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抚养、赡养与继承纠纷法律适用指南 编者:陈百顺,张静西,总:莫纪宏 97875162

收养、抚养、赡养与继承纠纷法律适用指南 编者:陈百顺,张静西,总:莫纪宏 9787516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收养
  • 抚养
  • 赡养
  • 继承
  • 法律适用
  • 民法
  • 家庭法
  • 纠纷解决
  • 法律指南
  • 陈百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十翼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
ISBN:9787516213537
商品编码:2952862063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收养、抚养、赡养与继承纠纷法律适用指南

定价:32.00元

售价:23.4元,便宜8.6元,折扣73

作者:编者:陈百顺,张静西,总:莫纪宏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6213537

字数:206千字

页码:19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陈百顺、张静西主编的这本《收养抚养赡养与继承纠纷法律适用指南》的内容是收养、抚养、赡养与继承纠纷处理的有关典型案例剖析。全书采取知识要点、以案释法、法条链接等形式,紧紧围绕普法宣传的重点、法律规定的要点、群众关注的焦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司法实践的难点,结合普法学习、法律运用和司法实践进行全面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法律素质,增强依法维权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收养
1.如何认定收养行为的效力?
2.继父母有亲生子女,是否还能收养继子女?
3.离异夫妻为方便再婚而送养子女后又都要求抚养子女,应当如何处理?
4.未经祖父母同意送养孙子女,其行为是否有效?
5.亲生父母泄露被收养人的收养秘密,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6.未办理收养手续的事实收养关系是否成立?
7.不解除养子女与生父母关系的收养协议是否有效?
8.因生活困难而将子女送养,经济条件好转之后能否要求解除送养协议?
9.将被收养人转给他人收养,能否因生活需要将其领回?
10.外国人已有多个子女,是否还能收养中国小孩?
第二章 抚养
1.单身母亲要求解除非婚生子抚养权,应当如何处理?
2.人工授精的孩子,父亲是否可以拒*抚养?
3.离婚后起诉要求变*子女抚养权,能否获得支持?
4.父母离婚后,不抚养子女的一方是否应对子女造成的侵权损害承担责任?
5.离婚后子女起诉要求提高抚养费支付标准,能否获得支持?
6.因经济困难起诉父亲垫付学费生活费,应当如何处理?
7.母亲被迫与祖父母达成的子女抚养协议能否变*?
8.孙子由母亲抚养,祖父母是否享有探望权?
9.未成年人的母亲尚健在,村委会是否可以指定其他近亲属作为监护人?
10.老人是否可以索要儿子离婚前抚养孙子女的一切费用?
11.夫妻感情不和,能否拒*履行扶养义务?
12.姐姐被人收养后,是否还有扶养未成年同胞妹妹的义务?
第三章 赡养
1.子女们争着赡养父母,应当如何解决?
2.出嫁的女儿是否也有赡养义务?
3.丧偶儿媳是否应当对公婆尽赡养义务?
4.女婿不赡养岳母,能否成为被告?
5.孙子女由祖父母抚养长大,是否对祖父母有赡养义务?
6.老年人再婚,一方子女应否赡养另一方?
7.老年人未婚同居,一方子女应否赡养另一方?
8.离婚后,继父母能否要求继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9.养父母有亲生子女,养子女的赡养义务能否免除?
10.老人收养成年人,能否以养父身份要求养子履行赡养义务?
11.已经解除收养关系,养女应否继续履行赡养义务?
12.已经将儿子“过继”给他人,还能否要求其履行赡养义务?
13.父母未尽抚养义务,子女能否以此拒*赡养父母?
14.子女声明放弃继承权,能否以此拒*赡养老人?
15.子女私下签订赡养协议,是否有效?
16.父母提出“精神赡养”诉求,能否获得支持?
17.子女之间签订赡养义务转让协议,是否合法有效?
18.儿子交通事故身亡,年老父母是否有权索要扶养费?
19.父母有过错,是否可以免除子女的赡养义务?
20.子女给付赡养费数额是否应该采用同一标准?
21.赡养纠纷当事人均为高龄老人,原告起诉当如何处理?
22.拒*赡养老人致其自杀,应当以何罪起诉?
23.长期谩骂老人,是否构成虐待罪?
第四章 财产继承
1.遗产的范围应当如何认定?
2.老人生前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其死亡后法定继承人能否继续主张?
3.父亲去世后,子女是否可以自动取得父亲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资格?
4.遗嘱能否剥夺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5.遗嘱与遗赠扶养协议相互抵触,处理遗产时应当以哪个为准?
6.非为争夺遗产其他继承人,是否丧失继承权?
7.私自篡改遗嘱,是否导致丧失继承权?
8.买断工龄款是否可以作为遗产进行分配?
9.再婚老人是否有权相互继承配偶的遗产?
10.非婚生子女能否继承生父母的遗产?
11.养子女能否同时继承养父母和生父母的遗产?
12.未经配偶同意收养的子女能否继承配偶的遗产?
13.继子女能否同时继承继父母和生父母的遗产?
14.婴儿是否享有继承权?
15.夫妻同时遇难但死亡时间有先后的,遗产如何继承?
16.母亲先于外祖父母去世,外孙子女能否代位继承外祖父母的遗产?
17.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应当适用代位继承还是转继承?
18.继子女的亲生子女是否可以享有代位继承权?
19.受遗赠人先于遗赠人死亡,其子女是否可以代位继承?
20.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对被继承人履行了赡养义务,是否可以继承遗产?
21.老人生前订立两份遗嘱,后立的自书遗嘱能否撤销先立的公证遗嘱?
22.妻子病重丈夫执笔的遗嘱,是代书遗嘱还是共同遗嘱?
23.立遗嘱人的配偶作为代书遗嘱的见证人,该遗嘱是否有效?
24.夫妻立下共同遗嘱后一方又重新设立,其效力如何认定?
25.打印的遗嘱是否合法有效?
26.危急情况下订立口头遗嘱,病情好转后是否继续有效?
27.律师进行代书遗嘱却导致遗嘱无效,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8.病人在病危状态立下公证遗嘱,是否合法有效?
29.公证机构能否撤销遗赠公证书?
30.协议中约定附条件供孩子上学,能否以此为据继承财产?
31.一处房产两次赠与,哪一次合法有效?
32.将遗产赠与“第三者”,是否有效?
33.老人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子女能否继承遗产?
34.国有企业能否与职工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35.法定继承人同时又是代位继承人和转继承人,遗产应如何分配?
36.被继承人未明确表示赠与的财产应否作为遗产继承?
37.债务人因害怕还债而自愿放弃继承权,债权人能否行使撤销权?
38.未成年原告起诉返还遗产时被告提出要求确定原告的监护人,该如何处理?
39.对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应当如何处理?
40.享受过社会救济的城镇居民死亡后,是否应当从其遗产中扣除救济费?
41.公民因医疗事故死亡,所得赔偿金应当如何分割?
42.子女与父母共同居住和翻建的房屋,在父母死后应当如何处理?
43.经公证签订赠与合同的房屋,赠与人是否有权要求受赠人搬出房子?
44.婚前丈夫与他人签订赡养协议,丈夫死后妻子是否应当继续履行?
45.权利人死亡后,法院判决给付的二次手术费、今后护理费是否继续给付?
46.未成年人继承的遗产被瓜分,其成年后能否要求返还?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亲情传承:中国家庭财产分割与传承的法律画卷》 卷一:家庭成员间的财产边界与权属确认 本书第一卷深入剖析了在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和现代社会变迁中,家庭成员之间财产关系的演变及其法律上的界定。我们首先追溯中国古代关于家庭财产的理念,如“父子一体”、“合族而居”,以及这些观念如何影响了早期财产的流转和继承方式。随后,我们聚焦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家法律如何逐步介入家庭财产的管理与分配。 核心内容包括: 婚姻关系中的财产分割:详细阐述了夫妻共同财产、个人财产的界定标准,以及离婚时财产分割的原则、方法和常见争议焦点。我们将分析《民法典》关于夫妻财产制度的具体规定,包括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并结合大量典型案例,说明婚前财产、婚后所得、隐匿转移财产、赠与财产等情形下的法律处理。本部分特别关注新形势下,如一方长期不忠、家庭暴力等因素对财产分割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司法实践的演进,实现更为公平合理的分割。 血缘关系中的财产流转:深入探讨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等血亲之间财产往来的法律规制。这包括基于赠与、买卖、借贷等合同形成的财产转移,以及在家庭内部,父母为子女购房、购车等出资行为的性质认定。我们将分析父母出资是否构成赠与,以及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如何影响财产的分割。特别地,我们将探讨非婚生子女、收养子女的财产权利,以及他们在家族财产继承中的地位。 家庭成员间的共同共有与独立所有:区分不同类型的家庭财产,如家庭共同财产、个人财产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共有财产。本书将明确界定在不同财产形态下,如房产、存款、股票、股权、知识产权等,各个家庭成员的权利边界,以及在发生争议时,如何通过举证来确认各自的份额和所有权。我们将分析在家庭企业、家庭农场等特殊场景下,财产分割的复杂性。 事实收养与法律收养的财产影响:详细梳理中国法律对收养关系的认定与保护,尤其关注事实收养的法律效力及其在财产继承、抚养关系上的法律后果。本书将分析收养协议的效力,以及被收养人与生父母、养父母之间的财产权利义务关系。我们将结合司法实践,解释在收养关系解除或纠纷发生时,如何处理财产分割问题。 卷二:孝道传承与赡养义务的法律实践 第二卷聚焦于在中国社会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孝道”理念,以及其在现代法律体系下的具体体现——赡养义务。本卷旨在阐明赡养义务的法律渊源、具体内容、履行方式以及在发生争议时的法律救济途径。 核心内容包括: 赡养义务的法律渊源与主体:溯源古代“父慈子孝”的伦理观念,并分析《民法典》中关于赡养义务的法律条文。我们将明确规定赡养义务的主体,即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以及配偶之间的扶养义务。同时,本书将探讨在特殊情况下,如丁克家庭、独生子女家庭、重组家庭等,赡养义务的履行方式与法律适用的变化。 赡养义务的内容与范围:详细界定赡养义务的具体内容,包括提供生活所需(衣食住行)、医疗照料、精神慰藉等。我们将区分一般赡养与特殊赡养,如对患病、残疾、年迈父母的特殊照料义务。本书将分析经济能力与赡养标准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和赡养人的经济能力,合理确定赡养的标准与方式。 赡养义务的履行方式与抗辩权:探讨赡养义务的履行方式,包括一次性给付、定期给付、提供居所、代为支付医疗费用等。我们将详细分析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依法拒绝履行赡养义务,例如父母对子女有遗弃、虐待行为,或者子女遭受父母的不法侵害等。本书将重点阐述“可为”和“不可为”的界限,以及相关抗辩权的法律依据与行使条件。 赡养纠纷的解决机制:梳理赡养纠纷的常见原因,如子女之间推诿责任、赡养标准争议、父母对子女赡养不满等。本书将分析通过调解、协商、仲裁以及诉讼等多种途径解决赡养纠纷的策略与技巧。我们将结合典型案例,解析法院在审理赡养案件时,如何平衡各方权益,如何进行证据的审查与认定,以及如何作出合法、公正的判决。 赡养与继承的关联性:探讨赡养义务的履行情况如何影响继承权。我们将详细分析《民法典》关于继承顺序、代位继承、转继承等相关规定,并重点阐述尽赡养义务的继承人是否享有优先继承权,以及不尽赡养义务的继承人可能丧失的继承权。 卷三:财产传承的法律桥梁与未来规划 第三卷将目光投向了财产传承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探讨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实现财产的平稳、有序、合法传承,以达到保障家庭成员生活、实现家族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 核心内容包括: 遗嘱继承:法律效力与订立要件:深入解读《民法典》关于遗嘱的各项规定,包括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效力要求。我们将详细阐述遗嘱订立的必备条件,如遗嘱人的真实意愿、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遗嘱内容的合法性等,并分析无效遗嘱的常见情形及法律后果。本书将提供大量遗嘱订立的实践指导,包括如何清晰明确地表达继承意愿,如何避免法律上的瑕疵,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财产(房产、股权、存款、艺术品等)进行妥善安排。 法定继承:顺序与份额:系统梳理《民法典》关于法定继承的规定,明确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和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法律地位。本书将详细解释在不存在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如何按照法定顺序进行分配,以及同一顺序继承人之间的份额如何确定。我们将分析特殊继承情形,如代位继承、转继承、丧失继承权的情形,以及遗产管理人制度的设立与运作。 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区分遗嘱继承与遗赠,阐明遗赠的法律性质、适用范围以及受遗赠人的权利。本书将重点介绍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特点,包括其双务合同的性质、权利义务的对等性,以及如何通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在生前为自己提供生活保障,同时实现财产的有序传承。我们将分析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以及在发生争议时,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其他财产传承方式:拓展视野,介绍除遗嘱、法定继承等传统方式外的其他财产传承工具,如信托、保险、家族基金等。本书将初步探讨这些金融工具在财产传承中的作用,分析其如何实现财富的隔离、保值、增值,以及如何为家庭成员提供长期的经济保障。我们将适时引入这些现代化的财富管理理念,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传承思路。 财产传承中的风险防范与规划:强调财产传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如遗嘱被撤销、继承人之间发生纠纷、遗产被恶意侵占、税收等。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如进行财产公证、设立遗嘱执行人、通过保险规避风险、合理进行税务筹划等。我们将倡导读者树立前瞻性的财产传承意识,并积极进行长远的家庭财产规划,以确保家族财富的顺利传承与长久发展。 本书力求以严谨的法律分析为基础,辅以丰富的案例解读,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实用、可操作的家庭财产分割、赡养义务履行及财产传承的法律指南。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份关于家庭责任、亲情维系以及财富延续的深度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大部头,我最大的感受是“体系的完备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很多法律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让人难以落地实践,要么就是过于注重实操技巧,而忽略了背后的法理基础。但这本书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构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分析框架,将收养、抚养、赡养和继承这四个看似分散的领域,通过家庭关系这条主线有机地串联起来。特别是在“继承”这一章节,作者对遗嘱自由原则与法定继承顺位的交叉适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引用了大量跨法域的比较案例,这种宏大的视野和扎实的功底,着实令人佩服。我注意到,作者在阐述一些复杂的法律适用冲突时,所使用的语言风格非常精准且富有节奏感,每一个句子似乎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打磨,读起来有一种沉稳的力量感,让人感到信服。对于法律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具价值的工具书,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的深刻理解。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它对“社会背景和司法实践温度”的捕捉。法律条文是冰冷的,但家庭纠纷却是带着体温和眼泪的。这本书成功地将两者结合在了一起。作者在分析赡养问题时,没有停留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字面上,而是结合了当前社会老龄化加剧、家庭结构小型化的现实困境,探讨了“精神赡养”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量化和执行的难题。这种将僵硬的法律条文与鲜活的社会现实进行深度融合的能力,是区分优秀法律著作与一般法律参考书的关键所在。它不回避现实的矛盾,反而直面矛盾,并试图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寻找最符合社会正义的出路。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当前中国家庭法律环境的理解,又提升到了一个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层面,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相互关联、动态演变的体系。

评分

老实说,我原本对手册类的法律书籍抱有一些偏见,认为它们大多是快餐式的、缺乏学术深度的。然而,这本《收养、抚养、赡养与继承纠纷法律适用指南》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学术严谨性完全不输于顶尖的法学专著,但在表达方式上却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是一种高超的平衡术。书中对不同法域之间可能产生的“竞合关系”和“冲突解决路径”的梳理,简直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例如,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收养后的财产继承问题时,作者清晰地列出了几种不同司法观点及其背后的价值取向,并给出了作者倾向的裁判路径建议,这对于一线律师或相关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实战指导。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们不仅仅是知道答案,更能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论。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值得所有关注家庭法领域的人士珍藏。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真是太独特了,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法律书籍的刻板印象。它不仅仅是在罗列条文和判例,更像是在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探讨家庭关系中的那些复杂纠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灰色地带时的那种审慎和平衡感。比如,在谈到“抚养义务”时,书中并没有给出那种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深入剖析了社会变迁下,传统家庭观念与现代法律精神之间的张力。这种细腻的笔触,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停下来深思,这不只是在学习法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关于伦理和责任的对话。书中引用的那些案例,很多都选取得非常精妙,它们不是那种教科书上常见的、一目了然的案例,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感纠葛,让人读起来非常有代入感。对于那些正在经历或即将面对家庭法律事务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盏指路明灯,它教会我们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内,去最大限度地维护亲情与尊严。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体现出一种对读者体验的重视。作为一本厚重的法律指南,很多同类书籍往往在阅读体验上有所欠缺,字体过小、段落过于密集,读一会儿就感到疲惫。但此书的字体字号选择恰到好处,章节之间的留白处理得也很到位,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是长时间的钻研也不会感到强烈的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书中对重要法律术语和关键判决的引用标注做得极其规范和清晰,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无疑提升了整本书的专业度和易用性。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主题的开头部分加入的“历史沿革与立法精神”的简短概述,这使得读者在进入具体法律条文分析之前,就能对该领域的基本脉络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这种“先宏观后微观”的讲解思路,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让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能快速进入状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