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点:如何教养3~6岁的孩子 | ||
| 定价 | 49.80 | |
| 出版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5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429 | |
| 字数 | 400000 | |
| ISBN编码 | 9787544288323 | |
触点的概念
4个不同的孩子
孩子天生个性不同
童年阴影对父母的影响
写作本书的目的
第壹部分3~6岁孩子成长中的触点
第1章3岁:我做的事很重要
在游乐场
3岁孩子的气质
一个“难管教的孩子”
3岁孩子的学习
这个年龄段的好奇心
对于性别差异的理解
学习语言与说话
时间与空间的概念
3岁孩子的道德发展
发展同理心
出现攻击性:打架与咬人
如何有效管教3岁的孩子
孩子乱发脾气怎么办
父母的管教须知
……
第2章4岁:新的力量,新的恐惧
万圣节派对上的角色扮演
4岁孩子的气质
孩子的个体差异
学习自控的不同方式
当退步成为契机
4岁孩子的学习
奇思妙想为现实让路
警察与强盗,巫婆和女王
假想伙伴是孩子的朋友
生活在幻想世界中
对自己与别人差异的好奇
对于性别差异的探
性意识的萌发
4岁孩子的道德发展
谎言与幻想
让父母害怕的偷窃
新出现的愤怒与恐惧
了解管教的界限
再谈管教的原则
道德感的萌芽
父母教授礼仪的回报
第3章5岁:我是谁?
生日派对上孩子们的不同表现
5岁孩子的气质
一个脆弱的孩子
一个自信的孩子
一个活跃的孩子
5岁孩子的学习
新出现的噩梦与恐惧
告别幻想
幻想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
这个年龄段男孩和女孩的游戏
玩耍让孩子得到治愈
孩子用假想伙伴来保护自己
提出与性有关的问题
5岁孩子的道德发展
学会与愤怒共处
从自我意识到同理心
管教5岁的孩子
让父母震惊的偷窃和撒谎
第4章6岁:进入真实世界
一年级的第壹天
6岁孩子的气质
一个活跃的孩子
识别多动
安抚活跃的孩子
一个脆弱的孩子
一个适应力强的孩子
一个外向的孩子
6岁孩子的学习
男孩和女孩明显的性别差异
学习阅读与写字
从寻求外界支持到自我激励
发现学习障碍
运动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上学的代价
初步性教育
第二部分家庭面临的挑战
领养
哮喘的孩子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出生顺序
给孩子找看护人
做家务与零花钱
使用电脑
孩子与同龄人的差异
残障孩子的疑问与反应
父母离异
各种类型的家庭
饮食问题
祖父母的参与
孩子的癖好
在家教育孩子
让孩子保持诚实
让孩子学会幽默
孩子生病与住院
.........
贝里医生是哈佛大学儿科学教授,曾担任美国儿童发展研究会会长,他在五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儿童在运动、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上有一个个清晰的触点(touchpoints),在一个时期,孩子的某项能力会飞速发展,而其他能力会停滞甚至退步,这一点在3~6的孩子身上得到了清晰的验证。 3~6岁孩子在面对每一个触点时,在气质、学习、道德发展、人际交往,以及独立意识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贝里医生的指导为家长们拨开迷雾,根据孩子的个性找到适合自己的育儿方式,让孩子在充满爱与理解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二胎妈妈,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差异性,这本书在处理“个体差异”上展现了极高的敏感度。它没有搞“一刀切”的教养模式,而是反复强调了观察和倾听的重要性。书中关于如何解读孩子非语言信号的部分,对我启发特别大。我曾经以为孩子不说话就是没事,这本书却教我看到了那些细微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中蕴含的巨大信息量。比如,它区分了“假装的哭闹”和“真正需要帮助的哭泣”在生理表现上的微妙差别,这直接帮助我优化了对孩子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方式。此外,关于如何鼓励孩子进行“自主探索”的部分,也给了我很多实操的灵感,比如如何安全地设置一个允许孩子弄脏和弄乱的“探索角”。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这本书从众多泛泛而谈的育儿书籍中脱颖而出,它提供的不是空洞的指导方针,而是实实在在的“工具箱”,让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和运用。
评分我得承认,我是一个比较追求效率的家长,看书也讲求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不是那种读完后让你陷入“我怎么以前没做到”的自责感,而是激发你立刻想去实践的动力。它对“成长励志”这个主题的阐释也相当独特,不强调宏大的目标,而是聚焦于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微小“触点”的积累。比如,它用非常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孩子第一次自己穿好鞋带时的那种由内而外的骄傲感,以及父母当时应该给予的恰到好处的赞美——不是“你真棒”,而是具体指出他努力的过程。这种对“过程赞美”的细致指导,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捕捉和放大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进步瞬间。这本书的整体基调是充满希望和赋权的,它让你相信,教养不是一场煎熬的战斗,而是一段充满智慧和乐趣的共同成长之旅,每一次小的突破,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庆祝和记录。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流畅,它成功地将“管教”与“爱”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概念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很多人对“管教”心存畏惧,总觉得那是严厉和惩罚的代名词。但这本书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基调:有效的管教源于深厚的连接与尊重。它里面有一个专门的章节讨论了“积极倾听”如何成为最强大的管教工具。我试着运用了书中提到的“复述式确认”技巧来回应孩子表达不满时的话语,发现效果立竿见影——孩子感到被理解了,他的抵抗情绪立刻减弱了许多。这种强调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逻辑,彻底颠覆了我以往那种“先纠正错误行为”的传统思维定势。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权威”的理解也升级了,权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而是一种基于信任和榜样力量的引导,这对于建立孩子未来的安全感和自尊心至关重要。
评分说实话,我挑选育儿书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那种过于理论化,读起来像在啃学术论文的著作。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用一种近乎朋友聊天的语气,把复杂的儿童心理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谈论“挫折教育”时的视角。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倾向,就是过度保护孩子,生怕他们受一点委屈。但这本书明确指出,适度的“挫折”是构建孩子抗逆力的基石。它详细描述了在孩子尝试新事物失败时,父母应该扮演的“鼓励者”而非“拯救者”的角色。我记得书中提到一个关于搭积木失败的例子,分析得入木三分,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那种“快点让你放弃,我来帮你搞定”的潜意识操作。这种将日常育儿场景与深层心理学洞察结合起来的叙事方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和共鸣,简直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且睿智的育儿顾问坐在旁边陪你一起成长的感觉,完全没有枯燥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那种柔和的色调和充满童趣的插图,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了温馨的育儿氛围。我本身是那种非常注重早期教育的家长,总觉得孩子三岁到六岁这个阶段是塑造性格和学习习惯的黄金期,所以市面上大部分的早教绘本和指南我都会去翻阅。然而,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深度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陷入那种空洞的口号式说教,而是非常细致地剖析了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轨迹。特别是关于“规则建立”和“情绪管理”的那几个章节,作者的论述逻辑清晰,结合了大量的真实案例,读起来让人茅塞顿开。我记得我前段时间正为我家那位小家伙的“坚持己见”而苦恼,这本书里提到了一种“选择权赋予”的技巧,让我试着用更有建设性的方式去引导,而不是单纯地压制他的意愿。这种实践性极强的建议,远比那些大而空的理论更能打动我这个一线作战的父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该做什么”,更是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有效”,这才是真正有益于我们提升育儿智慧的关键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