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CDMA2000-1络技术——ME认证指定参考用书
定价:38.00元
作者:摩托罗拉工程学院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6-01
ISBN:97871210120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 CDMA2000-1X系统。全书共分11章,主要从CDMA网络发展及演进、网络结构、系统提供的业务、无线传输技术、空中接口、核心网、系统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介绍了摩托罗拉公司CDMA200-1X应用案例。
本书内容翔实,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适合于从事电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专业和其他相关专来的教学用书和参考书。
目录
章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概述
1.1 称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1.2 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方式
习题
第2章 CDMA系统的演进变化
2.1 IS-95A
2.2 IS-95B
2.3 CDMA2000-1X
2.4 CDMA2000-1XEV-DO
2.5 CDMA2000-1XEV-DV
习题
第3章 CDMA2000-1络结构
3.1 移动台
3.2 无线网络
3.3 网络交换系统
3.4 操作维护系统
习题
第4章 CDMA2000-1X系统提供的服务
4.1 语音业务
4.2 数据业务
习题
第5章 CDMA2000-1X系统使用的基本技术
5.1 CDMA系统中使用的调制/解调技术
5.2 扩谱技术
5.3 扩频码
5.4 分集技术
5.5 信道编码
习题
第6章 CDMA2000-1X系统的实现
6.1 空中接口
6.2 空中接口的物理信道
6.3 系统状态及状态转移
6.4 功率控制
6.5 切换
习题
第7章 电路域网络交换系统
……
第8章 IP基础
第9章 分组域网络交换系统
0章 CDMA2000-1X系统特性
1章 MOTOROLA CDMA200-1X应用案例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就像一本武功秘籍,深藏不露,每一页都充满了让人醍醐灌顶的奥秘。初拿到时,被厚重的篇幅和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吓了一跳,心想这下可要啃硬骨头了。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并非故意卖弄玄虚,而是将CDMA2000-1x这个复杂的技术体系,如同庖丁解牛般,一层层地剖析开来。从最基础的信道结构、调制解调方式,到复杂的切换机制、系统性能优化,再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内部工作原理,都梳理得井井有条。书中对于各种算法的推导,虽然有时需要反复琢磨,但一旦理解,便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对整个网络的运作有了更深刻的洞察。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讲解核心技术的同时,还穿插了大量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不再是纸上谈兵。那些图表和流程图更是功不可没,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我在迷宫般的网络世界里找到了清晰的指引。坦白说,这本书的难度不小,需要耐心和毅力去啃,但收获绝对是成正比的。它让我对CDMA2000-1x的理解,从“是什么”提升到了“为什么”和“怎么样”,仿佛一夜之间,我看到了网络的灵魂。
评分第五段评价: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技术书籍,不如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循循善诱地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作者的语言风格朴实而精准,没有丝毫的浮夸。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有一种“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感。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技术点的讲解,往往会从最根本的原理出发,一层层剥茧,直到将最核心的机制展现在我面前。比如,在介绍扩频和解扩的原理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公式的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伪码的生成、相关性分析等深层逻辑,让我彻底理解了CDMA技术的核心优势所在。而且,书中对于不同技术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有着极为细致的分析,让我能在一个更宏观的视角下理解整个网络的运作。它教会我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规则,更要理解规则背后的逻辑和设计思想。对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学习和思考技术问题的方法论。它让我明白,在面对复杂的技术挑战时,保持冷静、追溯本源、系统分析,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本书,无疑是我在CDMA2000-1x领域的一次重要精神洗礼。
评分第二段评价: 初次翻阅这本书,我本是带着一种“既然是ME认证参考书,那一定很权威,但也可能枯燥乏味”的预期。然而,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多余了。作者的写作风格相当扎实,没有花哨的辞藻,直击核心。他以一种极为严谨的态度,系统地阐述了CDMA2000-1x的方方面面。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各个子系统的划分和讲解,使得整个庞大的技术体系变得层次分明,易于理解。比如,在讨论功率控制时,作者不仅仅列举了各种控制环路,还详细解释了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以及在不同场景下(如室内、室外、高速移动)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对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原理,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书中涉及的许多规范和标准,都给出了明确的引用,这对于需要进行规范性研究或者实际部署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讲解技术的书,更像是一本指引方向的地图,让我知道在CDMA2000-1x的世界里,哪些是必须关注的基石,哪些是值得深入探索的细节。这本书不是那种能让你快速“学会”什么的书,它更像是让你“理解”的技术百科全书。
评分第三段评价: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回溯CDMA2000-1x技术演进的峥嵘岁月。它不仅仅是关于某个技术标准,更是关于在这个技术框架下,工程师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实现通信的连接与突破。书中对很多关键技术的“前世今生”都有所交代,让我了解了这些技术是如何孕育、发展并最终成熟的。比如,在解释软切换的复杂性时,作者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软切换的实现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移动场景下的优劣势。这种历史的纵深感,让我对CDMA2000-1x不仅仅是停留在当前的认知,更能理解它作为一项重要通信技术的历史地位和技术贡献。我喜欢书中那些并非简单罗列事实,而是带有思考和分析的论述。它引导我思考为什么某些设计会采用这样的方式,背后的权衡是什么,以及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种怎样的最优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了一种技术思维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技术从概念到落地的艰辛历程,也让我对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努力的工程师们充满了敬意。
评分第四段评价: 我拿到这本书时,是抱着一个“搞懂CDMA2000-1x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心态。结果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它并非简单地堆砌技术名词,而是以一种非常具象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落地。书中的很多例子,都贴近实际网络环境,让我能迅速联想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讲解扇区覆盖和邻区设置时,作者用了很多篇幅来分析干扰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参数来优化性能。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这些一线维护人员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不仅解释了“是什么”,更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和“如何去处理”。而且,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合理,每一章的内容都有明确的逻辑联系,前后的呼应做得非常到位。即便我偶尔跳着阅读,也能很快地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部分,并且不至于迷失方向。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对一些关键性能指标的分析,不仅仅是给出了公式,更深入地探讨了影响这些指标的各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手段来改善。这本书让我觉得,CDMA2000-1x不再是一个冰冷的标准,而是一个鲜活的技术体系,充满了可解决的问题和可优化的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