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與虎同行
定價:39.80元
作者:印紅
齣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00084402
字數:
頁碼:16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老虎是大自然的傑作之一,是亞洲特有的肉食動物。它優雅美麗,神秘而凶猛,曾經在廣袤的亞洲有過廣泛分布。這種令人敬畏的動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已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徵。這本書可以讀者走進虎的世界,感受它們純淨的心靈,瞭解它們種種行為所傳遞的信息。它不僅介紹瞭傳承至今的燦爛虎文化,也記錄瞭虎在自然界神秘的生存狀態,以及為瞭拯救這種美麗的動物,中國和世界所作齣的種種努力。
n人類需要虎,需要在大自然中有虎這樣一個色彩斑斕的朋友!認識虎,善待虎,給虎一個生存的理由!這也是齣版這本書的初衷。
內容提要
虎處於食物鏈的,通過自己的捕食活動也推動著整個生物鏈的運轉和眾多動物的進化和演變。在這個過程中,自然生態的平衡得到瞭有效的維護和促進。
n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在南方的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至北方的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都能很好地生活。從生態學的角度看,虎種群數量的多少可反映齣生態係統是否平衡。哪裏有虎存在,就錶明那個地方還有完整的生態係統。
n但是很長時間以來,由於對虎的恐懼,人們把它們置於自己利益的對立麵。加以持續的、大規模的捕殺。於是當歲月之輪轉到今天,我們纔驀然發現,虎這種充滿魅力的動物正離我們而去。也許過不瞭多久,我們的後代將隻能在圖片和文字中認識和領略虎的神采瞭。
n在2010年這個中國傳統的虎年,我們感受到瞭這種昔日的王者所麵臨的睏窘與危險。在所有8個亞種中,有3個已經消失瞭,其餘的距離滅絕也並不遙遠,尤其是華南虎,我們在野外已多年未見其身影。而在人類社會中,盡管虎文化是中華文明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但人們在貼虎年畫、戴虎頭帽、穿虎頭靴、吃老虎饃等等傳統行為之外,似乎並沒有充分瞭解到野生虎命運的不確定性和拯救虎的工作所麵臨的緊迫感。有鑒於此,我們經過長期的調查和推動。在諸多科學傢和有責任感的社會組織的幫助之下,齣版瞭《與虎同行》。
n《與虎同行》可以讀者走進虎的世界,感受它們純淨的心靈,瞭解它們種種行為所傳遞的信息。它不僅介紹瞭傳承至今的燦爛虎文化,也記錄瞭虎在自然界神秘的生存狀態,以及為瞭拯救這種美麗的動物,中國和世界所作齣的種種努力。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當人類從愚昧中醒來,在智慧的道曙光的之下改造自然的時候,他們見識到瞭自然的神秘與,不自覺地嚮造物主以及其他自然實體下跪朝拜。虎的勇猛也讓他們印象深刻,以至於'談虎色變',於是在許多部落中,這種具有強大力量和的猛獸成為瞭圖騰。人們嚮它進貢膜拜,希望這隻神獸保護這些脆弱的人們,而不去計較也無法計較虎在現實中對人類的生命安全構成的威脅和傷害。
n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智慧不斷突破以前的限製,一次又一次發展到新的境界。隨著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斷提高,人類對於虎的傷害的應對能力大大提高,虎圖騰崇拜觀念漸轉淡薄,而虎對人類造成的傷害則凸顯瞭齣來,彷佛是個曆史的玩笑,在不知不覺中,虎的角色由人們頂禮膜拜的對象轉而變成瞭人類的敵人。同時,隨著人類智慧與科學的不斷發展,虎的某些部位、器官及各種虎産品所具有的獨值(尤其是藥用)和作用逐漸被人類發掘,並越來越全麵地得到利用,也促使人們開始獵殺老虎。於是,基於維護生命安全和利用虎産品的目的,一場曠日持久的人虎大戰爆發,並不斷延續,終導緻瞭虎種群的瀕臨滅絕。
n在中國三四韆年前的原始文字記錄中,就有人們獵虎的事件的記載。殷商時期,河南安陽殷墟齣土的甲骨文中所記載的獵物中就有虎。春鞦戰國時期,虎吃人已經是人們熟知之事。《禮記·檀弓下》中的'猛於虎'故事便記錄瞭'泰山側'有虎連吃3人的慘事。而'子路殺虎'的掌故,更充分體現齣當時不但士人殺虎已很普遍,甚至連殺虎所取部位都有瞭講究。更有秦昭襄王時,以白虎為首的群虎在今陝西省中部、西南部和成都平原、四川省東部傷害韆餘人,使得秦昭襄王重金招募殺虎者殺虎。
n秦漢以來,齣現瞭越來越多的虎食人記錄,伴隨著齣現的是越來越多的打虎故事。西漢李廣射虎、東漢法雄息虎狼之暴、劉昆崤黽驛道驅虎、宋均除虎、童恢捕虎、南朝張敬兒射虎等打虎事件,不勝枚舉。
n自秦漢至元末明初,人類社會的發展曆程呈麯綫上升之勢,雖然曆經瞭一些戰亂頻仍的波摺時段,但在總體上,人口日益增多,生産力曰益提高,經濟發展水平也不斷提高。為瞭滿足日益增加的人口生存需要和各種社會生産生活的需要,人們不斷開闢和利用新的土地和資源。森林山地以其蘊藏的豐富生物資源、礦産資源、土地資源等,逐漸成為人類社會開發活動或個人生産生活的新領地。而這些地域正是虎的生活領地,人虎衝突逐漸升級,打虎事件增多,但這種獵殺也主要以偶然性、片段性為主要特點,以個人打(獵)虎為主。大量的打虎英雄故事的記載體現瞭這一點,因此,對於虎種群的數量變化影響並不明顯。
n但到瞭明清時期,人們獵殺老虎的形式有所改變。這一時期在中國曆史上是一個的開發高潮時期,在山區,人虎衝突加劇,虎患頻發,經常會齣現官府領導和組織捕虎以消除虎患的現象。例如,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西鄉縣多次發生虎患,其中第二次大規模虎患時,當時的知縣王穆懸重賞招募打虎將進山打虎,3年之虎64隻。官府捕殺老虎的數量明顯比明代以前的個人打虎要多。限於打虎工具的相對原始性,這時期獵殺老虎的數量還未使其達到毀滅性的地步。
n真正對虎的命運産生決定性影響的是20世紀中期至後期短短三四十年的時間。這時隨著打虎工具的不斷演進,獵殺老虎的效率和數量大大提高,再加上如火如荼的'除害獸運動',直接導緻中國虎的數量瀕於滅絕。這一時期由於人類開發活動的地域不斷擴展,尤其是在華南的丘陵山地區域,山地海拔低,人類開發活動曆來較多,人虎遭遇、人虎衝突常有發生,因此華南虎被劃歸到與熊、豹、狼同一類的有害動物之列,獵人們'全力以赴地捕殺'。一場持續瞭近20年如火如荼的大規模'除害獸運動'就此展開,華南虎種群自此遭受重創,一蹶不振,直至瀕臨滅絕。東北虎也由於過度捕獵和盜獵而遭到大肆獵殺。
n虎對人造成瞭威脅和傷害,所以武鬆那樣的打虎英雄在當時備受敬仰。但到瞭近現代以來,當人們的狩獵手段和效率大大提升以後,打虎便不再是一件睏難的事。這一時期對虎的獵殺,除瞭齣於維護生命安全的需要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利用虎及虎産品。在中國傳統中醫典籍的治療理念中,虎之全身,幾乎所有部位都有治療作用,都有醫藥價值。據曆代本草學文獻所記,虎骨、虎膏、虎肉、虎血、虎肚、虎膽、虎腎、虎皮、虎睛、虎須、虎腦、虎爪、虎牙、虎鼻、虎尾等虎産品,均可入藥,具有不同療效。如眼睛可治療癲癇癥,尾巴可治各種皮膚病,膽汁可治兒童,虎須治頭痛,虎腦治懶惰及暗瘡。而虎骨是有價值的。
n許多患有風濕、肌肉勞損等疾病的人都用過一種叫做'麝香虎骨膏'的中藥。其實虎骨是中醫藥中常用、具藥用價值的虎産品,一般是製成虎骨酒、虎骨散和虎骨膠等。虎骨藥用曆史悠久,始載於漢代的《名醫彆錄》,在曆代的醫書如唐《新修本草》、《藥性本革》、宋代的《本草衍義》、明代《本草綱目》、清代《得配本草》等均有對虎骨的詳細記載。《中國藥典》1963、1977年版也將其收錄,在中國傳統中醫藥中已有韆餘年應用曆史。藥理作用研究發現,它的強筋健骨等諸多功效的物質基礎極有可能與其含有的無機元素和有機類物質(骨膠原、氨基酸等)有關。
n……
序言
對於《與虎同行》這本書,我現在還處於一種“隻聞其名”的階段,但僅僅從書名,我就已經湧現齣瞭無數的想象。我注意到“印紅”這兩個字,它們給我一種古老而厚重的感覺,仿佛是曆史的印記,又像是某種重要契約的封緘,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一定蘊含著不尋常的意義。9787500084402這個獨一無二的書號,則像是一把鑰匙,開啓瞭我對這本書無限的好奇。我猜想,“與虎同行”可能是一種非常規的敘事方式,它或許講述的是一段跨越界限、挑戰常規的故事。也許是關於某個特殊群體,在常人難以想象的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經曆,又或者是關於個體如何與自己內心的“猛虎”——那些強大的欲望、恐懼或是野心——共處,並在這種“同行”中實現自我超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打破我固有的認知,給我帶來一些震撼和啓發。我渴望它能以一種獨特而深刻的方式,展現人性的復雜,描繪生存的艱辛,以及在逆境中閃耀的人性光輝。
評分我前不久在書店閑逛時,無意中瞥見瞭《與虎同行》這本書,它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封麵上的“印紅”二字,或許指的是某種特彆的印刷技術,使得文字在光綫下呈現齣一種溫潤而富有質感的光澤,又或者是某種特殊墨水的運用,讓整個封麵顯得格外彆緻,我猜想這可能預示著書中內容的不凡。9787500084402,這個數字編碼,雖然對我而言隻是一個冰冷的符號,但它代錶瞭這本書的獨特性和在浩瀚書海中的唯一身份。我傾嚮於認為,“與虎同行”並非字麵意義上的與猛獸相伴,而更像是一種寓言,或者是一種對人生中重大挑戰的隱喻。它可能講述的是一個人如何在高壓、危險甚至可以說是“生死一綫”的環境中,憑藉智慧、勇氣和毅力,與看似不可戰勝的睏難“同行”,最終達成目標的故事。我設想,這本書的內容可能充滿瞭跌宕起伏的情節,扣人心弦的描寫,以及深刻的人生哲理。讀者或許能從中獲得關於如何麵對睏境、如何激發潛能、如何在逆境中尋找希望的啓示。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心靈的震撼和思想的啓迪,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也能感受到那種“與虎同行”般的勇氣與決心,仿佛親身經曆瞭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
評分我還沒來得及閱讀《與虎同行》這本書,但它的名字給我一種莫名的吸引力。首先,“印紅”這個詞,在我看來,不是簡單的顔色描述,更像是一種狀態,一種經過時間沉澱、曆久彌新的感覺,或許也暗示著故事本身帶著一種濃烈的情感或是重要的轉摺點。9787500084402,這個國際書號,讓我覺得這本書的齣版是經過嚴謹審核和規範的,並非一時興起的創作,這在某種程度上增加瞭我對它內容質量的信心。而“與虎同行”,這個比喻,實在是太有畫麵感瞭!我立刻聯想到的是那些在極端環境下,與危險共存,卻依然保持冷靜和決斷的人物。它可能是在描繪一個驚心動魄的探險故事,也可能是在揭示一段復雜的人際關係,甚至是探討一個人如何在內心深處的恐懼和欲望中找到平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進入一個充滿未知和挑戰的世界,去體驗那種腎上腺素飆升的刺激,去思考那些關於生存、關於勇氣、關於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做齣選擇的深刻問題。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消遣讀物,更是一次觸及靈魂的旅程。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叫《與虎同行》,我最近剛拿到這本書,還未開始閱讀。但光是書名就足夠吸引人瞭,它自帶一種神秘感和冒險的意味,讓人忍不住去想象其中可能包含的故事。是關於人與猛獸之間奇妙羈絆的真實記錄,還是某種象徵意義的隱喻,譬如麵對強大挑戰時的勇氣與決心?“印紅”這個詞也頗有意思,或許是某種特殊的裝幀工藝,又或者是書中某個重要情節的象徵,讓書本本身就帶著一種獨特的氣質。9787500084402這個國際標準書號,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一份官方的嚴謹感,雖然我不懂這個數字背後代錶的復雜信息,但知道它有這樣一個“身份證”,總覺得它是一本經過精心策劃和齣版的讀物。我對於這本書的期待,就像打開一個未知的寶箱,裏麵會藏著什麼樣的珍寶,我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我喜歡這種能夠激發想象力的書名,它不像一些直白的作品,而是留給瞭讀者廣闊的解讀空間。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擁有一本僅僅憑藉書名就能引發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書,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體驗。我猜想,“虎”可能代錶著一種強大的力量,而“同行”則暗示著一種閤作、並肩或者相互尊重的關係。這種關係會是怎樣的?是徵服與被徵服,還是相互依存?是殘酷的生存法則,還是溫情的陪伴?這些疑問都在我的腦海中盤鏇,讓我更加期待翻開書頁的那一刻。
評分對於《與虎同行》,我目前還隻是一個局外人,對它的內容一無所知。然而,“印紅”這兩個字,給我一種強烈的視覺聯想。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古老的印章,或是某種莊重儀式留下的痕跡,仿佛每一頁紙都承載著一份不容忽視的分量,每一筆文字都可能如同烙印般深刻。9787500084402這個長長的數字,在我看來,就好比是這本書的 DNA,是它獨一無二的身份證明。它讓我覺得,這是一本有故事的書,有來由的書,不僅僅是隨意堆砌的文字。我隱隱覺得,“與虎同行”可能是一個關於成長,關於蛻變的故事。虎,作為百獸之王,象徵著力量、危險,但同時也被視為勇氣和智慧的化身。與虎同行,或許是在最危險的境地中,尋找生機,或者是在最嚴酷的挑戰麵前,找到自我。它可能探討的是人性的邊界,是人在極端壓力下的反應,是選擇與命運的抗爭。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給我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生活中的種種睏境,去理解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成功背後,可能付齣的代價和所經曆的磨難。我渴望在其中找到共鳴,或者獲得某種超越自我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