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农药剂型加工新进展
定价:68.00元
作者:陈福良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122315656
字数:
页码:2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农药剂型加工科研人员、企业农药制剂研发人员阅读,也可供农业院校农药、植保等专业师生参考。
1.本书作者均为当前农药剂型加工领域的一线专家学者。 n
2.本书分为7个专题,全面展示了当前农药加工领域的主要方向与技术进展。 n
3.本书详细介绍了农药剂型的基本概念、农药的分散方法及分散体系、农药剂型分类及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农药助剂的作用机理及主要的农药助剂种类,有关新剂型的概念、组成及配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个剂型的相关理论知识,加工工艺及设备,质量技术控制指标和测定方法,以及在农药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
本书按照农药剂型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方向、农药助剂、悬浮种衣剂、悬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固体乳剂以及纳米农药七个专题,详细介绍了农药剂型的基本概念、农药的分散方法及分散体系、农药剂型分类及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农药助剂的作用机理及主要的农药助剂种类,有关新剂型的概念、组成及配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个剂型的相关理论知识、加工工艺及设备、质量技术控制指标和测定方法,以及在农药中的应用。既有目前较热门的环境友好型剂型如悬浮种衣剂、悬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等,又有农药概念剂型如固体乳剂及纳米农药,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n
本书适合农药剂型加工科研人员、企业农药制剂研发人员阅读,也可农业院校农药、植保等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章农药剂型基本概念与发展方向 / 001 n
节农药剂型概念及组成 / 001 n
一、农药剂型的基本概念 / 001 n
二、农药剂型组成 / 003 n
三、农药剂型加工的意义 / 008 n
第二节农药的分散及分散体系 / 009 n
一、农药的分散及分散体系的概念 / 009 n
二、农药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体系 / 010 n
三、农药的分散方法 / 011 n
第三节农药剂型的主要质量技术指标 / 012 n
一、细度或粒径 / 013 n
二、乳液稳定性 / 013 n
三、悬浮率 / 014 n
四、润湿性 / 014 n
五、倾倒性 / 014 n
六、持久起泡性 / 014 n
七、浊点 / 015 n
八、析水率 / 015 n
第四节农药主要剂型简介 / 015 n
一、固态剂型 / 016 n
二、液态剂型 / 018 n
三、气态剂型 / 019 n
第五节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 / 020 n
一、我国农药剂型的发展现状 / 020 n
二、替代传统乳油的发展方向 / 021 n
三、粒状制剂替代粉状制剂 / 028 n
四、发展缓释制剂 / 028 n
五、发展省力化剂型 / 029 n
六、人机在植保航空喷雾中的应用 / 029 n
七、药肥一体化——药肥混剂 / 031 n
参考文献 / 033 n
第二章农药助剂 / 034 n
节农药助剂在农药制剂加工和使用中的地位和作用 / 034 n
第二节常用农药助剂的作用原理 / 036 n
一、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性质 / 037 n
二、表面活性剂对药液理化性质和雾化状态的影响 / 043 n
三、表面活性剂对雾滴沉积、吸收和环境的影响 / 044 n
四、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 046 n
第三节农药助剂的种类及应用 / 052 n
一、乳化剂 / 052 n
二、润湿剂 / 054 n
三、分散剂 / 056 n
四、增效剂 / 058 n
五、增稠剂 / 061 n
六、稳定剂 / 062 n
七、喷雾助剂 / 063 n
第四节农药助剂的研究新进展 / 064 n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065 n
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065 n
三、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 065 n
四、生物表面活性剂 / 065 n
五、多功能表面活性剂 / 066 n
六、混合表面活性剂 / 066 n
七、适合绿色环保农药剂型的表面活性剂 / 066 n
参考文献 / 066 n
第三章悬浮种衣剂 / 069 n
节概述 / 069 n
一、悬浮种衣剂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 069 n
二、悬浮种衣剂的发展概况 / 070 n
第二节悬浮种衣剂的配方组成及加工工艺 / 072 n
一、悬浮种衣剂的开发思路 / 072 n
二、悬浮种衣剂的配方组成 / 073 n
三、悬浮种衣剂的加工工艺 / 075 n
四、悬浮种衣剂的配方及应用实例 / 075 n
第三节悬浮种衣剂的质量技术指标及检测 / 077 n
一、外观 / 078 n
二、有效成分质量分数 / 078 n
三、pH值 / 078 n
四、悬浮率 / 079 n
五、黏度 / 079 n
六、粒度 / 080 n
七、筛析试验 / 080 n
八、储存稳定性 / 080 n
九、成膜性 / 081 n
十、包衣脱落率 / 081 n
十一、包衣均匀度 / 081 n
第四节悬浮种衣剂稳定性问题及解决方案 / 082 n
一、分散助剂的选择 / 083 n
二、增稠助剂的选择 / 084 n
三、粒径分布的控制 / 085 n
第五节悬浮种衣剂开发的关键技术 / 085 n
一、成膜剂 / 085 n
二、警戒色 / 089 n
三、应用性能 / 090 n
四、安全性 / 090 n
第六节悬浮种衣剂的发展前景 / 093 n
参考文献 / 094 n
第四章悬乳剂 / 96 n
节概述 / 096 n
一、悬乳剂的概念 / 096 n
二、悬乳剂的特点 / 096 n
三、悬乳剂在外的发展概况 / 097 n
第二节悬浮(乳化)分散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 / 098 n
一、悬浮(乳化)分散体系形成理论 / 098 n
二、悬浮(乳化)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 098 n
三、悬浮(乳化)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能 / 100 n
第三节悬乳剂的物理稳定性 / 101 n
一、悬乳剂稳定机理的研究 / 101 n
二、悬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 103 n
三、影响悬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因素 / 105 n
四、防止悬乳剂黏土层形成 / 106 n
第四节悬乳剂研发思路及技术开发难点 / 107 n
一、悬乳剂研发思路 / 108 n
二、悬乳剂技术开发难点 / 108 n
第五节悬乳剂的配方组成 / 109 n
一、有效成分 / 109 n
二、分散剂 / 110 n
三、润湿剂 / 111 n
四、乳化剂 / 113 n
五、增稠剂 / 114 n
六、消泡剂 / 116 n
七、稳定剂 / 117 n
八、防冻剂 / 117 n
九、pH调节剂 / 118 n
十、防腐剂 / 118 n
十一、增效剂 / 118 n
第六节悬乳剂的制备方法、加工工艺及设备 / 119 n
一、悬乳剂的制备方法 / 119 n
二、悬乳剂的加工工艺 / 119 n
三、悬乳剂的加工设备 / 123 n
第七节悬乳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 / 125 n
一、悬乳剂的质量控制项目 / 125 n
二、悬乳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 / 128 n
第八节悬乳剂的配方开发实例 / 130 n
一、20%丙环唑·丁香菌酯悬乳剂配方 / 130 n
二、其他几种悬乳剂配方开发实例 / 133 n
第九节悬乳剂安全化生产 / 135 n
一、原药及助剂的选购 / 135 n
二、悬乳剂的生产操作规程 / 135 n
三、悬乳剂的产品包装 / 136 n
参考文献 / 136 n
第五章可分散油悬浮剂 / 138 n
节概述 / 138 n
一、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定义 / 138 n
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特点 / 138 n
三、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发展情况及开发前景 / 139 n
第二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 / 140 n
一、沉降 / 140 n
二、絮凝和凝聚 / 142 n
三、奥氏熟化 / 142 n
四、沉淀和结块 / 143 n
五、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经时物理稳定性 / 143 n
第三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组成和加工工艺 / 144 n
一、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组成 / 144 n
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加工工艺 / 148 n
第四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的质量技术指标及检测方法 / 149 n
一、外观 / 149 n
二、有效成分质量分数 / 149 n
三、pH值 / 149 n
四、悬浮率 / 149 n
五、倾倒性 / 150 n
六、分散稳定性 / 151 n
七、湿筛试验 / 151 n
八、持久起泡性 / 152 n
九、热储稳定性试验 / 152 n
第五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实例 / 152 n
一、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典型配方 / 152 n
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 / 154 n
第六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 / 157 n
一、可分散油悬浮剂目前存在的问题 / 157 n
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未来发展 / 158 n
参考文献 / 159 n
第六章固体乳剂 / 160 n
节概述 / 160 n
一、固体乳剂的概念 / 160 n
二、固体乳剂的特点 / 160 n
三、固体乳剂在外的发展概况 / 161 n
第二节固体乳剂的配方组成及设计 / 162 n
一、固体乳剂的配方组成 / 162 n
二、固体乳剂的配方设计 / 166 n
第三节固体乳剂的加工工艺及设备 / 169 n
一、物料混合技术 / 170 n
二、造粒技术 / 171 n
三、干燥技术 / 174 n
第四节固体乳剂的质量控制项目及检测方法 / 176 n
一、质量控制项目 / 176 n
二、质量控制项目指标及检测方法 / 177 n
第五节固体乳剂开发实例 / 182 n
一、液体原药配制固体乳剂 / 182 n
二、低熔点原药配制固体乳剂 / 186 n
三、高熔点原药配制固体乳剂 / 188 n
参考文献 / 190 n
第七章纳米农药 / 191 n
节纳米农药发展概况 / 191 n
一、纳米科技发展史 / 191 n
二、纳米农药剂型的基本概念与属性 / 193 n
三、纳米农药载药系统的种类 / 194 n
四、农药纳米载药系统的发展前景 / 197 n
第二节纳米载药系统制备 / 197 n
一、纳米乳液 / 197 n
二、纳米囊 / 198 n
三、纳米球 / 202 n
四、纳米颗粒 / 204 n
第三节纳米载药系统的性能表征 / 205 n
一、纳米载药系统的粒度与形貌 / 205 n
二、纳米载药系统的载药性能 / 207 n
三、纳米载药系统的释放动力学 / 208 n
四、纳米载药系统的悬浮稳定性 / 209 n
第四节纳米载药系统的靶向沉积与增效机理 / 211 n
一、叶面高效沉积与剂量传输特性 / 212 n
二、叶面亲和性能修饰与调控 / 213 n
三、释药速率的智能调控 / 214 n
参考文献 / 218
作者介绍
陈福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剂型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委员。1995年以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从事农药制剂研究。主要从事农药制剂、农药生物测定和农药助剂应用研究。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子课题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财政专项、农业部“948”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等课题。在农药制剂开发方面,主持或承担了数十个农药新制剂的品种研制,特别是研制了数十个农药混剂或单剂微乳剂制剂,其中有7个单剂制剂为外的微乳剂品种,对农药微乳剂的物理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与数十家企业开展合作,已有十几个农药制剂品种在企业形成产业化。另外,还为农药企业制定了十几个农药品种标准,并获得了农药品种登记。 n
主要科研成果有:获得国家发明4项(di一发明人3项,第二发明人1项),申请发明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8项(主持1项,第二完成人2项,第三完成人4项),省部级、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2项,第五完成人1项),研制的农药登记品种17个,共发表论文40余篇。
文摘
序言
章农药剂型基本概念与发展方向 / 001 n
节农药剂型概念及组成 / 001 n
一、农药剂型的基本概念 / 001 n
二、农药剂型组成 / 003 n
三、农药剂型加工的意义 / 008 n
第二节农药的分散及分散体系 / 009 n
一、农药的分散及分散体系的概念 / 009 n
二、农药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体系 / 010 n
三、农药的分散方法 / 011 n
第三节农药剂型的主要质量技术指标 / 012 n
一、细度或粒径 / 013 n
二、乳液稳定性 / 013 n
三、悬浮率 / 014 n
四、润湿性 / 014 n
五、倾倒性 / 014 n
六、持久起泡性 / 014 n
七、浊点 / 015 n
八、析水率 / 015 n
第四节农药主要剂型简介 / 015 n
一、固态剂型 / 016 n
二、液态剂型 / 018 n
三、气态剂型 / 019 n
第五节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 / 020 n
一、我国农药剂型的发展现状 / 020 n
二、替代传统乳油的发展方向 / 021 n
三、粒状制剂替代粉状制剂 / 028 n
四、发展缓释制剂 / 028 n
五、发展省力化剂型 / 029 n
六、人机在植保航空喷雾中的应用 / 029 n
七、药肥一体化——药肥混剂 / 031 n
参考文献 / 033 n
第二章农药助剂 / 034 n
节农药助剂在农药制剂加工和使用中的地位和作用 / 034 n
第二节常用农药助剂的作用原理 / 036 n
一、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性质 / 037 n
二、表面活性剂对药液理化性质和雾化状态的影响 / 043 n
三、表面活性剂对雾滴沉积、吸收和环境的影响 / 044 n
四、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 046 n
第三节农药助剂的种类及应用 / 052 n
一、乳化剂 / 052 n
二、润湿剂 / 054 n
三、分散剂 / 056 n
四、增效剂 / 058 n
五、增稠剂 / 061 n
六、稳定剂 / 062 n
七、喷雾助剂 / 063 n
第四节农药助剂的研究新进展 / 064 n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065 n
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065 n
三、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 065 n
四、生物表面活性剂 / 065 n
五、多功能表面活性剂 / 066 n
六、混合表面活性剂 / 066 n
七、适合绿色环保农药剂型的表面活性剂 / 066 n
参考文献 / 066 n
第三章悬浮种衣剂 / 069 n
节概述 / 069 n
一、悬浮种衣剂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 069 n
二、悬浮种衣剂的发展概况 / 070 n
第二节悬浮种衣剂的配方组成及加工工艺 / 072 n
一、悬浮种衣剂的开发思路 / 072 n
二、悬浮种衣剂的配方组成 / 073 n
三、悬浮种衣剂的加工工艺 / 075 n
四、悬浮种衣剂的配方及应用实例 / 075 n
第三节悬浮种衣剂的质量技术指标及检测 / 077 n
一、外观 / 078 n
二、有效成分质量分数 / 078 n
三、pH值 / 078 n
四、悬浮率 / 079 n
五、黏度 / 079 n
六、粒度 / 080 n
七、筛析试验 / 080 n
八、储存稳定性 / 080 n
九、成膜性 / 081 n
十、包衣脱落率 / 081 n
十一、包衣均匀度 / 081 n
第四节悬浮种衣剂稳定性问题及解决方案 / 082 n
一、分散助剂的选择 / 083 n
二、增稠助剂的选择 / 084 n
三、粒径分布的控制 / 085 n
第五节悬浮种衣剂开发的关键技术 / 085 n
一、成膜剂 / 085 n
二、警戒色 / 089 n
三、应用性能 / 090 n
四、安全性 / 090 n
第六节悬浮种衣剂的发展前景 / 093 n
参考文献 / 094 n
第四章悬乳剂 / 96 n
节概述 / 096 n
一、悬乳剂的概念 / 096 n
二、悬乳剂的特点 / 096 n
三、悬乳剂在外的发展概况 / 097 n
第二节悬浮(乳化)分散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 / 098 n
一、悬浮(乳化)分散体系形成理论 / 098 n
二、悬浮(乳化)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 098 n
三、悬浮(乳化)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能 / 100 n
第三节悬乳剂的物理稳定性 / 101 n
一、悬乳剂稳定机理的研究 / 101 n
二、悬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 103 n
三、影响悬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因素 / 105 n
四、防止悬乳剂黏土层形成 / 106 n
第四节悬乳剂研发思路及技术开发难点 / 107 n
一、悬乳剂研发思路 / 108 n
二、悬乳剂技术开发难点 / 108 n
第五节悬乳剂的配方组成 / 109 n
一、有效成分 / 109 n
二、分散剂 / 110 n
三、润湿剂 / 111 n
四、乳化剂 / 113 n
五、增稠剂 / 114 n
六、消泡剂 / 116 n
七、稳定剂 / 117 n
八、防冻剂 / 117 n
九、pH调节剂 / 118 n
十、防腐剂 / 118 n
十一、增效剂 / 118 n
第六节悬乳剂的制备方法、加工工艺及设备 / 119 n
一、悬乳剂的制备方法 / 119 n
二、悬乳剂的加工工艺 / 119 n
三、悬乳剂的加工设备 / 123 n
第七节悬乳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 / 125 n
一、悬乳剂的质量控制项目 / 125 n
二、悬乳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 / 128 n
第八节悬乳剂的配方开发实例 / 130 n
一、20%丙环唑·丁香菌酯悬乳剂配方 / 130 n
二、其他几种悬乳剂配方开发实例 / 133 n
第九节悬乳剂安全化生产 / 135 n
一、原药及助剂的选购 / 135 n
二、悬乳剂的生产操作规程 / 135 n
三、悬乳剂的产品包装 / 136 n
参考文献 / 136 n
第五章可分散油悬浮剂 / 138 n
节概述 / 138 n
一、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定义 / 138 n
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特点 / 138 n
三、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发展情况及开发前景 / 139 n
第二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 / 140 n
一、沉降 / 140 n
二、絮凝和凝聚 / 142 n
三、奥氏熟化 / 142 n
四、沉淀和结块 / 143 n
五、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经时物理稳定性 / 143 n
第三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组成和加工工艺 / 144 n
一、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组成 / 144 n
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加工工艺 / 148 n
第四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的质量技术指标及检测方法 / 149 n
一、外观 / 149 n
二、有效成分质量分数 / 149 n
三、pH值 / 149 n
四、悬浮率 / 149 n
五、倾倒性 / 150 n
六、分散稳定性 / 151 n
七、湿筛试验 / 151 n
八、持久起泡性 / 152 n
九、热储稳定性试验 / 152 n
第五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实例 / 152 n
一、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典型配方 / 152 n
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 / 154 n
第六节可分散油悬浮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 / 157 n
一、可分散油悬浮剂目前存在的问题 / 157 n
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未来发展 / 158 n
参考文献 / 159 n
第六章固体乳剂 / 160 n
节概述 / 160 n
一、固体乳剂的概念 / 160 n
二、固体乳剂的特点 / 160 n
三、固体乳剂在外的发展概况 / 161 n
第二节固体乳剂的配方组成及设计 / 162 n
一、固体乳剂的配方组成 / 162 n
二、固体乳剂的配方设计 / 166 n
第三节固体乳剂的加工工艺及设备 / 169 n
一、物料混合技术 / 170 n
二、造粒技术 / 171 n
三、干燥技术 / 174 n
第四节固体乳剂的质量控制项目及检测方法 / 176 n
一、质量控制项目 / 176 n
二、质量控制项目指标及检测方法 / 177 n
第五节固体乳剂开发实例 / 182 n
一、液体原药配制固体乳剂 / 182 n
二、低熔点原药配制固体乳剂 / 186 n
三、高熔点原药配制固体乳剂 / 188 n
参考文献 / 190 n
第七章纳米农药 / 191 n
节纳米农药发展概况 / 191 n
一、纳米科技发展史 / 191 n
二、纳米农药剂型的基本概念与属性 / 193 n
三、纳米农药载药系统的种类 / 194 n
四、农药纳米载药系统的发展前景 / 197 n
第二节纳米载药系统制备 / 197 n
一、纳米乳液 / 197 n
二、纳米囊 / 198 n
三、纳米球 / 202 n
四、纳米颗粒 / 204 n
第三节纳米载药系统的性能表征 / 205 n
一、纳米载药系统的粒度与形貌 / 205 n
二、纳米载药系统的载药性能 / 207 n
三、纳米载药系统的释放动力学 / 208 n
四、纳米载药系统的悬浮稳定性 / 209 n
第四节纳米载药系统的靶向沉积与增效机理 / 211 n
一、叶面高效沉积与剂量传输特性 / 212 n
二、叶面亲和性能修饰与调控 / 213 n
三、释药速率的智能调控 / 214 n
参考文献 / 218
我是一位从事农产品流通行业的从业者,经常需要接触各种农药产品。虽然我不是直接使用者,但对农药的市场趋势和技术革新有着敏锐的观察。这本书名【XH】农药剂型加工新进展 ,让我意识到剂型技术是推动农药行业向前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我一直好奇,为什么有些新型农药产品在使用体验上会有显著的提升,它们在剂型方面究竟做了哪些创新?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剂型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农药产品的附加值,或者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我也想了解,在国际上,农药剂型加工的最新发展方向是什么,有哪些技术是未来市场的主流?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这些方面的洞察,对于我把握市场脉搏,以及为农户推荐更优质的产品,都会非常有帮助。
评分我是一名对可持续农业实践非常关注的普通农民,最近几年,我越来越意识到农药剂型的重要性。以前,我只关心农药能不能杀死虫子,但现在,我更想知道,有没有更环保、对人体更友好的农药产品。这本书的标题【XH】农药剂型加工新进展 让我眼前一亮,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介绍一些新型的农药剂型,比如那些对环境更温和、对使用者更安全的配方。我希望这本书能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如何选择更适合我耕作情况的农药剂型,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它们,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同时又不会对我的土地和作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指导,比如不同剂型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或者如何处理农药包装,那对我来说就非常有价值了。
评分说实话,看到【XH】农药剂型加工新进展 这个书名,我第一反应是它会是一本非常技术性的著作。我是一名在农药研发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平时就特别关注剂型加工的最新进展。我知道,随着对农药安全性和环保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剂型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它会探讨那些创新性的剂型技术,比如如何提高农药的靶向性,减少漂移损失,或者开发出更易于使用的制剂。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新型的助剂,比如分散剂、湿润剂、渗透剂等,这些助剂在改善剂型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也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对一些正在兴起的新兴剂型技术,例如智能响应型剂型、生物可降解剂型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这些剂型在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上的应用案例,那就更好了,能给我带来很多实际的参考价值。
评分哇,这本【XH】农药剂型加工新进展 的书名一看就很有分量!我一直对农药行业的发展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能让农药更安全、更有效、更环保的技术。剂型加工绝对是其中的核心环节,就像给药物穿上合适的“外衣”,决定了它能不能精准地抵达病虫害,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的影响。这本书的标题让我充满了期待,希望里面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最新的剂型技术,比如微胶囊、纳米颗粒、缓释剂等,这些概念听起来就很前沿,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详细介绍它们的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我也很想了解,除了技术本身,行业在政策法规、市场推广、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动态,毕竟农药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大环境的支持。如果这本书能够涵盖这些方面,那就太棒了,绝对能满足我这个“求知欲旺盛”的读者。
评分作为一个对农业科技发展充满热情,但又非专业人士的读者,【XH】农药剂型加工新进展 这个书名让我感到既新奇又有点敬畏。我一直觉得,农药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功不可没,但同时,我也很关心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剂型加工,对我来说,就是那种“幕后英雄”的技术,它决定了农药的使用效果和潜在风险。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用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清楚各种农药剂型之间的区别,比如悬浮剂、乳油、可湿性粉剂等等,它们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又适用于什么样的场景。我脑子里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有些农药剂型用起来特别方便,而有些则需要复杂的混合和操作?这本书会不会解答我的这些困惑?如果它能讲讲如何通过改进剂型来降低农药的用量,或者提高农药的安全性,那就更值得我深入研究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