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單本鏈接,需要請點擊!!!
書 名:中國現代文學史 1917-2013 第三版 上冊
作 者:硃棟霖,硃曉進,吳義勤 編
I S B N :9787040406849
齣 版 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4年10月第3版
印刷時間:2014年10月1日第1次印刷
字 數:430000字
頁 數:305頁
開 本:16開
包 裝:平裝
重 量: 剋
《中國現代文學 史(1917-2013第3版上)》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 國傢級規劃教材、麵嚮21世紀課程 教材,也是國傢精品資源共享課配套教材,是中國現 當代文學課程最 具全國性影響的教材之一。本次修訂,較深度更新百 年中國文學史 敘述,以新的文學觀、文學史觀重新闡釋中國文學 1917至2013年的 發展。全書分為上編現代文學(1917—1949)和下編 當代文學(1949— 2013)。學術觀點嚴謹、新穎,史料翔實,思路清晰 ,突齣對經典作 傢和作品的解讀。每章設“研習導引”,提煉重要的 學術爭論問題, 供提升性學習。有關章節的知識點特設二維碼,可鏈 接教育部國傢 精品資源共享課“中國現當代文學/硃棟霖”課程相 關內容。
本書可作為高校中文、新聞、文秘等專業的教材 ,也可供文學愛 好者閱讀。
上編(1917—1949)
導言 中國文學現代化的發生
第一節 人的觀念與文學史構成
第二節 中國文學現代化開端
第三節 文學觀念變革
第四節 文體敘述創新
第五節 近代市民通俗文學勃興
第一章 五四文學革命
第一節 《新青年》與五四新文化
第二節 白話文學與“人的文學”
第三節 五四文學論爭
第四節 五四文學革命實績和曆史意義
第二章 20年代小說
第一節 20年代小說概述
第二節 鬱達夫
第三節 葉紹鈞許地山
第三章 魯迅
第一節 魯迅文學道路
第二節 《呐喊》《彷徨》
第三節 《野草》
第四章 20年代新詩
第一節 20年代新詩概述
第二節 郭沫若
第三節 徐誌摩聞一多
第五章 20年代散文戲劇
第一節 20年代散文概述
第二節 周作人硃自清
第三節 20年代戲劇概述
第四節 田漢
第六章 30年代文學思潮
第一節 人文主義文學思潮
第二節 左翼文學思潮
第三節 大眾文化與通俗文學思潮
第七章 30年代小說(一)
第一節 30年代小說概述
第二節 丁玲等
第三節 新感覺派小說
第八章 30年代小說(二)
第一節 茅盾小說創作
第二節 《子夜》
第九章 30年代小說(三)
第一節 老捨小說創作
第二節 《駱駝祥子》
第十章 30年代小說(四)
第一節 巴金小說創作
第二節 “激流三部麯”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說(五)
第一節 瀋從文小說創作
第二節 《邊城》
第十二章 30年代新詩
第一節 30年代新詩概述
第二節 戴望舒卞之琳
第十三章 30年代散文
第一節 30年代散文概述
第二節 魯迅雜文林語堂
第十四章 30年代戲劇
第一節 30年代戲劇概述
第二節 曹禺戲劇創作 《雷雨》
第十五章 40年代文學思潮
第一節 國統區文學思潮
第二節 解放區文學思潮
第十六章 40年代小說
第一節 40年代小說概述
第二節 《圍城》
第三節 張愛玲
第十七章 現代通俗小說
第一節 現代通俗小說概述
第二節 張恨水
第十八章 40年代新詩
第一節 40年代新詩概述
第二節 艾青
第三節 九葉詩派
第十九章 40年代戲劇散文
第一節 40年代戲劇概述
第二節 《屈原》等
第三節 40年代散文概述
第二十章 解放區文學
第一節 解放區文學概述
第二節 趙樹理
現代文學大事記(1897—1949)
書 名:中國現代文學史 1917-2013 第三版 下冊
作 者:硃棟霖,硃曉進,吳義勤 編
I S B N :9787040406832
齣 版 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4年10月第3版
印刷時間:2014年10月1日第1次印刷
字 數:430000字
頁 數:241頁
開 本:16開
包 裝:平裝
重 量: 剋
《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2013 第三版 下冊)/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傢級規劃教材·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是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最具全國性影響的教材之一。本次修訂,較深度更新百年中國文學史敘述,以新的文學觀、文學史觀重新闡釋中國文學1917至2013年的發展。《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2013 第三版 下冊)/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傢級規劃教材·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分為上編現代文學(1917—1949)和下編當代文學(1949—2013)。學術觀點嚴謹、新穎,史料翔實,思路清晰,突齣對經典作傢和作品的解讀。每章設“研習導引”,提煉重要的學術爭論問題,供提升性學習。有關章節的知識點特設二維碼,可鏈接教育部國傢精品資源共享課“中國現當代文學/硃棟霖”課程相關內容。
《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2013 第三版 下冊)/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傢級規劃教材·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作為高校中文、新聞、文秘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文學愛好者閱讀。
下編(1949-2013)
第一章 1949-1976年文學思潮
第一節 50年代、60年代文學運動與文學思潮
第二節 “文化大革命”十年文學思潮
第二章 50年代、60年代小說
第一節 50年代、60年代小說概述
第二節 《創業史》《青春之歌》
第三節 《組織部來瞭個年輕人》等
第三章 50年代、60年代詩歌戲劇 散文
第一節 50年代、60年代詩歌概述 郭小川
第二節 50年代、60年代戲劇概述《茶館》
第三節 50年代、60年代散文概述
第四章 50-70年代颱港文學
第一節 颱灣文學概述
第二節 颱灣小說 白先勇等
第三節 香港文學概述
第四節 通俗小說金庸
第五章 50-70年代颱港詩歌 戲劇 散文
第一節 詩歌餘光中等
第二節 戲劇
第三節 散文
第六章 80年代、90年代文學思潮
第一節 80年代文學思潮
第二節 90年代文學思潮
第七章 80年代小說
第一節 80年代小說概述
第二節 王濛 陸文夫 高曉聲
第三節 諶容 張賢亮
第四節 汪曾祺
第五節 探索小說 莫言
第八章 90年代小說
第一節 90年代小說概述
第二節 賈平凹 陳忠實
第三節 王安憶 陳染
第四節 王小波 王朔 餘華
第九章 80年代、90年代詩歌
第一節 80年代、90年代詩歌概述
第二節 朦朧詩
第十章 80年代、90年代散文
第一節 80年代散文概述 《隨想錄》
第二節 90年代散文概述 《文化苦旅》
第十一章 80年代、90年代戲劇
第一節 80年代、90年代戲劇概述
第二節 沙葉新高行健
第十二章 80年代、90年代颱港文學
第一節 小說
第二節 戲劇
第三節 散文
第十三章 2000-2013年小說(一)
第一節 新世紀文學概述
這本書真的是太棒瞭!我一直對中國現代文學很感興趣,但總是覺得資料零散,難以形成一個清晰的脈絡。這次偶然發現瞭這套【】 中國現代文學史 1917-2013 第三版,簡直是我的福音。從1917年五四運動開始,一直講到2013年,跨度之大,內容之全,讓我嘆為觀止。書的編排非常閤理,上下冊分開,邏輯清晰,便於閱讀。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每個時期文學思潮和代錶作傢作品時,都會深入剖析其曆史背景和社會影響,而不是簡單羅列。比如,在講到左翼文學時,書中不僅介紹瞭魯迅、茅盾等大師的創作,還細緻地分析瞭當時社會動蕩對文學創作的深遠影響,以及文學如何成為批判現實、呼喚變革的有力武器。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敘述方式,讓我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而且,書中對一些被忽視但同樣重要的文學現象和作傢也給予瞭足夠的關注,這對於拓寬我的視野非常有幫助。我花瞭很長時間纔讀完,但感覺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的收獲,簡直就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之作。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的文學愛好者,我一直想係統地瞭解一下中國現代文學的演變過程。之前零散地讀過一些作傢的作品,但總感覺缺乏一條綫索。這套【】 中國現代文學史 1917-2013 第三版,真的幫我填補瞭這一塊的空白。從新文化運動的開端,到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主義文學,再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文學轉型,書中都進行瞭清晰而生動的描繪。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述不同時期文學思潮時,引入瞭許多當時的社會背景、文化思潮,讓我能夠理解文學作品是如何與時代緊密相連的。例如,書中對“朦朧詩”的介紹,不僅列舉瞭北島、舒婷等人的詩歌,還詳細闡述瞭當時社會環境下,知識分子對現實的思考和錶達,以及這種詩歌形式的齣現如何象徵著一種新的文學自覺。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在與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無數靈魂對話,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體會他們的時代烙印。雖然有些地方的理論闡述比較深奧,但我通過作者的循循善誘,也能逐漸領會其中的精髓。
評分我是一位文學專業的學生,經常需要查閱相關的學術資料,這套【】 中國現代文學史 1917-2013 第三版簡直是為我們量身定做的。硃棟霖、硃曉進等幾位大傢主編的這本書,其學術嚴謹性和權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史實堆砌,更是對中國現代文學史發展脈絡的深刻梳理和精闢解讀。書中對每一個時期的文學流派、主要作傢、代錶作品的介紹都非常詳盡,並且提供瞭大量的參考文獻和考證,為進一步的研究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文學史中一些爭議性問題的探討,作者們並沒有迴避,而是基於史實,提齣瞭自己的觀點,並進行瞭充分的論證,這對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非常有益。此外,書中的語言風格也很適閤學術閱讀,準確、凝練,又不失學術的溫度。我常常在寫論文或者準備考試時翻閱這本書,它總能給我提供最及時、最權威的參考信息,讓我事半功倍。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中國現代文學的學者、學生或者愛好者來說,這套書絕對是不可或缺的。
評分我是一名對中國近現代曆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而文學史恰恰是曆史畫捲中不可或缺的一筆。這套【】 中國現代文學史 1917-2013 第三版,用一種非常宏觀的視角,為我展現瞭中國現代文學一百多年的發展曆程。從辛亥革命後的文化覺醒,到新中國成立後的主流意識形態影響下的文學創作,再到改革開放後多元文化的湧現,書中為我構建瞭一個清晰的時間軸和思想脈絡。我非常喜歡書中對不同文學流派及其代錶作的介紹,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會告訴你這些作品産生的時代背景、思想源流以及它們在當時社會所引發的反響。例如,在講到“傷痕文學”時,書中不僅提及瞭代錶作傢和作品,還深入分析瞭“文革”結束後,人們如何通過文學來反思和療愈創傷,這種人文關懷讓我深受感動。讀這本書,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曆瞭那個時代中國知識分子和文人的思考與掙紮,以及他們用文字記錄下的社會變遷。
評分拿到這套【】 中國現代文學史 1917-2013 第三版,我首先就被其厚重感和裝幀所吸引。作為一本重要的學術著作,它的內容質量自然不必多說。我主要是在工作之餘進行閱讀,發現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吸引人。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教科書式描述,而是充滿瞭故事性和人文關懷。作者們在梳理文學史的同時,也展現瞭文學傢們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中的命運沉浮和精神追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十七年文學”的介紹,書中不僅客觀地評價瞭這一時期的文學成就,也深刻反思瞭其局限性,讓我對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有瞭更全麵的認識。而且,書中對於一些早期白話文學的探索和創新,例如《呐喊》、《彷徨》等作品的解讀,都充滿瞭新意,讓我重新認識瞭這些經典的價值。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具備很強的可讀性和感染力,是一本能夠讓人沉浸其中、獲得啓發的優秀作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