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大字典
定价:99.80元
作者:魏励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176008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人案头工具书,收录古今中外各类汉字57000多个。天下汉字 尽收其中。
内容提要
《中华大字典》是中国人案头的一部工具书。它规模较大:共收通用字、冷僻字、繁体字、异体字以及旧字形、义未详字等57000多个。凡古今文献、图书资料中出现的各类汉字皆能查出,是当今世界上收字多的汉语字典之一;注音准确:通用字注音符合规范,其他类型汉字注音皆有所本;释义明晰:按照源流引申关系排列义项,例证精当,对古今字义演变、同义字词的差别以及使用习惯等予以辨析或提示;检索方便:正文字头按照读音次序排列,音未详字、汉字笔画或部件按部首排列放在附录中,并附有部首索引、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一言以概之:天下汉字,尽收其中。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编纂理念似乎非常注重“实用性与学术性的平衡”。我注意到,它在解释完一个复杂词汇的本义和引申义之后,通常会附带一个“辨析”小栏目,专门将这个词与形近、音近但意义相去甚远的词汇进行对比。比如,它将“踌躇”和“彷徨”放在一起,详细阐述了两者在动作幅度、心理状态上的微妙区别,这种对比分析极大地避免了学习者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产生语义上的混淆。这种主动设置的辨析环节,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引导式学习”的思维,它不只是冷冰冰地告知你“是什么”,更积极地告诉你“不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不是”。这种前瞻性的服务,让它在面对海量同类产品时,立刻脱颖而出,显示出它在知识组织和传授方法上的高明之处。它不仅是资料库,更是一个高水平的语言导师。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文字爱好者,我通常会带着一种挑剔的眼光去审视这类参考资料,但这本书在语音学方面的处理让我刮目相看。它对多音字的标注尤其细致入微,不仅区分了“x”音和“y”音,甚至连在特定词组中可能出现的轻声或变调都有所提示,这在一般的字典中是很少见的。此外,它对某些词汇的“读音历史”也进行了探讨,比如某个字在宋代和明代的读音差异,虽然这些信息对于日常交流来说可能略显深奥,但对于研究汉语音韵变迁的人来说,无疑是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带有复杂声调标记的词条,那些符号的使用规范和一致性达到了教科书级别,没有任何含糊不清之处。这本书无疑超越了“查阅工具”的定义,它更像是一部微型的汉语音韵学史籍,让人在查询一个简单发音时,也能不经意间接受到一次系统的语音学熏陶。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封面那种典雅的深红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初见时便让人心生敬畏,仿佛握住了一块沉甸甸的文化瑰宝。内页的纸张质感也令人赞叹,那种温润而不反光的米黄色纸张,不仅保护了视力,更增添了一种古籍的韵味。排版布局是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每一页的字距、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密而不塞,疏而不散。特别是那些生僻字的注音和解释部分,字体清晰锐利,即便是很小的符号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需要长时间查阅工具书的人来说,是极大的便利。我甚至花了好长时间研究了它的目录结构,编排逻辑清晰流畅,检索系统设计得极为人性化,从部首到笔画,再到拼音索引,几乎覆盖了所有可能的查询路径,这绝不是简单地堆砌字词,而是倾注了编纂者对使用者习惯的深刻洞察。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原本枯燥的查字典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试图去理解这本书的收录标准和释义的深度。它展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权威性,不仅仅是收录了当代常用词汇,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被时间冲刷得几近失传的古词老用法。例如,对于某个古代官职的解释,它不仅给出了现代汉语的对应,还细致地追溯了其在不同朝代的演变和职权范围,这种层层递进的解析,远超一般工具书的范畴。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例句选择极其精妙,并非简单地堆砌教科书式的句子,而是引用的都是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片段,并且清晰地标注了出处,这使得学习者在理解词义的同时,还能领略到原著的语境和美感。阅读这些例句时,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真切地感受到了词语在特定历史场景下的生命力。这种深度挖掘和文化溯源的工作量,绝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足以见得背后研究团队的扎实学识和严谨态度。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修订和更新工作显然投入了巨大的心力。尽管作为一本基础工具书,其核心内容相对稳定,但我在查阅一些近年来出现频率极高的网络新词或专业术语的变体时,惊喜地发现它们已经被谨慎地纳入了补充部分。而且,这些新词的解释并没有敷衍了事,而是清晰地界定了其使用的语境和流行程度,用词审慎,避免了对学术严谨性的损害。例如,对某个新兴科技名词的解释,它没有盲目跟风,而是首先给出了其规范的、官方的定义,然后再补充说明其在民间传播时的略微变形的用法。这种对时代脉搏的敏锐捕捉,同时又坚守学术底线的能力,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它成功地在“坚守传统”与“拥抱变化”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确保了这本书的生命力和长久价值,让持有者感到这是一项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投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