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定價:32.00元
作者:宋雪臣,單振清,郭永欣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11525971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從實用角度齣發,主要介紹常用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及基本應用電路,並介紹瞭選擇和應用傳感器的基本技能。全書共10章,主要內容包括:檢測技術基礎、力學量傳感器及應用、幾何量傳感器及應用、溫度量傳感器及應用、環境量傳感器及應用、光學量傳感器及應用、磁學量傳感器及應用、數字量傳感器及應用、傳感器選用與標定和抗乾擾技術及微機接口技術。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是整個自動化技術中的重要基礎,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閤十分密切的技術基礎課程,在整個機電一體化學科體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書可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機電一體化技術類、電子信息類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成人教育、職業培訓的教材,還可作為生産技術管理人員及其他工程技術人員參考和自學用書。
目錄
章 檢測技術基礎知識
1.1 檢測技術的應用
1.2 測量與測量誤差
1.2.1 測量的概念
1.2.2 測量方法
1.2.3 測量誤差及錶達方式
1.2.4 測量誤差的分類
1.2.5 測量誤差的分析與處理
1.3 傳感器的基本知識
1.3.1 傳感器的定義、組成和分類
1.3.2 傳感器的基本特性
1.4 檢測係統
1.4.1 檢測的基本概念
1.4.2 自動檢測係統
1.5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發展趨勢
1.5.1 傳感器的發展方嚮
1.5.2 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力學量傳感器及應用
2.1 壓力檢測基礎
2.1.1 壓力的定義
2.1.2 壓力的錶示方法
2.1.3 壓力的計量單位
2.1.4 壓力測量儀錶的分類
2.2 彈性敏感元件
2.2.1 彈性敏感材料的彈性特性
2.2.2 彈性敏感元件的材料及基本要求
2.2.3 變換力的彈性敏感元件
2.2.4 變換壓力的彈性敏感元件
2.3 電阻應變式傳感器
2.3.1 應變效應與應變片
2.3.2 測量轉換電路
2.3.3 應變式傳感器應用實例
2.4 固態壓阻式傳感器
2.4.1 半導體壓阻效應
2.4.2 擴散型壓阻式傳感器
2.5 壓電式力學傳感器
2.5.1 壓電效應
2.5.2 壓電材料
2.5.3 壓電式傳感器測量電路
2.5.4 壓電式傳感器的應用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實訓題目1 電阻應變式傳感器
實訓項目2 壓電傳感器的動態響應實訓
第3章 幾何量傳感器及應用
3.1 電位器式位移傳感器
3.1.1 電位器位移傳感器原理和基本結構
3.1.2 電位器傳感器負載特性
3.1.3 電位器傳感器的應用實例
3.2 電容式幾何量傳感器
3.2.1 電容式傳感器工作原理及類型
3.2.2 電容式傳感器的轉換電路
3.2.3 電容式傳感器的應用
3.3 電感式幾何量傳感器
3.3.1 自感式傳感器
3.3.2 差動變壓器式傳感器
3.4 電渦流傳感器
3.4.1 渦流效應
3.4.2 電渦流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3.4.3 電渦流傳感器基本結構和類型
3.4.4 測量電路
3.4.5 電渦流傳感器的應用
3.5 超聲波傳感器
3.5.1 超聲波及其物理性質
3.5.2 超聲波探頭及耦閤技術
3.5.3 超聲波傳感器的應用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實訓題目3 電容式傳感器
實訓題目4 差動變壓器的標定(靜態位移性能)
實訓題目5 電渦流式傳感器的應用——振幅測量
第4章 溫度量傳感器及應用
4.1 溫度測量基本知識
4.1.1 溫度的基本概念
4.1.2 溫標
4.1.3 溫度傳感器的分類及發展方嚮
4.2 電阻式溫度傳感器
4.2.1 熱電阻傳感器
4.2.2 熱敏電阻和集成溫度傳感器
4.3 熱電式溫度傳感器
4.3.1 熱電偶工作原理
4.3.2 熱電偶的結構形式及材料
4.3.3 熱電偶冷端延長
4.3.4 熱電偶實用測溫綫路和溫度補償
4.3.5 熱電偶傳感器應用實例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實訓項目6 熱電偶原理及現象
第5章 環境量傳感器及應用
5.1 氣敏電阻傳感器
5.1.1 氣敏傳感器的材料及工作原理
5.1.2 氣敏元件的基本測量電路
5.1.3 氣敏電阻元件的種類
5.1.4 氣敏傳感器的應用
5.2 濕敏電阻傳感器
5.2.1 濕度的概念和錶示方法
5.2.2 比較成熟的幾類濕敏傳感器
5.2.3 濕敏傳感器的應用實例——ZHG型濕敏電阻及其應用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實訓題目7 濕敏電阻(RH)傳感器
第6章 光學量傳感器及應用
6.1 光電效應及光電元器件
6.1.1 光電效應及分類
6.1.2 光電管及基本測量電路
6.1.3 光電倍增管及基本測量電路
6.1.4 光敏電阻及基本測量電路
6.1.5 光敏晶體管及基本測量電路
6.1.6 光電池及基本測量電路
6.1.7 光電耦閤器件及基本測量電路
6.2 光電式傳感器的應用
6.2.1 光電式傳感器應用類型
6.2.2 光電式傳感器應用實例
6.3 光縴傳感器
6.3.1 光縴傳感器概述
6.3.2 光縴的結構和傳輸原理
6.3.3 光縴傳感器
6.3.4 光縴傳感器的應用
6.4 紅外傳感器
6.4.1 紅外輻射基礎
6.4.2 紅外探測器
6.4.3 紅外傳感器的應用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實訓項目8 光電傳感器(反射型)測轉速實訓
實訓題目9 光縴位移測量
第7章 磁學量傳感器及應用
7.1 霍爾式磁學量傳感器
7.1.1 霍爾效應
7.1.2 霍爾元件和測量電路
7.1.3 霍爾元件主要特性參數
7.1.4 霍爾元件的誤差補償
7.1.5 集成霍爾傳感器
7.1.6 霍爾傳感器的應用
7.2 其他磁敏傳感器及應用
7.2.1 磁敏電阻器
7.2.2 磁敏二極管
7.2.3 磁敏三極管
7.2.4 磁敏二極管和磁敏三極管的應用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實訓題目10 霍爾傳感器直流激勵特性
第8章 數字量傳感器及應用
8.1 柵式數字傳感器
8.1.1 光柵的類型和結構
8.1.2 光柵的工作原理
8.1.3 光柵式傳感器的測量電路
8.2 數字編碼器
8.2.1 接觸式碼盤編碼器
8.2.2 光電式編碼器
8.2.3 電磁式編碼器
8.2.4 脈衝盤式數字傳感器
8.3 感應同步器
8.3.1 直綫式感應同步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8.3.2 鏇轉式感應同步器(圓感應同步器)
8.3.3 感應同步器位移測量係統
8.4 頻率式數字傳感器
8.4.1 改變力學係統固有頻率的頻率傳感器
8.4.2 RC振蕩器式頻率傳感器
8.4.3 壓控振蕩器式頻率傳感器
8.4.4 頻率式傳感器的基本測量電路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9章 傳感器選用與標定
9.1 傳感器選用原則
9.1.1 測量方式選擇
9.1.2 傳感器性能指標選擇
9.2 傳感器的標定與校準
9.2.1 標定與校準的概念
9.2.2 傳感器標定方法
9.2.3 傳感器的靜態標定
9.2.4 傳感器的動態標定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0章 抗乾擾技術及微機接口技術
10.1 傳感器抗乾擾技術
10.1.1 乾擾的來源及形式
10.1.2 抑製乾擾的途徑
10.1.3 屏蔽技術
10.1.4 接地技術
10.1.5 浮置技術
10.1.6 其他抑製乾擾的措施
10.2 傳感器與微機接口技術
10.2.1 信號預處理
10.2.2 數據采集
10.2.3 ADC接口技術
10.3 自動檢測技術綜閤應用實例——基於AT89C2051和DS18B20的溫度測量係統
10.3.1 數字溫度傳感器DS18B20
10.3.2 AT89C2051單片機
10.3.3 AT89C2051與DS18B20組成的測溫係統
10.3.4 軟件設計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天呐,我剛讀完《中世紀歐洲手工藝復興史》,簡直像是完成瞭一次沉浸式的時光旅行。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細膩入微的細節描繪,作者仿佛是一位潛伏在剋洛維斯王朝工坊裏的考古學傢。他不僅僅關注宏觀的曆史脈絡,更把筆觸聚焦在瞭那些被曆史遺忘的匠人身上——那些製作精美花窗玻璃的玻璃匠,那些日夜不停地在鐵砧上敲打齣優雅武器的鐵匠,甚至還有製作羊皮紙的抄寫員。書中詳盡地描述瞭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工具的演變,從簡單的手工工具到後來的水力驅動裝置,這些技術細節的描述生動且極富畫麵感。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哥特式大教堂建築的章節,作者沒有泛泛而談其宏偉,而是深入剖析瞭拱頂結構、飛扶壁這些關鍵技術如何一步步實現瞭建築的“輕量化”和“嚮上拔高”,這背後蘊含的力學原理和美學追求的完美結閤,令人嘆服。更難得的是,作者引用瞭大量當時的文獻和法典,來佐證手工藝行會內部的等級製度、學徒的培養過程,這些一手資料讓曆史的溫度撲麵而來。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也值得稱贊,那些清晰的木刻圖和復原手繪圖,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讓我感覺自己手中的不再是書本,而是一把把古老的雕刻刀。
評分《東方哲學中“空”的概念演變》這本書,用一種近乎詩意的散文筆調,帶領我領略瞭從古印度到禪宗的綿長思辨之旅。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文本解讀”的極大包容性和創造性。作者沒有試圖給“空”下一個絕對的、唯一的定義,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流動的、在不同思想傢手中被賦予瞭新意的概念。例如,書中對龍樹菩薩的“緣起性空”的論述,不是機械地重復經文,而是通過一係列富有啓發性的對話體案例,展示瞭“空”如何作為一種破除執念的工具而運作。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比較不同哲學流派時的精妙之處,他將道傢的“無”與佛教的“空”進行瞭細緻的對比,揭示瞭前者更偏嚮於一種本體論的描述,而後者則更側重於解脫論的實踐指嚮。這本書的語言有一種獨特的韻律感,讀起來非常舒服,仿佛作者在用一種緩慢而深沉的語調,與你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精神對話。它不需要你背誦晦澀的術語,它引導的是一種內在的體悟和反思。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心境變得開闊瞭許多,對於世間萬物的得失,也多瞭一份超然的淡定。
評分我最近讀完的《二十世紀後半葉的電影濛太奇理論重構》,簡直是為我這個深度影迷量身定做的寶典。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新穎,它沒有采用傳統的按時間順序敘事,而是圍繞著幾個核心的“剪輯母題”來組織章節,比如“非綫性敘事中的時間跳躍”、“主觀視點與客觀剪輯的張力”以及“聲音設計對視覺節奏的重塑”。作者對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等大師的經典片段進行瞭庖丁解牛式的拆解分析,每一個分析都配備瞭詳細的場次描述和剪輯點標注,這讓那些以前隻是模糊感受到的節奏變化,現在變得可以被精確量化和理解。特彆是關於“越位剪輯”(Jump Cut)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心理學影響的章節,簡直是腦洞大開,作者深入探討瞭它如何挑戰觀眾的認知習慣,從而達到一種強烈的疏離效果。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犀利、學術性與批判性並存,它不會簡單地贊美某位導演,而是不斷地追問“為什麼這個剪輯有效”以及“這種效果在當代語境下是否仍然成立”。對於任何想從“看電影”升級到“研究電影語言”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每一次鏡頭切換背後的作者意圖,極大地提升瞭我的電影鑒賞水平。
評分這本關於《量子物理學前沿》的書籍,簡直是一次智力上的極限挑戰,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都被重塑瞭。作者在開篇部分就拋齣瞭一個極其深刻的哲學命題,探討瞭觀察者在量子糾纏現象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這讓我忍不住停下來反復思考瞭很久。書中對薛定諤方程的深入剖析,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公式堆砌,而是結閤瞭最新的實驗數據和前沿理論,比如他對“多世界詮釋”和“退相乾理論”的對比論述,簡直精彩絕倫。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不急不躁的敘事節奏,他似乎總能在我快要被復雜的數學推導繞暈的時候,及時插入一段清晰的類比,將抽象的概念拉迴到我們日常可感的範疇。比如,他用一個極其精妙的比喻解釋瞭量子隧穿效應的概率本質,那畫麵感極強,仿佛我真的能“看”到粒子是如何穿過勢壘的。當然,對於初學者來說,某些章節的專業深度可能稍顯吃力,但我認為正是這種挑戰性,纔讓這本書的價值得以彰顯。它不是用來快速瀏覽的讀物,而是需要你沉下心來,伴隨著咖啡和深夜思考的“精神食糧”。讀罷全書,我對於“真實”的定義都有瞭新的理解,這絕對是近年來我讀過的最富啓發性的科學著作之一,強烈推薦給所有對宇宙終極奧秘抱有好奇心的探求者。
評分我對《極地生態係統與氣候變暖的臨界點》這本書的感受非常復雜,它既讓我感到知識的充盈,又帶來瞭一種深刻的無力感和緊迫感。這本書的學術性非常強,它不是在討論“氣候變化正在發生”,而是極其嚴謹地在分析“我們距離不可逆轉的災難點還有多遠”。作者匯集瞭全球頂尖的冰川學傢、海洋生物學傢和大氣物理學傢的最新研究成果,數據圖錶鋪天蓋地,但敘述邏輯卻異常清晰。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格陵蘭冰蓋融化速率的建模部分,書中展示瞭幾個不同的情景預測,每一個情景的後果都令人不寒而栗,它將抽象的“升溫一度”具象化成瞭沿海城市的淹沒風險和食物鏈的徹底崩潰。書中最具批判性的部分,是對現有國際減排政策有效性的尖銳質疑,作者用無可辯駁的數據鏈條,揭示瞭許多被寄予厚望的“綠色技術”在麵對自然係統的龐大數據慣性時,顯得多麼微不足道。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冷靜、剋製,甚至有些冷峻,正因為如此,它所傳遞齣的警示纔更具震撼力。它不是一本輕鬆的科普讀物,而是一份必須被嚴肅對待的“科學診斷書”,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新聞報道時,對相關數字的敏感度都提高瞭好幾個層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