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学Mobile Development Symbian手机开发(附光盘1CD)

例学Mobile Development Symbian手机开发(附光盘1C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东风,刘莉莉著 著
图书标签:
  • Symbian
  • 手机开发
  • 移动开发
  • 例学
  • 编程
  • 技术
  • 计算机
  • 光盘
  • 教程
  • 开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113957
商品编码:2956028590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例学Mobile Development Symbian手机开发(附光盘1CD)

定价:48.00元

作者:孙东风,刘莉莉著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1131139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63kg

编辑推荐


基础知识 特有知识 常用技巧和模块。
  记事本 游戏 聊天程序 下载器 电话簿。
  光盘中包括本书工程源代码和免费常用工具及插件。工程源代码可以直接在开发工具中打开并学习,其涵盖整个工程实例的逻辑,可以直接应用在开发工作中。

内容提要


本书从Symbian平台开发的程序架构、底层原理上深入讲解相关知识点。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熟练掌握J2ME、Android和iPhone平台的开发方法。本书总结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提炼Syrnbian平台开发常见实例,结合自身技巧,细致讲解Symbian平台开发方法。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Symbian开发基础、Symbian OS特有知识、Symbian开发常用技巧和模块、Symbian个人记事本、Symbian连连看游戏、Symbian手机聊天程序、Symbian简单下载器、Symbian蓝牙聊天程序和Symbian电话簿开发等。
  本书是Symbian手机开发人员的参考书之一,适合所有初中级的Symbian OS手机开发人员和相关项目管理人员阅读、参考。同时,本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Symbian智能手机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参考用书。

目录


章 Symbian开发基础
 1.1 Symbian简介
  1.1.1 Symbian基金会
  1.1.2 主流手机操作系统
  1.1.3 SymbianOS的特点
  1.1.4 软件开发包(SDK)版本的选择
  1.1.5 诺基亚手机系列
  1.1.6 S60的SDK版本与对应SymbianOS版本
  1.1.7 特别的SymbianOS9.1 版本
 1.2 搭建Symbian集成开发环境
  1.2.1 搭建集成开发环境的步骤
  1.2.2 不同版本SDK在命令行下的切換
  1.2.3 解决安装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3 SymbianS60应用程序框架简介
  1.3.1 创建S60应用程序必用函数
  1.3.2 AppUi按键处理方法
 1.4 HelloWbrld展示应用程序框架
  1.4.1 Series60应用程序需要包含的文件
  1.4.2 Helloworld程序顺序图
 1.5 HelloWorld程序的资源文件
  1.5.1 资源定义
  1.5.2 包含文件
  1.5.3 HelloWorldBasic.hrh文件
  1.5.4 定义应用程序资源
  1.5.5 菜单栏资源
  1.5.6 自定义CBA
  1.5.7 自定义CBA的注意事项
  1.5.8 只显示左右按键菜单;
 1.6 打包并安装Symbian应用程序
第2章 SymbianOS特有知识
 2.1 SymbianOS中的描述符系统
  2.1.1 描述符概述
  2.1.2 描述符类型
  2.1.3 HBufC堆描述符
  2.1.4 RBuf描述符
  2.1.5 指针描述符与字符串对应关系
  2.1.6 宏
  2.1.7 选择描述符的基本原则
 2.2 异常处理机制
  2.2.1 ANSIC 的标准异常处理
  2.2.2 Symbian的异常处理
  2.2.3 TRAP/TRAPD宏的诸多陷阱
  2.2.4 Symbian0S的异常处理机制
  2.2.5 清除栈与TRAP/rRAPD宏
  2.2.6 清除栈的原理
  2.2.7 异常退出函数
  2.2.8 函数可能发生异常退出的情况
  2.2.9 异常退出函数的错误写法
  2.2.10正确书写异常退出函数的两种方法
 2.3 二阶段构造
  2.3.1 ANSIC 中的构造函数机制
  2.3.2 二阶段构造机制
  2.3.3 二阶段构造关联方法:NewL()和NewLC()
  2.3.4 清除栈通过调用POpAndDestroy()函数销毁对象
 2.4 活动对象(activeobject)
  2.4.1 活动对象和活动对象框架
  2.4.2 AO框架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2.4.3 CActiveSCheduler的调度原则
  2.4.4 使用活动对象注意事项
  2.4.5 Symbian0S中提供的异步函数
  2.4.6 产生信号游离的情况
 2.5 集合类框架
  2.5.1 RArray和RPointerArrav中的常用方法
  2.5.2 使用集合时的内存管理问题
  2.5.3 CArrayFixFlat和CAlTayFixSeg的例子
 2.6 E组件
  2.6.1 E组件概述
  2.6.2 E框架
第3章 Symbian开发常用技巧和模块
 3.1 SymbianOS智能指针
  3.1.1 智能指针概述
  ……
第4章 Symbian个人记事本
第5章 Symbian连连看游戏
第6章 Symbian手机聊天程序
第7章 Symbian简单下载器
第8章 Symbian蓝牙聊天程序
第9章 移植连连看游戏到S60 3rd平台
0章 Symbian通讯录开发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for Embedded Systems: A Comprehensive Guide》 第一章:移动应用开发概览与平台选型 在当今数字时代,移动应用的触角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通讯到专业工作,再到娱乐休闲,无处不在。本章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移动应用开发概览,帮助您理解移动应用开发的本质、演进历程以及核心技术栈。我们将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的普及出发,探讨移动应用如何改变了人机交互模式和信息获取方式。 1.1 移动应用开发的历史与演进 早期移动应用(功能手机时代): 回顾Symbian、J2ME等早期平台,这些平台虽然功能相对基础,但已孕育了早期的移动应用形态,如简单的游戏、通讯录、日历等。我们将简要介绍其技术特点和局限性。 智能手机革命与平台崛起: 重点分析iOS和Android两大主流平台的出现如何彻底颠覆了移动应用开发的格局。探讨其各自的优势、生态系统以及对开发者生态的深远影响。 跨平台开发技术兴起: 介绍React Native、Flutter、Xamarin等跨平台框架的出现,以及它们如何帮助开发者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实现“一次编写,多处运行”的愿景。 未来趋势展望: 预测移动应用开发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5G等新兴技术下的发展方向。 1.2 核心移动应用开发模式 原生应用开发(Native App Development): 深入剖析iOS(Objective-C/Swift)和Android(Java/Kotlin)原生开发的技术细节、性能优势、用户体验一致性以及其开发流程。 混合应用开发(Hybrid App Development): 介绍基于Web技术的混合应用,如Cordova/PhoneGap,分析其开发模式、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跨平台应用开发(Cross-Platform App Development): 详细讲解React Native、Flutter等主流跨平台框架的架构、工作原理、UI渲染机制、原生模块集成以及与原生开发的对比。 1.3 平台选型策略与技术评估 目标用户分析: 如何根据目标用户的设备偏好(iOS vs. Android)、网络环境、设备性能来选择最合适的开发平台。 项目需求评估: 结合项目的功能需求、性能要求、预算限制、开发周期等因素,评估原生开发、混合开发和跨平台开发的优劣。 技术栈选择: 针对不同的开发模式,介绍相应的编程语言、开发工具、SDK和框架。例如,Android的Android Studio、Gradle;iOS的Xcode、Swift Package Manager;跨平台的VS Code、Android Studio/Xcode等。 生态系统与社区支持: 考察不同平台和框架的开发者社区活跃度、文档完善程度、第三方库资源以及长期维护的可能性。 商业模式与变现策略: 探讨在不同平台上的应用商店政策、广告变现、应用内购买、订阅服务等商业模式。 1.4 开发环境搭建与工具链介绍 操作系统要求: Windows、macOS、Linux在不同开发环境下的兼容性。 集成开发环境(IDE): 详述Android Studio(Android)、Xcode(iOS)以及VS Code(跨平台)等主流IDE的功能、配置和使用技巧。 SDK与模拟器/模拟设备: 介绍各平台SDK的安装与配置,以及如何使用模拟器进行初步的功能和界面测试。 版本控制系统: Git及其在移动开发团队协作中的重要性,包括分支管理、代码提交、拉取请求等。 调试与性能分析工具: 介绍Logcat(Android)、Xcode Debugger(iOS)、Chrome DevTools(React Native)等调试工具,以及如何进行性能瓶颈分析和优化。 本章重点在于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让他们能够清晰地理解移动应用开发的世界,并在面对众多平台和技术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第二章: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基础 本章将深入探讨Android平台上的移动应用开发,从最基础的概念到实际的代码编写,帮助读者掌握Android原生应用开发的门道。我们将以Android Studio为主要开发工具,并结合Java或Kotlin语言,引导读者构建自己的第一个Android应用。 2.1 Android架构与核心概念 Android版本与API级别: 理解不同Android版本的特性,以及API级别如何影响应用兼容性。 Android组件模型: Activity: 应用程序的屏幕,用户与应用交互的主要界面。深入讲解Activity的生命周期(onCreate, onStart, onResume, onPause, onStop, onDestroy),状态保存与恢复,以及Activity之间的导航与通信。 Service: 在后台运行的组件,用于执行长时间运行的操作或提供其他应用组件可访问的功能,而无需用户界面。介绍Service的生命周期、启动模式、前台Service以及与Activity的交互。 Broadcast Receiver: 响应系统范围的广播通知,如电池电量低、网络连接改变等。讲解广播的注册、发送与接收机制,以及有序广播和粘性广播。 Content Provider: 管理一个共享的应用数据集,并允许其他应用访问。介绍Content Provider的URI、CRUD操作,以及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Intent: 用于在组件之间传递消息,实现组件的解耦。详细讲解显式Intent和隐式Intent,Intent Filter的匹配规则,以及Bundle数据传递。 AndroidManifest.xml: Android应用的“身份证”,声明组件、权限、硬件特性等。讲解其重要性、常用配置项以及如何进行权限管理。 Context: Android应用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访问应用级资源的接口,如获取字符串、访问文件、启动Activity等。 2.2 UI设计与布局 XML布局文件: Android UI设计的核心,使用XML来描述用户界面的结构和元素。 常见UI控件: TextView, EditText: 显示文本和用户输入。 Button, ImageButton: 触发动作的按钮。 ImageView: 显示图像。 CheckBox, RadioButton, Switch: 提供选择和开关功能。 ProgressBar: 显示操作的进度。 ListView, GridView, RecyclerView: 用于显示大量列表或网格数据的控件,重点介绍RecyclerView的优化与高效使用。 AdapterViewFlipper, ViewPager: 实现页面滑动切换。 布局容器: LinearLayout: 按水平或垂直方向排列子视图。 RelativeLayout: 相对于其他视图来定位子视图。 FrameLayout: 将子视图叠加在一起,常用于实现简单的层叠效果。 ConstraintLayout: 强大的约束布局,能够以灵活的方式创建复杂的UI,并拥有更好的性能。 响应式UI设计: 使用不同的布局和资源(如尺寸限定符、屏幕密度限定符)来适应不同尺寸和密度的屏幕。 Material Design: 遵循Google的设计指南,创建美观、一致且用户体验良好的界面。介绍CardView, FloatingActionButton等Material Design组件。 2.3 数据存储与管理 SharedPreferences: 用于存储少量键值对的简单数据,如用户偏好设置。 Internal/External Storage: 用于存储文件,理解其读写权限和安全性。 SQLite数据库: Android内置的轻量级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结构化数据。讲解SQLiteOpenHelper,SQL语句的执行,以及ContentValues的使用。 Room Persistence Library: Google推荐的SQLite抽象层,简化了SQLite数据库的访问,提高了开发效率和代码安全性。介绍Entity, DAO, Database的定义。 ContentProvider: 如前所述,用于跨应用共享数据。 2.4 网络通信与数据获取 HTTP客户端库: Volley: Google官方推荐的网络库,简化了网络请求,支持请求队列、缓存等。 Retrofit: 一个类型安全的HTTP客户端,将HTTP API映射到Java接口,极大地简化了网络请求的代码。 OkHttp: 一个高效的HTTP客户端,可以作为Retrofit的底层实现。 JSON数据解析: 使用Gson, Jackson等库解析服务器返回的JSON数据。 RESTful API设计与调用: 理解RESTful架构风格,以及如何构建和调用API。 处理网络异常与数据同步: 讲解如何优雅地处理网络错误,以及实现数据的本地缓存和后台同步。 2.5 后台任务与多线程 Thread: Java基础的多线程概念,用于在UI线程之外执行耗时操作。 AsyncTask: 早期用于在后台执行异步任务并更新UI的简便类,但现在不推荐使用。 Handler & Looper: 用于在不同线程之间安全地传递消息和执行任务。 ExecutorService: Java线程池,用于管理线程的创建和复用,提高效率。 WorkManager: 推荐的后台任务处理解决方案,能够保证任务可靠执行,即使应用退出或设备重启。 2.6 权限管理与安全性 Android权限模型: 理解危险权限、普通权限和签名权限。 运行时权限请求: Android 6.0及以上版本强制要求动态申请权限,讲解如何编写代码处理权限请求和用户授权。 数据加密与保护: 简单的本地数据加密方法。 网络通信安全: HTTPS的使用。 2.7 传感器与硬件访问 传感器管理器(SensorManager): 访问各种设备传感器,如加速度计、陀螺仪、光线传感器等。 位置服务(Location Services): 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包括GPS、Wi-Fi、基站定位。 相机访问: 使用Camera API拍照或录像。 蓝牙与Wi-Fi: 实现设备间的通信或连接。 本章将为读者提供构建功能丰富的Android应用的坚实基础,从UI设计到数据管理,再到网络通信和后台任务,涵盖了Android开发的核心领域。 第三章:iOS移动应用开发基础 本章将聚焦于iOS平台上的移动应用开发,介绍使用Swift语言和Xcode开发环境构建高性能、用户体验卓越的iOS应用。我们将从iOS的独特架构和UI框架入手,逐步深入到数据管理、网络通信以及现代iOS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3.1 iOS架构与核心概念 Cocoa Touch框架: iOS应用开发的基础架构,提供了构建用户界面、管理应用生命周期、处理事件等关键功能。 Swift语言: 现代、安全、高性能的编程语言,用于iOS开发。重点介绍Swift的语法特性,如变量、常量、数据类型、控制流、函数、类、结构体、协议、枚举等。 Objective-C: 历史悠久的iOS开发语言,在遗留项目中仍有广泛应用。简要介绍其与Swift的区别和共存方式。 应用程序生命周期: 理解iOS应用的启动、前台运行、后台运行、终止等各个状态,以及如何处理应用状态的切换。 MVC设计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 经典的iOS应用架构模式,讲解Model、View、Controller各自的职责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 UIKit框架: 构建iOS用户界面的核心框架,提供了各种UI控件和视图。 3.2 UI设计与用户界面构建 Storyboards与XIB文件: 使用可视化工具来设计用户界面,通过拖放控件、设置属性来快速构建界面布局。 Xcode Interface Builder: 详细介绍Xcode中Interface Builder的功能,如何连接UI元素与代码。 常用UI控件: UILabel, UITextField, UITextView: 显示文本和用户输入。 UIButton: 触发动作的按钮。 UIImageView: 显示图像。 UISwitch, UISlider, UIStepper: 提供开关、滑动条和步进器等交互元素。 UITableView: 用于显示滚动列表的控件,重点讲解Cell的复用、代理模式和数据源。 UICollectionView: 用于显示更复杂的网格布局,支持流式布局、集合式布局等。 UINavigationController: 管理视图之间的导航,实现栈式切换。 UITabBarController: 管理底部标签栏切换。 Auto Layout: iOS中强大的约束布局系统,用于创建自适应不同屏幕尺寸和方向的UI。讲解约束的创建、优先级、冲突解决。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HIG): 遵循Apple的设计指南,确保应用的界面风格与iOS系统一致,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3.3 数据存储与管理 UserDefaults: 用于存储少量简单的键值对数据,如用户偏好设置。 文件系统: 访问应用程序的沙盒目录,存储和读取文件。 Core Data: Apple提供的强大对象图管理和持久化框架,用于管理应用程序的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存储、检索和版本控制。介绍Managed Object Context, Persistent Store Coordinator, Managed Object Model等核心概念。 Realm Swift: 一个移动数据库,作为Core Data的替代方案,提供了更快的性能和更简洁的API。 Property Lists (PList): 存储基本数据类型(字符串、数字、布尔值、数组、字典)的XML文件。 3.4 网络通信与数据获取 URLSession: Apple提供的现代、强大的网络请求框架,用于进行HTTP/HTTPS请求。 RESTful API调用: 如何使用URLSession与RESTful API进行数据交互。 JSON数据解析: 使用`Codable`协议(Swift 4+)或`JSONSerialization`来解析JSON数据。 AFNetworking / Alamofire: 流行的第三方网络库,简化了网络请求的编写,提供了请求管理、响应处理等功能。 处理网络错误与数据同步: 讲解如何处理网络请求中的各种错误,以及实现数据的本地缓存和后台同步策略。 3.5 异步编程与多线程 Grand Central Dispatch (GCD): Apple提供的并发编程模型,用于管理并发任务,提高应用性能。讲解Dispatch Queue(Serial Queue, Concurrent Queue)、Dispatch Group、Dispatch Semaphore等。 Operations & NSOperationQueue: 另一种并发编程模型,提供更高级的抽象,支持任务依赖、取消等。 Swift Concurrency (async/await): Swift 5.5引入的现代化异步编程模型,极大地简化了异步代码的编写,提高了可读性和安全性。 3.6 权限管理与安全性 Info.plist: 应用程序的配置信息文件,用于声明应用所需的权限,如访问相册、相机、位置信息等。 运行时权限请求: 讲解如何请求用户授权访问敏感资源。 Keychain Services: 用于安全地存储敏感信息,如密码、密钥等。 3.7 常用框架与技术 Core Animation: 用于创建流畅的动画效果。 MapKit: 集成地图功能。 Core Location: 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 AVFoundation: 用于处理音频和视频。 ARKit: 用于构建增强现实体验。 SwiftUI: Apple推出的声明式UI框架,用于构建跨Apple平台的UI。 本章将为读者全面掌握iOS原生应用开发的技能,包括UI构建、数据持久化、网络通信以及并发编程,为他们打开通往App Store的开发之路。 第四章:跨平台移动应用开发实践 本章将深入探讨跨平台移动应用开发的策略与技术,帮助开发者理解如何利用一套代码基础,高效地构建在iOS和Android两大平台上运行的应用。我们将重点介绍React Native和Flutter这两个目前最受欢迎的跨平台框架,并分析其优势、劣势以及适用场景。 4.1 跨平台开发概述与模型 跨平台开发的优势: 代码复用: 一套代码覆盖双平台,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和时间。 开发效率: 统一的开发流程和工具链。 团队协作: 减少不同平台开发人员的招聘和管理成本。 一致性: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跨平台应用的用户体验一致性。 跨平台开发模型: Web技术封装(Hybrid Apps): 使用HTML, CSS, JavaScript等Web技术,通过Cordova/PhoneGap等容器打包成原生应用。分析其优缺点,如性能限制、原生体验折扣。 JavaScript桥接(React Native): 使用JavaScript编写业务逻辑,通过桥接机制调用原生UI组件。 原生UI渲染(Flutter): 使用Dart语言编写应用逻辑和UI描述,Flutter引擎直接将UI渲染到原生画布上。 跨平台开发的挑战: 性能限制: 某些复杂场景下可能不如原生应用。 原生功能集成: 访问特定原生API或硬件功能可能需要额外的开发。 平台差异: 即使是跨平台框架,也需要考虑不同平台的用户习惯和交互细节。 学习曲线: 掌握新的框架和语言。 4.2 React Native开发实战 React Native架构: 理解JavaScript线程、Native线程、UI线程之间的通信机制。 环境搭建: 安装Node.js, npm/yarn, React Native CLI,以及Android Studio/Xcode。 核心概念: 组件(Components): View, Text, Image, Button等基本UI组件,以及如何构建自定义组件。 Props与State: 组件间数据传递和组件内部状态管理。 JSX: JavaScript的语法扩展,用于描述UI结构。 Flexbox布局: React Native推荐的布局方式,用于实现灵活的UI布局。 常用模块与API: Networking: 使用Fetch API或Axios进行网络请求。 Storage: 使用AsyncStorage进行本地数据存储。 Navigation: 使用React Navigation库进行页面导航。 与原生模块集成: 讲解如何编写原生模块,在React Native中调用原生代码,以及反之。 热重载(Hot Reloading)与快速刷新(Fast Refresh): 提高开发效率的调试特性。 调试与性能优化: 使用React Native Debugger, Chrome DevTools等工具进行调试,以及性能调优技巧。 4.3 Flutter开发实战 Flutter架构: 理解Dart虚拟机、Skia图形引擎、Widgets层。 环境搭建: 安装Flutter SDK,配置IDE(VS Code/Android Studio),安装Dart插件。 核心概念: Widgets: Flutter UI的构建块,一切皆Widget。 StatelessWidget与StatefulWidget。 声明式UI: UI由Widget树构成,状态改变时UI自动更新。 Material Design与Cupertino Widgets: Flutter提供了丰富的Material Design和iOS风格的Widget。 布局: Row, Column, Stack, Container等Widget的组合使用。 状态管理: setState: 用于简单组件的状态管理。 Provider: 推荐的状态管理解决方案,简化了InheritedWidget的使用。 Bloc/Cubit, Riverpod: 更复杂的状态管理模式,适用于大型应用。 路由管理: Navigator API,使用命名路由。 常用库与插件: http: 用于网络请求。 shared_preferences: 用于本地数据存储。 dio: 功能更强大的HTTP客户端。 调用原生代码(Platform Channels): 讲解如何通过Method Channel与原生(iOS/Android)代码进行通信。 热重载(Hot Reload)与热重启(Hot Restart): 提高开发效率的调试特性。 调试与性能优化: 使用Flutter DevTools进行性能分析、Widget Inspector等。 4.4 混合应用开发(Cordova/PhoneGap) Cordova/PhoneGap工作原理: 使用WebView渲染Web内容,通过JavaScript Bridge调用原生功能。 插件系统: 扩展原生功能,如访问摄像头、地理位置等。 开发流程: 创建项目、编写Web应用、添加插件、构建原生应用。 适用场景与局限性: 适合内容展示类、简单的工具类应用,对于性能要求高、需要深度集成原生特性的应用则不适合。 4.5 跨平台选型指南 项目需求分析: 明确项目的性能要求、UI复杂程度、对原生功能的需求。 团队技术栈: 考虑团队成员已有的技术背景。 开发成本与周期: 跨平台开发通常能节省成本和时间。 生态系统与社区支持: 框架的活跃度、文档完善程度、第三方库资源。 未来发展趋势: 关注框架的更新迭代和社区发展。 本章旨在帮助读者理解跨平台开发的巨大潜力,并掌握React Native和Flutter这两个主流框架的使用方法,从而能够根据项目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跨平台技术。 第五章:移动应用测试与部署 本章将覆盖移动应用开发的最后但同样至关重要的环节:测试与部署。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测试策略,以确保应用的质量和稳定性,并详细介绍如何将您的应用发布到App Store和Google Play等应用商店。 5.1 移动应用测试策略 单元测试(Unit Testing): 对应用中的最小代码单元(如函数、类)进行测试,确保其独立功能正常。 Android: JUnit, Mockito。 iOS: XCTest, OCMock。 React Native: Jest。 Flutter: Flutter test framework。 集成测试(Integration Testing): 测试多个组件或模块协同工作时的正确性,例如,测试Activity之间的跳转,或Service与UI的交互。 UI测试(UI Testing): 模拟用户交互,测试用户界面的行为和响应。 Android: Espresso, UI Automator。 iOS: XCUITest。 React Native: Detox, Appium。 Flutter: Flutter Integration Tests。 端到端测试(End-to-End Testing): 模拟真实用户场景,从用户界面到后端服务进行全面测试。 性能测试: 评估应用的响应速度、内存占用、CPU使用率等,发现性能瓶颈。 Android: Profiler in Android Studio。 iOS: Instruments in Xcode。 兼容性测试: 在不同设备、不同操作系统版本、不同屏幕尺寸上测试应用的兼容性。 用户验收测试(UAT): 由最终用户或业务代表进行的测试,验证应用是否满足业务需求。 5.2 测试工具与框架介绍 自动化测试框架: Espresso, XCUITest, Detox, Appium, Flutter Driver等。 Mocking框架: Mockito, OCMock等,用于模拟依赖项,隔离被测试代码。 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 Jenkins, GitLab CI, GitHub Actions, CircleCI: 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流程。 Bitrise, Codemagic: 专为移动应用CI/CD设计的平台。 云测试平台: Firebase Test Lab: 在真实设备或模拟器上运行自动化测试。 Sauce Labs, BrowserStack: 提供海量设备和操作系统组合进行测试。 5.3 应用打包与发布流程 Android 应用发布: 签名应用(APK/AAB): 生成签名的APK或Android App Bundle文件。 Google Play Console: 注册开发者账号,配置应用信息(名称、描述、截图、分类),上传APK/AAB,设置价格、发布国家/地区,管理版本。 应用商店优化(ASO): 优化应用名称、关键词、描述和截图,提高应用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 iOS 应用发布: Apple Developer Program: 注册开发者账号。 证书与Provisioning Profiles: 生成和管理分发证书和描述文件。 Xcode Archive: 打包应用为`.ipa`文件。 App Store Connect: 配置应用信息,上传`.ipa`文件,选择发布类型(手动、自动),管理版本和二进制文件。 App Store Review Guidelines: 了解并遵守Apple的审核指南,确保应用能够通过审核。 5.4 应用安全与合规性 数据加密: 加密敏感用户数据。 API安全: 保护API密钥,验证用户身份。 隐私政策: 制定清晰的隐私政策,告知用户数据收集和使用情况。 GDPR/CCPA等法规 compliance: 了解并遵守相关的用户数据保护法规。 代码混淆与加固: 保护应用的知识产权,防止反编译。 5.5 应用性能监控与分析 Firebase Crashlytics: 实时收集和报告应用崩溃信息。 Firebase Analytics: 跟踪用户行为,分析应用使用情况。 Google Play Console/App Store Connect Analytics: 提供应用下载量、用户留存率、收入等关键指标。 第三方性能监控工具: New Relic, Dynatrace等。 5.6 应用更新与版本管理 版本号策略: Semantic Versioning (SemVer) – MAJOR.MINOR.PATCH。 灰度发布(Staged Rollouts): 逐步将新版本发布给一部分用户,观察反馈。 热更新(Hotfix): 针对严重bug快速发布的补丁版本。 用户反馈收集与处理: 通过应用内反馈渠道、应用商店评论等方式收集用户意见,并及时响应。 本章旨在确保读者能够构建出高质量、稳定且易于维护的移动应用,并通过有效的测试和发布流程,将应用成功推向市场,并持续优化用户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给我留下了一种非常“严肃”的印象,它几乎没有使用时下流行的鲜艳色彩或轻松的漫画风格来辅助讲解,通篇都是严谨的黑色文字和逻辑流程图。这无疑增强了其作为技术参考手册的权威性,让读者知道自己正在阅读的是一份严肃的工程资料。我记得有几处关于内存泄漏排查的章节,作者使用了非常清晰的图示来描绘对象引用计数的变化过程,这个部分我个人觉得是全书的亮点之一,它将抽象的内存管理概念具象化了。但这种过于学院派的风格,对于希望通过实践驱动学习的读者来说,可能略显枯燥。每次翻阅它,都需要高度集中的精神力来消化那些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和冗长的技术描述。它更像是一本字典或者百科全书,适合在遇到特定技术难题时进行查阅和印证,而不是适合从头到尾像小说一样津津有味地阅读,毕竟,移动开发的热情,有时候是需要一点点生动和趣味来点燃的,而这本书,在这方面似乎有所保留。

评分

我尝试着利用这本书中关于 Symbian C++ 语言特性的介绍,去理解一些当时很流行的第三方库是如何构建其核心功能的。不得不承认,作者在代码风格的统一性和对平台特性的深刻理解上做得非常出色,书中展示的代码几乎都遵循了当时 Symbian 开发社区推崇的最佳实践。光盘里的源代码文件,我也下载下来,尝试用当时的 IDE 打开运行,体验了几个比较复杂的 UI 控件的自定义过程。但即便如此,这本书依然没能完全解决我在实际项目中所遇到的“非标准”问题。例如,在处理多媒体文件播放时遇到的兼容性中断问题,书中虽然提到了相关的 API,但对于如何在特定机型上规避那些已知的底层 Bug,它没有提供任何“秘籍”或“陷阱提示”。这本书更像是提供了一个完美运行环境下的“理想蓝图”,它教你如何建造一座精美的房子,但当你在真实的工地上发现地基有点不稳固时,它似乎没有提供加固地基的具体“施工窍门”,更多的依赖于读者自身的调试能力和对底层机制的快速反应能力,这对于提升开发效率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直观感受是,它几乎涵盖了 Symbian 开发的方方面面,从最底层的 API 调用到上层用户界面的构建,内容密度极高,简直像是一个知识的压缩包。我尤其欣赏它在特定功能模块上的深入剖析,比如涉及到网络通信和数据库操作的部分,讲解得相当细致,引用了大量的官方规范和内部实现细节,这对于那些追求极致性能和稳定性的项目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然而,这种“全覆盖”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对于初学者极其不友好。当我试图寻找一个针对特定场景的快速解决方案时,我常常需要在厚厚的一本书中跳跃,寻找散落在不同章节的零碎信息,然后自己去拼凑一个完整的实现思路。而且,当时的 Symbian 平台迭代速度很快,书本中的某些技术点,比如特定的 API 版本兼容性问题,可能在我阅读的同时就已经有新的补丁或更新发布了,这种“纸质出版物”的滞后性,在高速发展的移动开发领域里,显得尤为突出,使得书中的“最佳实践”有时需要结合更及时的网络资料来验证其有效性。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它更像是为那些已经有一定 C/C++ 功底,并且志在成为 Symbian 平台“架构师”的资深开发者准备的工具箱。我记得有一部分内容详细剖析了 Symbian UI 框架中控件的生命周期和事件处理机制,那段文字我反复看了好几遍,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确实展现了当时诺基亚系统设计理念的精妙之处。但对于我这种只是想用业余时间开发一个小工具,比如一个简单的日程提醒或者一个音乐播放器界面的“草根”开发者来说,这种深度未免有些杀鸡用牛刀了。书中的代码示例,虽然每一个都对应着一个功能点,但要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可部署的应用程序,中间的“桥梁”部分,这本书并没有提供太多手把手的指导。它更侧重于“这是原理”,而不是“你现在应该这样做”。光盘里的资源我倒是仔细研究了很久,里面的素材和基础模板确实很有价值,但要将这些材料真正“激活”起来,需要的知识储备量,比我想象的要高出好几个数量级。

评分

这套关于 Symbian 开发的书,从我一个初学者带着满腔热情去啃的第一天起,就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我当时对手头的 Nokia E71 充满了好感,总想着能自己折腾出点小玩意儿。翻开这本书,封面印着“例学Mobile Development”,名字听起来就挺实用的,再加上附带的那张光盘,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想马上开始搭建我的第一个开发环境。然而,刚进入前几章,那种面对一堆 C++ 语法和 Symbian 特有的 MMF 框架时的迷茫感就开始袭来。书里对于基础环境配置的描述,我记得非常清楚,步骤繁琐得让人想打退堂鼓,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地对照,生怕漏掉一个路径设置或者一个 SDK 版本不匹配。更别提后面那些关于操作系统内核、线程管理、内存分配的章节,简直像是在阅读一本厚厚的大学教材,我感觉自己像是被直接扔进了一片代码的海洋,而这本书,似乎更像是一本详尽的“航海日志”,记录了作者的航程,但对于我这个刚上船的“水手”来说,如何扬帆起航的指引却显得有些过于理论化和专业化了,对于快速实现一个“Hello World”级别的应用,它提供的直接帮助似乎不如预期中那么立竿见影,更偏向于对底层机制的深度挖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