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稻麦“三新”技术研究
定价:128.00元
作者:刘洪进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116348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大事。中央“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安全。盐城市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市、江苏省*大的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是广大农技人员的责任。农业“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对于贯彻“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我市广大农技人员依托于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高产创建等项目的实施,推进农业“三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已成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针对中央稳定粮食产能的新要求,狠抓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与配套;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积极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研究;针对*天气常态化的现实,进一步研究抗灾技术,完善抗灾预案。通过几年来的技术研究、试验、示范,我市科技人员熟化的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班的涌现。为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广“三新”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三农,以及方便系统内科技人员交流,特编写本书。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近年来出现的稻麦栽培新技术,是一本既有专业理论水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实用性强的科技书籍。该书得到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
目录
一、综合论述 盐城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思考滕友仁孙高明陆叶 盐城市推进品牌稻米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杨力刘洪进金鑫黄钻华戴凌云 稻麦规模化种植发展实证研究——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为例 戴凌云蔺亚萍张瑞才孙慧徐楷 东台地区2016年异常气候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对策措施 仲凤翔何永垠吴和生薛根祥王国平郜微微 射阳县稻麦周年高产的制约因素及其发展对策黄萍霞 射阳县啤酒大麦生产现状董爱瑞 亭湖区2016年水稻生产实绩与思考黄钻华王永超 亭湖区夏熟抗逆应变播种实践与思考黄钻华王永超陈乃祥李艳莉 滨海县2016年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措施周忠正郑勇 滨海县2017年夏熟作物生产情况分析与思考周忠正郑勇 高起点上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的探讨张瑞芹谷欢 浅析响水县2017年夏粮生产绩效与路径方怀信张红叶崔岭王海燕 响水县2016年水稻生产实绩与思考张红叶方怀信崔岭王海燕 阜宁县有机稻米产业发展建设与思考黄昆姜艳艳 阜宁县水稻生产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谷诗文黄建领 阜宁县小麦生产现状、增产措施探讨姜艳艳彭薪源谷诗文 阜宁县2016年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产量效益比较高爱兰彭薪源谷诗文 响水县推进水稻集中育供秧的实践与思考张红叶杨力方怀信金鑫崔岭王海燕 响水县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的绩效与经验思考方怀信张红叶崔岭王海燕 响水县水稻生产潜力分析及对策措施张红叶杨力方怀信崔岭金鑫 也谈“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董爱瑞 江苏盐城市水稻高产增效技术集成方法及推广成效周新秀 二、水稻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 低温阴雨寡照对盐城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金鑫杨力刘洪进李长亚周艳王文彬 江苏盐城2015年机插粳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金鑫杨力刘洪进李长亚周艳 盐城机插水稻品种示范与筛选李长亚金鑫杨力刘洪进王文彬周艳 中熟中粳稻盐丰稻2号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刘洪进杨力金鑫李长亚周艳王文彬 机插秧长秧龄生产技术的探索 仲凤翔吴和生何永垠薛根祥王国平郜微微王银均苏生平 扬育粳2号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李长亚杨力张大友郭红 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培肥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金鑫杨力刘洪进李长亚周艳王文彬 里下河稻区优质机插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徐红马卉李斌刘学进 徐宝玉 优质食味水稻南粳9108区域气候生态适应性试验 徐红马卉李成唐洪吴素琴金志德仇芹 穗肥不同施用期对南粳9108群体质量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徐红马卉李成刘学进徐宝玉 塑盘育秧不同播种量秧苗素质和产量比较试验 马卉徐红姜红平唐洪王以荣刘学进 引进粳稻新品种适应性种植试验黄钻华王永超赵玉伟王亚江张骅 不同培肥营养土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黄钻华沈静周新秀伏红伟王永超黄年生 盐城机插水稻高产示范栽培技术探析倪大勇 机插水稻的生育特点及其大田管理技术探究倪大勇 超级稻南粳9108毯式钵苗机插定量栽培技术黄萍霞董爱瑞吉学成 直播稻播种量及行距对穗粒结构的影响分析 戴凌云吴建中孙广仲孙斌郭登兄周赞钧 扬粳805水稻毯式钵苗盘育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吉学成王大陆 射阳县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黄萍霞茆春太董爱瑞吉荣华孙蔚 2016年盐城市大丰区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朱孔志韦运和张瑞芹谷欢 响水县粳稻新品种适应性研究张红叶方怀信崔岭杨力金鑫 超级稻连粳7号不同播(栽)期与株行距配置对产量结构的影响张红叶杨力金鑫 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培肥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杨力刘洪进李长亚周艳王文彬金鑫 两系杂交稻宁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侍爱邦杨军周正红何其所肖群宋开业刘学进张瑞才 盐粳13号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杨军侍爱邦陈金德王广中姜勇张国兵阮章波 关于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难点问题的探讨李庆体
作者介绍
刘洪进,男,1974年9月出生,中员,大学学历,2014年10月获得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现任盐城市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副站长,盐城市粮油作物栽培学科技术带头人,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盐城市第八届科技工作者,盐城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大麦及特粮特经品种鉴定委员会委员,第六届江苏省油菜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惊讶的,因为它的封面设计非常朴实,没有那种特别吸引眼球的图片或者醒目的字体,这让我想起了一些老式的学术专著。不过,正是这种低调的气质,反而让我觉得它可能蕴含着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研究态度。我翻开目录,看到了一些熟悉的专业词汇,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我不太理解的缩写和概念,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的内容可能比我最初想象的要更专业、更深入。我个人对农业技术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科普层面,很少接触到如此细致的学术探讨。我很好奇,这本书在“三新”技术的定义和分类上,是基于怎样的理论框架?它所提出的“新”技术,是否经过了严格的科学验证和试验?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在论证过程中,是否引用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图表以及科学文献?我期待它能带我进入一个更专业的学术视野,让我能够理解当前农业科技研究的深度和前沿性,即使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每一个细节,但至少能够感受到那种严谨的治学精神,并从中学习到一些严谨的研究方法。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简洁、大气。这种设计风格,往往预示着内容可能更加注重学术的严谨性和内容的深度,而不是单纯追求视觉的冲击力。我个人对农业技术,特别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粮食安全的水稻和小麦种植技术,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而技术的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这本书的标题“稻麦‘三新’技术研究”,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些前沿的、具有突破性的技术。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所提到的“三新”技术,究竟涵盖了哪些具体的内容?是否涉及到了基因编辑、精准农业、生物防治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些新技术的原理、应用前景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视角,让我能够了解到当前稻麦种植技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思考未来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
评分说实话,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立即开始阅读。因为我平时的工作比较忙,而且我对农业技术的了解也比较有限,主要是从一些新闻报道和通俗读物中获取信息。这本书的标题“稻麦‘三新’技术研究”听起来就比较专业,我担心自己会看不懂。但是,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农业技术培训班,老师在讲座中多次提到了稻麦种植的新技术,这让我对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才翻开了这本书。我最想知道的是,这本书里提到的“三新”技术,具体指的是哪些方面?是关于新品种的培育、先进的种植模式,还是智能化管理技术?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这些概念,并提供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让我能够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帮助农民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改善农产品质量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引路人一样,为我打开农业科技的新世界,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新的种植方法,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完全是出于对“刘洪进”这个名字的熟悉。我以前读过他的一些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文章,觉得他的观点很有见地,而且语言也比较接地气,能够让普通农民理解。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中有他的名字时,我毫不犹豫地就下单了。我一直认为,能够把复杂的农业技术讲清楚,并且让大家愿意去接受和学习,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因此,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里,能够看到刘洪进老师一贯的风格,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深入浅出的分析,来解读稻麦种植中的“三新”技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能够激发我学习兴趣的内容,让我觉得掌握这些新技术是值得的,而且也并非遥不可及。我特别想了解,他对于如何将这些先进技术真正落地,并且让广大农民受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和建议?我希望这本书不仅是理论的研究,更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经验和方法,让我能够有所收获。
评分这本书我其实是抱着很高的期望去买的,因为我一直对农业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粮食安全的水稻和小麦种植技术很感兴趣。我一直觉得,虽然我们国家在农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要实现更高水平的自给自足和可持续发展,肯定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三新”技术,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猜想它应该会深入探讨一些比较前沿、有创新性的种植方法。我特别想了解的,是这些“新”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品种的改良,还是栽培方式的革新,亦或是病虫害防治的手段升级?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案例,而不仅仅是理论性的阐述。比如,有没有介绍一些能显著提高产量但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肥料,或者能够有效抵御极端天气的新型种子?我是一个有几年种植经验的农民,所以对一些专业术语并不陌生,也希望能有比较深入的讨论。总的来说,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我能够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我的田地里,收获更好的收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