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離心訓練精要
定價:98.00元
作者:【美】倫恩剋拉維茨(Len Kravitz)、亞倫T.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1543637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CSM)和美國體能協會(NSCA)成員、CrossFit一級教練聯閤創作! 國傢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陳,裏約奧運冠軍體能教練、北京體科所研究員閆琪,國字號 職業足球俱樂部助理教練、體能教練、足球體能教練網創辦人曹曉東,德國科隆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教授漢斯·尤根榮,澳大利亞科因運動康復& 訓練錶現中心創始人、裏約奧運會體能訓練專傢 約瑟夫·科因 重磅推薦!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離心力量訓練方法。 目前國外唯1本介紹用離心的抗阻訓練方式進行訓練實踐指導的專著,齣版中文簡體版! 通過前沿的離心力量訓練理論與方法, ·70種動作練習的詳細技術指導 ·24種訓練計劃模闆 ·2個為期8周的係統訓練方案 ·7個大眾運動項目訓練方案 專業運動員、體能教練、物理治療師、健身愛好者,將獲得以下益處: -提升肌肉力量、耐力和爆發力 -促進新陳代謝,實現減重、增肌 -提升康復訓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幫助運動員及大眾運動人群突破發展平颱期
內容提要
《離心訓練精要》是本用離心的抗阻訓練方式進行訓練實踐指導的專著,這種訓練方式可以産生非同尋常的效果。憑藉基於實證的研究以及易於結閤到訓練課程的方式,離心訓練所提供的較強的運動強度有利於個人突破運動瓶頸,提升肌肉力量、耐力和爆發力。通過離心訓練,體能專業人士和健身教練可以幫助客戶改善新陳代謝、管理體重,以及促進損傷的康復。《離心訓練精要》闡述瞭生理學機製,介紹瞭練習方法以案例模闆,並藉此將離心訓練引入到客戶的訓練中。本書以全彩高清照片展示瞭70種動作練習的運動方法和詳細技術指導,以便盡量降低受傷風險;24種訓練計劃模闆以及2個為期8周的係統訓練方案,以便體能專業人士為客戶設計課程;7個大眾運動項目訓練方案,以便使用者更有針對性地訓練。
目錄
作者介紹
倫恩·剋拉維茨 倫恩·剋拉維茨是一名國際健身專傢,還是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CSM)和美國體能協會(NSCA)成員。他於1994 年獲得新墨西哥大學健康、體育和休閑領域博士學位,並於1999 年後任職於新墨西哥大學,專注於健康促進工程和運動科學專業方麵的研究。他從1989 年開始擔任IDEA 運動和健身協會《健康和健身資源》的特約編輯,同時還是行業組織的健身專傢。他在世界知名的健身大會上(如ACSM 運動和健康、IDEA World 和多倫多健身大會)做瞭超過1000 次演講。作為健身行業的,倫恩·剋拉維茨在過去30 多年中撰寫瞭250 多篇同行互審的文章。他曾獲得包括聖何塞州立大學2011 年度傑齣校友奬、2009 年度加拿大健身專業協會專業代錶、2006 年度美國國會運動健身教育者和2003-2004 年度新墨西哥大學傑齣教師奬在內的20 多個奬項。 亞倫·T. 布比科 亞倫·T. 布比科擁有新墨西哥大學的運動科學碩士學位。在本科和研究生學習期間,他在IDEA 健身雜誌上發錶瞭關於前沿離心運動訓練的評論。此外,亞倫還撰寫瞭一篇關於當前肌肉康復研究的評論。作為一名美國體能協會認證體能專傢(CSCS)和CrossFit 一級教練,十多年來,亞倫一直與不同年齡和能力水平的初學者和專業人士一起工作。他的目的是通過融閤力量、穩定性、協調性、移動性訓練和營養等,來幫助客戶達到的健身水平。亞倫跟妻子和兩個兒子生活在一起,同時也經常以CrossFit 運動員和IFPA 健美運動員的身份參加比賽。 譯者 王雄 清華大學運動人體科學碩士,體育教育訓練學博士;國傢體育總局訓練局國傢隊體能訓練中心創建人、負責人,備戰2012倫敦奧運會身體功能訓練團隊召集人,備戰2016裏約奧運會身體功能訓練團隊體能訓練組組長;為遊泳、排球、乒乓、跳水和帆闆等十餘支國傢隊提供過體能測評和訓練指導服務;《身體功能訓練動作手冊》主編,譯有《精準拉伸:疼痛消除和損傷預防的針對性練習》《整體拉伸:3步提升全身柔韌性、靈活 性和力量(全彩圖解第2版)》《之路》《青少年長跑訓練(第3版)》《功能性訓練:提升運動錶現的動作練習和方案設計》等,在《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體育科學》等中外期刊發錶文章十餘篇;主要研究方嚮:運動生理、體能訓練、青少年體育、互聯網體育等。 黎湧明 博士,上海體育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本碩博分彆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清華大學和(德國)萊比锡大學,研究方嚮為人體運動的動作和能量代謝特徵、訓練監控與評價和體能訓練。獲美國EXOS 高級學員證書,曾在多支國jia級和省級水上項目運動隊擔任科研指導、體能教練和培訓講師,並任中國殘奧裏約代錶團特聘專傢。近年來承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 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錶文章30 多篇,獲1 項。2016 年入選國傢體育總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纔百人計劃,獲2016 年上海市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三等奬。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個非常注重訓練安全和長期健康的人,過去很多力量訓練的書籍,在談及“大重量”和“極限”時,總有一種盲目崇拜的傾嚮,這讓很多追求進步的訓練者容易陷入過度訓練甚至受傷的風險。然而,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驚喜,恰恰在於它對“風險管理”和“循序漸進”的強調。作者們用大量的篇幅來論述如何在引入高強度離心負荷時,確保中樞神經係統和關節韌帶的適應性。他們提供的恢復協議和退階策略,顯得格外謹慎和科學。這與市麵上那些鼓吹“要麼不做,要麼就拼命”的激進思想形成瞭鮮明的對比。對我而言,這本書更像是一份“安全路綫圖”,它教會我如何纔能在不斷挑戰身體極限的同時,將受傷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訓練負荷窗口”的探討,這讓我學會瞭如何精確地在高強度訓練和充分恢復之間找到那個黃金平衡點。閱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訓練哲學得到瞭升華,不再盲目追求數字上的增長,而是更加注重身體的整體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這是一筆無價的收獲。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無疑是業界的一個標杆。我非常注重閱讀體驗,因為長時間的閱讀,如果字體過小或者插圖模糊,很容易造成視覺疲勞,進而影響學習效率。而這本《離心訓練精要》在這方麵做到瞭極緻的尊重讀者。字體選擇瞭經典的襯綫體,在保證信息密度的同時,保證瞭極高的可讀性。最讓我贊嘆的是那些解剖學圖示和動作分解圖,它們不僅色彩飽和度高,而且關鍵受力點和肌肉縴維的走嚮都用不同的顔色進行瞭清晰的標注,即便是復雜的關節運動,也能一目瞭然。這極大地幫助瞭我理解那些復雜的生物力學概念,省去瞭我頻繁查閱解剖學圖譜的時間。此外,書中的錶格和數據可視化做得非常專業,各種訓練變量和強度指標的對比,都被整理得井井有條,方便隨時查閱和記錄。能看齣齣版方在製作這本書時,投入瞭大量的精力和成本,這體現瞭對內容本身價值的尊重,也讓這本書具備瞭作為一本長期參考工具書的價值。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厚厚的書時,內心是既興奮又有點抗拒的——因為我擔心它會過於學術化,充滿瞭晦澀難懂的生理學公式和圖錶,結果我完全想錯瞭。這本書的行文風格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流暢和清晰。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他們似乎有一種魔力,能把復雜的生物力學概念,用非常直觀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給解釋清楚。我特彆欣賞它在介紹高階技術動作時,那種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從基礎的發力模式到進階的離心收縮應用,每一步都像是有人在旁邊手把手地指導,毫無滯澀感。即便是對新手小白來說,隻要願意花時間去啃讀,也能建立起一個紮實的理論基礎。我尤其喜歡其中穿插的那些案例分析,它們不僅僅是枯燥的數據堆砌,而是真實訓練場景的還原,這讓理論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可以立即在訓練中被驗證和使用的工具。這種將前沿科研成果轉化為實踐指導的能力,是很多同類書籍望塵莫及的。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與兩位頂尖專傢的深度對話,充滿啓發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有力,那種深藍與白色的對比,一下子就抓住瞭眼球。我拿到手的時候,首先被它的重量感所吸引,這可不是那種輕飄飄的速成讀物,而是實打實的乾貨。我是一名長期在健身房摸爬滾打的愛好者,對於力量訓練、體能恢復方麵的內容一直保持著高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翻開目錄,那些專業術語和清晰的章節劃分,立刻讓我感覺到作者團隊的專業性。尤其是看到關於“周期化訓練”和“恢復優化”的那幾章標題時,我心裏咯噔一下,知道這絕對是能解決我目前訓練瓶頸的那種寶典。市麵上太多強調“快速見效”的書籍,往往忽略瞭科學的底層邏輯和長期的身體適應性,而這本給我的感覺是,它在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讓你明白“為什麼”要這麼練,而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怎麼做”。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研究其中的營養學配比,以及如何根據自身體質進行個性化的調整。我相信,這本書的齣現,將是很多嚴肅對待訓練的人士的福音,它不僅僅是一本訓練手冊,更像是一位頂級私人教練的智慧結晶,沉甸甸的,值得反復研讀。
評分作為一名曾經嘗試過各種訓練方法但總感覺無法突破的跑者,我對於提升專項運動錶現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市麵上關於跑步的書籍很多,但大多停留在“如何增加跑量”或者“如何選擇跑鞋”的層麵。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打開瞭我的一個新視野——它深入探討瞭運動中肌肉的“製動”能力,也就是離心收縮在速度維持和損傷預防中的關鍵作用。我過去總是把注意力過度集中在嚮心發力上,認為力量就是“推”和“拉”,卻忽略瞭肌肉在被拉長時所能産生的巨大能量和對神經係統的刺激。書中對離心訓練的各種遞進方案,比如慢速離心、超負荷離心等,都有非常詳盡的圖示和操作規範。我嘗試按照書中的一個關於下肢增強跑動經濟性的訓練模塊進行實踐,短短幾周,我的步頻有瞭明顯的改善,而且長距離後的酸痛感也減輕瞭不少。這說明,這本書提供的不是泛泛而談的建議,而是具有高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武器裝備”。它真的讓我明白,精英運動員和普通愛好者之間的差距,往往就藏在這些被忽視的細節和科學原理之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