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技术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定价:28.00元
作者:陈梓城 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111089872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在2001年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书分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两部分,共十二章,主要介绍了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功率放大电路,数字电路基础知识,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等内容。书中每章均编有自测题便于自学。与本书配套的有《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
内容提要
本教材为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在2001年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过程中降低了部分教学内容的难度,并增加了一些必需的内容,可供不同专业选用,使之更具先进性、实用性和适应性。本教材篇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介绍了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介绍了反馈电路、振荡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等。第二篇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介绍了数字电路基础知识、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等,并编有实验指导书。模拟电路部分编有电路调试方法,具有实用性。书中每章均编有自测题便于自学。与本书配套的有《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本教材适用于中职三年制电气、电子类专业的教学,也可供机制能源类专业选用。
目录
出版说明第2版前言版前言本书常用符号表绪论 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 节 半导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基础知识 二、二极管的结构、类型、电路符号 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和伏安特性 四、温度对二极管特性的影响 五、二极管主要参数 六、二极管引脚识别及性能简易测试 第二节 特种二极管 一、稳压二极管 二、发光二极管 三、光敏二极管 四、变容二极管简介 五、SMT与微型二极管简介 第三节 二极管整流滤波电路 一、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二、单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 三、电容滤波电路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题 习题第二章 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第三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基础及反馈电路、振荡电路第四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第五章 功率放大电路第六章 直流稳压电源 第二篇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七章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第八章 逻辑门电路第九章 组合逻辑电路第十章 触发器第十一章 时序逻辑电路第十二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附录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教学辅助资源的丰富程度上来评价,这本教材的表现略显单薄。一本优秀的职业技术教材,不应该仅仅依赖于纸质书本本身。我尝试去寻找配套的在线资源,比如官方提供的演示视频、虚拟仿真实验环境或者可供下载的教学PPT,但这些配套支持似乎非常有限,或者至少在我的检索范围内很难找到。在电子技术这样高度依赖实验和动态观察的学科中,静态的文字和图片终究是有局限性的。比如讲解示波器的使用,如果能有一个交互式的仿真软件,让学生可以随意调整信号源的频率和幅度,实时观察波形变化,学习效率会高出很多。如果教材在出版时,能同时提供一个结构化、易于访问的数字资源库,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也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和复习,那么它的整体实用价值将大大增强,而不只是停留在印刷品的范畴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封面采用了偏向于深蓝色的主色调,配上一些电路图的线条作为底纹,看起来确实很有“电子”的味道。内页的纸张质感中规中矩,不是那种特别光滑的铜版纸,但用来阅读和做笔记也足够了。我对教材的排版一直比较挑剔,这本的字体选择比较清晰易读,段落之间的留白处理得也比较得当,至少在长时间阅读时,眼睛不容易感到疲劳。不过,内容上我得说,它在讲解基础概念时,似乎过于依赖图示和流程图,而对背后的物理原理和数学推导着墨不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花额外的时间去琢磨那些符号背后的深层含义。比如在讲解晶体管开关特性时,理论公式铺陈得比较快,没有给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渡,这对于需要打牢根基的读者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理解障碍,感觉就像是直接从山脚跳到了半山腰,中间的攀爬过程被省略了。总体来说,视觉体验不错,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读者自己去挖掘补充。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习题设置,跟正文的难度匹配度上存在一些脱节。正文部分,尤其是在介绍完一个新概念后,紧接着的配套练习题,往往都是非常直接的知识点复述型题目,答案似乎只需要按照书上的定义直接填空或者套用公式即可,缺乏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分析的考察。这使得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而不是真正的思维训练。真正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在解决那些需要融会贯通、需要结合前面好几个章节知识点才能解出的综合题中实现的。如果习题集能多一些“设计一个满足特定条件的简单电路”或者“分析这个电路在特定输入下的输出变化趋势”这类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问题,那么这本教材的价值会立刻提升一个档次。目前来看,习题部分更像是对概念的简单检验,而不是对能力的培养。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教材时,主要目的是想找一本能跟得上目前行业发展速度的入门读物,毕竟现在技术迭代太快了。然而,这本书的案例和实验设计,给我的感觉是有点“时代久远”了。例如,很多实验环节还停留在对分立元件的深入分析上,对于现在主流的集成电路应用和微控制器编程(比如STM32或者Arduino的基础应用)涉及得非常有限。当然,理解基础元件的工作原理是核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如果能加入一些现代电子产品中的常见模块拆解或者仿真实例,会大大增加教材的实用性和吸引力。现在的职业教育,更强调“学以致用”,如果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学生毕业后面对实际工作中的新设备时,可能会感到知识的“代沟”。我期待的是一种能将经典理论与现代技术无缝对接的教材,而不是孤立地讲解那些经典的“黑箱”元件。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对于我这种想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显得有些“点到为止”了。它更像是一个框架性的指导手册,告诉你“是什么”和“怎么做”,但很少深入探讨“为什么会这样”。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关键的电路分析方法,比如叠加定理或者诺顿等效电路的推导过程,书里只是简单地罗列了步骤和结论,并没有花费笔墨去解释这些数学工具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应用场景的限制。我翻阅了好几遍,感觉作者的出发点可能是为了控制篇幅和迎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力求简洁明了。但对于一个有志于未来继续深造或者从事研发工作的学生来说,这种浅尝辄止的讲解方式,最终会成为向上突破的瓶颈。我更希望教材能够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拓展阅读材料或者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逻辑构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