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类症鉴别诊断及防治 赵朴,王成龙,刘川川 9787122310446

鸭类症鉴别诊断及防治 赵朴,王成龙,刘川川 978712231044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朴,王成龙,刘川川 著
图书标签:
  • 鸭类疾病
  • 鸭病鉴别诊断
  • 鸭病防治
  • 家禽疾病
  • 兽医
  • 动物医学
  • 养殖
  • 疾病诊断
  • 临床兽医
  • 赵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十翼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0446
商品编码:2951848590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鸭类症鉴别诊断及防治

定价:35.00元

售价:28.7元,便宜6.3元,折扣82

作者:赵朴,王成龙,刘川川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1223104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不仅介绍各种具体的鸭病特征和治疗方法,其核心的亮点是:在介绍某种鸭病时,详细介绍了该病与其他与其类似易混淆鸭病的鉴别和诊断方法,而这个是其他相关图书所没有的内容,创新性和实用性非常强。

内容提要


本书不仅介绍了各种具体鸭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普通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法,而且详细阐述了这些鸭病与其类似、易混淆疾病的鉴别诊断技术,突出了这些疾病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为兽医技术人员、养鸭技术人员等尽早确诊鸭病,及时采取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本书适合基层兽医、养鸭技术人员和动物医学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章鸭传染病的类症鉴别诊断及防治1

一、鸭瘟1

二、鸭病毒性肝炎10

三、番鸭细小病毒病19

四、雏番鸭“花肝病”25

五、雏番鸭小鸭瘟30

六、鸭出血症35

七、鸭“白点病”40

八、禽副黏病毒病44

九、鸭流行性感冒49

十、鸭减蛋综合征60

十一、鸭痘63

十二、鸭传染性浆膜炎65

十三、鸭大肠杆菌病75

十四、鸭巴氏杆菌病81

十五、鸭链球菌病90

十六、鸭沙门菌病96

十七、鸭葡萄球菌病101

十八、禽李氏杆菌病107

十九、鸭变形杆菌病110

二十、鸭结核病112

二十一、鸭伪结核病119

二十二、种鸭坏死性肠炎124

二十三、鸭曲霉菌病127

二十四、鸭衣原体病130

二十五、鸭霉形体病136

二十六、雏鸭念珠菌病139

第二章鸭寄生虫病的类症鉴别诊断与防治143

一、鸭球虫病143

二、鸭蛔虫病150

三、异刺线虫病153

四、毛细线虫病154

五、鸭丝虫病156

六、舟形嗜气管吸虫病158

七、棘口吸虫病159

八、鸭绦虫病162

九、隐孢子虫病165

十、住白细胞原虫病168

十一、鸭棘头虫病171

第三章鸭营养代谢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174

一、维生素A缺乏症174

二、维生素D缺乏和钙磷代谢障碍症177

三、维生素B1缺乏症179

四、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症183

五、泛酸(维生素B3)缺乏症185

六、烟酸缺乏症187

七、维生素E-硒缺乏症188

八、锰缺乏症191

九、啄癖193

十、脂肪肝综合征194

十一、痛风196

十二、鸭腹水症200

第四章鸭中毒性疾病的类症鉴别与防治204

一、黄曲霉毒素中毒204

二、肉毒中毒207

三、磺胺类药物中毒210

四、家禽亚硝酸盐中毒212

五、食盐中毒214

第五章鸭普通病的类症鉴别与防治217

一、中暑(热应激)217

二、禽输卵管炎219

三、泄殖腔外翻(脱肛)220

四、难产221

五、皮下气肿222

六、啄羽223

附录226

一鸭的几种正常生理指标226

二不同类型鸭病的类症鉴别226

三药物的配伍禁忌230

四无公害食品——肉鸭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 5267—2004)236

五无公害食品——蛋鸭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 5260—2004)240

参考文献244

作者介绍


赵朴,河南科技学院副教授,从事家禽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和畜禽环境控制、畜牧业经济管理的教学和生产工作近10年,发表本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5部

文摘











序言



鸭病鉴别诊断与综合防治 前言 鸭类作为重要的家禽品种,在全球范围内为人类提供优质的肉、蛋及羽绒资源。然而,鸭群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食品安全。鸭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多样,且常与其他疾病混发,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准确、高效地鉴别鸭病,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是保障鸭群健康、提升养殖效益的关键。 本书旨在为广大养鸭工作者、兽医、兽医专业学生以及对鸭病防治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本全面、实用、易于理解的参考书籍。我们汇集了当前鸭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力求从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方法到具体的防治措施,进行系统性的阐述,并重点突出鉴别诊断的思路和技巧,帮助读者在复杂的临床情境下做出准确判断。 第一章 鸭病概论 1.1 鸭的生理特点与易感性 深入了解鸭的生理结构和消化系统特点,有助于理解其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例如,鸭的呼吸系统结构使其易于感染呼吸道疾病,而其免疫系统特点也影响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1.2 鸭病的主要病原类型 本书将系统介绍导致鸭病的主要病原,包括: 细菌性疾病: 如鸭霍乱、鸭大肠杆菌病、鸭副伤寒、鸭传染性浆膜炎、鸭丹毒、鸭支原体病等。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些细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机制、感染途径以及在实验室中的鉴定方法。 病毒性疾病: 如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肠炎、鸭细小病毒病、鸭肉毒杆菌中毒(虽为毒素引起,但病原为梭菌)等。我们将介绍这些病毒的分类、基因组特征、侵染方式、抗原性以及对病毒的检测技术。 真菌性疾病: 如曲霉菌病、念珠菌病等,主要影响呼吸道和消化道,我们将重点介绍其病原菌的识别和防治。 寄生虫病: 包括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球虫)和体外寄生虫(如螨虫、虱子)。我们将详细介绍寄生虫的生活史、致病机理、诊断方法(如粪便检查、剖检)以及药物驱除方案。 中毒与营养代谢性疾病: 如霉菌毒素中毒、重金属中毒、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症、蛋白消化不良等。我们将分析各种毒物的来源、作用靶点以及营养失调的常见表现,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1.3 鸭病流行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鸭病流行的因素错综复杂,受多种环境和管理条件影响。本章将探讨: 饲养管理: 密度过高、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不科学的免疫程序、不合理的饲料配方等都可能诱发或加剧疾病。 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水源卫生等直接影响鸭群的健康。 病原特点: 病原的毒力、传播能力、耐药性等也是影响疾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免疫状态: 鸭群自身的免疫力高低,以及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免疫屏障,对疾病的抵抗力起决定性作用。 第二章 鸭病鉴别诊断要点 鉴别诊断是兽医诊断的关键环节,本书将系统性地介绍鉴别诊断的思路和方法。 2.1 临床症状的细致观察与分析 详细描述不同疾病在鸭群中可能出现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 精神状况: 精神沉郁、缩头、不愿活动、嗜睡等。 食欲采食: 食欲废绝、食欲不振、采食量下降。 呼吸系统: 咳嗽、喷嚏、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甩头、鼻腔分泌物等。 消化系统: 腹泻(粪便的颜色、性状、是否带血、粘液)、呕吐、腹胀等。 运动系统: 跛行、麻痹、关节肿胀、不愿站立等。 体温变化: 高烧、体温不升或下降。 外观变化: 羽毛蓬乱、脱毛、眼睑水肿、口腔黏膜苍白或发绀、皮肤病变等。 产蛋性能变化: 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变差、畸形蛋增多。 2.2 病理学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 剖检是发现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疾病在内脏器官上可能出现的典型病变,例如: 呼吸系统: 气管、支气管、肺、气囊的炎症、渗出物、坏死等。 消化系统: 胃肠道的黏膜充血、出血、溃疡、水肿、坏死、积液等。 肝脏: 肝脏肿大、颜色改变、表面有坏死灶或出血点。 脾脏: 脾脏肿大、质地改变。 肾脏: 肾脏肿大、颜色改变、有尿酸盐沉积。 生殖系统: 卵巢、输卵管的病变。 淋巴系统: 淋巴结的肿大、化脓。 2.3 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应用 实验室诊断是确诊疾病不可或缺的环节,本书将重点介绍以下技术: 细菌学检查: 细菌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验。 病毒学检查: PCR、ELISA、HI、病毒分离与鉴定等。 寄生虫学检查: 粪便检查、组织涂片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 组织切片染色、病理形态学分析。 血清学检查: 抗体检测,用于诊断回顾性或流行病学调查。 毒理学检查: 检测饲料、饮水或组织中的毒素。 2.4 常见鸭病的鉴别诊断思路 针对一些症状相似但病因不同的疾病,本书将提供清晰的鉴别诊断思路。例如,腹泻的鸭群可能由多种病原引起,需要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信息、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排除传染性肠炎、沙门氏菌病、球虫病、霉菌毒素中毒等。呼吸道疾病也需要区分是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还是环境因素所致。 第三章 鸭病的主要病原及常见疾病防治 本书将对以下几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鸭病进行详细介绍: 3.1 鸭霍乱(Pasteurellosis) 病原: 禽霍乱沙门氏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流行病学: 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细菌性疾病,常引起突然死亡。 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鼻孔流出泡沫状分泌物,腹泻,关节肿胀,突然死亡。 病理变化: 浆膜炎、心包炎、肝脏坏死、脾脏肿大。 诊断: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分离培养鉴定。 防治: 严格隔离,用抗生素治疗(如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疫苗免疫。 3.2 鸭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 病原: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流行病学: 是一种机会性感染,常与其他疾病并发,导致多种器官损伤。 临床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腹泻,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脐炎(雏鸭)。 病理变化: 浆膜炎、肝周炎、心包炎、卵黄性腹膜炎,脐炎。 诊断: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分离培养鉴定。 防治: 改善饲养管理,提高鸭群抵抗力,针对敏感菌选用抗生素治疗(如四环素、复方新诺明)。 3.3 鸭副伤寒(Paratyphoid in Ducks) 病原: 沙门氏菌属细菌,如肠炎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等。 流行病学: 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常引起雏鸭死亡。 临床症状: 雏鸭精神沉郁,不愿活动,腹泻,肛门周围羽毛粘有粪便,腿部关节肿胀,行走困难。 病理变化: 肝脏肿大、有坏死灶,脾脏肿大,肠道黏膜充血。 诊断: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分离培养鉴定。 防治: 严格消毒,选用抗生素治疗(如新霉素、杆菌净),避免交叉感染。 3.4 鸭瘟(Duck Plague) 病原: 鸭瘟病毒。 流行病学: 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致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临床症状: 突然死亡,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水样腹泻,头部和颈部水肿,鼻腔有血性分泌物。 病理变化: 黏膜出血,消化道溃疡,肝脏坏死。 诊断: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测。 防治: 严格隔离,扑杀病鸭,对健康鸭进行疫苗免疫。 3.5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 病原: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 主要侵害幼雏,病程短,死亡率高。 临床症状: 雏鸭突然死亡,精神沉郁,不愿站立,腹泻。 病理变化: 肝脏肿大,颜色变黄,质地脆弱,容易破裂。 诊断: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分离。 防治: 免疫接种,保持环境卫生,用免疫血清进行治疗(早期)。 3.6 霉菌毒素中毒(Mycotoxicosis) 病原: 饲料中霉菌产生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流行病学: 长期摄入被霉菌污染的饲料。 临床症状: 生产性能下降,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减弱,肝脏病变,生殖障碍。 病理变化: 肝脏脂肪变性、坏死,肾脏病变,免疫器官萎缩。 诊断: 饲料霉菌毒素检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防治: 选用优质饲料,控制饲料储存条件,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 第四章 鸭病综合防治措施 4.1 预防为主,综合施策 强调预防是控制鸭病的首要原则,包括: 生物安全措施: 严格的消毒制度,人员、车辆、兽药器械的消毒,病死鸭的无害化处理,保持养殖区域的清洁卫生。 健康养殖环境: 良好的通风、温湿度控制、充足的饮水和饲料供应。 科学的免疫程序: 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鸭群获得有效的保护。 优质的饲料与饮水: 确保饲料营养全面,无霉变、无毒素,饮水清洁卫生。 4.2 疫病监测与早期预警 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鸭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疫情苗头,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3 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诊断的准确性: 强调在用药前必须做出准确诊断,避免盲目用药。 药物的选择: 根据病原类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 用药方案的优化: 合理的剂量、疗程、给药途径,必要时联合用药。 中兽药的应用: 介绍具有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的中兽药在鸭病防治中的应用。 4.4 提高鸭群自身免疫力 营养管理: 合理的营养配方,确保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 环境调控: 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应激。 免疫增强剂的应用: 在必要时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鸭群的抗病能力。 第五章 常见鸭病防治误区与对策 本书将探讨在鸭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的常见误区,例如: 盲目使用抗生素: 导致耐药性增加,影响鸭群健康。 症状相似,诊断不清,随意用药: 延误病情,增加治疗难度。 只治病,不防病: 导致疾病反复发生。 忽视生物安全措施: 成为疾病传播的温床。 并针对这些误区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导养殖户树立科学的防治观念。 结语 鸭病防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养殖者、兽医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本书力求为读者提供科学、实用、易懂的指导,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鸭病挑战,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能为提高鸭群健康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致谢 (此处可列出参与本书编写、审校、资料整理等人员的致谢名单)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专业书籍,应该是能够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还有提升空间。书中对鸭病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这对于刚刚接触养殖行业的新手来说,或许能起到一定的入门作用。但是,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养殖户来说,书中提供的很多信息可能显得有些陈旧或者不够深入。例如,关于一些新兴的鸭病,或者在特定环境下容易爆发的流行性疾病,书中涉及的内容就相对有限。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书中能够紧跟当前的养殖现状,引入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尤其是在防治方面,能够提供一些更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方法,比如一些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的理念,或者关于疫苗的合理使用和新型疫苗的介绍。另外,书中在案例分析方面也显得比较薄弱,很少有真实的案例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书本知识是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的。如果能加入一些典型的临床病例,详细描述其发病过程、诊断思路、治疗方案以及最终的预后,那将大大增强这本书的实践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在理论知识的梳理上做得比较扎实,尤其是在一些基础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方面,有比较详尽的阐述。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们在尝试将一些复杂的医学概念用相对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这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种进步。例如,对于某个病毒如何在鸭体内部进行复制和传播的整个过程,书中给予了一定的图示和文字说明,这让我对疾病的发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然而,我在阅读过程中也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病的鉴别诊断,虽然列举了症状,但缺乏足够多的鉴别要点和排除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疾病的症状是高度相似的,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来区分。如果书中能够更侧重于“异同”之处的对比,或者提供一些“关键的鉴别指标”,比如特定的血液指标变化、特定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又或者是一些快速诊断方法(哪怕是原理性的介绍),那就更有价值了。另外,在防治章节,虽然提到了药物治疗,但对于药物的剂型、用药方法、疗程等细节,也需要进一步的细化。毕竟,用药不当不仅会延误病情,还可能导致药物残留问题,这对于食品安全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隐患。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在知识体系的搭建上,试图做到全面和系统,但可能因为篇幅所限,在某些关键点的阐述上,就显得有些不够深入了。对于我们这些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最关心的往往是那些能够直接指导我们操作的细节。例如,在描述某个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时,书中可能只是简单地提到了“接触传播”或者“空气传播”,但对于具体的传播载体(比如饲料、水、工具、甚至人),或者在什么环境下传播速度最快,在什么条件下传播最容易被阻断,这些更具操作性的信息就比较欠缺了。同样,在药物治疗方面,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针对某种病原体,有哪些不同类别的药物可以选择,每种药物的优缺点是什么,以及如何根据鸭子的生长阶段、体重、以及具体的病情程度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书中对这些方面的具体指导,还不够详尽。此外,我个人觉得,一个好的农业技术书籍,应该更多地关注“预防”大于“治疗”。如何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免疫程序、环境控制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这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做法。如果书中能在这方面给出更具体、更可操作的建议,我相信会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欢迎。

评分

总体来说,这本书在内容的编排上,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看得出作者们在试图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鸭病知识框架。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一些核心问题的解答,显得有些“点到即止”,并没有深入挖掘。比如,在讨论某个疾病时,除了描述症状和病因,更应该详细阐述其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及这些机制是如何影响鸭子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只有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找到有效的防控措施。再者,书中在提出诊断建议时,很多时候是依赖于经验和观察,但对于一些需要借助现代诊断技术,比如实验室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查等,书中介绍得就相对简单,或者缺乏对这些技术的解读和应用指导。在如今越来越强调科学化、精细化养殖的时代,掌握一些基础的实验室诊断技能,或者能够理解和运用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至关重要。另外,我也建议在后续的修订中,可以加入一些关于鸭病防控的最新政策法规、行业标准,以及一些国际上先进的养殖和疫病防控理念,这样可以使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与时俱进,更具参考价值。

评分

最近偶然在书店翻到一本关于鸭病的书,出于好奇便买了下来,想着或许能对养鸭的朋友们有所启发。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还算比较朴实,封面上的插图也算是直观,但内容上,感觉写得还是有些过于理论化了,对于我们这些实际操作的养殖户来说,有时候看着文字描述,很难和实际病症对上号。书中虽然列举了不少病症,但对于每一个病症的图片展示,或者更具体的视频教程,就显得有些不足了。要知道,很多时候,一个病症的早期表现,哪怕是很细微的,如果没有直观的图片参考,我们很难及时发现和判断。再者,书中所提出的防治措施,有些也显得比较笼统,比如“注意通风”、“加强消毒”之类的,这些都是常识性的内容,但具体到什么频率、什么浓度、什么类型的消毒剂更有效,就写得不够具体了。有时候,我们更希望看到一些具体案例的分析,比如某个养殖场发生了某种疾病,是如何诊断的,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这种“从实际出发,回到实际”的内容,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会更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作为一本基础的理论参考或许还可以,但如果想让养殖户能够快速上手,解决实际难题,可能还需要在实用性和图文并茂方面做更多的改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