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自然保护区展望——以历史使命、生存战略为视觉
定价:128.00元
作者:陶思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0303587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陶思明编著的《自然保护区展望(以历史使命生存战略为视觉)》主要阐述自然保护区历史使命和生存战略两大基本问题,试图建立自然保护区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及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等广泛领域的更密切联系;揭示自然保护区以“自然为本”的本质,所处自然经济一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背景的复杂性,发展运行不同于一般经济社会工作的特点,以及在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环境中,通过具体“人”调整具体“人”与自然、经济利益与自然生态利益矛盾冲突,实现自然保护区目标的局限性,据以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内容提要
《自然保护区展望:以历史使命、生存战略为视觉》阐述自然保护区历史使命和生存战略基本问题,试图建立保护区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学以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等广泛领域的密切联系,认为大力增强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对保护区多种功能的更全面了解,积极发展公民参与决策,永存人民心中的自然保护区,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揭示保护区以“自然为本”的本质和“以人为本”社会中“人”在捍卫自然生态利益上的局限性,认为每个保护区的每一天差不多都受到经济利益的觊觎和挑战,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思想和决策方向,以实现国家保护目标为导向,真正管住有明显危害的开发建设活动,真正避免人主动施加的不可控威胁,解放自然力,确保自然对策*化,才可能展现自然保护区事业乐观的未来,这事关当代人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自然保护区展望:以历史使命、生存战略为视觉》可供各级经济发展、自然保护、公共服务、财政支持等部门,国土规划、产业布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等研究单位,以及涉自然保护区政策法规制定、开发建设管理、社区工作、公众传媒、环保志愿者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阅读和参考。
目录
前言
编 历史使命
1 永远的自然生态利益
1.1 从人与自然关系看
1.2 从国家重视程度看
1.3 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看
1.3.1 自然模式
1.3.2 世界大保护
2 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的表白和象征
2.1 从实践活动看
2.1.1 历史的脚印
2.1.2 新中国的发展
2.2 从已有规模看
2.3 从显现效果看
3 全民受益的公共服务
3.1 从生态系统服务和价值评估看
3.2 从人的生存保障看
3.2.1 金子不能当饭吃
3.2.2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3.2.3 生命之水
3.3 从人的全面发展看
3.3.1 研究教学基地
3.3.2 精神文化家园
3.3.3 户外教育窗口
3.3.4 交流合作平台
4 社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基地
4.1 从自然保护区与社区交加共存现状看
4.2 从对区社关系认识的变化看
4.2.1 早期对社区的排斥
4.2.2 走向合作
4.3 从建设和谐区社关系的实践看
第二编 生存战略
5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思想和决策方向
5.1 从保护区以“自然为本”的本质看
5.2 从保护与发展的现实矛盾看
5.3 从对利益冲突的应对看
5.3.1 局限性与危险性
5.3.2 变革图存
6 始终追寻有利于落实保护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6.1 从优化行政管理看
6.1.1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6.1.2 自然保护区行政管理权
6.1.3 公民参与决策
6.2 从构建与发展的协调性看
6.2.1 机遇与挑战
6.2.2 不能突破的底线
6.2.3 和谐保护
6.2.4 经济利益补偿
6.3 从形成适应性工作理念看
6.3.1 价值本原
6.3.2 维护自然性
6.3.3 威胁管理
6.3.4 自然保护区文化
参考文献
附录 自然保护区简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沉静而有力的构图,仿佛在诉说着地球母亲不屈的生命力。陶思明老师的笔触,我一直认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科学严谨并存的特质,这让我对《自然保护区展望》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运作充满好奇,它们究竟是如何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的区域内划分出一片片净土,守护着那些濒危的物种?更重要的是,书中提出的“生存战略”这一概念,让我觉得这本书并非仅仅是陈述事实,而是要深入探讨如何才能让自然保护区真正地“活”下去,并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其中必然涉及到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也必然需要创新的思维和策略。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些战略,比如如何在当地社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保护效率,又如何在公众意识层面构建起更广泛的支持体系。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具有启示性的思路,让我们看到自然保护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通过智慧和努力来实现的现实目标。
评分阅读《自然保护区展望——以历史使命、生存战略为视觉》这本书,我仿佛踏上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陶思明老师的叙事方式,总是能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生动的个体故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很好奇,书中将如何描绘自然保护区从无到有的历史进程?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出于何种考量而建立的保护区,它们最初的“历史使命”又是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使命是否有所演变?我猜想,书中一定会展现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保护自然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也或许会揭示出一些被遗忘的角落和被忽视的挑战。而“生存战略”这一部分,更是直击当下的痛点。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严峻形势下,自然保护区是如何运用智慧和韧性来应对各种威胁的。是不是有成功的案例,能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是不是有创新的模式,能够突破传统的保护思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引人入胜的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思想宝库,启发我们对自然保护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陶思明老师的这部《自然保护区展望》从书名来看,便给人一种厚重感和前瞻性。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事物的本质,必须从其历史根源和未来发展方向入手。因此,书中关于“历史使命”的论述,对我而言尤为重要。我希望能了解到,在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自然保护区是如何逐渐被认知、被建立起来的。它们的出现,是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过度索取的反思,还是更早时期就已埋下的生态意识的萌芽?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自然保护的理解和实践又存在怎样的差异?而“生存战略”这一视觉,则更是引人深思。在一个资源有限、挑战重重的地球村里,自然保护区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其功能,而不只是徒有其名的“画地为牢”?这其中必然涉及到资金、技术、管理、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博弈。我期待这本书能呈现出一些打破常规、富有成效的“生存之道”,也希望它能帮助我拓宽视野,理解自然保护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业,而是需要持续的探索、创新和不懈的努力。
评分《自然保护区展望——以历史使命、生存战略为视觉》这个书名就足以引起我的强烈好奇心。陶思明老师的作品,我向来认为是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这次聚焦自然保护区,而且从“历史使命”和“生存战略”两个角度切入,无疑是一次非常独到的视角。我迫切想知道,书中是如何梳理自然保护区这一概念的起源和演变?那些最初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肩负着怎样的使命?是科学研究的需要,是文化传承的意义,还是对濒危物种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些历史性的脉络,想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保护区所面临的挑战。而“生存战略”则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充满了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自然保护区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资源和巨大的压力下,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一些创新的保护模式,比如生态旅游、社区共建、科技赋能等?又或者,是否会揭示出一些在保护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自然保护区图景,让我对这个领域有更系统、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自然保护区展望——以历史使命、生存战略为视觉》就足够吸引人,让人忍不住想一窥究竟。陶思明老师的著作,单凭作者名字就足以勾起我对科学普及类书籍的兴趣,尤其是涉及到自然保护这样宏大而又紧迫的议题。我一直在思考,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是否有所减弱?那些曾经生机勃勃的土地,那些珍稀的野生动物,它们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不仅仅是罗列一个个保护区,更是从历史的维度去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从战略的高度去探讨如何才能让这些宝贵的自然遗产得以延续。我特别期待书中对于“历史使命”的解读,这不仅仅关乎我们这一代人,更承载着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是对地球母亲的承诺。而“生存战略”则充满了现实的紧迫感,在资源日益紧张、环境挑战重重的当下,如何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自然保护与人类发展并行不悖,这无疑是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我预感这本书会是一场关于生态文明的深度对话,也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认知之窗,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