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 政治/军事 书籍 |
| 作者: | 中共中央史和文献研究院编 |
| 定价: | 90.0 |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05-01 |
| ISBN: | 9787507340259 |
| 印次: | |
| 版次: | |
| 装帧: | |
| 开本: | 大32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收入自2015年10月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至2017年10月的召开前这段时间内的重要文献,共72篇。其中,中共中央、的决定、意见、通知和准则、条例等22篇;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讲话、文章等50篇。有19篇重要文献是次公开发表。 |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选编”性质的书籍是抱有疑虑的,总觉得会不会是碎片化的信息堆砌。然而,当我真正沉下心来系统地阅读后,发现编者的用心之处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文件搬运过来,而是进行了精妙的结构化处理。我注意到,许多重要的政治报告前后都有明确的逻辑衔接,仿佛有一条清晰的红线贯穿着整个时间轴。比如,关于社会治理模式的探讨,从最初的理念提出到后续的具体实践案例的引用,层层递进,逻辑链条非常完整。这使得即便是像我这样没有深厚党史背景的普通读者,也能大致跟上政策制定的节奏感。我个人尤其关注其中的一些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和文化自信构建的章节,那里面对“软实力”的阐述,充满了对未来国际竞争态势的深刻洞察,读来让人不寒而栗又充满希望。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更像是一次深入历史决策层的“访谈”,它提供了官方叙事最核心的原材料,值得反复咀嚼。
评分作为一个对国家安全和战略动向比较敏感的读者,我更侧重于翻阅其中涉及军事和外交战略的部分。坦白说,这些内容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往往只是只言片语,但在这本书里,它们是以一个完整的、自洽的体系呈现出来的。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阐述,它不再是零散的口号,而是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执行层面的多维度考量,涵盖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等诸多领域。这种体系化的构建,让人对国家安全战略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阅读这些章节时,我甚至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这些决策的制定背后,是无数次推演和博弈的结果。虽然这些文字是高度凝练的,但其背后所代表的维护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的决心,却是清晰可见、不容置疑的。这本书无疑是理解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国家战略走向的“指南针”。
评分这本书的体量确实惊人,我把它放在书架上,它占据了相当可观的空间,这本身就象征着其内容的厚重性。但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尽管内容是严肃的政治军事文本,但编者在注释和引文处理上做得非常到位。很多晦涩的术语或特定的历史典故,都有清晰的脚注加以解释,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研读某次重要会议关于军事现代化方向的论述时,对其中涉及到的某项具体技术革新的提法感到困惑,翻到底部的注释,立刻茅塞顿开。这说明编者在服务读者体验方面,下了大功夫,没有把这本书仅仅当作一份内部参考资料来对待。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详尽的解释,也反向印证了这些文献自身的关键性和指导性,它们确实需要被更广泛的群体所理解和掌握。对于想要撰写相关主题论文的学生或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座金矿,所有一手资料都集中于此,省去了大量在不同档案库间奔波的时间。
评分这本厚重的典籍,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分量。我翻开它的时候,心里其实是带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态去审视的。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的装帧和排版,纸张的质感非常好,字迹清晰,这对于阅读大量需要反复推敲的官方文献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我记得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把前几篇重要讲话的背景介绍看完。那些文字虽然严谨,但背后蕴含的时代脉络却非常清晰,让人能迅速进入到那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去。尤其是一些关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论述,我发现与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的一些变化有着惊人的对应性,这绝不是简单的口号罗列,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收藏,更在于提供了一个观察国家意志如何生成和实施的独特视角。它像是一份详尽的“操作手册”,记录了决策层在关键节点上的思考轨迹,这对于任何一个希望理解当代中国复杂运作逻辑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我特别欣赏它在保持宏大叙事的同时,还能穿插一些关键的会议精神摘要,让复杂的理论能够迅速落地。
评分我总觉得,阅读这类官方核心文献,最忌讳的就是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去看待。因此,在阅读这本《选编》时,我努力让自己保持一种“白纸”的心态,去捕捉那些“微言大义”。我发现,很多我们看似日常的新闻热点,其实早在这套文献体系中就有其理论基础和政策导向。例如,关于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论述,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减排”,而是被提升到了关系民族复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这种从“末端治理”到“顶层设计”的转变,在文献中被阐述得淋漓尽致。对我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它清晰地反射出过去数年间中国社会在各个层面上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以及决策层对这些变革的深刻认知和应对。它要求读者具备一种耐心和敬畏心,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历史重量,而不是急于寻找即时的、刺激性的结论。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尊重的文献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