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地学空间信息建模与可视化
定价:59.00元
作者:芮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1212926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地学空间信息的建模与可视化有助于帮助用户直观地了解地学信息空间分布,是进行空间信息辅助决策的重要手段。本书系统阐述了地学领域大规模地形、水面及河流、真三维层状地质体和规则体三维场、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天气雷达数据以及地理多维属性信息建模和可视化的理论和方法。本书作者在地学空间信息可视化领域从事过十多年研究工作,本书内容是作者近些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深部探测专项、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等多个国家及企业项目的研究成果,抓住了地学空间信息建模与可视化的难点和要点,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和实用性。本书适用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地理信息系统及其他与地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地学领域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芮,1975年生,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空间信息可视化、基于GIS的应急决策方法、路径优化与资源分配问题等。现为《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杂志编委,中国系统仿真协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校级课程主讲教师,外各种GIS相关主流杂志的审稿专家。近几年,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维空间信息可视化方法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油气专项专题“煤层气地面集输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水专项专题“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三维可视化平台系统研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餐厨垃圾智能收运与调度方法研究”、国家深部探测专项专题“深部探测数据网络三维可视化系统”和北京市重大专项课题“房山张坊地区岩溶发育机理研究”等14项国家纵向项目和5项横向科研项目;参与了国家973项目专题“GIS支持的人类活动条件下区域地下水系统响应”和中国科学院重大战略性先导专项课题“煤田自燃中的碳排放”等8项。2008年获得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6)。已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国际论文三大检索机构检收录的论文达30余篇),编写GIS开发相关教材1部。获得软件著作权12项和国家发明2项(排名第二)。
于雪涛,1984年生,博士,石家庄铁道大学讲师。主要是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研究方向包括GIS在气象学中的应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等。近两年主持了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1项。目前已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被SCI或EI检索论文4篇),参与编写GIS开发相关教材1部。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在城市规划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工作中经常需要处理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例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等,并需要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以便更好地辅助决策。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讲解地学空间信息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的书籍,以提升我的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这本书《地学空间信息建模与可视化》,作者是芮小平,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ISBN 是 9787121292620,这个信息吸引了我。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建立多层次、多尺度的空间信息模型,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可视化方法。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将人口密度数据与地块信息结合,生成热力图;如何将交通流量数据与道路网络结合,展示交通拥堵情况;如何将地质勘察数据与地形模型结合,评估区域的开发适宜性。我更关注的是书中能否介绍一些能够提升可视化效果和交互性的技术,比如如何创建动态可视化图表,如何利用 Web GIS 技术实现在线数据展示和交互,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空间洞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工具,帮助我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清晰、有说服力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
评分作为一名对地理学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充满好奇,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它的构造、演变和蕴含的奥秘。这本书《地学空间信息建模与可视化》,作者芮小平,电子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21292620,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探索的意味。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打开地学世界的钥匙,用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地理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期待书中能有精美的插图和图表,能够清晰地展示地球的内部结构,例如地壳、地幔、地核的层次;能够生动地描绘板块运动如何形成山脉和地震;能够直观地展现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我希望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水文循环、气候变化等复杂的地理现象,并且能通过可视化技术,让我们看到这些现象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的。我不奢求这本书能有多么高深的学术理论,我更希望它能激发我对地理学的热爱,让我能够通过视觉化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地球家园。
评分最近在学习一些关于地球科学的课程,感觉理论知识虽然扎实,但缺少了一些将这些知识“活起来”的方法。这本书《地学空间信息建模与可视化》,作者芮小平,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ISBN 9787121292620,这个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建模与可视化”恰恰是我目前最想弥补的短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将抽象的地理模型转化为具象可视化呈现的系统性方法。例如,当我学习到关于地层结构时,我希望书中能展示如何根据钻孔数据、地震勘探数据等,建立起多层面的地层模型,并将其以三维的形式展示出来,让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不同地层的分布和厚度。当我学习到地表形态时,我希望书中能讲解如何利用 DEM 数据生成逼真的地形模型,并利用不同的渲染技术(如晕渲、纹理映射)来突出地表的起伏和特征。我更关注的是书中能否介绍一些高级的可视化技术,比如如何模拟地质过程的动态演变,如何利用可视化手段来展示空间数据的空间自相关性或时空变异性。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完整的技术框架,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数据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科学意义和艺术美感的可视化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精美,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扎实的感觉。作为一名地学爱好者,我一直对如何将复杂的地理数据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很感兴趣。这本书的标题“地学空间信息建模与可视化”正是我所期待的。翻开目录,我看到了“空间数据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三维可视化技术”等章节,这些都是我非常关注的内容。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如何将遥感影像、地形数据、地质构造图等多种数据源进行整合,并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的技术讲解。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地理知识都是二维的平面图,缺乏立体感,而三维可视化能够极大地增强我们对地理现象的理解,例如山脉的形成、水系的流淌、地层的分布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精美的三维模型得到生动的展示。我希望书中不仅能介绍理论,更能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的案例和技巧,让我能够学以致用,尝试制作自己的地理模型。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涉及到一些前沿的可视化技术,比如AR/VR在地理信息展示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方向。这本书的作者是芮小平,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ISBN号是9787121292620,这些信息都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和质量有了初步的信心。
评分我是一名 GIS 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接触了不少关于空间信息处理和可视化的内容,但总觉得教材上的讲解有些理论化,缺乏实践指导。偶然间看到这本书《地学空间信息建模与可视化》,尤其是作者芮小平的名字,我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电子工业出版社向来以出版高质量的科技图书著称,这本书的 ISBN 号是 9787121292620,这让我更加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空间信息建模的各种方法,包括不同类型的数据结构、数据集成、模型构建的流程等。特别是在可视化方面,我非常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各种可视化技术,例如等值线图、地形晕渲图、三维地形模型、三维地理场景构建等等,并能结合实际案例,展示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有效地传达地理信息。我更看重的是书中能否提供一些实用的软件操作技巧,比如如何使用 ArcGIS、QGIS 等主流 GIS 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如何利用 Python 脚本自动化建模和可视化过程,甚至是如何接触一些更专业的 3D 建模软件,如 CityEngine 等。我认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地学空间信息建模与可视化的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