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评估技术探索与实践 |
| 作者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 定价 | 8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11622280 |
| 出版日期 | 2015-10-01 |
| 字数 | 680000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分为方法原理篇、试验方案篇、探索实践篇、计算软件篇、基础数据篇共5个篇章。每篇相对独立,又有机融合,内容通俗易懂。 在方法原理篇中,笔者详细论述了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评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试验设计,介绍了一些重要概念和参数解释,利用该项技术产生的一系列公式实例剖析了一个试验点的数据,使得读者能很快理解该项技术的精华;在试验方案篇中,列出了经过几年试验不断修正过的粮棉油等9种作物的试验方案,基层植保站可直接使用以上方案获取各种有用数据供分析使用;在探索实践篇中,收录各试验单位2009年以来所有试验的总结论文50多篇。笔者还以各个作物的论文为基础,对每种作物进行了综述,使读者能概括性地了解试验所取得的精华;在计算软件篇中,主要介绍了根据该项技术而开发的 “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测算系统V1.0”软件的使用方法,该软件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件界面简单实用,极大方便了基层植保部门统计人员计算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等植保统计数据;在基础数据篇中,列表展现了全国200多种病虫5级发生水平时的平均自然危害损失率数据(Sz5)。2013年全国农技中心采用专家调查问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不同农作物病虫5级自然危害损失率,共有1248个县上报了数据,样本量几乎占全国县级植保站的一半。Sz5是通过软件筛选、综合汇总各地的试验与经验数据而来,数据显示大多数病虫5级发生时的一般自然危害损失率在15%-45%之间,客观证实了相同发生级别的不同病虫危害损失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
| 作者简介 | |
| 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下设23个处(室),主要负责全国农作物栽培、土壤改良、科学施肥、旱作节水农业、有害生物防治、农药安全使用等重大技术以及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承担全国农业植物检疫管理,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与审定,以及种子市场监督工作;组织全国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动态和农田墒情与旱情监测预报;承担全国种子、土壤、肥料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指导全国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承担种植业有关重大项目实施、信息发布与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负责组织种植业技术推广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的实施;指导挂靠社团组织的业务工作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是一名对农业科技发展颇感兴趣的大学在读博士生,正在攻读作物保护专业。在我的学术研究过程中,量化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一直是衡量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我经常会查找相关的学术文献和研究报告,但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研究范围非常有限。这本书的标题“探索与实践”立刻吸引了我,因为它暗示了其内容可能包含了更多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案例。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一些量化损失的创新方法,比如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来评估病虫害对作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经济损失指标。此外,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建立健全病虫害损失数据库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都至关重要。如果书中能够分享一些成功应用的案例,那就更好了,能够为我的论文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这本书我刚拿到手,还来不及仔细拜读,但仅仅是翻阅一下目录和前言,就对它充满了期待。作为一名常年在一线工作的农技推广人员,我深知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也常常为如何准确评估损失而头疼。过去,我们更多地依赖经验和粗略的估计,这不仅影响了我们决策的科学性,也让农民朋友们对损失的认知产生偏差。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系统、科学的工具。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侧重于“探索与实践”,这正是我最需要的。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技术”的部分,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前沿的评估方法和模型,比如如何利用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来提高评估的精准度,如何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流程,帮助基层农技人员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为我国的农作物病虫害损失评估工作带来一次重要的技术革新。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农业保险理赔员,我每天都要接触大量因病虫害导致农作物损失的案例。如何公正、准确地评估这些损失,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信誉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权威、实用的损失评估指南的书籍。这本书的副标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让我觉得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毕竟这是国家层面的专业机构。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各种常见病虫害对不同农作物造成的具体损失类型,例如产量损失、品质下降、甚至完全绝收等,并提供一套标准化的评估流程和计算公式。同时,我也关注书中对于极端天气、环境污染等附加因素对病虫害损失影响的分析,以及如何将这些因素纳入评估体系。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应对农业保险欺诈、提高理赔效率的建议,那就更加完美了。
评分作为一个对新农机和新技术的爱好者,我一直关注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各个方面。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农业生产方式、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精准的损失评估,是制定科学防治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更宏观的视角来探讨这个问题,比如如何将病虫害损失评估与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相结合,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时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与损失评估模型联动,形成一个闭环的管理系统。我也对书中可能提到的如何将损失评估结果应用于农业政策制定、保险产品设计、以及科研项目立项等方面的实践探索非常感兴趣。这本书如果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未来病虫害防治和损失评估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思考,那将具有极高的价值。
评分我是一名退休多年的老农民,年轻时经历了许多次因为病虫害而颗粒无收的痛苦。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但我对病虫害的警惕性从未放松。现在有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我希望能够了解一些通俗易懂的知识,知道如何更好地保护我的那一小块地。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看起来很专业,我猜它可能内容会比较深奥,但我还是想尝试着去理解一些。我最关心的是,书中会不会讲到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让像我这样的普通农民也能看懂,并且能在自己的田里用得上。比如,怎么通过观察叶片、茎秆来判断病虫害的严重程度?有没有什么简单的小技巧,能够帮助我估算出大概的损失,这样我心里也能有个底,不至于太慌张。如果书里能有图文并茂的例子,那就更好了,我这老眼昏花,看文字有时候也记不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