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动画民族意识与地域文化 |
| 作者 | 寇强 |
| 定价 | 42.00元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 ISBN | 9787519411770 |
| 出版日期 | 2016-06-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动画作品为例证,研究论述其造型样式和美学风格对于地域、民族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理念独到的创意承载和传播策略。以期为推动我国影视动画原创和健康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散播提供较为明晰的理论参照。 |
| 作者简介 | |
| 寇 强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展,多件作品为外各类学术机构所收藏。多篇论文发表于《文艺研究》等在内的艺术、核心期刊。 |
| 目录 | |
| 部分中国动画 中国动画的辉煌——“中国学派” 中国民族动画的造型风格 中国民族动画类型片的风格样式 中国动画与传统文化、美学的深厚渊源 西部动画电影中地域性、民族性元素的体现 中国民族动画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的动漫产业 中国民族动画的诚意之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第二部分美国动画 美国动画中的文化价值观 美国动漫产业、角色与类型 美国动画的造型风格 美国非主流动画的代表作——《僵尸新娘》 美国动画商业与艺术结合的样板——《超能陆战队》 第三部分日本动画 日本动画中的地域民族文化 日本动漫产业与类型 日本动画的造型风格 “末世情结”与“物哀”论的隐喻符码 “神道信仰”与“武士道精神”的底流 日本文化多样杂糅的镜像——《回忆积木小屋》 追寻幻梦的蒙太奇——《千年女忧》 日本民族动画的新标杆——辉夜姬物语 第四部分欧洲动画 欧洲动画概述 欧洲动画的造型风格 政治与历史的寓言——《国王与小鸟》 欧洲人文艺术精神的切片——《美丽城三重奏》 动画之“美”的惊艳绽放——《老人与海》 在光色斑驳的影像中探索时间与记忆的维度 ——诗意动画大师尤里·诺尔斯金作品 定格动画的绚烂交响曲——《彼特与狼》 荒诞与超现实的隐喻——动画大师杨·斯凡克梅耶作品 先锋与前卫观念的探寻——欧洲实验动画 第五部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动画 加拿大国家电影局 光影诗意的声画建构——《种树的牧羊人》 艺术人生的悲歌——《Ryan》 黯淡人生中的脉脉温情——亚当·艾略特作品 后记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地域文化”的深刻挖掘。中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风俗、艺术和生活方式,这些宝贵的地域文化,在动画中究竟能绽放出怎样的光彩?作者在这本书中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他不仅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展示了不同地域的特色如何在动画中得到具象化,例如某个地区的服饰纹样、建筑风格、民间传说,甚至连地方方言的韵味,都被巧妙地融入到动画叙事和人物塑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某个南方水乡的动画作品分析,作者细致地描绘了作者是如何通过光影、色彩和人物动作,将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温婉和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观之仿佛置身其中。这种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性转化,正是中国动画走向世界、赢得认可的关键所在。这本书让我更加坚信,根植于本土文化的艺术,才最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评分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被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流畅的文笔所打动。他并非仅仅罗列事实,而是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构建起一个关于“动画民族意识与地域文化”的完整理论框架。他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例如“民族意识”在动画中的具体体现形式,以及“地域文化”如何通过视觉和听觉元素在动画中得到有效的传达,都进行了清晰而富有洞察力的阐释。书中引用的文献和研究资料也非常丰富,足见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下了大量的功夫。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具体动画作品时,那种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方式。他能够将电影美学、叙事学、文化人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讲明白。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动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如何在现代艺术形式中传承与发展的深度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独特的中国水墨风格,带着一种历史的沉淀感,色彩搭配既大胆又和谐,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拿到书后,我翻开目录,看到“动画”、“民族意识”、“地域文化”这些关键词,心中涌现出无限的期待。我知道,这绝对不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而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索。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动画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能够承载多少民族的情感和地域的特色,这其中的奥秘一直让我着迷。这本书的作者,名字也让我觉得很有分量,寇强,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研究者的严谨和学者的风范,让我相信他在这本书中一定会倾注大量的心血和独到的见解。光明日报出版社的名字更是品质的保证,这家出版社向来以出版高质量的学术和文化类书籍而闻名,所以对于这本书的品质,我几乎没有任何疑虑。拿到书的那一刻,我仿佛已经闻到了纸墨的清香,想象着即将展开的这段关于中国动画的非凡旅程,心中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冲动。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看似宏大的概念,通过动画这一载体,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评分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开篇引用的那段古老谚语给深深吸引住了。它巧妙地将我们带入了对“民族意识”的思考,而随后对动画发展历史的梳理,更是让我惊叹于作者的宏观视野。我一直觉得,动画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童话,它更是一种能够承载文化基因、传递民族情感的强大媒介。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技术层面,而是挖掘了动画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根源。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早期国产动画如何吸收借鉴外国技法,同时又努力融入中国传统美学元素的部分,印象深刻。这是一种何其艰难而又充满智慧的创新过程!作者的论述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将复杂的文化理论与具体的动画案例相结合,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那种将民族精神注入动画形象、将地域风情转化为视觉语言的创作手法,在书中被细致地剖析,让我对很多经典的国产动画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仿佛看到,那些屏幕上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虚构人物,而是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文化符号的使者。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启发,在于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动画的无限潜力。在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动画的技术进步,但这本书则提醒我们,技术只是载体,文化才是灵魂。当动画能够真正承载起民族的记忆、情感和独特的地域风情时,它才真正拥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作者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证明了这一点。他不仅肯定了那些成功的探索,也指出了潜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从中看到了中国动画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的巨大空间。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文化自信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中国动画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它是一本既有学术价值,又极具启迪意义的书籍,值得每一个对中国文化和动画艺术感兴趣的人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