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理论与应用
定价:29.00元
作者:游战清,李苏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0-01
ISBN:97871210032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高级形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书主要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具体应用,并列举了大量的应用实例,如动物识别管理、配送中心管理、矿井管理、停车场管理、军事物流运用等。
本书可供广大信息化工作者、物流工作者以及RFID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章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1.1 自动识别技术简介
1.1.1 自动识别技术的基本概念
1.1.2 自动识别技术的种类与特征
1.2 无线射频识别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史
1.2.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概念
1.2.2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历史
1.2.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不同分类方法
1.2.4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
1.2.5 射频识别市场发展
第2章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
2.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2.2 无线射频识别工作的物理学原理
2.2.1 与无线射频相关电磁场基本理论
2.2.2 能量耦合和数据传输
2.3 无线射频识别的数据传输协议与安全性
2.3.1 数据传输协议与方式
2.3.2 数据安全性
2.4 数据完整性
2.4.1 校验方法
2.4.2 干扰与抗干扰
2.4.3 识读率与误码率
2.5 多标签同时识别与系统防冲撞
2.5.1 空分多路法
2.5.2 频分多路法
2.5.3 时分多路法
第3章 无线射频识别的频率标准与技术规范
3.1 RFID标准简介
3.2 无线射频识别的频率标准
3.2.1 频率标准许可
3.2.2 不同的电磁波频段
3.2.3 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频率与应用范围
3.2.4 射频系统工作频段解释
3.2.5 电感耦合射频识别系统的使用频率选择
3.3 无线射频识别的应用行业标准
3.3.1 ISO TC 23/SC 19 WG3应用于动物识别的标准
3.3.2 ISO TC 204应用于道路交通信息学的标准
3.3.3 ISO TC 104应用于集装箱运输的标准
3.3.4 ISO TC 122应用于包装的标准
3.3.5 ISO/IEC JTC 1 SC 31自动识别应用标准
3.3.6 ISO/IEC 18000项目管理的无线射频识别--非接触接口
3.3.7 SC 17/WG 8识别卡非接触式集成电路
3.4 RFID标准体系结构
第4章 读头
4.1 读头
4.1.1 读头的作用
4.1.2 读头的基本构成
4.1.3 读头的指令
4.2 读头的形式
4.2.1 固定式读头
4.2.2 手持机
4.2.3 发卡器
4.3 读头天线
4.3.1 读头天线简介
4.3.2 天线的结构
4.4 读头的发展趋势
第5章 射频电子标签
第6章 RFID应用系统
第7章 RFID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第8章 RFID在动物识别管理中的应用
第9章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矿井管理上的应用
0章 RFID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1章 RFID在军事物流上的应用
2章 运动计时与休闲
3章 RFID在工业中的应用
4章 RFID在门禁管理、防伪与防盗上的应用
附录A RFID常见词语解释
附录B 部分RFID机构、杂志与网站
附录C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厂商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忙着做一个关于智能仓储系统的升级项目,对现有技术的瓶颈感到非常头疼,尤其是在资产跟踪和库存盘点环节,效率低下且错误率居高不下。在同事的强烈推荐下,我才拿起了这本书,没想到它简直就是为我解惑而生的“救星”。书中关于“多标签环境下抗干扰与数据冲突解决策略”那章节,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干货。它不仅详细分析了常见的串扰问题,还列举了不同干扰源(如金属屏蔽、液体吸收)对信号衰减的具体模型,这在实际工程部署中至关重要。我记得书里提到的一种时分多址(TDMA)接入算法的优化方案,通过调整侦听窗口的动态阈值,竟然可以将并发读取的标签数量提升近三成。我立即在项目中使用了一种类似的思想进行了仿真测试,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满足于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和“如何做得更好”,这种深度的剖析和解决问题的导向,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师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次与领域内顶尖专家的深度对话。作者的叙事风格极其严谨,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完全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堆砌的冗余信息。每一段论述,每一个图表,似乎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推敲。我尤其欣赏它在应用案例分析部分的详尽程度。它没有简单地罗列“物流、零售、门禁”这些老生常谈的应用场景,而是深入剖析了在高价值资产追踪和医疗药品全程追溯中的具体实施难点和解决方案。例如,在介绍医院输血管理系统时,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封装材料对标签读取的影响,并给出了在极端无菌环境下标签寿命的预测模型。这种深入到行业垂直领域的细节描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RFID技术远比我原先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妙,它渗透到了社会运行的许多关键节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密的工程学考量。
评分作为一名刚毕业不久,准备投身于物联网(IoT)安全研究的年轻人,我发现市面上很多关于新技术的书籍,往往只关注技术实现层面的光鲜亮丽,却对潜在的安全隐患避而不谈。然而,这本书却给我带来了惊喜。书中专门辟出了一整个章节来探讨RFID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与隐私保护机制。它细致地剖析了诸如“数据嗅探”、“克隆攻击”、“拒绝服务(DoS)”等具体的攻击手段,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密、认证和物理防篡改等多种防御措施。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比特反转攻击”的讲解,不仅清晰地描述了攻击路径,还引用了最新的国际标准草案中提出的应对策略,这种前瞻性和对行业规范的紧密追踪,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积累。对于我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份高质量的安全基线报告,让我能够从一开始就建立起“安全左移”的开发理念,避免未来项目陷入被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的白色字体,立刻就传达出一种专业而又不失现代感的氛围。我当初是在书店里偶然瞥见它的,光是那厚实的纸张和装帧质量,就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而是下了真功夫的学术专著。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翻开扉页,那清晰的排版和合理的章节划分,简直是强迫症读者的福音。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绪论部分对整个技术发展脉络的梳理,那种宏大叙事与微观细节的完美结合,让我这个初涉这个领域的人,一下子就找到了切入点,而不是被一堆晦涩的专业术语直接“劝退”。它没有急于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诸如电磁耦合、反向散射等基本原理,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比如,书中关于不同工作频段(低频、高频、超高频)的特性对比,那种表格化的呈现方式,简洁明了,比起长篇大论的文字描述,效率高了不止一个数量级。可以说,仅仅是前几章的阅读体验,就让我对后续内容的深入学习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入门级权威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后记部分写得非常真诚,作者坦言了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未公开发表的内部研究报告,这解释了为何书中的某些技术细节和工程经验如此贴近实际操作的一线。对于我这个偏爱自学和实践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配套资源也相当给力。虽然我手头的是纸质版,但书中提到的几个关键算法(如CRC校验和标签群组化算法)都有清晰的伪代码展示,这极大地降低了我自己动手编写底层驱动程序的门槛。通过书中的引导,我甚至找到了一些配套的开源仿真工具包,这使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能够快速地在我的电脑上得到验证。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编写风格,让阅读体验非常“充实”,读完一章,你不会有“好像读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记住”的虚无感,而是能明确地感觉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又增加了一个坚实的模块。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搭建系统的书,更是一本培养你系统化思维方式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