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波澜(科技与人类前途的自省)/微百科 9787562489825

宇宙波澜(科技与人类前途的自省)/微百科 978756248982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戴森,王一操,左立华 著
图书标签:
  • 科技
  • 未来学
  • 人类命运
  • 社会发展
  • 哲学
  • 科普
  • 自省
  • 文明
  • 宇宙
  • 微百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久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489825
商品编码:2926403468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5-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宇宙波澜(科技与人类前途的自省)/微百科

定价:36.00元

作者:(英)戴森,王一操,左立华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624898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他是量子电动力学的**代巨擘;

他是与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费米、费曼、杨振宁等科学巨匠有密切交往的学术宗师;

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外几乎物理学领域的所有大奖,

他就是成功地证明了施温格和费曼电动力学理论的等价性的科学家——弗里曼·戴森。

这是他个人一本超棒的科学家自传,用他独特的幽默、深刻的自省以及敏锐的洞察向我们娓娓诉说科学与人类发展的故事。


《“微百科”系列》是由国外引进的一套在国际上非常受欢迎的百科读物,内容涵盖历史、物理、政治、经济等各个学科领域,作者均是当前若干学科领域学术代表人,主要宗旨是打造一套让广大读者*快了解各个新学科的短小精悍的科普读物。这是你增长各科知识的。

内容提要


《宇宙波澜——科技与人类前途的自省》是一代量子力学巨擘弗里曼·戴森从事科学工作五十年以来的回忆,对科技与人类前途的浪漫的人文思考。他把科学生活比作个人灵魂的航程,浪漫而生动地记述了许多科学家的风范与成就,原子炉、生命科技以及太空探索的研究历程与争议,同时由着作者的引导开始寻求科学对于人类的真正意义以及科学人在钻研探索时所应持的正确态度,还包括对科技发展与人类前途的一些深刻的省思。

目录


部分英国
1.魔幻城堡
2.浮士德的救赎
3.少年十字军
4.诗人之死
5.科学学徒
第二部分美国
6.阿尔伯克基之旅
7.攀登F6峰
8.降E小调前奏曲
9.小红校舍
10.1970年到达土星
11.朝圣者、圣徒和太空人
12.调停
13.防御的伦理
14.德福·夏普案
15.莫洛博士岛
16.DNA重组研究的争论
第三部分 其他
17.遥远的镜子
18.思想实验
19.外星人
20.进化枝与克隆
21.绿遍银河
22.回到地球
23.设计论
24.地球与天空之梦

作者介绍


弗里曼·戴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物理学教授。在量子力学方面作出极大贡献,但遗憾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擦肩而过。曾获得许多殊荣:伦敦皇家学会休斯奖、德国物理学会普朗克奖、奥本海默纪念奖、以色列海法理工学院的哈维奖,2000年坦普尔顿奖。

文摘


序言



《星辰的回响:文明的潮汐与人类的远航》 引言 浩瀚的宇宙,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探索与遐想的终极疆域。在这片无垠的黑暗中,无数星辰闪耀,孕育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奥秘。而在这片星海的映衬下,人类文明这艘渺小却顽强的航船,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我们是谁?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这些古老的哲学命题,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被赋予了全新的维度与紧迫感。 《星辰的回响:文明的潮汐与人类的远航》并非一本描绘具体宇宙事件的书籍,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自身在面对宏大宇宙时,所产生的深刻反思与不懈求索。它探讨的不是外星文明的奇幻故事,也不是星际战争的宏大叙事,而是人类文明自身的发展脉络、科技进步的伦理困境,以及我们在宇宙尺度下,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追寻。本书将带领读者潜入人类思想的深海,一同审视我们与科技、与宇宙、与未来的复杂关系,去理解文明演进的内在驱动力,以及那些塑造人类命运的深层力量。 第一章:文明的黎明与宇宙的序曲 本书的开篇,并非直接跃入星际旅行的幻想,而是回溯人类文明的起源。我们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过去,审视地球上生命诞生的奇迹,以及早期人类如何在严酷的环境中,凭借智慧与协作,一步步走出蒙昧,点燃文明的火种。这一章节将深入探讨,是什么样的内在需求与外部条件,促使人类开始观察星空,并将其纳入自身的文化与信仰体系。从原始的观星习俗,到早期天文学的萌芽,再到哲学思想对宇宙起源的猜想,我们见证了人类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初步认知。 在审视人类自身的同时,本书也将对宇宙的宏观景象进行描绘。并非具体的科学发现,而是以一种哲学化的视角,去感受宇宙的壮丽与寂寥。我们理解宇宙的尺度,亿万光年的距离,恒星的生灭,星系的碰撞,这些宏大的宇宙现象,无不引发我们对自身渺小的感叹,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体会。本章旨在构建一个宏大的背景,在这片古老而浩瀚的宇宙中,人类文明的出现,犹如一粒尘埃中的微光,却承载着无限的可能性。 第二章:科技的双刃剑:进步的欢歌与伦理的困境 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引擎,也是本书核心的反思对象之一。本章将聚焦于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但其重点并非罗列一项项技术突破,而是深入剖析科技进步背后所隐藏的伦理张力与哲学命题。我们将探讨,当人类掌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时,如何界定“善”与“恶”,“进步”与“退步”。 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革命,每一次技术飞跃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本书将以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审视科技发展如何重塑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以及人际关系。例如,人工智能的崛起,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对人类智能本质的挑战,引发关于意识、创造力以及未来工作模式的深刻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则触及了生命伦理的边界,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会丧失人类的本真?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科技发展中的“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的辩证关系。科技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人类的价值观、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我们的未来。因此,理解科技,就必须理解科技背后的人类意图与社会语境。本章将鼓励读者跳出对具体技术的迷恋,去思考科技的“为什么”与“往哪里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引导科技,使其服务于人类整体的福祉,而非成为制造新的不平等与危机的工具。 第三章:人类的远航:太空的诱惑与存在的边界 当人类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地球,而是投向那遥远的星辰大海,我们便踏上了“人类的远航”。这一章节将探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欲望,这种欲望并非仅仅源于资源的需求或殖民的野心,更是一种源于生命本能的、对未知的好奇与对自身极限的挑战。 本书将着重于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所带来的哲学意义。我们探索宇宙,不仅仅是为了寻找新的家园或获取稀有资源,更是为了理解宇宙的构成,生命的起源,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独特性。我们将探讨,当人类意识到自身在宇宙中的渺小,这种认知如何反过来激发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是孤独?是启示?还是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评估?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以一种更加哲学化的视角,去审视未来人类走向太空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挑战。这包括星际移民的设想,但这并非科幻小说式的浪漫描绘,而是对其可能面临的生理、心理、社会和伦理层面的艰巨考验的探讨。我们将思考,当人类离开地球这片孕育了我们的摇篮,我们是否还能保持人类的身份?当我们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到遥远的星球,我们又将如何面对可能出现的、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以及,最重要的,我们能否在星际的旅途中,不重蹈地球文明的覆辙,而是带着智慧与谦逊,去与宇宙共存? 第四章:文明的潮汐:周期、危机与人类的抉择 文明并非一成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如同潮汐一般,有其起落、涨落与周期。本章将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以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所经历的辉煌与低谷。本书将不再局限于科技这一单一维度,而是将目光投向文明的多个层面: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生态等等。 我们将探讨,是什么样的力量在驱动文明的兴衰?是制度的革新?思想的解放?还是资源的枯竭?又或是环境的剧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一个文明的繁荣,都可能潜藏着衰落的种子。而每一次危机,也可能孕育着新的生机。本书将引导读者去识别这些“文明的潮汐”背后的规律,例如,过度扩张的风险,内部矛盾的激化,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反噬。 更重要的是,本章将聚焦于人类在面对文明危机时的“抉择”。我们是否能够从历史的教训中吸取智慧?我们是否能够超越短期的利益,去做出长远的、有利于整体福祉的选择?特别是当今时代,人类正面临着气候变化、资源枯竭、核战争威胁、流行病蔓延等多重挑战,这些挑战都与我们过去的发展模式息息相关。本书将鼓励读者思考,在这些关乎人类存亡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明智的判断,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走向一个更加可持续、更加和谐的未来。 第五章:未来的回响:人性的坚守与宇宙的低语 《星辰的回响:文明的潮汐与人类的远航》的结尾,并非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留下一个开放性的思考空间。在经历了对科技的审视、对宇宙的遐想、对文明的洞察之后,我们最终要回归到最根本的——“人”。 本章将探讨,在科技日新月异、宇宙奥秘无穷的背景下,什么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智能?是技术?还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人性?本书将强调,无论人类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无论我们抵达了多远的星辰,都不能忽视对人性的坚守。爱、同情、创造力、对真理的追求,这些属于人类独有的情感与品质,或许才是我们在宇宙中最独特的存在价值。 最后,本书将以一种更加内省的方式,邀请读者倾听“宇宙的低语”。这低语并非外星文明的信号,而是宇宙本身所传递的无声的启示。它或许是宇宙的秩序,是生命的脆弱,是万物互联的深刻道理。通过理解这些低语,我们才能更加谦卑地认识自身,更加负责任地对待我们所处的地球,更加有远见地规划我们的未来。 《星辰的回响:文明的潮汐与人类的远航》是一次思想的旅行,它邀请读者一同探索人类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思考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篇章。它提醒我们,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审视内心;在拥抱科技的同时,也要坚守人性;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也要尊重自然。最终,我们的前途,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而我们的智慧,将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唯一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引人注目,深邃的宇宙背景中点缀着星辰,仿佛预示着一场关于宇宙奥秘的探索之旅。封面上“宇宙波澜”四个字,透着一股磅礴的气势,让人忍不住想要翻开一探究竟。而“科技与人类前途的自省”的副标题,则将这本书的内涵进一步拉升,不再仅仅是科普,更关乎我们自身的命运。我一直对宇宙充满好奇,也对科技的发展感到既兴奋又担忧,这本书似乎恰好触碰到了我的内心深处。封面的设计风格简洁却不失力量,色彩的运用也恰到好处,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引人思考的氛围。我尤其喜欢封面中那些细小的星辰,它们如同希望的火种,也如同未知的挑战,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微百科的标签也让我感到安心,通常这类书籍内容会比较精炼,适合碎片化阅读,但又不会过于浅显,能够提供有深度、有见解的内容。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很好,纸张的手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令人满意,这在如今快节奏的出版业中,算是一份难得的用心。

评分

这本书的论述逻辑非常清晰,作者在探讨科技与人类前途的关系时,没有简单地将科技视为洪水猛兽,也没有盲目地歌颂科技的万能。他而是以一种辩证的视角,深入剖析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在谈到人工智能时,他并没有停留在AI的便利性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其可能带来的伦理困境,以及对就业、社会结构甚至人类自我认知的冲击。他列举了许多现实中的例子,使得这些抽象的讨论变得具体可感。同时,他也并没有回避科技的积极作用,比如在医疗、环保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作者的笔触细腻,能够捕捉到科技发展背后隐藏的复杂人性。他引导我们思考,当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时,我们应该如何驾驭它,而不是被它所奴役。这种审慎而又充满洞察力的分析,让我对科技的未来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篇,作者用一种非常生动且具有画面感的方式,描绘了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枯燥的科学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设问,引导读者进入思考的海洋。比如,他会问,“我们真的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足以让人陷入沉思。随后,他巧妙地将一些前沿的科学发现,如系外行星的探索、SETI计划的进展等,融入到故事性的叙述中,使得原本晦涩的科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宇宙尺度的宏大时,没有让读者感到绝望,反而通过强调人类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点燃了内心的激情。书中的文字流畅且富有感染力,仿佛作者就在我们耳边娓娓道来,分享他对宇宙的理解和感悟。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对于一本涉及如此宏大主题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信心。

评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所传递出的那种人文关怀精神。在谈论科技进步和人类未来时,作者始终没有忘记“人”这个主体。他不仅仅关注宏观的宇宙发展和科技趋势,更关注科技对个体生命的影响,以及人类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如何保持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他鼓励读者进行独立的思考,不要被表面的信息所迷惑,要追问事物的本质。在讨论人类的未来时,他没有给出悲观的预言,也没有流于空洞的乐观,而是强调了人类自身的能动性,以及我们选择和创造未来的力量。这种充满责任感和人文温度的论述,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人生指南。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宇宙、对科技、对人类自身,都有了更清晰、更成熟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对未来的信心,因为我知道,无论未来如何,我们都有能力去塑造它。

评分

整本书给我的感受,更像是一次与智者进行的深刻对话。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是醍醐灌顶。我特别喜欢他在探讨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时,那种既有科学严谨性又不失哲学深度的方式。他没有简单地套用已有的理论,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例如,他对“宇宙的寂静”这一现象的解读,就远超出了我原有的认知,引发了我对生命意义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作者在文笔上也非常考究,用词精准,句式灵活,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他能够将复杂的科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释清楚,同时又保持了其内在的严谨性。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他的某个观点而停下来,反复咀嚼,甚至会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