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定价:45.00元
作者:毕满清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121253935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2. 国家资源共享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系列教材之一。
内容提要
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也是国家资源共享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系列教材之一。
全书共11章,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反馈和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组成的运算电路、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波形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本着保证基础、加强集成、体现先进、联系实际、便于教学的编写原则,本书在内容上做到强调基本概念,重视电路分析方法,进一步做到经典与现代融合,与实验融合,与工程应用融合,强化了集成运放的应用,增加了典型应用电路的分析和EDA仿真内容,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目录
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1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11本征半导体
112杂质半导体
113PN结及其特性
12半导体二极管
121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和类型
122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23温度对二极管伏安特性的影响
124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25半导体器件的型号及二极管的选择
126半导体二极管的模型
13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
131二极管在限幅电路中的应用
132二极管在整流电路中的应用
14特殊二极管
141稳压二极管
142发光二极管
143光电二极管
144变容二极管
本章小结
自测题
习题1
第2章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21双极型晶体管
211晶体管的结构及其类型
212晶体管的三种连接方式
213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214晶体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215晶体管的直流模型
216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217温度对晶体管参数的影响
218晶体管的选用原则
22放大的概念及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221放大的基本概念
222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23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3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23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33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24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241静态分析
242动态分析
243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44非线性失真
245大输出电压幅值
25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251晶体管的低频小信号微变等效模型
25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
26分压式稳定静态工作点电路
261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62分压式射极偏置稳定电路
263带旁路电容的射极偏置稳定电路
27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271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272自举式射极输出器
28共基极放大电路
281共基极放大电路
282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比较
29组合单元放大电路
291复合管
292共集共射和共射共集组合放大电路
293共射共基组合放大电路
210分压式共射放大电路的仿真分析
2101静态工作点设置
2102有旁路电容时电路的动态性能指标
2103无旁路电容时电路的动态性能指标
211自举式射极输出器仿真分析
2111有自举电容时电路的输入电阻
2112无自举电容时电路的输入电阻
本章小结
自测题
习题2
第3章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31结型场效应管
311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及类型
312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313结型场效应管的伏安特性
314结型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32绝缘栅场效应管
321增强型MOS管
322耗尽型MOS管
323场效应管与晶体管的比较
33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331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直流偏置与静态分析
332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本章小结
自测题
习题3
第4章多级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
41多级放大电路
411级间耦合
412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413其他多级放大电路
42集成运算放大器概述
421集成电路简介
42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
43差动放大电路
431电路组成及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
432射极耦合差动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433射极耦合差动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434差动放大电路的四种接法
435差动放大电路的调零
436采用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
44电流源电路
441镜像电流源
442微电流源
443场效应管电流源
444电流源用做有源负载
45通用集成运算放大器
45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发展概况
452通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典型电路
46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和低频等效电路
46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46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低频等效电路
47CMOS集成运算放大器
本章小结
自测题
习题4
第5章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51概述
51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12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研究方法
513单时间常数RC电路的频率特性
52晶体管的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
521晶体管混合П形等效电路的引出
522晶体管混合П形等效电路的参数
523晶体管混合П形等效电路的简化
524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β·的频率特性
53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54放大电路的增益带宽积
541对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要求
542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改善
543放大电路的增益带宽积
55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551多级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表达式和截止频率
552多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
56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仿真
561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仿真
562共射—共射两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仿真
本章小结
自测题
习题5
第6章反馈及负反馈放大电路
61反馈的基本概念
62反馈的分类及其判断
621反馈的分类
622反馈的判断
623负反馈的四种类型
63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关系式
631方框图表示法
632基本关系式
64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641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642扩展通频带
643减小非线性失真
644抑制内部噪声和干扰
645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65负反馈的正确引入
651引入原则
652举例
66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661估算的依据
662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近似计算
67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671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及稳定工作条件
67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裕度
673常用消除自激的方法
68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的仿真研究
681放大电路开环特性仿真研究
682放大电路闭环特性仿真研究
本章小结
自测题
习题6
第7章集成运放组成的运算电路
71概述
711线性应用及其特点
712非线性应用及其特点
72基本运算电路
721比例运算电路
722加法运算电路和减法运算电路
723反相输入运算电路的一般规律
724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73对数和指数运算电路
731对数运算电路
732指数运算电路
74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
741模拟乘法器电路
742单片集成模拟乘法器
743模拟乘法器的应用
75除法运算电路
751对数和指数电路组成的除法运算电路
752反函数型除法运算电路
76集成运放实际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761器件的选用
762自激振荡的消除
763调零
764保护措施
765单电源供电时的偏置问题
77运算放大电路的仿真分析
77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772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773差分比例运算电路(减法运算电路)
774积分运算电路
本章小结
自测题
习题7
第8章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
*81信号检测系统中的放大电路
811精密仪用放大器
812电荷放大器
813采样保持电路
814精密整流电路
82有源滤波电路
821滤波电路的基础知识
822低通滤波器
823高通滤波器
824带通、带阻及全通滤波器
*825开关电容滤波器
826无限增益的有源滤波电路
827集成有源滤波器
83电压比较器
831概述
832单阈值电压比较器
833滞回比较器
834窗口比较器
835单片集成电压比较器
84有源滤波电路和电压比较器的仿真分析
841有源滤波电路的仿真分析
842电压比较电路的仿真分析
85数据采集电路实例
851心电采集系统总体电路
852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853前置滤波电路设计
854主放大电路设计
85550Hz陷波电路设计
本章小结
自测题
习题8
第9章波形发生电路
91概述
92正弦波振荡电路
921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922RC正弦波振荡电路
923LC正弦波振荡电路
924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93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931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的基本概念
932矩形波发生电路
933三角波发生电路
934锯齿波发生电路
935集成函数发生器
94正弦波振荡电路的仿真与测试
95典型应用实例——调频无线话筒设计
951调频无线话筒工作原理及电路图
952仿真结果
本章小结
自测题
习题9
0章功率放大电路
101功率放大电路的特殊问题及其分类
1011功率放大电路的特殊问题
1012功率放大电路的分类
102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021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引出
1022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023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024OCL准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03集成功率放大器
1031LM386集成功率放大器
1032其他集成功率放大器
*104功率管的散热与二次击穿
1041功率管的散热
1042功率管的二次击穿
105功率放大电路典型应用实例
1051OCL实用功率放大电路
1052OTL实用功率放大电路
本章小结
自测题
习题10
1章直流电源
111概述
112整流电路
1121基本概念
1122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1123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124倍压整流电路
113滤波电路
1131电容滤波电路
1132其他滤波电路
114稳压电路
1141稳压电路的性能参数
1142稳压管稳压电路
11
作者介绍
毕满清,男,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一直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信息与通信学院工程学院教授,电子技术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并任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理事、华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技术教学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高等学校电子技术教学研究学会理事长。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我浩瀚的书架里,算是一本颇为“硬核”的读物了,我当初购买它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对现代社会离不开的各种电子产品,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我总觉得,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手机、电脑、家电,但它们内部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这本书,则像是为我揭开这个谜团的一把钥匙,虽然我可能无法完全掌握所有的精髓,但至少能窥见一斑。 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初学者的困境。在介绍一些复杂概念之前,会先用非常简单的模型或者类比来铺垫,让我不会因为一开始就面对大量专业术语而望而却步。例如,在讲到放大器的时候,并没有直接上电路图,而是先用一个“声音放大器”的例子,说明了放大的基本概念,然后再逐步引申到电子信号的放大。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 书中对于各种元器件的介绍,也比我之前想象的要丰富和细致得多。我之前以为电阻就是电阻,电容就是电容,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远不止于此,还包括滤波、耦合、调谐等等。尤其是在介绍晶体管的部分,不仅仅讲解了其开关特性,还深入剖析了它作为放大元件的原理,让我对电流的控制和放大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本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注重实际应用。虽然我还没能完全理解所有的理论推导,但书中给出的各种经典电路的分析,比如滤波器、振荡器、稳压电路等,让我看到了理论知识是如何转化为实际功能的。我甚至觉得,如果我能够跟随书中的例子,一步步去分析和理解,将来在维修或者设计一些简单的电子设备时,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了我对电子世界一个更立体、更生动的认识。它不是那种让你一眼就能看懂的书,但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和全面的基础框架,让我在后续的学习和探索中,能够有更明确的方向。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电子技术充满好奇但又缺乏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它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读物,让我看到了科技的魅力所在。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隐藏在日常事物背后的科学原理充满好奇,这本书正是我这种好奇心的产物。我总觉得,我们身边的各种电子产品,从简单的收音机到复杂的计算机,其内部的运作都充满了智慧和巧妙。这本书,就像是一个详细的“解剖图”,为我展示了这些电子设备的“内在世界”,虽然我并不是专业的电子工程师,但对它的内容依旧感到非常着迷。 书中对基础概念的阐述,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它不会上来就抛出晦涩难懂的定义,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分解开来。我尤其喜欢它对“电”的本质以及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解释,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较好地理解。例如,将电流比作水流,电压比作水压,电阻比作管道的粗细,这种类比非常直观。 在讲解电子元器件时,这本书也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元器件的规格参数,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半导体元器件的介绍印象深刻,比如晶体管的PN结如何形成,以及它在不同偏置下的工作特性,都讲解得非常透彻。这让我对“电流的控制”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非常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它用了很多篇幅来介绍各种经典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比如滤波电路、耦合电路、反馈电路等等。这些章节,让我看到了理论知识是如何被巧妙地应用到实际的电子产品中,从而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 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清晰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示,为我打开了电子技术的大门。它让我不再对电子设备感到神秘莫测,而是能够带着一丝理解去审视它们。对于任何一个想要了解电子世界运作原理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都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入门读物,它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对电子技术的基础认知。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中最有价值的一本,虽然我并不是一个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但出于对这个领域的兴趣,我还是决定尝试阅读它。我之前对电子元件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基础的常识,比如电阻、电容、晶体管这些名词,但对于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以及如何构建出各种复杂的电路,我一直感到非常模糊。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知识上的空白。 作者在讲解基础概念时,并没有上来就抛出复杂的公式和图表,而是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放大电路开始,一步步深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个元器件工作原理的细致剖析,比如一个三极管,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开关,更是一个可以放大信号的关键部件。书中通过清晰的图示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和电压变化,让我对“放大”这个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讲解,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实际的应用。从简单的滤波器到复杂的运算放大器电路,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思路和实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部分,通过讲解如何利用稳压二极管和三极管构建一个稳定的电压输出,让我觉得电子技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并应用于实际的。 虽然有些章节涉及到的数学推导对我来说需要一些时间去理解,但作者总是会提供一些类比或者简化解释,帮助我抓住核心思想。比如在讲解BJT的电流放大作用时,作者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它的原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不乏生动的实际应用,对于想要了解电子技术“是什么”和“怎么用”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电子世界的好奇心被极大地激发了,也更有信心去尝试一些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我甚至开始考虑购买一些基础的电子元件,动手搭建一些简单的电路来验证书中的原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扇通往电子技术世界的大门,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隐藏在各种电子设备背后的智慧和精妙。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在我的阅读历程中,无疑是一次“硬碰硬”的挑战,我本身并非电子领域的科班出身,但出于对一些科技产品原理的好奇,我选择了挑战这本书。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实现神奇功能的电子设备感到着迷,比如信号的传输、能量的转换,但具体细节却一直像隔着一层纱。这本书,就是我试图拨开这层迷雾的尝试。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直接跳入深奥的数学公式海洋,而是非常细致地从最基础的“为什么”开始。比如,在讲解直流电源时,它不会直接告诉你一个稳压管怎么工作,而是先解释为什么需要一个稳定的电压,以及不稳定电压可能带来的问题,然后才引出解决方案。这种“追根究底”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逻辑性,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对每一个电子元器件的介绍,都力求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之前对这些元器件的认知,可能仅限于它们在电路图上的符号,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每一个元器件背后都有着精妙的设计和工作原理。比如,对二极管的PN结原理的讲解,用了很多篇幅来阐述载流子的运动,虽然有些地方我需要反复阅读,但最终还是能理解它的工作机制。 我特别欣赏的是,这本书在理论讲解之后,总是会紧跟着实际的电路应用。它不会让你觉得学到的只是空洞的理论,而是让你看到这些理论是如何被应用到实际产品中的。比如,关于放大电路的章节,它不仅仅讲解了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响应,还给出了实际的放大器电路设计实例,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这本书虽然厚重,但它给予我的,是远远超过其页数的知识价值。它让我开始能够理解一些电子设备的工作流程,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使用者,而是能够带着更深入的理解去审视这些科技产品。对于任何一个对电子技术基础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它能让你建立起坚实的认知基础,为未来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阅读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寻宝”的旅程,我希望从这本书中找到那些让现代科技“活”起来的秘密。我总觉得,那些集成电路板上的细小元件,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智慧,而这本书,就是我的“藏宝图”。我并非科班出身,但这份对电子世界的好奇,驱使我翻开了这本书,并最终被其内容深深吸引。 作者的讲解方式,可以说是“化繁为简”的高手。在面对可能令人望而却步的公式和图表时,它总能找到最贴切的类比和最生动的描述,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比如,在讲解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特性时,它并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模型,而是通过类比一个“单向阀门”,来帮助理解电流只能单向通过的特性。这种方式,极大地减轻了我的学习压力。 书中对各类电子元器件的介绍,可以说是“深入骨髓”。它不只是告诉我们元器件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它是这样工作。我尤其喜欢它对晶体管在不同偏置下的工作区域的分析,以及它如何能够实现信号的放大和开关。这些讲解,让我对“控制”和“放大”这两个电子技术的核心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对电路应用的设计和分析。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各种电路是如何被设计出来,以及它们在实际产品中的作用。比如,对各种滤波器类型及其特性的讲解,让我看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和设计合适的电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不失趣味性和实用性。它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解电子技术世界的坚实基础,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去探索和学习。即使我无法立刻成为一名电子工程师,但通过这本书,我已经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电子设备是如何工作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