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模拟电子技术
定价:22.00元
作者:吴荣海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1113445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特点、高职院校电类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对毕业生职业岗位的能力组织编写,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书主要内容有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场效应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功率放大器和直流稳压电源等。每个典型知识点后都配有对应的实训,每个模块知识点后都配有实用性很强的综合实训。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电子类、电气类、通信类和机电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这本《模拟电子技术》的感受是复杂且矛盾的。一方面,它毋庸置疑地包含了大量的、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知识,它的理论基础无可指摘,是学院派的典范。但另一方面,它在如何“传授”这些知识方面,显得过于老派和保守。书中对实验验证和实际动手环节的描述非常简略,几乎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数学推导和理论证明上。例如,书中对欠压锁定电路的分析非常透彻,但我读完后,脑海中浮现的仍然是一串串的符号,而不是一个可以实际搭建并观察其特性的电路模型。这使得这本书在连接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现在的电子设计越来越依赖于仿真软件和快速原型制作,而这本书却似乎停留在对面包板时代的热忱之中。如果作者能增加一些现代EDA工具(如Spice)的截图或操作指导,将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进行对照,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得到极大的提升。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份需要被“翻译”才能投入实际使用的古籍。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反人类友好型”。它不是写给“人”看的,而是写给另一位理论物理学家的。作者似乎认为任何一个拿起这本书的人都对半导体物理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可以极其自信地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且很少给出通俗的解释。比如,当他提到“潘斯-肖克利方程”时,便假设读者已经了然于胸,可以直接进入到用它推导阈值电压的复杂步骤中。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试图从上下文推断出某些缩写词的含义,这极大地分散了我的学习注意力。更让我感到困扰的是,这本书的逻辑推进经常让人感到突兀,仿佛作者在写到某处时突然想起了另一个重要的关联点,然后没有过渡地插入进去,导致阅读流畅性极差。它更像是一个知识点的堆砌,而不是一个精心编排的教学大纲。我需要不断地往回翻阅,试图重建作者脑海中那种高度抽象的知识网络,这种体验,坦白说,非常令人沮丧,让人开始质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走技术路线。
评分这本《模拟电子技术》的书实在是太让我头疼了,感觉就像是掉进了一个由电阻、电容、电感和晶体管构成的迷宫。我本来是带着对电子世界的好奇心来的,想了解一下那些神奇的电路是如何工作的,结果一翻开书,迎接我的是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复杂的波形图。作者似乎很笃定我们这些读者都已经是电子工程领域的专家了,完全没有顾及到初学者的感受。那些关于BJT和MOSFET的深度解析,讲得头头是道,可对于我这种只想知道“这个东西是干嘛的”的门外汉来说,简直是天书。特别是涉及到反馈和稳定性分析那几章,我感觉自己的脑子都要烧起来了,那些反馈回路的闭环增益和相位裕度,看得我眼冒金星。书中的例题虽然详细,但步骤跳跃性太大,很多中间的推导过程一笔带过,留给读者自己去“脑补”,这种“心照不宣”的教学方式真的让人很抓狂。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理解那些看似无关的理论是如何串联起来的,但最终得到的只是更深的困惑。如果这本书能增加一些更形象的比喻或者更贴近实际应用的案例,而不是只盯着理论的完美性,也许会更受欢迎。现在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本给研究生备考的参考资料,而不是一本能激发学习热情的入门读物。
评分说实话,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买了这本《模拟电子技术》,他声称这是理解信号处理的基石。读完前三分之一后,我开始怀疑这位朋友是不是故意想整我。这本书的深度令人敬畏,但也正因为这种深度,导致了阅读体验的极度不连贯。它仿佛是把一整套复杂的知识体系硬生生地切碎,然后用极其密集的文字拼凑在一起。信息的密度太高了,我不得不时常停下来,查阅大量预备知识,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特别是当涉及到频率响应和滤波器的设计时,书中对拉普拉斯变换和复平面分析的运用达到了教科书式的极致,但这对于我这种更偏向于应用层面的学习者来说,造成了巨大的认知负担。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似乎也没有充分考虑读者的疲劳度,大段的纯文字论述占据了版面,缺乏清晰的结构化引导,比如醒目的总结框或者关键公式的高亮。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场智力上的马拉松,让人筋疲力尽,最后甚至会产生一种“我可能不适合干这行”的自我怀疑。它确实“教”给你知识,但过程却是痛苦的自我折磨。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时,原本期待能从中窥见电子世界那精妙的“艺术性”,毕竟模拟电路是所有现代电子设备的心脏。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冰冷的工程手册。它的叙述方式极其严谨、刻板,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仿佛是经过了最严格的逻辑链条审视,缺乏了一丝必要的“人情味”和启发性。比如在讲解运放的理想模型时,虽然数学推导无可挑剔,但对于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理想化”的假设,以及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假设是如何被打破的,着墨不多。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历史的演进,了解是哪位工程师为了解决什么具体问题,才催生了这些电路结构。这本书的图示部分也略显陈旧,很多电路图看起来像是上个世纪的设计风格,对于习惯了现代软件仿真界面的人来说,缺少直观性。当我试图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我的一个小项目中时,发现书上所有的例子都非常“教科书式”,一旦加入现实中的噪声、温漂或者元件的非线性特性,书上的结论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总结来说,它是一本扎实的工具书,但远非一本激发创造力的灵感之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