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美军战斗手册16条生存法则
定价:32.00元
作者:郭亚军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112348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1. 一部让美军在战斗中伤亡比例大大降低的生存手册! 2. 美军从无数次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出的生存法则,堪称“血的精华”!3. 看似好走的路,其实布满了。避开雷区,学会自己清除障碍。 4.还原美军历史战斗中的真实画面,通过真实、沉痛的战斗故事,教会我们如何在逆境和灾难中使生命得以升华,从一个个包涵寓意的法则中认识自身,进而重获光明和处世的自信。5. 在疼痛与苦难面前,现实生活时刻提醒着鲜活的生命不断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
内容提要
本书总结了新版《美军战斗手册》所包含的16个重要的生存法则,构成这些法则的概念、策略和观点既适用于教育和家庭,商业和职场,更适用于整个人生的发展和规划。
目录
法则1 为了活命,可以装死
1.1保存生命才能获得终的胜利
1.2忍耐是一种处世的艺术
1.3固执只会让路越来越窄
1.4不要忘记自己的真正实力
法则2 不要无谓冒险,不要做傻事
2.1冒险会让自己陷入险境
2.2在任何情形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2.3摒弃浮躁,控制自己
2.4除了忍耐还得多思考
法则3 好走的路总是被布上
3.1选择没有的道路
3.2防患于细节之处
3.3慢节奏中抓住意外收获
3.4大的障碍往往是自己
法则4 做好的准备和坏的打算
4.1磨刀不误柴工
4.2世界充满不定式
4.3做好迎接成功的准备
4.4做好坏打算方可存身
法则5 是鸡蛋就要避开石头
5.1学会放弃和退却才能保全自己
5.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3鸡蛋有鸡蛋的处事原则
5.4做好自己才能交到知己
法则6 研究透对手再与之交手
6.1知彼知己,百战百胜
6.2让好奇心成为你的优点
6.3无知真可怕
6.4了解对手就是自己的财富
法则7 太顺利,往往是圈套
7.1想得远才能走得远
7.2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7.3冲动是魔鬼
7.4听人劝,吃饱饭
法则8 你和敌人都在对方射程内
8.1绕着对手的雷区走
8.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8.3做个外圆内方之人
8.4进入射程很危险,何不退出
法则9 不要使自己太耀眼
9.1大智若愚你也行
9.2何必刻意追求完美主义呢
9.3集体主义保平安
9.4善于用“谦”字铺路
法则10 为了胜利可以对盟友撒一点儿谎
10.1撒谎也可以是有益的
10.2不因小节妨大事
10.3诸葛亮的刺激和欺瞒
10.4为了成功,可以撒一点儿谎
法则11 对于挑衅,有时什么都不做才是好的回应
11.1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课
11.2聪明的忍让比争吵更有效
11.3忍耐是提高自身修养的手段
11.4忍耐之后的喜出望外
法则12 不像主力的部队才是力
12.1真正的主力并不张扬
12.2大丈夫能伸能屈
12.3主力也需要帮助
12.4主力也会有缺点
法则13 打夜战就要用夜视仪
13.1有的放矢地采取行动
13.2对手的弱点就是你大的机会
13.3你的才具就是你的天职
13.4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法则14 越多使用武力,越不起作用
14.1人性本善
14.2 积极思考打通思路
14.3多元化的世界相互依存
14.4小付出大收获看你怎么做
法则15 要想保密就彻底断绝与外界的联系
15.1保密,让小人无缝可钻
15.2 对自己的事“守口如瓶”
15.3该出口时再出口
15.4善于倾听
法则16 藏得更好的狙击手才能活得更久
16.1做人要保持低姿态
16.2隐藏实力,以免引火烧身
16.3为人胸中须有沟壑
16.4忍者无敌
作者介绍
郭亚军: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特级讲师,2009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文摘
序言
这本厚厚的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硬朗,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理论读物。我最近迷上了各种探险和野外生存类的书籍,所以毫不犹豫地就买下了它。刚翻开目录,我就被那些直接了当的标题吸引住了,像是直击核心的战术指导,而不是故作高深的哲学探讨。我特别关注的是其中关于极端环境下的心理调适部分,毕竟人一旦进入绝境,心态崩了比身体垮掉更可怕。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心理建设步骤,而不是空泛地说“保持积极”。比如,在长时间的孤立无援状态下,如何维持基本的秩序感和目标感,书里有没有提供一些类似“每日例行公事”的模板?我正在计划一次比较深入的徒步穿越,所以对那些关于装备选择和危机预案的章节抱有极大的期待。我尤其想知道,不同于一般户外指南,它在涉及“快速决策”和“资源优化配置”时,是否采用了更接近军事思维的逻辑链条。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似乎非常直截了当,这种高效的表达方式,在真正需要用书本知识救命的时候,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读完第一章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效率”的极致追求。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快,几乎没有一句废话,这一点我非常欣赏。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号称生存指南的书籍,花大量的篇幅去渲染环境的恶劣和人类的渺小,而是直接跳到“问题-解决方案”的环节。其中关于“简易急救包的构成与取舍”那一段,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炼。它没有罗列市面上所有品牌的产品,而是清晰地界定了“必需品”与“可选项”之间的界限,并给出了在重量受限时必须舍弃哪些看似有用但实则鸡肋的物品的准则。我发现它对“负重管理”的强调程度远超我的想象,这显然是基于实战经验得出的结论,因为在极限状态下,多一克的负重都可能转化为巨大的能量消耗。我个人对于“水资源净化”的细节部分非常感兴趣,它似乎提供了一些超越常规过滤手段的思路,我需要回去仔细对照一下我已有的知识储备,看看这些“非常规”方法的可靠性如何。整体来看,这本书就像一本高强度压缩的知识包,每一页都必须仔细咀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意思,它采用了一种相对粗粝的纸张,那种手感拿在手上会让人感觉自己真的在进行某种“任务”。我注意到,在很多关键步骤的旁边,都附带了小的符号或者警告,这种视觉上的提示系统做得非常到位,让读者在匆忙翻阅查找关键信息时,能够迅速锁定重点。我尤其关注了关于“夜间行动与伪装”的章节。我们都知道,在低能见度环境下,感官的可靠性会大幅下降,这本书如何系统地教导读者如何信任和利用其他感官(听觉和触觉)来弥补视觉的缺失?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训练方法,而不是简单的理论描述。比如,如何通过声音的细微变化来判断地形的走向或者潜在的威胁。另外,书中对“信号与反信号”的讨论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教你如何被发现(比如发出求救信号),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巧妙地“不留下痕迹”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这体现了一种更高级别的生存智慧,一种主动规避风险的哲学。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和战术演变非常着迷的人,所以我在阅读这本书时,总会不自觉地去思考这些法则背后的起源。这本书虽然侧重于实操,但其行文逻辑中透露出一种强大的系统性思维,这让我联想到冷战时期的一些特种作战手册的结构。它并没有使用太多花哨的现代术语,而是用非常朴素、近乎工程学的语言来描述人体的机能和环境的互动。比如,它在解释如何利用热能和身体脂肪来维持核心温度时,引用的数据和计算方式非常严谨,不像某些科普读物那样模棱两可。这种严谨性,让这本书的指导性大大增强。我特别想知道,在“非致命性对抗”那一节中,作者是如何平衡“自卫的必要性”与“避免冲突升级”之间的微妙关系,因为在没有明确敌我界定的复杂环境中,任何行动都可能带来不可预期的后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复杂的生存场景分解成了可管理的、可执行的模块,而不是让人感到无从下手。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印象是“冷峻而实用”。它没有试图美化生存的艰辛,也没有提供任何情感上的安慰剂,一切都围绕着“达成目标”这个核心来组织内容。我特别喜欢它对“团队协作在单人危机中的应用”这一部分的论述。虽然很多生存指南都侧重于个人求生,但作者在这里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即使是独自一人,也需要构建一套模拟的“内部团队”结构,将自己的认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角色划分和相互制约,以防止个体思维的偏误。这是一种非常高阶的自我管理策略。我正在思考如何将书中的“风险评估矩阵”应用到我日常的城市生活中,哪怕只是应对突发的交通堵塞或者临时性的工作变动。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荒野求生指南,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在压力下保持理性决策和高效执行力的行动纲领。它的实用性,简直令人叹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