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孩子,聪明对策
作 者: 高淑贞 著作 定 价: 29.8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2-01 页 数: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544059374 ●惊喜与反思 ●一个重要的开始 ●自序 ●导读:师辅导的备忘录 ●Part 1 与他人的冲突 ●第1章 攻击行为 ●打架2/校园暴力事件5/伤害、攻击他人8/残害小动物11/ ●有暴力倾向13/纵火行为15 ●第2章 对立性、反抗行为 ●对立性行为18/好争论21/偷窃22/口头辱骂26/说谎28/离 ●家出走或逃学31/持续性不遵守规范34/停止呼吸36/冒险37 ●第3章 专注不足与多动 ●专注力低39/冲动41/没耐心43/注意力缺失及多动44 ●Part 2 与自己的冲突 ●第4章 情绪困扰 ●恐惧50/害羞52/罪恶感55/悲伤与失落56/发脾气59/ ●插嘴62/话多63/撞头63/吵闹64/抱怨65/自尊66 ●第5章 依赖行为 ●黏人或依赖69/退化71/爱哭72/哀鸣73/自立74/健忘75/ ●吸、咬手指76 ●......内容简介
《问题孩子聪明对策》中针对青少年儿童每一个问题做简要描述说明,并且提供父母、老师对每个特定问题的具体建议和应对方法。让父母、老师们有清楚的方向可循,同时尽量提供多元建议,以增加选择和多重尝试。书中所列的对策与建议从预防性到介入性、治疗性的范畴,可以提供面对不同程度的困扰,使读者能有不同尝试的努力和方向。
《问题孩子聪明对策》由高淑贞所著,采取条例式、清单式的备忘录写法,不作繁复的理论说明、解释、探讨,直接提供重要的提醒与可行的方法。让读者可以用“查食谱”的方法,快速索引,找到需要的资讯,在一目了然之中,思索如何有效运用这些资讯。对于孩子教养、学生辅导、父母与教师咨询,提供*佳的参考资讯,也是目前坊间罗列*完整的青少年儿童问题对策的参考工具书。
一般性处理
1.孩子**次偷东西时,家长先保持镇定,把这件事情当做一次沟通价值观的机会。要和孩子清楚定义什么是偷窃,双方要同意将偷窃定义为孩子拥有不是自己的东西,或是擅自拿走没有借的东西。
2.家长要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实际信息来判断孩子是不是偷窃,不要因为有前科或凭推测来给孩子定罪。
3.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让他知道你愿意倾听且帮助他,不要打骂。
4.问问孩子为什么偷窃,如果他真的很渴望得到那件物品,陪他想想其他的获得方式。如果是不合理的渴望,跟孩子谈谈对金钱与物质的看法,通过沟通协助孩子建立正确的......
读完后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管教”的理解。它不是一本告诉你“该打该骂”的书,也不是那种让你完全放弃原则的“放羊”指南。相反,它像一位经验丰富、洞察力极强的资深导师,带着你潜入孩子行为的底层逻辑。比如,书中对于“情绪爆发”的处理,它没有简单地要求孩子“冷静下来”,而是细致分析了触发点、身体感受以及背后的功能性需求。这让我在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哭闹或叛逆时,不再是本能地感到烦躁和无助,而是能迅速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简易的“诊断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强调了“先连接,后引导”的重要性,这在实际操作中极其考验家长的耐心和情商。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方法的更新,更是一种心境的转变——从“我要控制你”变成了“我理解你,并陪你一起找到更好的出路”。这种从“控制者”到“赋能者”的身份转变,是任何简单口号都无法替代的深刻教育领悟。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影响,那就是“赋权”。它让家长从被动接受各种教育理论的“学生”,转变为能够自信地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工程师”。在读到关于亲子沟通的部分时,我发现自己过去很多次无效的“说教”行为,其实都是在制造隔阂。书中详细拆解了如何使用“我信息”(I-message)而不是“你信息”(You-message),这看似细微的语言调整,却能神奇地降低孩子的防御心理。此外,它对于“奖励与惩罚”的辩证分析也十分精辟。它没有简单地否定奖励,而是教我们如何设计出不损害孩子内在驱动力的激励机制。对于“问题孩子”的家长来说,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我怀疑。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成功案例和清晰的步骤指引,极大地重建了我们作为父母的信心。它告诉我,我的孩子不是一个“坏掉的零件”,而是一个需要特定工具和耐心的精密仪器,而这本书,就是那本最新的操作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问题罗列,而是遵循着一个完整的教育闭环:首先是理解孩子的内在世界,其次是建立稳固的亲子连接,最后才是系统性的行为干预与习惯培养。它清晰地展示了“素质教育”在家庭实践中的具体形态,即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绪韧性。山西教育出版社的装帧设计也让人感到舒适,字体排版清晰,重点突出,非常适合在忙碌的育儿生活中随时翻阅查阅。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受众不应仅仅局限于那些被贴上“问题”标签的家庭,任何希望深化亲子关系、追求更高质量教育的父母都应该阅读。它提供了一种从“救火式教育”到“预防性教育”的转型路径。读完后,我不再恐惧那些突如其来的挑战,而是带着一种探索的兴奋感去面对,因为我已经有了一套系统化的“工具箱”,而不是临阵乱投医的焦虑感。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和思想深度,绝对配得上它的畅销地位。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让人眼前一亮,它直击当代家庭教育中最让人头疼的痛点。“问题孩子”这个标签背后,往往隐藏着父母的焦虑、教育方法的困惑,以及孩子内心深处未被理解的需求。我一直觉得,教育的本质不是“修正”一个“错误”的个体,而是发现他们独特的成长轨迹,并提供恰当的土壤和光照。这本书如果真能提供一套“聪明对策”,那它一定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实操性和可落地性的指导。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定义“问题”的——是行为上的出格,是学习上的滞后,还是情感表达的障碍?高淑贞老师的背景让人对内容的专业性抱有信心,毕竟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规矩与自由、要求与接纳,是每一位家长都需要反复研习的课题。我猜想,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将那些令人焦躁的行为,转化为可以被理解和引导的信号,让家长从“对抗”转变为“合作”,这对于长期处于拉锯战中的家庭关系,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山西教育出版社的出品,也暗示着内容会更贴近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而非高高在上的学术探讨。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相当接地气,一点也不故作高深。它没有堆砌晦涩的心理学术语,而是大量使用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真实的案例——那些我们在小区里、在家长会上听到家长们私下抱怨的“熊孩子”的经典场景。高淑贞老师的笔触,既有教育学家的严谨,又不失邻家姐姐般的亲切。特别是对于“注意力不集中”和“规则意识淡薄”这两大顽疾,她提供的对策简直是“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她提出的“微习惯建立法”,而不是一下子要求孩子做出巨大的改变,而是从最小的、最容易成功的步骤开始积累成就感。这种循序渐进,注重内在动力的激发,比任何外部奖励或惩罚都要有效得多。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承认了教育的复杂性,不承诺“一劳永逸”,而是教给你一套可以持续迭代的思维框架,让你能够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灵活调整策略。这才是真正的“聪明对策”,是智慧的传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