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设计原理 张晓林 9787040245585

数字电视设计原理 张晓林 978704024558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晓林 著
图书标签:
  • 数字电视
  • 电视技术
  • 数字通信
  • 信号处理
  • 视频技术
  • 媒体技术
  • 电子工程
  • 通信工程
  • 张晓林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245585
商品编码:2958255201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视设计原理

定价:35.00元

作者:张晓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0402455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数字电视设计原理:从信号传输到终端显示》 作者: 张晓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040245585 图书简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数字电视以其卓越的画质、丰富的内容和交互式的体验,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最初的模拟信号到如今高清、4K、8K乃至HDR的数字视听盛宴,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深刻地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本书《数字电视设计原理》正是围绕这一核心技术,由资深专家张晓林先生倾力打造,为读者系统、深入地解析数字电视的方方面面。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技术名词,而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清晰的逻辑结构,带领读者走进数字电视的“幕后世界”,理解其背后的设计理念、核心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内容梗概 本书内容涵盖了数字电视设计的完整产业链条,从信号的产生、编码、传输,到电视终端的接收、解码、显示,再到内容制作、标准规范等多个维度,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数字电视信号基础与编码压缩 本部分是理解数字电视的关键起点。张晓林先生首先从数字信号的基本概念讲起,阐述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本质区别,以及数字信号在抗干扰、信息存储和传输等方面的优势。随后,深入剖析了数字电视的核心技术——视频和音频的编码压缩。 视频编码: 读者将了解到,为了在有限的带宽内传输高质量的视频信号,必须进行高效的编码压缩。本书详细介绍了MPEG系列标准(MPEG-2, MPEG-4, H.264/AVC, H.265/HEVC)的发展历程和核心技术原理。重点解析了帧内预测、帧间预测、变换编码(如DCT)、量化以及熵编码等关键环节。对于编码效率的提升、码率控制策略、以及不同编码标准的优劣势,都有详实的论述。例如,对于H.264/AVC,本书会深入讲解其引入的宏块划分、多模式预测、环路滤波等技术,为何能实现比MPEG-2更高的压缩比。对于H.265/HEVC,则会探讨其引入的更加灵活的编码单元(CU)、预测单元(PU)、变换单元(TU)结构,以及更先进的帧间预测模式和滤波技术,以支持更高分辨率和更高帧率的视频传输。 音频编码: 同样,本书也深入探讨了音频编码技术,包括PCM、MP3、AAC等主流音频编码格式的原理。重点关注其如何通过心理声学模型去除人耳不易察觉的声音信息,从而实现高压缩比的同时保持良好的音质。对于多声道音频(如Dolby Digital, DTS)的设计原理,本书也会有所涉及。 第二部分:数字电视传输系统 有了高效的编码,如何将这些数字信号可靠地传输到千家万户,是数字电视设计的另一大挑战。本部分将系统介绍数字电视的传输架构。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 详细讲解了DVB-T/T2、ATSC等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这包括了信道编码(如卷积码、LDPC码、BCH码)、交织技术(以对抗突发性传输错误)、调制技术(如QAM、OFDM)等。特别是OFDM技术,本书会详细解析其将数据分成多个并行子载波传输的原理,以及其在抑制多径干扰方面的优势,这对于地面无线传输尤为重要。 卫星数字电视传输: 介绍了DVB-S/S2标准,以及卫星传输的特点,包括大范围覆盖、高带宽等。对于卫星传输中的调制解调、纠错编码等技术也会进行阐述。 有线数字电视传输: 探讨了DVB-C/C2等有线传输标准,以及在有线网络中如何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IPTV(网络电视)传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IPTV已成为数字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介绍IPTV的基本架构,包括流媒体传输协议(如RTSP, RTP, RTCP),以及IP网络中的QoS(服务质量)保障技术,以确保流畅的视频播放体验。 第三部分:数字电视接收终端设计 当数字信号经过传输到达用户家中,就需要一台数字电视接收终端来将其还原成我们所见的影音画面。本部分将聚焦于电视机内部的设计。 前端接收与解调: 详细阐述了电视机接收前端的组成,包括射频调谐器、解调器等。如何从复杂的无线或有线信号中精准地提取出所需的数字数据流。 信道解码与解交织: 接收到的数字信号往往会受到传输损耗,信道解码和解交织技术在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用于恢复原始的传输数据。 解复用与解析: 数字电视信号中通常包含视频、音频、数据等多种信息流,解复用器负责将这些信息流分离出来。本书将介绍PSI/SI(节目特定信息/服务信息)的解析,以便电视机能够识别并选择不同的频道和节目。 视频解码: 这是电视机最核心的功能之一。本书将深入讲解各种视频编码标准的解码流程,包括熵解码、逆量化、逆变换、运动补偿等,将压缩后的数据还原成原始的视频帧。 音频解码: 类似地,音频解码器负责将压缩后的音频数据还原成可听的声音信号。 图像处理与显示: 接收到的视频信号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图像处理,如去隔行、色彩空间转换、亮度/对比度/色彩调整、降噪等,最终通过显示面板(如LCD、OLED)呈现给观众。本书将探讨这些图像处理技术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方法,以及不同显示技术的特点。 第四部分:数字电视标准与内容生态 数字电视的成功离不开统一的标准和繁荣的内容生态。 国际与国内标准: 详细介绍了DVB(欧洲)、ATSC(北美)、ISDB(日本)等主要数字电视标准体系,以及中国的DTMB(地面)等标准。本书会分析这些标准在技术选择、规范制定上的异同,以及其在不同地区的推广应用情况。 内容制作与分发: 简要探讨了高清内容制作流程、HDR(高动态范围)技术在内容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内容分发网络(CDN)在IPTV内容传输中的作用。 交互式电视与智能电视: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正朝着更加智能和交互的方向演进。本书将介绍EPG(电子节目指南)、OTT(Over-The-Top)服务、以及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如Android TV, WebOS)的基本设计原理和发展趋势。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不仅讲解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还结合了实际的设计案例和工程经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全书按照数字电视信号传输和处理的流程进行组织,条理清晰,层层递进,便于读者系统学习。 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作者以其丰富的教学和工程经验,将复杂的数字电视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阐释,即使是非专业读者也能有所收获。 前瞻性: 本书不仅关注当前主流的数字电视技术,还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如8K电视、HDR、AI在电视领域的应用等进行了展望。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数字电视、音视频编解码、通信传输、嵌入式系统等领域的研发工程师、技术人员。同时,对数字电视技术感兴趣的爱好者,也能从本书中获得丰富的知识。 结语 《数字电视设计原理》是一部系统、全面、深入的数字电视技术专著。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数字电视从信号源到最终呈现的整个复杂流程,掌握核心技术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为未来数字电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本值得您收藏和研读的经典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非常专业和现代的感觉,封面上“数字电视设计原理”几个大字印刷清晰,下方是作者张晓林的名字,给人一种严谨治学的印象。isbn号9787040245585也十分醒目,表明了其正规出版物的身份。初拿到书时,它厚实的分量就预示着内容的充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充满期待。书本的装帧质量也很好,纸张的触感舒适,印刷清晰,没有错别字和模糊的现象,这对于一本技术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翻开扉页,作者的序言更是直观地表达了编写本书的初衷和对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深刻洞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对读者的责任感。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序言中并没有回避数字电视技术日新月异的挑战,反而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鼓励读者跟随技术进步的步伐,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对阅读这本书充满了信心,相信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数字电视技术前沿的大门,帮助我理解这项复杂而迷人的技术背后的核心原理和发展趋势。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讲解技术原理时,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图表、流程图以及实际案例分析,这些辅助材料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直观性和可读性。例如,在讲解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架构时,作者提供了一张详细的系统框图,清晰地展示了从节目制作到用户接收的各个环节,每个模块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一目了然。此外,书中还引用了一些国内外著名的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这对于我理解这些标准的内涵和应用具有极大的帮助。作者在论述某个技术点时,常常会追溯其背后的数学模型或物理原理,但同时又能及时拉回到实际工程应用层面,解释该原理如何指导工程设计。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精深的理论知识,又能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落地应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对于我这样希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对未来数字电视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探讨。作者并没有将重点仅仅放在已有的技术上,而是花费了相当的篇幅去展望数字电视在高清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演进。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4K/8K超高清电视、HDR(高动态范围)技术、以及电视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章节。作者在分析这些未来技术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它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了实现这些技术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潜在的应用前景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例如,在讨论HDR技术时,作者详细介绍了其背后的色域扩展、亮度提升等关键技术,并分析了它如何能够极大地提升观看体验。这种具有前瞻性和深度的分析,让我不仅仅局限于理解现有技术,更能对未来数字电视行业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对于我在相关领域进行职业规划或者科研探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本书的语言风格十分严谨而又不失清晰,作者避免了过多的技术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来阐述复杂的概念。即便是一些高深的理论,作者也会通过类比或者举例的方式来辅助理解,让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有所收获。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时,会进行详细的区分和解释,例如在讲解不同类型的数字电视调制技术时,作者会逐一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帮助读者建立清晰的认知。而且,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严谨态度也令人印象深刻,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技术观点,他会引用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权威资料来佐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在排版方面,书籍的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会产生视觉疲劳。书中的插图和表格设计也十分用心,清晰地展示了各种技术参数和数据,为理解内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整体的阅读体验非常好,能够让人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安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章的标题都经过精心设计,既概括了该章节的核心内容,又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例如,第一章关于“数字电视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技术突破、市场演变以及关键人物的介绍,勾勒出一幅数字电视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模糊到清晰的宏伟画卷。第二章“数字电视信号的编码与传输原理”,在讲解过程中,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MPEG标准、DVB标准等一系列复杂的编码技术,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示,将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易于理解。第三章“数字电视接收与解码技术”,则详细阐述了调谐、解调、视频和音频解码等关键环节,让我明白了电视信号如何从空气中被捕获并转化为我们眼前生动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数字电视的互联互通、智能电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内容不仅巩固了我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更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数字电视技术在未来生活中的无限可能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