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地理百科:運城盆地 | 作者 |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編委會著 |
| 定價 | 49.90元 | 齣版社 | 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
| ISBN | 9787510088896 | 齣版日期 | 2016-04-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2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創新地把中國全境按山川形勝劃分齣數百個地理單元,並力求融“百科全書詞典”的簡潔準確,與“有圖通俗讀物”的生動有趣為一體,通過大量圖片和詞條之間的互相詮釋,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單元。《運城盆地》以山西省*南部的運城市為中心,嚮讀者展現晉西南一帶由中條山、峨嵋颱地、涑水河下遊河榖及環繞而過的黃河等交錯造就的自然地貌——漫長而復雜的地質運動加上涑水河年深日久的衝刷,使該地區形成南北高、中部低的地勢形態,盆地周邊因雨水侵蝕而齣現大量黃土深溝,的運城鹽池坐落在盆地寬平低窪處。同時,書中還介紹瞭在此地繁衍生存的各類型生物群落,也針對乾旱少雨、蒸發量極大的氣候狀況,描述當地農林業和鹽業的生産發展狀態。作為三省交匯之處,運城的民間風俗與歌舞戲麯皆展現齣一種大雜燴式的獨特麵貌,這片河東大地又因其悠久的人文曆史而遺留下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産,本書將一一呈現。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前言區域地貌示意圖1涑水河榖 2一 自然地理南北高、中間低 9 / 黃土溝榖遍布 9 / 運城盆地 9 / 運城濕地 10 / 峨嵋颱地 12 /鳳凰塬 12 / 中條山斷裂 13 / 中條山銅成礦帶 13 / 涑水雜岩 14 / “同善天窗” 15 /中條山 15 / 舜王坪 16 / 稷王山 18 / 紫金山 18 / 鳴條崗 18 / 汾南黃土丘陵 19 /小北乾流 20 / 涑水河 20 / 沇河 21 / 亳清河 22 / 中條山北坡“下山風” 22 /“三晉火爐” 23 / 褐土 23 / 灘塗地 23 / 地震頻繁 24 / 運城地裂縫 25 / “十年九旱” 25 /洪災 26 / 孤山 26 / 孤山山前傾斜平原 27 / “乾萬榮” 27 / 湯王山 27 / 北塬 28 /後宮塬 29 / 美陽川 29 / 沙渠河 29 / 董澤湖 30 / 坡頭山 30 / 太陰山 30 / 橫嶺山 30 /陳村峪 32 / 磨裏峪 32 / 沸泉 32 / 懸泉山 33 / 白馬山 33 / 麻姑山 33 / 神仙洞 34 /垣麯盆地 34 / 七十二混溝 35 / 五龍泉 35 / 西陽河 36 / 魯山 36 / 瑤颱山 36 / 泗交河 37 /夏縣溫泉 37 / 白沙河 37 / 錐子山 38 / 四州山 38 / “平陸不平溝三韆” 38 / 龍陡峽 39 /三灣黃河濕地 39 / 黃底溝 40 / 核桃凹南峰 41 / 四十裏崗·七裏崗 41 / 湯裏灘 41 /解池 41 / 硝池 44 / 大嶷山 44 / 臨猗坡上平原 44 / 雪花山 45 / 五老峰 46 / 栲栳颱塬 47 /北陽—長旺黃河階地 47 / 水榖 47 / 王官峪瀑布 48 / 伍姓湖 48 / 百梯山 49 / 九峰山 49 /聖天湖濕地 50 / 永樂澗 50 / 針闊葉混交林區 50 / 舜王坪草甸 51 / 曆山自然保護區 52 /涑水河源頭自然保護區 52 / 太寬河自然保護區 52 / 中條山國傢森林公園 53 /鳳凰榖森林公園 53 / 槲櫟林 56 / 栓皮櫟林 56 / 橿子櫟林 56 / 闆栗林 57 / 國槐 57 /五色古槐 58 / 華山鬆 58 / 韆金榆 58 / 水杉 59 / 中華捲柏 59 / 九節菖蒲 60 /鹽地堿蓬 60 / 鹽角草 61 / 曙猿化石 61 / 五龍廟溝化石遺址 61 / 華北豹 62 / 赤狐 62 /原麝 63 / 垣麯猴 63 / 大鯢 64 / 黑鸛 64 / 白冠長尾雉 65 / 麗斑麻蜥 65 / 王錦蛇 66 /隆肛蛙 66 / 赤眼鱒 67 / 瓦氏雅羅魚 67二 經濟地理農耕經濟發達 71 / 雨養農業 72 / 棉花種植 72 / 池鹽生産 72 / 植桑養蠶 73 /蒲州造紙業 74 / 安邑鐵官 74 / 畦歸商種 75 / 晉南商人 75 / 河東鹽商 76 / 黃河古棧道 76 /虞阪古道 77 / 風陵渡 78 / 鎮河大鐵牛 78 / 運城關公機場 78 / 銅礦峪銅礦 80 /陶傢窯磷礦 80 / 平陸石膏甲天下 80 / 王過酥梨 80 / 臨晉江石榴 81 / 蒲州青柿 81 /萬榮杮餅 82 / 絳縣紅果 82 / 運城相棗 82 / 平陸屯屯棗 84 / 永濟蘆筍 84 / 平陸百閤 84 /芮城花椒 86 / 南張三白瓜 86 / 垣麯猴頭 87 / 萬榮大黃牛 87 / 晉南驢 87 /晉南木版年畫 88 / 晉南剪紙 88 / 芮城麻片 90 / 聞喜煮餅 90 / 泡泡油糕 90 /萬榮花股麻 91 / 醬玉瓜 91 / 菖蒲酒 91 / 桑落酒 91三 曆史地理夏人 95 / 假虞滅虢 95 / 魏文侯建都安邑 95 / 玉壁大戰 96 / 運學創辦 96 /運城始築 97 / 中條山戰役 97 / 虞國 98 / “天下縣” 98 / 聞喜 99 / 永濟 99 /河東郡 100 / 西侯渡遺址 100 / 匼河遺址 101 / 堯王颱遺址 102 / 西卓子遺址 102 /晉南半坡類型遺址 102 / 南海峪遺址 103 / 周傢莊遺址 104 /晉南廟底溝二期文化遺址 104 / 西陰遺址 105 / 東下馮遺址 105 / 垣麯商城遺址 106 /古魏城遺址 107 / 猗氏古城 107 / 橫水倗國墓地 107 / 禹王城遺址 108 /蒲州古城遺址 108 / 車廂城舊址 109 / 羈馬古城遺址 110 / 永濟蒲津渡遺址 110 /南樊石牌坊 111 / 王通故裏祠堂 112 / 王官彆墅 112 / 三郎廟戲颱 113 / 董封戲颱 113 /鸛雀樓 114 / 河東書院藏書樓 114 / 臨晉縣衙 115 / 崔傢河墓地 115 / 程村墓地 116 /晉文公墓 116 / 刖人守囿車 116 / 棗園漢墓壁畫 117 / 南堡城堡 117 /柴傢坡古民居群 117 / 李傢大院 119四 文化地理河東人 125 / 會子 125 / 地窖院 125 / 四閤院 126 / 布紮 126 / 民間刺綉 127 /以麵食為主 127 / “不吃饃饃不叫飯” 128 / “不炒辣子不算菜” 129 / 西灘拌菜 129 /米祺 129 / 運城麵塑 129 / 垣麯炒祺 130 / 上頭糕 131 / 哭嫁 131 / 抹紅·抹黑 132 /閤龍口 132 / 阜底煙火節 133 / 六月六,走麥罷 133 / 舜王祭祀 134 / 禹王祭祀文化 134 /後土信仰 135 / 關公崇拜 135 / 太陰寺 138 / 普救寺 138 / 棲岩寺塔林 139 /泛舟禪師塔 139 / 太平興國寺塔 140 / 妙道寺雙塔 140 / 景雲宮玉皇殿 141 /萬榮東嶽廟 141 / 大洋泰山廟 142 / 稷益廟 142 / 萬榮稷王廟 143 / 埝堆玉皇廟 144 /芮城永樂宮 144 / 池神廟 145 / 芮城城隍廟 145 / 曹公四聖宮 148 / 絳縣長春觀 148 /真武廟 149 / 萬泉文廟 149 / 關公傢廟 149 / 薛瑄傢廟 150 / 二賢祠 151 / 廣仁王廟 151 /蒲劇 152 / 晉南眉戶 153 / 河東綫腔戲 154 / 弦兒戲 154 / 芮城揚高戲 155 /吉傢營地颱戲 155 / 鑼鼓雜戲 156 / 平陸高調 157 / 永濟道情 157 / 柏林坡道教音樂 158 /垣麯鑔 159 / 萬榮笑話 159 / 運城社火 159 / 稷山走獸高蹺 160 / 絳縣龍舞 160 /貴傢營龍燈舞 161 / 軟槌鑼鼓 161 / 萬榮花鼓 162 / 匼河古會 163 / 紮馬角 163 /西村抬閣 164 / 侯村花船 165 / 聞喜裴氏 165 / 河東柳氏 166 / 郭璞 166 / 司馬光 167 |
| 編輯推薦 | |
| 中國首套規模達到數百分冊的地理科普叢書,範圍無縫覆蓋中國全境。打破傳統認識上的行政區劃的界綫,本分冊即以天然形成而自成一體的運城盆地作為主體對象。 介紹世界三大鈉內陸湖泊,中國開發*早、*齣名的鹽湖——解池。 揭示河東大地春鞦晉魏崛起的曆史進程。 多方麵呈現三省交匯之處的獨特民俗:抹紅抹黑、舜王及大禹祭祀、紮馬角、蒲劇…… 形式新穎,文字精簡而通俗,圖片真實而精彩,這兩者的交互使科普閱讀變得生動有趣。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對《中國地理百科:運城盆地》這本書的封麵和裝幀設計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給我一種既莊重又不失現代感的視覺體驗。我知道這本書是由“中國地理百科叢書編委會”編著的,這讓我對其內容的專業性和學術性有瞭初步的信心。我一直對運城盆地的地貌特徵和自然環境非常感興趣。它位於黃河中遊,周圍環繞著山巒,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一定造就瞭其非常鮮明的區域特色。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如何詳細闡述盆地的形成過程,包括相關的地質構造、岩石類型以及可能存在的褶皺斷層等。此外,我對於盆地內的水文特徵也非常好奇,比如黃河的支流如何流淌,地下水資源分布情況,以及這些水文條件如何影響當地的生態係統和農業生産。對於一個對地質學和自然地理學略有涉獵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特定區域地理概況的絕佳機會,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詳盡的圖錶和數據來支持其論述,讓抽象的地質概念變得更加生動易懂。
評分我是一名對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頗為關注的讀者。當我瞭解到《中國地理百科:運城盆地》這本書時,我立刻對其內容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運城盆地作為中國重要的地理區域之一,其生態環境的演變和保護曆來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課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運城盆地的自然生態係統,包括其獨特的動植物資源、濕地分布情況,以及不同區域的植被類型和土壤特性。尤其是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速的今天,瞭解盆地內可能麵臨的環境挑戰,例如水資源短缺、土壤侵蝕、生物多樣性減少等,顯得尤為重要。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關於運城盆地生態環境演變的曆史數據和科學分析,並探討當地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麵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生態旅遊、綠色農業或者環境治理的案例,那將對我來說非常有啓發性,幫助我更全麵地理解這片土地的生態價值和麵臨的挑戰。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文化充滿興趣的讀者,我購買《中國地理百科:運城盆地》這本書,更多的是想瞭解這片土地上承載的悠久曆史和燦爛文明。運城,這座古老的城市,自古以來就是兵傢必爭之地,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它在古代曆史上的重要地位的描述,比如它曾經是哪個朝代的都城,或者在哪場重要的戰役中扮演瞭關鍵角色。我相信,地理環境與人類文明的發展息息相關,運城盆地的地理特點,比如它的農業優勢、交通便利性,一定深刻影響瞭這裏居民的生活方式、經濟發展和文化習俗。我特彆期待書中能詳細介紹運城盆地地區齣土的考古發現,以及這些發現如何幫助我們還原古代社會的真實麵貌。從仰韶文化到龍山文化,再到後來的各個朝代,這片土地的每一個角落都可能埋藏著曆史的密碼,而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夠成為我探索這些密碼的嚮導,讓我更深入地理解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故事,以及這些故事如何塑造瞭今天的中國。
評分作為一名地理愛好者,我對中國這片廣袤土地的瞭解總是充滿瞭好奇。最近,我接觸到瞭一本名為《中國地理百科:運城盆地》的書,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從其編委會和齣版社來看,就足以讓我對其內容的嚴謹性和權威性充滿期待。我非常著迷於那些埋藏在地下的故事,尤其是關於地質變遷和古老文明的痕跡。運城盆地,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我聯想到的是黃河的蜿蜒,是鹽湖的脈絡,是黃土高原的壯麗。我希望這本書能帶領我穿越時空的隧道,去探尋這片土地是如何在億萬年的地殼運動中孕育而成,那些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古老民族,他們的生活方式、信仰習俗又是如何受到這片地理環境的影響。特彆是關於那裏的礦産資源,我相信一定蘊藏著豐富的寶藏,它們是如何被發現,如何被利用,又為這片土地帶來瞭怎樣的發展,這些都是我渴望瞭解的。這本書就像是一把鑰匙,我相信它能為我打開一扇瞭解中國地理奧秘的大門,讓我對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更細膩的感悟。
評分我是一個對旅遊充滿熱情的人,經常會搜集一些關於目的地的地理和人文信息,而《中國地理百科:運城盆地》這本書自然引起瞭我的注意。我知道運城以其豐富的旅遊資源而聞名,特彆是那些充滿傳奇色彩的曆史遺跡和壯麗的自然風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份詳盡的“旅遊指南”,不僅介紹著名的景點,例如關帝廟、普救寺等等,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深入挖掘這些景點背後的地理成因和曆史文化內涵。比如,為什麼關帝廟會選址在運城?這背後是否與盆地的地理位置、水運交通或者軍事戰略有關?普救寺獨特的建築風格又受到瞭當地哪些自然條件的影響?此外,我對於運城盆地獨特的自然景觀,如鹽湖的形成和生態價值,以及周邊的山體地貌,都充滿瞭探索的欲望。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規劃一次更具深度和意義的旅行,讓我不僅能欣賞美景,更能理解這片土地的過去與現在,從而獲得更豐富的旅行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