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设计
定价:48.00元
作者:钟蕾,李杨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1121831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引言
上篇 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与文化创意理论构建
1 旅游产品概念解析
2 旅游产品设计现状
2.1 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价值
2.1.1 中国旅游产品窘境
2.1.2 “设计”——民俗文化传承之利器
2.2 旅游产品发展现状及策略
2.2.1 世界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2.2.2 旅游产品发展现状
3 旅游产品设计类别
3.1 创新型旅游产品
3.2 创意时尚型旅游产品
3.3 传统手工艺类旅游产品
3.3.1 对传统形态的分析思考
3.3.2 对传统营销模式的思考
3.3.3 加强传统手工艺品的品牌文化传播
3.3.4 对包装的再设计
3.3.5 系列化设计思想的运用
4 文化创意理论之“达意·传神”
4.1 设计之“达意”
4.2 设计之“传神”
4.3 “达意·传神”在设计中的应用
5 文化创意理论之“隐·秀”
5.1 “隐”之设计理论内涵分析
5.2 “秀”之设计理论内涵分析
5.3 “隐”与“秀”的辩证关系
5.4 “隐”之设计理论对旅游产品的影响与应用
5.5 “秀”之设计理论对旅游产品的影响与应用
5.6 旅游产品的生动性特质
6 文化创意理论之“境”
6.1 提升设计内涵之“境”
6.2 设计中“物境”的表达
6.3 设计中“情境”的表达
6.4 设计中“物境”与“情境”的对比
6.5 设计中“意境”的表达
7 旅游产品的用户体验
7.1 用户体验:“独一性”需求
7.2 用户体验:“可感性”需求
7.3 用户心理结构模型
7.3.1 影响受众心理结构模型——“认知”
7.3.2 影响受众心理结构模型——“情感”
7.3.3 影Ⅱ向受众心理结构模型——“行为习惯”
7.4 用户心理需求分析
8 设计实现民俗文化的产品化
8.1 系统性思维模式内涵
8.2 “系统性思维模式”提取民俗符号
8.3 对构成民俗符号元素的再设计
9 旅游产品形态设计创新方法
9.1 旅游产品的立体造型设计方法
9.1.1 设计的造型分类
9.1.2 旅游产品的立体造型设计应用案例
9.2 形象创新过程分析
9.2.1 形态要素的分类
9.2.2 由自然形态向人工形态的转变
9.2.3 形象创新过程分析
9.3 实现情感体验之“境”——用户联想
10 旅游产品设计创意理论
10.1 创新型旅游产品设计理论综述
10.1.1 创新型旅游产品设计理论框架
10.1.2 系统性设计理论服务于产品设计
10.1.3 形态设计创新理论分析
10.2 创意时尚型旅游产品设计理论综述
10.2.1 创意时尚型旅游产品特征
10.2.2 结合案例分析文化创意方法如何作用于创意时尚型旅游产品
10.3 传统手工艺类旅游产品发展综述
10.3.1 多样性民俗文化传承下的传统手工艺品
10.3.2 传统手工艺品的价值体现
10.3.3 传统手工艺品的创意设计
10.4 旅游产品系列化途径理论综述
10.5 创意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完整步骤解析
10.5.1 设计定位分析
10.5.2 构建叙事性情境
下篇 文化创意设计实例解析
11 天津旅游产品设计宏观策略
11.1 天津旅游产品现状
11.2 天津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11.3 依托天津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分类
11.4 不同类型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倾向
12 文化创意设计案例解析
12.1 用于不同类型旅游产品开发的天津民俗文化介绍
12.2 利用系统性思维对天津民俗文化元素的提炼步骤分析
12.3 从“音、形、色、行”中归类天津民俗文化特征
12.4 提炼与分析天津民俗文化元素
12.5 系统性设计分析
12.6 天津旅游产品设计实践案例
13 旅游产品创新设计的产业化发展综述
13.1 中国旅游产品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
13.2 旅游产品产业如何突显创意产业特性
13.3 区域性旅游产品的创意产业化发展策略
13.3.1 旅游产品创意产业化发展的核心策略
13.3.2 探索城市旅游产品品牌建设与综合服务平台的一体化整合
13.3.3 构建完整的城市旅游产品创意产业发展链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如何让我的旅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是能真正触及到当地的灵魂。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远见的方式,回答了我的这个问题。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设计方法的书,更是一次关于如何深度体验和理解文化的旅程。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如何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蕴含的文化价值,如何将这些价值通过创意的设计,转化为能够打动人心的旅游产品。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情感连接与文化共鸣”的设计理念所吸引,它强调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实用性,更是产品所承载的情感和故事,能够引发游客的情感共鸣,从而建立起深层次的文化连接。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社群化运营”和“用户生成内容”来放大旅游产品的文化影响力,这让我看到了文化创意在数字时代新的发展方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旅行视野被极大地拓展了,也更加期待未来能够设计出真正有温度、有深度的旅游产品。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耳目一新!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文化创意和旅游产品设计这两个概念虽然听起来很搭,但具体要怎么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却有点模糊。读了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文化创意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可以实实在在转化为吸引游客、提升旅游体验的 tangible 产物。作者从多个角度剖析了如何挖掘地域文化精髓,如何将传统元素进行现代化创新,并且详细介绍了这些创新如何体现在具体的旅游产品中,比如特色纪念品、主题体验活动、甚至旅游路线的设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列举了大量成功案例,这些案例并非只是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文化逻辑、市场定位以及设计思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文化IP的再激活”的章节,它让我看到了那些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符号,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重新焕发出生机,并最终转化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充满了实践的智慧,让我对如何将我对文化的理解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绝对是我近期读过的最“接地气”的专业书籍之一。我一直在从事旅游业一线工作,深知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如何让我们的旅游产品脱颖而出是多么重要。这本书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从实际操作层面出发,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进行文化创意和旅游产品设计。它不仅仅讲了“做什么”,更讲了“怎么做”。书中关于“用户体验导向的设计思维”的章节,让我醍醐灌顶。我之前总是侧重于产品本身的文化属性,而忽略了游客作为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感受。作者强调要站在游客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去打造能够引发共鸣、带来惊喜的旅游体验。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境化叙事”的讲解,如何通过故事性来包装产品,让游客在消费产品的同时,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现代旅游的趋势,而这本书恰恰为我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论。它让我意识到,好的旅游产品设计,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商品,更是精神层面的文化载体。
评分对于一个对文化和旅游都充满热情,但又缺乏系统性知识背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我一直对那些充满民族风情,又富有现代感的旅游纪念品情有独钟,也对那些将古老传说融入现代旅游体验的设计赞叹不已。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作者不仅普及了文化创意的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他详细阐述了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执行的旅游产品设计方案。书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与转化”的讨论,让我看到了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和文化习俗,如何通过创新的设计,重新走进大众视野,并成为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保护了文化,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设计伦理与文化传承”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更要尊重和保护文化的原真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本书让我对“文旅融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旅游市场的动态变化保持着高度关注,尤其是在当今这个追求个性化和体验感的时代,如何设计出能够抓住消费者眼球的旅游产品,是每个从业者都必须面对的挑战。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洞察。作者深入剖析了文化创意在提升旅游产品附加值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关于“数据驱动的文化创意设计”的论述,它打破了我对于文化创意过于感性化的认知,让我了解到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游客偏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创新。同时,书中对于“跨界融合与IP孵化”的讨论,也让我看到了文化创意在旅游领域之外的无限潜力,如何将不同领域的创意资源整合起来,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旅游体验。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旅游产品设计的认知高度,更让我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创新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