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
定價:38.00元
作者:曹莉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302308713
字數:300000
頁碼:42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科學與人文能否融閤、如何融閤是中國和世界高等教育常議常新的話題;“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理結閤”是清華大學長期以來堅持和追求的教育理念及育人目標。“清華大學新人文講座”第六輯《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是第四輯《藝術、科學與文化創新》的拓展和延伸。演講多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人文社科領域的名師大傢,他們從多元的角度,以豐富的例證和親身的體驗生動說明和詮釋瞭科學與人文對話、理工與人文交融的可能和意義。
目錄
總序 鬍顯章
堅持科學與人文的融閤(代序) 李樹勤
講 什麼是創新?如何創新?——從黃昆的科學成就談治學創新之道 硃邦芬
第二講 走嚮不惑: 我的求學之路 薛其坤
第三講 促進人文、藝術、科學教育的融閤,追求真、善、美的統一顧秉林
第四講 物理科學的樂趣與麵嚮社會需求 李傢明
第五講 物理學的誘惑 楊振寜
第六講 生命與夢想 吳慶餘
第七講 工程科技勤求索賞月吟詩樂趣多 王玉明
第八講 從環境保護科學來看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閤 錢易
第九講 科學與人文: 何處喜相逢?——一種跨學科的應用視角 楊永林
第十講 讀愛因斯坦給後世的信 李學勤
第十一講 數學的人文內涵與技術外延 白峰杉
第十二講 科學與人文融閤為人與為學並進——談清華精神鬍 顯章
後記
作者介紹
曹莉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學士、碩士,劍橋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博士。美國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富布賴特訪問學者。現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外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歐美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主要社會:中國美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及英語文學研究分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國際英文教授協會(IAUPE)2010—2013年聯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名字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在現代社會,“科學”和“人文”仿佛是兩條平行綫,各自發展,很少真正交匯。尤其是當我們談論“科學”時,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冰冷的數據、嚴謹的邏輯和技術的革新,而“人文”則更多地與情感、藝術、哲學和曆史相關聯。這兩者之間似乎存在著一道看不見的鴻溝,人們常常需要在其中做齣選擇,或者至少是認為它們是相互排斥的。然而,這本書的書名“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直接點齣瞭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主題——它們並非是對立的,而是能夠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甚至能夠達到一種“雙贏”的局麵。這讓我非常期待瞭解作者是如何闡述這種融閤的可能性,以及這種融閤對於我們個人和社會究竟意味著什麼。我猜想,作者可能會從曆史的角度,追溯科學和人文在不同時代的不同關係,以及它們如何逐漸分離。然後,或許會深入探討當前社會中,這種分離帶來的睏境,比如技術發展失控、價值觀缺失等。最吸引我的是“雙贏與融閤”這個概念,我非常好奇作者會提齣哪些具體的理論或案例,來說明科學如何能夠更好地服務於人文精神,人文又如何能夠為科學發展提供更深厚的思想根基和倫理導嚮。這本書似乎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可能是一次關於我們如何重新審視自身、審視世界的重要思想啓迪。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我一直以來對“科學”和“人文”的看法,總覺得它們是兩極分化的概念。一個代錶著嚴謹的理性、客觀的求證,另一個則關乎情感的抒發、價值的探討,它們似乎各自占據著一片獨立的天地,很少真正産生交集。但是,這本書的書名——《9787302308713 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卻打破瞭我固有的思維模式。它提齣的“雙贏與融閤”的概念,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和好奇。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這兩個看似遙遠的領域聯係起來的,又是如何論證它們之間存在著互惠互利的可能。我猜測,書中可能會涉及到一些曆史上的思想傢,他們是如何在科學和人文之間尋求平衡的,又或者,會分析一些現代的社會現象,來展示科學的進步如何能夠促進人文的發展,反之,人文的關懷又如何能夠引導科學朝著更符閤人類整體利益的方嚮前進。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強烈的啓發性,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學術理論的書,更可能是一本能夠為我們提供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新思路的書籍,讓我非常期待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評分一看到《9787302308713 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這個書名,我就被它深深吸引瞭。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否是在挑戰我們長期以來對科學和人文的刻闆印象?我們習慣性地將它們視為兩個不同的領域,甚至常常覺得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難以逾越的界限。科學代錶著理性和客觀,而人文則關乎情感和主觀。然而,這種劃分是否真的符閤現實?我們現代社會的發展,不正是科學技術和人文價值相互作用的結果嗎?這本書的書名提齣的“雙贏與融閤”,讓我對這種聯係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好奇作者是如何論證,科學的發展不僅不會擠壓人文的空間,反而能為人文提供新的視角和工具,反之,人文的精神關懷和價值導嚮,又能為科學研究指明方嚮,避免其走嚮極端。我預想,書中可能會探討一些跨學科的案例,比如,基因技術的發展如何引發關於生命倫理的討論,數字技術如何改變瞭我們對曆史和文化的認知,或者,藝術創作如何受到科學靈感的啓發。這種“融閤”的思想,對於我們今天所麵臨的許多復雜問題,或許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打破思維定勢,引導我們以更全麵、更包容的視角去看待科學和人文,並從中找到各自發展的最大潛力。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腦海中首先閃過的是我對“科學”和“人文”長期以來涇渭分明的認知。總是覺得,搞科學的要講究實證、邏輯,追求客觀;而搞人文的則更關注主觀體驗、價值判斷,強調情感共鳴。我一直對這種二元對立感到一絲遺憾,覺得在追求進步的過程中,我們似乎丟掉瞭什麼。這本書的書名,尤其“雙贏與融閤”這幾個字,像一束光,照亮瞭我一直以來模糊的思考方嚮。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這兩個看似遙不可及的領域聯係起來的。是不是通過某個曆史事件,某個思想傢,或者某個科學發現,能夠展現齣科學與人文的天然聯係?我設想,作者可能首先會剖析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帶來的挑戰,比如環境問題、信息爆炸帶來的倫理睏境,以及我們對於意義的追尋似乎變得更加迷茫。然後,這本書或許會提齣,人文精神的缺失,恰恰是導緻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反過來,科學的進步,如果缺少瞭人文的關懷和引導,也可能變得冰冷而缺乏溫度。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融閤”路徑,比如,如何將人文素養融入科學教育?又或者,科學的研究方法能否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人文現象?這本書的書名給我一種強大的召喚感,讓我覺得它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幫助我們構建一個更加完整、更加和諧的世界觀,這對我來說,是極其寶貴的。
評分我一直覺得,在當今社會,人們常常把科學和人文看作是兩個相互獨立的領域,甚至有時候會覺得它們是相互排斥的。比如,談到科學,我們想到的是嚴謹的公式、冰冷的實驗數據,是追求客觀的真理;而說到人文,我們聯想到的是情感、藝術、哲學,是那些更加感性、更具人文關懷的東西。然而,這本書的書名——《9787302308713 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直接觸碰到瞭我內心深處的一個疑問:這兩者真的就不能走到一起嗎?“雙贏與融閤”這個概念,讓我覺得眼前一亮。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科學的嚴謹邏輯與人文的深邃思考相結閤的。是否會有一些具體的例子,來展示科學的進步如何能夠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的福祉,或者,人文的價值如何能夠為科學的發展提供更堅實的道德基礎和更廣闊的想象空間。我猜想,作者可能會通過分析當前社會中存在的某些睏境,比如技術帶來的倫理挑戰,或者人文精神在科技浪潮中的式微,來論證這種融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一種積極的、建設性的意味,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在探討一個學術問題,更是在為我們如何構建一個更加和諧、更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指明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