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豫西革命老區特色生態農業發展道路研究——以河南省盧氏縣為例
定價:38.0元
作者:周穎,信軍,王戰方
齣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11621214
字數:11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基於傳統的區域規劃研究方法,以河南省盧氏縣為例探索豫西革命老區特色生態農業發展的道路選擇。研究在深入分析盧氏特色生態農業發展優勢的基礎上,以及洛河、杜關河、老鸛河、淇河四條生態旅遊長廊,形成“三大闆塊、四條長廊”的發展新格局;詳細研究和統籌規劃煙葉、食用菌、畜牧業、中藥材、林果業、農業休閑産業、蔬菜、水産、桑蠶等九大特色産業的發展定位、目標及區域布局;初步探索未來縣域農業支撐體係的建設重點和改進途徑,係統梳理瞭保障特色生態農業發展的投入、金融、土地、培訓及法律政策體係,為盧氏縣建設現代農業産業體係、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美麗鄉村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錄
作者介紹
周穎,女,1975年1月生,北京人。1997年7月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土地規劃與利用專業,同年8月分配到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工作至今。2013年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農業生態學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嚮為農業生態補償、循環農業理論與模式、農業區域發展,共參加研究課題20餘項,其中主持7項,作為主要成員參與課題19項;參加規劃項目13項。公開發錶論文近30篇,其中作者19篇,通訊作者2篇;齣版科技著作6部,其著1部,副主編2部,閤著2部,閤編1部。
文摘
序言
從書名《豫西革命老區特色生態農業發展道路研究——以河南省盧氏縣為例》來看,這本書觸及的不僅僅是農業本身,更蘊含著深厚的曆史人文底蘊。革命老區,這四個字本身就承載著無數故事和精神力量。在這樣的土地上發展生態農業,必然會與當地的曆史記憶、紅色文化産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我猜想,本書的研究可能不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麵的探討,更會關注如何將紅色文化、鄉土文化與現代生態農業理念有機融閤,形成具有獨特辨識度的發展模式。盧氏縣作為案例,其選擇必有其獨特性,或許那裏保留著古老的耕作智慧,或許那裏的人民對土地有著特彆的情感,又或許那裏正麵臨著特殊的挑戰。我期望書中能夠展現齣這種“特色”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在生態可持續的基礎上,激活革命老區的內在潛力,探索齣一條既能保護好生態環境,又能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更能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的獨特道路。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豫西革命老區特色生態農業發展道路研究——以河南省盧氏縣為例》給我一種腳踏實地、深入一綫的感覺。它不是空泛的理論探討,而是聚焦於一個具體的地域——豫西革命老區,並且選擇瞭盧氏縣作為深入研究的案例。這讓我覺得作者們一定進行瞭大量的實地考察和調研。我很好奇,在“革命老區”這個背景下,生態農業的發展會有哪些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特點?是否會涉及到如何處理革命遺址與農業生産的和諧共存?或者如何利用當地的紅色旅遊資源來帶動生態農産品的銷售?“特色”二字更是引發瞭我的想象,盧氏縣的生態農業究竟有哪些“特色”?是獨特的物種資源,還是創新的種植方式,亦或是與當地文化緊密結閤的生産模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展現一個鮮活的盧氏縣,以及它在生態農業領域所走的獨特而充滿挑戰的道路,並從中提煉齣可供普遍藉鑒的經驗。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豫西革命老區特色生態農業發展道路研究——以河南省盧氏縣為例》。僅僅是書名,就勾勒齣瞭一幅充滿曆史厚重感和地域特色的畫麵。我立刻聯想到那片紅色的土地,飽經風霜的歲月,以及在這片土地上孕育齣的獨特農耕文明。生態農業,這個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的議題,與“革命老區”的結閤,似乎預示著一種在傳承中創新,在發展中保育的探索。盧氏縣,這個名字對我來說可能並不熟悉,但它作為案例,承載著整個豫西地區乃至更廣泛區域的縮影,其發展道路的研究,必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革命老區在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麵臨的挑戰與機遇,探討其獨特性,並為其他類似地區提供可藉鑒的經驗。這種將曆史記憶與未來發展相結閤的視角,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評分《豫西革命老區特色生態農業發展道路研究——以河南省盧氏縣為例》這個書名,瞬間將我的思緒拉迴到那片承載著光榮曆史的土地。豫西,革命老區,這些詞匯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感和力量。而“特色生態農業發展道路”的提法,則展現齣瞭一種將過去與未來、傳統與創新相結閤的深刻思考。我好奇本書作者們是如何理解“特色”的,在革命老區的語境下,這種特色又會呈現齣何種彆樣的風貌?是與當地的紅色文化、民俗風情相融閤的農業模式?還是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利用當地特有的自然資源?以盧氏縣為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這個縣域在發展特色生態農業過程中所麵臨的具體挑戰,例如,如何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點?如何將革命老區的精神力量轉化為推動綠色農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我希望能從中讀到作者們關於如何在保持生態可持續性的基礎上,走齣一條既能振興鄉村經濟,又能傳承和發揚革命老區獨特價值的發展之路。
評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作者是周穎、信軍、王戰方時,我聯想到這可能是一支由不同領域專傢組成的團隊,共同緻力於這項深入的研究。或許周穎擅長理論構建,信軍則具備豐富的實地調研經驗,而王戰方可能在政策分析或宏觀戰略上有獨到見解。這種多元化的作者組閤,往往能帶來更全麵、更深入的研究成果。《豫西革命老區特色生態農業發展道路研究——以河南省盧氏縣為例》這個題目,本身就帶有強烈的學術性和實踐性。我好奇作者們是如何界定“特色生態農業”的,在革命老區這一特定語境下,這種特色又體現在哪些方麵?是具體的農作物種類、耕作方式,還是與之相關的文化傳統?而盧氏縣作為案例,其選擇必然有其代錶性,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盧氏縣的地理環境、人文曆史以及現有的農業基礎,以此來支撐其研究結論?我十分期待作者們能夠通過紮實的田野調查和嚴謹的學術分析,為我們描繪齣一幅生動而深刻的豫西特色生態農業發展藍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