。它不仅仅罗列了山川河流、气候土壤等静态的地理要素,更着重探讨了这些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南阳盆地的独特生态系统和人文景观。 书中对于河流的描写尤为细腻,从白河、唐河等主要河流的源头、流向、流域特征,到它们对沿岸文明的滋养作用,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河流演变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论述印象深刻,仿佛能看到古老的居民依水而居,生生不息的画面。此外,关于盆地内丰富的水文地质资源,如地下水、泉水等的介绍,也让我对这片土地的生命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地图上的线条,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生命的脉络。

评分

我特别喜欢《南阳盆地》这本书的科学严谨性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能了解到科学严谨的地理知识,还能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书中对南阳盆地气候的分析,不仅仅是温度、降水的简单数据罗列,而是结合历史上的气候变化,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一点在书中关于土壤资源的描述中尤为突出。它详细介绍了不同区域土壤的形成原因、质地特点,以及这些土壤如何适宜种植何种作物,对当地的农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支撑作用。这种将纯粹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写法,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温度,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让我能够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理解南阳盆地的农业文明。

评分

刚收到这套《中国地理百科》丛书,迫不及待翻开《南阳盆地》这卷,就被其精美的排版和丰富的图文资料所吸引。虽然我不是地理专业的学生,但对家乡这片土地一直怀有浓厚的好奇心。小时候听长辈讲起南阳盆地的历史故事,总觉得那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认识南阳盆地的一扇窗。 从地理构造来看,南阳盆地地处秦岭以东、伏牛山以南,它的形成过程竟然与板块运动息息相关,这让我大开眼界。书里详细介绍了盆地的地层构造、地貌特征,比如那些宛如画卷般的丘陵、平原和河流,每一处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尤其是关于伏牛山脉对盆地气候的影响,简而言之,它像一道天然屏障,为盆地带来了相对温和的气候,孕育了这片富饶的土地。书中穿插的各种地质图、地形图,即便我看不懂所有的专业术语,也能从中感受到南阳盆地那深厚的地理底蕴和漫长的地质演变。

评分

《南阳盆地》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观感受就是它的“全”和“深”。我一直认为,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不能只看表面的风景,更要深入其内在的肌理。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从地质构造到土壤类型,从气候特征到水文状况,将南阳盆地最基本、最核心的自然地理要素一一呈现。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动植物资源的介绍也同样详尽。南阳盆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从常见的林木花卉,到特有的珍稀物种,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和详细的文字说明。这让我意识到,地理环境的独特性,直接孕育了当地独特的生物群落。这种将自然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紧密联系的视角,让我对南阳盆地的生态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体会到保护这片土地的重要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