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UG NX 11 0模具设计教程 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正版新书--UG NX 11 0模具设计教程 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著 著
图书标签:
  • UG NX
  • 模具设计
  • 教程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北京兆迪
  • 新书
  • 正版
  • NX11
  • 0
  • 机械设计
  • 工业软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4651
商品编码:2948582479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UG NX 11 0模具设计教程

定价:69.90元

作者: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11574651

字数:

页码:

版次:7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使用UG NX 11.0进行模具设计的过程、方法和技巧,内容包括UG模具设计概述, UG NX 11.0模具设计入门,工件和型腔布局,注塑模工具,分型工具,模具分析,模具设计应用举例,模架和标准件,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的设计,镶件、滑块和斜销机构设计,UG NX 11.0模具设计的其他功能,在建模环境下进行模具设计和模具设计综合范例等。
在内容安排上,本书主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对UG模具设计的核心技术、方法与技巧进行讲解和说明,这些实例都是实际模具设计生产一线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的安排可增加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使读者较快地进入模具设计实战状态;在写作方式上,本书紧贴UG NX 11.0软件的实际操作界面,使初学者能够直观、准确地操作软件进行学习,从而尽快地上手,提高学习效率。本书讲解中所选用的范例、实例或应用案例覆盖了不同行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本书附带1张全程多媒体DVD学习光盘,制作了大量UG模具设计技巧和具有针对性的实例教学视频并进行了详细的语音讲解,光盘中还包含本书所有的素材源文件。本书附赠光盘视频采用低版本软件进行讲解。
本书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学习UG模具设计的自学教程和参考书,也可作为大院校学生和各类培训学校学员的CAD/CAM课程上课及上机练习的教材。

目录


目 录

丛书介绍与选读
前言
本书导读
章 UG NX 11.0模具设计概述1
1.1 注塑模具的结构组成1
1.2 UG NX 11.0/Mold Wizard简介4
1.3 UG NX 11.0/Mold Wizard模具设计工作界面4
1.4 UG NX 11.0/Mold Wizard参数设置9
第2章 UG NX 11.0模具设计入门12
2.1 UG NX 11.0模具设计流程12
2.2 初始化项目13
2.2.1 加载产品模型13
2.2.2 模具坐标系17
2.2.3 设置收缩率17
2.2.4 创建模具工件19
2.3 模型修补20
2.4 模具分型21
2.4.1 设计区域22
2.4.2 创建区域和分型线24
2.4.3 创建分型面24
2.4.4 创建型腔和型芯25
2.4.5 创建模具分解视图27
第3章 工件和型腔布局29
3.1 工件29
3.1.1 工件类型29
3.1.2 工件方法30
3.1.3 工件库31
3.1.4 工件尺寸的定义方式33
3.2 型腔布局34
3.2.1 矩形布局35
3.2.2 圆形布局37
3.2.3 编辑布局38
第4章 注塑模工具43
4.1 概述43
4.2 实体修补工具43
4.2.1 创建包容体43
4.2.2 分割实体45
4.2.3 实体补片46
4.2.4 参考圆角47
4.3 片体修补工具48
4.3.1 边补片48
4.3.2 修剪区域补片52
4.3.3 编辑分型面和曲面补片53
4.4 编辑片体工具53
4.4.1 扩大曲面补片53
4.4.2 拆分面54
4.5 替换实体58
4.6 延伸实体60
第5章 分型工具62
5.1 分型面介绍62
5.2 分型工具概述62
5.3 设计区域63
5.4 创建区域和分型线68
5.5 创建曲面补片68
5.6 创建/编辑分型面70
5.6.1 编辑分型线70
5.6.2 引导线设计71
5.6.3 创建分型面73
5.7 创建型腔和型芯74
5.8 交换模型75
第6章 模具分析78
6.1 拔模分析78
6.2 厚度分析80
6.3 计算投影面积83
第7章 模具设计应用举例86
7.1 带滑块的模具设计(一)86
7.2 带滑块的模具设计(二)102
7.3 含有复杂破孔的模具设计111
7.4 一模多的模具设计118
7.5 内外侧同时抽芯的模具设计123
第8章 模架和标准件135
8.1 模架的作用和结构135
8.2 模架的设计139
8.2.1 模架的加载和编辑140
8.2.2 添加模架的一般过程143
8.2.3 动模板与定模板的修改143
8.3 标准件145
8.3.1 标准件的加载和编辑147
8.3.2 添加标准件的一般过程152
第9章 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的设计160
9.1 浇注系统的设计160
9.1.1 概述160
9.1.2 流道设计161
9.1.3 浇口设计164
9.2 冷却系统的设计166
9.2.1 概述166
9.2.2 冷却通道设计166
9.2.3 冷却系统标准件167
0章 镶件、滑块和斜销机构设计180
10.1 镶件设计180
10.1.1 创建型芯上的镶件零件180
10.1.2 创建型腔上的镶件零件193
10.2 滑块机构设计199
10.2.1 滑块的加载199
10.2.2 滑块的链接202
10.2.3 滑块的后处理203
10.3 斜销机构设计203
10.3.1 斜销的加载204
10.3.2 斜销的链接207
10.3.3 斜销的后处理209
1章 UG NX 11.0模具设计的其他功能211
11.1 物料清单(BOM)211
11.2 模具图212
11.2.1 装配图纸(样)212
11.2.2 组件图纸(样)215
11.2.3 孔表216
2章 在建模环境下进行模具设计218
12.1 概述218
12.2 模具坐标218
12.3 设置收缩率219
12.4 创建模具工件220
12.5 模型修补221
12.6 创建模具分型线和分型面224
12.7 创建模具型芯/型腔230
12.8 创建模具分解视图232
3章 模具设计综合范例234
13.1 综合范例1—— 滑块和斜顶机构的模具设计234
13.2 综合范例2—— Mold Wizard标准模架设计257
13.3 综合范例3—— 一模两件模具设计278
13.4 综合范例4—— 建模环境下的一模多模具设计312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精雕细琢,智造未来:现代模具设计的奥秘与实践 在工业生产的浩瀚图景中,模具无疑是那个沉默却至关重要的基石。它们是工业制造的“心脏”,赋予原材料生命,将其塑造成我们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万千产品。从汽车的流线型车身,到手机的精密外壳,再到食品包装的便捷易用,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凝聚着模具设计的智慧与匠心。这本书,将带您深入探索现代模具设计的精髓,揭示其从概念到现实的严谨流程,并为您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指导。 一、 洞察全局:模具设计的前世今生与未来趋势 要理解模具设计的核心,我们首先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工业发展史中进行审视。模具技术的演进,是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生产效率、更精美产品形态的缩影。从最初的手工雕刻,到机械化时代的精密加工,再到如今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每一个跨越,都深刻地影响着工业生产的格局。 我们将回顾模具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技术革新对模具设计理念和制造方式带来的颠覆性变革。这有助于我们把握模具设计发展的内在逻辑,理解当前技术热点的产生背景。 展望未来,模具设计将不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与产品设计、材料科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深度耦合。您将了解到: 数字化与智能化: 如何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实现模具设计、分析、制造全流程的数字化,以及人工智能在模具设计优化、缺陷预测、故障诊断等方面的潜力。 增材制造(3D打印)的应用: 3D打印技术如何为复杂模具结构、个性化模具以及快速原型制作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以及其在模具制造中的优势与挑战。 绿色环保理念的渗透: 如何在模具设计中融入环保理念,例如优化材料利用率、降低能耗、使用环保材料等,以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号召。 人机协作与工业物联网: 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如何与操作人员、设备以及整个生产系统进行智能联动,提升生产效率和柔性。 二、 构筑基石:掌握模具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关键要素 任何一项精密的工程,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理论支撑。本书将系统梳理模具设计所需的各项基础知识,确保您在深入探索高阶内容之前,拥有坚实的理论根基。 材料科学基础: 了解不同塑料、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如强度、韧性、耐磨性、热稳定性、流动性等),以及它们在模具设计中的选择原则,是设计出符合产品需求、经久耐用的模具的前提。我们将重点分析常用工程塑料(如ABS、PC、PA、POM等)和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钢材等)的特性及其在注塑、压铸等模具设计中的应用考量。 成型工艺原理: 深入理解注塑、吹塑、压铸、冲压、橡胶模压等主流成型工艺的物理过程,包括熔融、流动、冷却、充填、固化等关键环节。这将帮助您从根本上理解模具结构与产品成型质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注塑模具设计中,了解熔体流动路径、排气、冷却等对产品缺陷(如缩痕、翘曲、飞边)的影响至关重要。 力学原理与结构分析: 模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应力,对其结构进行力学分析是确保模具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本书将介绍相关的力学原理,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并探讨有限元分析(FEA)等数值模拟技术在模具结构优化、强度校核中的应用,以避免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变形或断裂。 几何学与公差: 模具设计涉及复杂的几何造型,精准的尺寸和公差控制是保证产品尺寸精度和互换性的核心。我们将讲解产品设计中的几何特征、配合原则,以及模具制造和装配过程中对公差的要求,确保设计出的模具能够精确地复制产品形状。 三、 精雕细琢:注塑模具设计的深度解析 注塑模具是应用最广泛的模具类型之一,本书将对其设计进行最详尽的阐述,以期为您提供全面的指导。 模具结构组成与功能: 详细介绍注塑模具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分型面、型腔、型芯、浇注系统、推出系统、冷却系统、排气系统、导向系统、支撑结构等,并深入分析各部分的结构特点、设计原则及其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影响。 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是熔体进入型腔的通道,其设计直接影响产品的充填均匀性、生产周期和产品质量。我们将详细讲解主流浇注系统(如主流道、浇口、流道、潜行浇口等)的设计方法、参数选择、常见问题及优化策略。 分型面设计: 分型面的设计是模具设计的关键一步,它影响着模具的制造难度、脱模便利性以及产品的外观质量。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分型面(如平面、斜面、曲面)的设计原则、注意事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冷却系统的优化: 冷却速度和均匀性对注塑制品的缩短时间、减少内应力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我们将深入探讨冷却水道的设计、布置、冷却介质的选择,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冷却技术(如热流道、模具内置传感器)来优化冷却效果。 推出系统的选择与设计: 推出系统负责将成型后的制品从模具中取出。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推出元件(如推杆、推管、推板、斜顶、司筒等)的类型、选择依据、安装方式和设计要点,并分析如何根据制品结构和成型工艺设计出高效可靠的推出方案。 排气系统的作用与设计: 良好的排气能够有效防止气泡、熔接痕等缺陷的产生。我们将讲解排气的设计原理、位置选择、结构形式以及如何通过模流分析来优化排气方案。 滑块、斜顶等特殊机构的设计: 针对带有侧凹、倒扣等复杂结构的产品,需要设计滑块、斜顶等特殊机构来完成脱模。我们将详细分析这些机构的结构原理、运动方式、设计计算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热流道技术: 热流道系统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并改善产品外观。我们将深入探讨热流道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分类、设计要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势。 四、 升华境界:模具设计的先进理念与应用技巧 除了基础的结构设计,本书还将引导您领略模具设计的更高层次,掌握先进的理念和实用的技巧,让您的设计能力更上一层楼。 模流分析与仿真技术: 模流分析软件(如Moldflow, Moldex3D等)是现代模具设计不可或缺的工具。我们将详细介绍模流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流程,如何利用仿真结果来优化浇注系统、冷却系统、排气系统,预测产品缺陷(如缩痕、翘曲、填充不均、困气等),并指导您如何解读分析报告,做出更科学的设计决策。 CAE在模具结构强度分析中的应用: 利用有限元分析(FEA)软件对模具结构进行强度、刚度、变形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有效避免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结构失效。我们将介绍FEA分析的基本步骤,如何建立模型、施加载荷、进行网格划分以及解读分析结果。 模具制造工艺与设计协同: 模具的设计必须与制造工艺紧密结合。本书将简要介绍模具制造中的关键工艺(如CNC加工、EDM放电加工、线切割等),以及如何根据制造能力和成本来调整设计方案,确保模具的可制造性。 模具标准件的应用与选择: 合理选用模具标准件(如导柱、导套、定位键、弹簧、冷却接头等)可以大大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我们将介绍常用模具标准件的分类、选型原则及供应商信息。 模具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考量: 考虑操作人员的安全与便利性,如模具的搬运、装卸、维护等,也是优秀模具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通过分析实际的模具设计项目,深入剖析设计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关键经验,帮助您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五、 实践为王:将理论化为能力 理论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真正的能力在于实践。本书将引导您: 建立系统的设计思维: 从理解产品需求出发,到分析成型工艺,再到拆解模具结构,层层递进,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流程。 熟练掌握设计软件的操作: 虽然本书不直接教授具体软件操作,但它将为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使您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和应用任何一款主流的CAD/CAE/CAM软件。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不同设计方案的优劣,以及对案例的深入理解,逐步培养您分析和解决复杂模具设计问题的能力。 无论您是初学者,希望系统地了解模具设计;还是有一定经验的设计师,希望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亦或是对制造业充满热情,希望深入了解产品背后“隐形”的智慧,本书都将是您宝贵的知识伙伴。让我们一起,以精雕细琢的态度,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塑造出驱动现代工业发展的精良模具,智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一门技术,最怕的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这本《UG NX 11.0模具设计教程》,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操作UG NX 11.0,更重要的是,它让你理解了每一个步骤背后的设计逻辑和工程原理。我尤其赞赏书中对模具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难点的深入剖析,比如如何有效地进行拔模斜度分析,如何优化浇注系统的设计以提高充模效率,以及如何合理布置顶针和滑块等。这些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挑战,但书中通过详细的图解和循序渐进的讲解,让这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模具排气设计的那一部分,作者详细解释了为什么要在特定的位置设置排气槽,以及如何根据模具的结构和产品特点来确定排气的方案,这让我豁然开朗,之前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很多排气不良的问题,似乎都有了解决的思路。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是一本软件操作手册。

评分

说实话,在入手这本书之前,我对UG NX 11.0模具设计的了解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感觉它是一个非常高大上、难以掌握的软件。但自从翻阅了这本《UG NX 11.0模具设计教程》之后,我的认知被彻底颠覆了。它并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术语来吓唬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复杂的模具设计流程和UG NX 11.0的功能巧妙地结合起来。尤其是那些关于曲面造型的章节,我以前一直觉得这是模具设计的难点,也是我最头疼的部分,但这本书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练习,让我一步步掌握了如何运用UG NX 11.0强大的曲面工具来创建出高质量、满足工艺要求的曲面,这一点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书中讲解的“以实体为主,曲面为辅”的设计理念,也让我对模具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外,书中对模具零件的标准化处理、装配关系的建立以及一些高级的自动化设计工具的介绍,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感觉自己离一名合格的模具工程师又近了一大步。

评分

作为一个对UG NX 11.0模具设计充满好奇的新手,我曾尝试过很多不同的学习方式,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直到我遇到了这本《UG NX 11.0模具设计教程》,我才真正找到了学习的“金钥匙”。它没有让我感到压力,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从一开始的软件界面介绍,到基础的零件建模,再到复杂的曲面造型,每一步都衔接得非常自然,就像在玩一个精妙的游戏,让我乐在其中。书中大量的图例和案例,让我可以边学边练,巩固知识,而且这些案例都是非常实际的,学完之后仿佛真的能动手做出一个像样的模具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如何设置快捷键,如何进行有效地参数化设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技巧,却能在实际操作中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这本书让我对UG NX 11.0的模具设计不再感到畏惧,而是充满了信心,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项目中了!

评分

刚拿到这本《UG NX 11.0模具设计教程》,真是太激动了!一直听说UG NX是模具设计领域的“神器”,但苦于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资料,只能零散地看些网上的教程,总是感觉抓不住重点,进度也慢得让人沮丧。这本由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倾力打造,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书,就像及时雨一样,一下子点燃了我学习的热情。翻开目录,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功能,而是从模具设计的整体流程出发,循序渐进地讲解UG NX 11.0在其中的应用。从最基础的模型建立,到曲面造型的精雕细琢,再到模具结构的拆分、成型部件的设计、浇注系统的布置,最后到冷却系统和推出系统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非常细致,而且配有大量的实操案例和清晰的截图。我特别喜欢它在案例选择上的独到之处,这些案例都是贴近实际生产的,非常有代表性,学完之后感觉自己真的掌握了一套可以投入实际工作的技能。而且,书的排版也非常舒服,文字清晰,图文并茂,阅读体验极佳,让我非常有信心能通过这本书,彻底掌握UG NX 11.0的模具设计精髓。

评分

我是一名在模具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虽然经验不少,但一直觉得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够扎实,尤其是在软件操作和前沿技术方面,感觉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UG NX 11.0模具设计教程》,我感到非常庆幸。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用自己沉淀多年的智慧,为我指明了方向。书中对于UG NX 11.0的各个模块的讲解,都非常深入,不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更包含了其背后的设计原理和行业经验。例如,在讲解分型面的设计时,作者不仅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还详细分析了不同分型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产品特点进行选择,这对于我这种有实际经验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而且,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模具强度分析、热流道技术等更高级的内容,这让我看到了UG NX 11.0在现代模具设计中的无限潜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模具设计的理解更加透彻,思路也更加开阔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