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 农药剂型加工新进展

【XH】 农药剂型加工新进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福良 著
图书标签:
  • 农药
  • 剂型
  • 加工
  • 新进展
  • 农业科技
  • 农药研发
  • 制剂技术
  • 农药工程
  • 农药生产
  • 农业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爱尚美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5656
商品编码:2947181865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农药剂型加工新进展

定价:68.00元

作者:陈福良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122315656

字数:

页码:2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农药剂型加工科研人员、企业农药制剂研发人员阅读,也可供农业院校农药、植保等专业师生参考。
1.本书作者均为当前农药剂型加工领域的一线专家学者。 n
2.本书分为7个专题,全面展示了当前农药加工领域的主要方向与技术进展。 n
3.本书详细介绍了农药剂型的基本概念、农药的分散方法及分散体系、农药剂型分类及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农药助剂的作用机理及主要的农药助剂种类,有关新剂型的概念、组成及配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个剂型的相关理论知识,加工工艺及设备,质量技术控制指标和测定方法,以及在农药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


本书按照农药剂型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方向、农药助剂、悬浮种衣剂、悬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固体乳剂以及纳米农药七个专题,详细介绍了农药剂型的基本概念、农药的分散方法及分散体系、农药剂型分类及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农药助剂的作用机理及主要的农药助剂种类,有关新剂型的概念、组成及配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个剂型的相关理论知识、加工工艺及设备、质量技术控制指标和测定方法,以及在农药中的应用。既有目前较热门的环境友好型剂型如悬浮种衣剂、悬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等,又有农药概念剂型如固体乳剂及纳米农药,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n
本书适合农药剂型加工科研人员、企业农药制剂研发人员阅读,也可农业院校农药、植保等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章农药剂型基本概念与发展方向 / 001 n
节农药剂型概念及组成 / 001 n
一、农药剂型的基本概念 / 001 n
二、农药剂型组成 / 003 n
三、农药剂型加工的意义 / 008 n
第二节农药的分散及分散体系 / 009 n
一、农药的分散及分散体系的概念 / 009 n
二、农药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体系 / 010 n
三、农药的分散方法 / 011 n
第三节农药剂型的主要质量技术指标 / 012 n
一、细度或粒径 / 013 n
二、乳液稳定性 / 013 n
三、悬浮率 / 014 n
四、润湿性 / 014 n
五、倾倒性 / 014 n
六、持久起泡性 / 014 n
七、浊点 / 015 n
八、析水率 / 015 n
第四节农药主要剂型简介 / 015 n
一、固态剂型 / 016 n
二、液态剂型 / 018 n
三、气态剂型 / 019 n
第五节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 / 020 n
一、我国农药剂型的发展现状 / 020 n
二、替代传统乳油的发展方向 / 021 n
三、粒状制剂替代粉状制剂 / 028 n
四、发展缓释制剂 / 028 n
五、发展省力化剂型 / 029 n
六、人机在植保航空喷雾中的应用 / 029 n
七、药肥一体化——药肥混剂 / 031 n
参考文献 / 033 n
第二章农药助剂 / 034 n
节农药助剂在农药制剂加工和使用中的地位和作用 / 034 n
第二节常用农药助剂的作用原理 / 036 n
一、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性质 / 037 n
二、表面活性剂对药液理化性质和雾化状态的影响 / 043 n
三、表面活性剂对雾滴沉积、吸收和环境的影响 / 044 n
四、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 046 n
第三节农药助剂的种类及应用 / 052 n
一、乳化剂 / 052 n
二、润湿剂 / 054 n
三、分散剂 / 056 n
四、增效剂 / 058 n
五、增稠剂 / 061 n
六、稳定剂 / 062 n
七、喷雾助剂 / 063 n
第四节农药助剂的研究新进展 / 064 n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065 n
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065 n
三、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 065 n
四、生物表面活性剂 / 065 n
五、多功能表面活性剂 / 066 n
六、混合表面活性剂 / 066 n
七、适合绿色环保农药剂型的表面活性剂 / 066 n
参考文献 / 066 n
第三章悬浮种衣剂 / 069 n
节概述 / 069 n
一、悬浮种衣剂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 069 n
二、悬浮种衣剂的发展概况 / 070 n
第二节悬浮种衣剂的配方组成及加工工艺 / 072 n
一、悬浮种衣剂的开发思路 / 072 n
二、悬浮种衣剂的配方组成 / 073 n
三、悬浮种衣剂的加工工艺 / 075 n
四、悬浮种衣剂的配方及应用实例 / 075 n
第三节悬浮种衣剂的质量技术指标及检测 / 077 n
一、外观 / 078 n
二、有效成分质量分数 / 078 n
三、pH值 / 078 n
四、悬浮率 / 079 n
五、黏度 / 079 n
六、粒度 / 080 n
七、筛析试验 / 080 n
八、储存稳定性 / 080 n
九、成膜性 / 081 n
十、包衣脱落率 / 081 n
十一、包衣均匀度 / 081 n
第四节悬浮种衣剂稳定性问题及解决方案 / 082 n
一、分散助剂的选择 / 083 n
二、增稠助剂的选择 / 084 n
三、粒径分布的控制 / 085 n
第五节悬浮种衣剂开发的关键技术 / 085 n
一、成膜剂 / 085 n
二、警戒色 / 089 n
三、应用性能 / 090 n
四、安全性 / 090 n
第六节悬浮种衣剂的发展前景 / 093 n
参考文献 / 094 n
第四章悬乳剂 / 96 n
节概述 / 096 n
一、悬乳剂的概念 / 096 n
二、悬乳剂的特点 / 096 n
三、悬乳剂在外的发展概况 / 097 n
第二节悬浮(乳化)分散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 / 098 n
一、悬浮(乳化)分散体系形成理论 / 098 n
二、悬浮(乳化)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 098 n
三、悬浮(乳化)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能 / 100 n
第三节悬乳剂的物理稳定性 / 101 n
一、悬乳剂稳定机理的研究 / 101 n
二、悬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 103 n
三、影响悬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因素 / 105 n
四、防止悬乳剂黏土层形成 / 106 n
第四节悬乳剂研发思路及技术开发难点 / 107 n
一、悬乳剂研发思路 / 108 n
二、悬乳剂技术开发难点 / 108 n
第五节悬乳剂的配方组成 / 109 n
一、有效成分 / 109 n
二、分散剂 / 110 n
三、润湿剂 / 111 n
四、乳化剂 / 113 n
五、增稠剂 / 114 n
六、消泡剂 / 116 n
七、稳定剂 / 117 n
八、防冻剂 / 117 n
九、pH调节剂 / 118 n
十、防腐剂 / 118 n
十一、增效剂 / 118 n
第六节悬乳剂的制备方法、加工工艺及设备 / 119 n
一、悬乳剂的制备方法 / 119 n
二、悬乳剂的加工工艺 / 119 n
三、悬乳剂的加工设备 / 123 n
第七节悬乳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 / 125 n
一、悬乳剂的质量控制项目 / 125 n
二、悬乳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 / 128 n
第八节悬乳剂的配方开发实例 / 130 n
一、20%丙环唑·丁香菌酯悬乳剂配方 / 130 n
二、其他几种悬乳剂配方开发实例 / 133 n
第九节悬乳剂安全化生产 / 135 n
一、原药及助剂的选购 / 135 n
二、悬乳剂的生产操作规程 / 135 n
三、悬乳剂的产品包装 / 136 n
参考文献 / 136 n
第五章可分散油悬浮剂 / 138 n
节概述 / 138 n
一、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定义 / 138 n
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特点 / 138 n
三、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发展情况及开发前景 / 139 n
第二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 / 140 n
一、沉降 / 140 n
二、絮凝和凝聚 / 142 n
三、奥氏熟化 / 142 n
四、沉淀和结块 / 143 n
五、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经时物理稳定性 / 143 n
第三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组成和加工工艺 / 144 n
一、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组成 / 144 n
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加工工艺 / 148 n
第四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的质量技术指标及检测方法 / 149 n
一、外观 / 149 n
二、有效成分质量分数 / 149 n
三、pH值 / 149 n
四、悬浮率 / 149 n
五、倾倒性 / 150 n
六、分散稳定性 / 151 n
七、湿筛试验 / 151 n
八、持久起泡性 / 152 n
九、热储稳定性试验 / 152 n
第五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实例 / 152 n
一、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典型配方 / 152 n
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 / 154 n
第六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 / 157 n
一、可分散油悬浮剂目前存在的问题 / 157 n
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未来发展 / 158 n
参考文献 / 159 n
第六章固体乳剂 / 160 n
节概述 / 160 n
一、固体乳剂的概念 / 160 n
二、固体乳剂的特点 / 160 n
三、固体乳剂在外的发展概况 / 161 n
第二节固体乳剂的配方组成及设计 / 162 n
一、固体乳剂的配方组成 / 162 n
二、固体乳剂的配方设计 / 166 n
第三节固体乳剂的加工工艺及设备 / 169 n
一、物料混合技术 / 170 n
二、造粒技术 / 171 n
三、干燥技术 / 174 n
第四节固体乳剂的质量控制项目及检测方法 / 176 n
一、质量控制项目 / 176 n
二、质量控制项目指标及检测方法 / 177 n
第五节固体乳剂开发实例 / 182 n
一、液体原药配制固体乳剂 / 182 n
二、低熔点原药配制固体乳剂 / 186 n
三、高熔点原药配制固体乳剂 / 188 n
参考文献 / 190 n
第七章纳米农药 / 191 n
节纳米农药发展概况 / 191 n
一、纳米科技发展史 / 191 n
二、纳米农药剂型的基本概念与属性 / 193 n
三、纳米农药载药系统的种类 / 194 n
四、农药纳米载药系统的发展前景 / 197 n
第二节纳米载药系统制备 / 197 n
一、纳米乳液 / 197 n
二、纳米囊 / 198 n
三、纳米球 / 202 n
四、纳米颗粒 / 204 n
第三节纳米载药系统的性能表征 / 205 n
一、纳米载药系统的粒度与形貌 / 205 n
二、纳米载药系统的载药性能 / 207 n
三、纳米载药系统的释放动力学 / 208 n
四、纳米载药系统的悬浮稳定性 / 209 n
第四节纳米载药系统的靶向沉积与增效机理 / 211 n
一、叶面高效沉积与剂量传输特性 / 212 n
二、叶面亲和性能修饰与调控 / 213 n
三、释药速率的智能调控 / 214 n
参考文献 / 218

作者介绍


陈福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剂型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委员。1995年以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从事农药制剂研究。主要从事农药制剂、农药生物测定和农药助剂应用研究。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子课题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财政专项、农业部“948”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等课题。在农药制剂开发方面,主持或承担了数十个农药新制剂的品种研制,特别是研制了数十个农药混剂或单剂微乳剂制剂,其中有7个单剂制剂为外的微乳剂品种,对农药微乳剂的物理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与数十家企业开展合作,已有十几个农药制剂品种在企业形成产业化。另外,还为农药企业制定了十几个农药品种标准,并获得了农药品种登记。 n
主要科研成果有:获得国家发明4项(di一发明人3项,第二发明人1项),申请发明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8项(主持1项,第二完成人2项,第三完成人4项),省部级、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2项,第五完成人1项),研制的农药登记品种17个,共发表论文40余篇。

文摘


序言


章农药剂型基本概念与发展方向 / 001 n
节农药剂型概念及组成 / 001 n
一、农药剂型的基本概念 / 001 n
二、农药剂型组成 / 003 n
三、农药剂型加工的意义 / 008 n
第二节农药的分散及分散体系 / 009 n
一、农药的分散及分散体系的概念 / 009 n
二、农药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体系 / 010 n
三、农药的分散方法 / 011 n
第三节农药剂型的主要质量技术指标 / 012 n
一、细度或粒径 / 013 n
二、乳液稳定性 / 013 n
三、悬浮率 / 014 n
四、润湿性 / 014 n
五、倾倒性 / 014 n
六、持久起泡性 / 014 n
七、浊点 / 015 n
八、析水率 / 015 n
第四节农药主要剂型简介 / 015 n
一、固态剂型 / 016 n
二、液态剂型 / 018 n
三、气态剂型 / 019 n
第五节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 / 020 n
一、我国农药剂型的发展现状 / 020 n
二、替代传统乳油的发展方向 / 021 n
三、粒状制剂替代粉状制剂 / 028 n
四、发展缓释制剂 / 028 n
五、发展省力化剂型 / 029 n
六、人机在植保航空喷雾中的应用 / 029 n
七、药肥一体化——药肥混剂 / 031 n
参考文献 / 033 n
第二章农药助剂 / 034 n
节农药助剂在农药制剂加工和使用中的地位和作用 / 034 n
第二节常用农药助剂的作用原理 / 036 n
一、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性质 / 037 n
二、表面活性剂对药液理化性质和雾化状态的影响 / 043 n
三、表面活性剂对雾滴沉积、吸收和环境的影响 / 044 n
四、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 046 n
第三节农药助剂的种类及应用 / 052 n
一、乳化剂 / 052 n
二、润湿剂 / 054 n
三、分散剂 / 056 n
四、增效剂 / 058 n
五、增稠剂 / 061 n
六、稳定剂 / 062 n
七、喷雾助剂 / 063 n
第四节农药助剂的研究新进展 / 064 n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065 n
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065 n
三、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 065 n
四、生物表面活性剂 / 065 n
五、多功能表面活性剂 / 066 n
六、混合表面活性剂 / 066 n
七、适合绿色环保农药剂型的表面活性剂 / 066 n
参考文献 / 066 n
第三章悬浮种衣剂 / 069 n
节概述 / 069 n
一、悬浮种衣剂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 069 n
二、悬浮种衣剂的发展概况 / 070 n
第二节悬浮种衣剂的配方组成及加工工艺 / 072 n
一、悬浮种衣剂的开发思路 / 072 n
二、悬浮种衣剂的配方组成 / 073 n
三、悬浮种衣剂的加工工艺 / 075 n
四、悬浮种衣剂的配方及应用实例 / 075 n
第三节悬浮种衣剂的质量技术指标及检测 / 077 n
一、外观 / 078 n
二、有效成分质量分数 / 078 n
三、pH值 / 078 n
四、悬浮率 / 079 n
五、黏度 / 079 n
六、粒度 / 080 n
七、筛析试验 / 080 n
八、储存稳定性 / 080 n
九、成膜性 / 081 n
十、包衣脱落率 / 081 n
十一、包衣均匀度 / 081 n
第四节悬浮种衣剂稳定性问题及解决方案 / 082 n
一、分散助剂的选择 / 083 n
二、增稠助剂的选择 / 084 n
三、粒径分布的控制 / 085 n
第五节悬浮种衣剂开发的关键技术 / 085 n
一、成膜剂 / 085 n
二、警戒色 / 089 n
三、应用性能 / 090 n
四、安全性 / 090 n
第六节悬浮种衣剂的发展前景 / 093 n
参考文献 / 094 n
第四章悬乳剂 / 96 n
节概述 / 096 n
一、悬乳剂的概念 / 096 n
二、悬乳剂的特点 / 096 n
三、悬乳剂在外的发展概况 / 097 n
第二节悬浮(乳化)分散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 / 098 n
一、悬浮(乳化)分散体系形成理论 / 098 n
二、悬浮(乳化)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 098 n
三、悬浮(乳化)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能 / 100 n
第三节悬乳剂的物理稳定性 / 101 n
一、悬乳剂稳定机理的研究 / 101 n
二、悬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 103 n
三、影响悬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因素 / 105 n
四、防止悬乳剂黏土层形成 / 106 n
第四节悬乳剂研发思路及技术开发难点 / 107 n
一、悬乳剂研发思路 / 108 n
二、悬乳剂技术开发难点 / 108 n
第五节悬乳剂的配方组成 / 109 n
一、有效成分 / 109 n
二、分散剂 / 110 n
三、润湿剂 / 111 n
四、乳化剂 / 113 n
五、增稠剂 / 114 n
六、消泡剂 / 116 n
七、稳定剂 / 117 n
八、防冻剂 / 117 n
九、pH调节剂 / 118 n
十、防腐剂 / 118 n
十一、增效剂 / 118 n
第六节悬乳剂的制备方法、加工工艺及设备 / 119 n
一、悬乳剂的制备方法 / 119 n
二、悬乳剂的加工工艺 / 119 n
三、悬乳剂的加工设备 / 123 n
第七节悬乳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 / 125 n
一、悬乳剂的质量控制项目 / 125 n
二、悬乳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 / 128 n
第八节悬乳剂的配方开发实例 / 130 n
一、20%丙环唑·丁香菌酯悬乳剂配方 / 130 n
二、其他几种悬乳剂配方开发实例 / 133 n
第九节悬乳剂安全化生产 / 135 n
一、原药及助剂的选购 / 135 n
二、悬乳剂的生产操作规程 / 135 n
三、悬乳剂的产品包装 / 136 n
参考文献 / 136 n
第五章可分散油悬浮剂 / 138 n
节概述 / 138 n
一、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定义 / 138 n
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特点 / 138 n
三、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发展情况及开发前景 / 139 n
第二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 / 140 n
一、沉降 / 140 n
二、絮凝和凝聚 / 142 n
三、奥氏熟化 / 142 n
四、沉淀和结块 / 143 n
五、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经时物理稳定性 / 143 n
第三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组成和加工工艺 / 144 n
一、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组成 / 144 n
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加工工艺 / 148 n
第四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的质量技术指标及检测方法 / 149 n
一、外观 / 149 n
二、有效成分质量分数 / 149 n
三、pH值 / 149 n
四、悬浮率 / 149 n
五、倾倒性 / 150 n
六、分散稳定性 / 151 n
七、湿筛试验 / 151 n
八、持久起泡性 / 152 n
九、热储稳定性试验 / 152 n
第五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实例 / 152 n
一、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典型配方 / 152 n
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 / 154 n
第六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 / 157 n
一、可分散油悬浮剂目前存在的问题 / 157 n
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未来发展 / 158 n
参考文献 / 159 n
第六章固体乳剂 / 160 n
节概述 / 160 n
一、固体乳剂的概念 / 160 n
二、固体乳剂的特点 / 160 n
三、固体乳剂在外的发展概况 / 161 n
第二节固体乳剂的配方组成及设计 / 162 n
一、固体乳剂的配方组成 / 162 n
二、固体乳剂的配方设计 / 166 n
第三节固体乳剂的加工工艺及设备 / 169 n
一、物料混合技术 / 170 n
二、造粒技术 / 171 n
三、干燥技术 / 174 n
第四节固体乳剂的质量控制项目及检测方法 / 176 n
一、质量控制项目 / 176 n
二、质量控制项目指标及检测方法 / 177 n
第五节固体乳剂开发实例 / 182 n
一、液体原药配制固体乳剂 / 182 n
二、低熔点原药配制固体乳剂 / 186 n
三、高熔点原药配制固体乳剂 / 188 n
参考文献 / 190 n
第七章纳米农药 / 191 n
节纳米农药发展概况 / 191 n
一、纳米科技发展史 / 191 n
二、纳米农药剂型的基本概念与属性 / 193 n
三、纳米农药载药系统的种类 / 194 n
四、农药纳米载药系统的发展前景 / 197 n
第二节纳米载药系统制备 / 197 n
一、纳米乳液 / 197 n
二、纳米囊 / 198 n
三、纳米球 / 202 n
四、纳米颗粒 / 204 n
第三节纳米载药系统的性能表征 / 205 n
一、纳米载药系统的粒度与形貌 / 205 n
二、纳米载药系统的载药性能 / 207 n
三、纳米载药系统的释放动力学 / 208 n
四、纳米载药系统的悬浮稳定性 / 209 n
第四节纳米载药系统的靶向沉积与增效机理 / 211 n
一、叶面高效沉积与剂量传输特性 / 212 n
二、叶面亲和性能修饰与调控 / 213 n
三、释药速率的智能调控 / 214 n
参考文献 / 218


【XH】 农药剂型加工新进展 内容概览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前农药剂型加工领域的最新技术、创新理念和前沿进展,旨在为农药研发人员、生产工程师、技术管理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本全面、实用、富有启发的参考资料。全书共分为十二章,系统梳理了农药剂型的发展历程,重点聚焦于绿色、高效、安全、精准的农药剂型技术,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第一章:农药剂型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本章首先回顾了农药剂型从早期简单配方向现代复杂剂型演变的历程,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农药剂型的主要特点和发展驱动力。接着,详细分析了当前全球农药剂型市场的格局,重点阐述了传统剂型(如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的优势与不足,并指出其在环境友好性、使用安全性以及靶向性方面的局限性。本章还将梳理当前农药剂型研究的热点,包括微胶囊、纳米剂型、缓控释剂型等新型剂型的出现及其对农药产业的潜在影响。 第二章:新型农药剂型设计的基本原理 本章深入剖析了新型农药剂型设计的核心理论与技术。我们将从农药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稳定性、渗透性)出发,讲解如何根据活性成分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载体、助剂和加工工艺。本章将详细介绍影响剂型性能的关键因素,如颗粒大小、分散稳定性、释放速率、靶向性等,并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配方和加工参数来调控这些性能。同时,还将介绍生物学原理在剂型设计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改善农药的生物利用度和靶标亲和力。 第三章:微胶囊与微球技术在农药剂型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介绍作为农药剂型领域重要突破的微胶囊和微球技术。我们将详细阐述微胶囊的制备原理,包括界面聚合法、喷雾干燥法、共沉淀法等,并深入分析不同制备方法对微胶囊粒径、包封率、释放行为的影响。微球的制备技术,如聚合技术、挤出法等也将被详细介绍。本章将重点探讨微胶囊和微球技术在农药“缓释”、“控释”以及“靶向释放”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微胶囊/微球的壁材、粒径、孔隙结构等来精确调控农药的释放曲线,减少农药的流失和环境污染,提高利用率。此外,还将列举具体的农药产品案例,说明微胶囊和微球技术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领域的成功应用。 第四章:纳米农药剂型的开发与挑战 本章聚焦于当前农药剂型研究中最具前景的领域之一——纳米农药剂型。我们将介绍纳米农药剂型的定义、分类及其关键特性,如超高的比表面积、独特的量子尺寸效应等。本章将详细阐述纳米载体的类型,包括纳米颗粒、纳米乳液、纳米胶束、纳米纤维等,并介绍其制备方法。重点将放在纳米剂型如何通过提高农药的溶解度、稳定性和渗透性,从而增强药效,降低使用剂量。同时,本章也将客观分析纳米农药剂型在环境安全、生物毒性、法规监管以及规模化生产方面面临的挑战和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向和解决方案。 第五章:水基农药剂型(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性乳剂)的创新 本章着重探讨了当前农药剂型向环保、安全的水基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重点介绍悬浮剂(SC)、水分散粒剂(WG)、水性乳剂(EW)等新型水基剂型。我们将详细阐述不同水基剂型的组成、结构特点以及作用机理。对于悬浮剂,将重点讲解其分散稳定性、流变性以及防止沉降的技术;对于水分散粒剂,将深入探讨其崩解性、分散性和再悬浮性;对于水性乳剂,将分析其乳化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和对靶标生物的渗透性。本章还将介绍绿色助剂在水基剂型中的应用,如生物可降解表面活性剂、环保增稠剂等,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实现农药产品的低VOC排放和易于清洗等环保特性。 第六章:缓控释农药剂型的理论与技术 本章深入探讨缓控释农药剂型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我们将详细介绍缓释和控释机理,包括扩散控制、溶蚀控制、反应控制和渗透控制等,并分析不同机理在不同剂型中的应用。本章将重点介绍多种缓控释剂型,如包膜肥料型、聚合物基质型、水凝胶型、海绵体型等。例如,将详细讲解包膜技术的原理和工艺,如包衣材料的选择、包膜厚度的控制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包膜的透水透气性来控制肥料的释放速率。对于聚合物基质型,将介绍如何通过选择不同分子量、交联度的聚合物来构建缓释骨架。此外,本章还将探讨缓控释技术在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施药频率以及减少作物药害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第七章:靶向递送系统在农药剂型中的应用 本章将目光聚焦于农药剂型研究的前沿领域——靶向递送系统。我们将深入分析靶向递送系统的概念、分类及其在农药应用中的意义。重点介绍主动靶向和被动靶向策略,并详细阐述能够实现靶向递送的载体类型,例如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颗粒、脂质体、核壳结构纳米颗粒、以及基于生物识别分子的靶向修饰载体等。本章将详细探讨如何通过设计载体的表面特性、粒径、表面修饰(如引入特异性配体)等,实现农药对特定靶标(如害虫的神经系统、病原菌的细胞壁、杂草的特定生长点)的精准识别和高效递送。此外,还将讨论靶向递送系统在提高农药效力、减少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降低农药残留以及应对抗性问题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第八章:农药剂型加工过程中的绿色化学与工程 本章将绿色化学和工程的理念贯穿于农药剂型加工的各个环节。我们将详细介绍绿色溶剂(如水、超临界二氧化碳、离子液体)在农药合成和制剂加工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催化剂选择等降低能耗和减少废物排放。此外,还将探讨生物基材料在农药剂型中的应用,例如利用植物淀粉、壳聚糖等天然高分子作为载体或包衣材料,以及利用生物酶催化等绿色合成方法。本章还将重点关注能量效率、资源节约以及减少环境负荷的加工工艺,如微反应器技术、超声波辅助加工、膜分离技术等,并结合具体的剂型生产案例进行说明,旨在推动农药产业向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第九章:农药剂型加工的关键设备与技术 本章深入介绍农药剂型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关键设备和先进技术。我们将从粉碎、混合、造粒、包覆、乳化、分散等主要加工单元出发,详细介绍各类设备的原理、结构特点、性能参数以及适用范围。例如,在粉碎单元,将介绍气流粉碎机、机械粉碎机等,重点分析其对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在混合单元,将介绍卧式螺带混合机、V型混合机等,强调其混合均匀性。本章还将介绍一些新兴的加工技术,如喷雾干燥技术、流化床包衣技术、微流控技术等,并分析其在提升剂型质量、优化生产效率和实现精细化生产方面的作用。此外,还将探讨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农药剂型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智能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第十章:农药剂型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分析检测 本章系统阐述农药剂型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和先进的分析检测方法。我们将从原料的入厂检验、半成品的中间控制到成品的最终放行,建立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重点介绍各种关键质量指标的检测方法,例如粒径分布(激光衍射法)、分散性/悬浮性(沉降法、离心法)、乳化稳定性(加速稳定性试验、贮存稳定性试验)、崩解性(水分散粒剂)、释放度(体外释放试验)等。本章还将详细介绍先进的分析仪器和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质谱(M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及其在表征剂型结构、测定活性成分含量、分析杂质成分以及研究释放机理方面的应用。 第十一章:农药剂型加工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本章展望农药剂型加工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分析面临的挑战。我们将重点探讨智能农药剂型、生物农药剂型、以及与精准农业相结合的农药剂型等前沿概念。例如,智能农药剂型可能具备环境响应性(温度、湿度、pH值等),能够根据环境变化主动释放活性成分;生物农药剂型则将更侧重于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环境友好、高效安全的制剂。本章还将分析全球农药市场对高效、低毒、低残留、易于使用的农药剂型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法规政策对农药剂型环保性和安全性的更高要求。同时,还将探讨如何应对农药抗性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创新剂型技术来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 第十二章: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导 本章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案例研究,将书中介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付诸实践。我们将选取不同类型的农药(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不同的剂型(如微胶囊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纳米乳液),深入剖析其成功的开发过程、关键技术难点以及解决方案。每个案例都将详细介绍产品的理化性质、配方组成、加工工艺、质量控制以及市场应用效果。此外,本章还将为农药剂型加工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建议,包括如何进行可行性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如何进行成本效益评估、以及如何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等。 本书力求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之间取得平衡,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易懂地呈现复杂的农药剂型加工技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条通往农药剂型加工领域前沿的知识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看到【XH】农药剂型加工新进展 这个书名,我第一反应是它会是一本非常技术性的著作。我是一名在农药研发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平时就特别关注剂型加工的最新进展。我知道,随着对农药安全性和环保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剂型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它会探讨那些创新性的剂型技术,比如如何提高农药的靶向性,减少漂移损失,或者开发出更易于使用的制剂。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新型的助剂,比如分散剂、湿润剂、渗透剂等,这些助剂在改善剂型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也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对一些正在兴起的新兴剂型技术,例如智能响应型剂型、生物可降解剂型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这些剂型在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上的应用案例,那就更好了,能给我带来很多实际的参考价值。

评分

哇,这本【XH】农药剂型加工新进展 的书名一看就很有分量!我一直对农药行业的发展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能让农药更安全、更有效、更环保的技术。剂型加工绝对是其中的核心环节,就像给药物穿上合适的“外衣”,决定了它能不能精准地抵达病虫害,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的影响。这本书的标题让我充满了期待,希望里面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最新的剂型技术,比如微胶囊、纳米颗粒、缓释剂等,这些概念听起来就很前沿,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详细介绍它们的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我也很想了解,除了技术本身,行业在政策法规、市场推广、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动态,毕竟农药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大环境的支持。如果这本书能够涵盖这些方面,那就太棒了,绝对能满足我这个“求知欲旺盛”的读者。

评分

作为一个对农业科技发展充满热情,但又非专业人士的读者,【XH】农药剂型加工新进展 这个书名让我感到既新奇又有点敬畏。我一直觉得,农药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功不可没,但同时,我也很关心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剂型加工,对我来说,就是那种“幕后英雄”的技术,它决定了农药的使用效果和潜在风险。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用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清楚各种农药剂型之间的区别,比如悬浮剂、乳油、可湿性粉剂等等,它们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又适用于什么样的场景。我脑子里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有些农药剂型用起来特别方便,而有些则需要复杂的混合和操作?这本书会不会解答我的这些困惑?如果它能讲讲如何通过改进剂型来降低农药的用量,或者提高农药的安全性,那就更值得我深入研究了。

评分

我是一名对可持续农业实践非常关注的普通农民,最近几年,我越来越意识到农药剂型的重要性。以前,我只关心农药能不能杀死虫子,但现在,我更想知道,有没有更环保、对人体更友好的农药产品。这本书的标题【XH】农药剂型加工新进展 让我眼前一亮,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介绍一些新型的农药剂型,比如那些对环境更温和、对使用者更安全的配方。我希望这本书能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如何选择更适合我耕作情况的农药剂型,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它们,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同时又不会对我的土地和作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指导,比如不同剂型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或者如何处理农药包装,那对我来说就非常有价值了。

评分

我是一位从事农产品流通行业的从业者,经常需要接触各种农药产品。虽然我不是直接使用者,但对农药的市场趋势和技术革新有着敏锐的观察。这本书名【XH】农药剂型加工新进展 ,让我意识到剂型技术是推动农药行业向前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我一直好奇,为什么有些新型农药产品在使用体验上会有显著的提升,它们在剂型方面究竟做了哪些创新?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剂型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农药产品的附加值,或者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我也想了解,在国际上,农药剂型加工的最新发展方向是什么,有哪些技术是未来市场的主流?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这些方面的洞察,对于我把握市场脉搏,以及为农户推荐更优质的产品,都会非常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