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实现及应用(第2版)

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实现及应用(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西全,丁玉美,阔永红 著
图书标签:
  • 数字信号处理
  • 信号处理
  • DSP
  • 通信工程
  • 电子工程
  • 算法
  • MATLAB
  • 图像处理
  • 滤波
  • 傅里叶变换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07641
商品编码:2959369562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实现及应用(第2版)

定价:35.00元

作者:高西全,丁玉美,阔永红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1211076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算法及其软硬件实现方法。主要讲述时域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时域、频域的分析方法。重点介绍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数字滤波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介绍模拟信号数字处理原理与方法、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高效实现方法,数字信号处理的典型应用。
结合各章的内容,介绍相应的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函数,并给出用MATLAB阐述问题和求解计算问题的程序。各章中安排了丰富的例题、习题和上机题。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和相近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
0.1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内容
0.2 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方法
0.3 数字信号处理的主要优点
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
1.1 引言
1.2 模拟信号、时域离散信号和数字信号
  1.2.1 时域离散信号和数字信号
  1.2.2 时域离散信号的表示方法
  1.2.3 常用时域离散信号
1.3 时域离散系统
  1.3.1 线性时不变时域离散系统
  1.3.2 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
  1.3.3 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
1.4 时域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法——线性常系
  数差分方程
  1.4.1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1.4.2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递推解法
  1.4.3 用MATLAB求解差分方程
  1.4.4 应用举例——滑动平均滤波器
习题与上机题
第2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2.1 引言
2.2 时域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2.1 时域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2.2.2 周期信号的离散傅里叶级数
  2.2.3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2.4 时域离散信号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2.3 时域离散信号的Z变换
  2.3.1 时域离散信号Z变换的定义及其与傅里
    叶变换的关系
  2.3.2 Z变换的收敛域与序列特性之间的关系
  2.3.3 逆Z变换
  2.3.4 Z变换的性质和定理
2.4 利用Z变换对信号和系统进行分析
  2.4.1 系统的传输函数和系统函数
  2.4.2 根据系统函数的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因
    果性和稳定性
  2.4.3 用Z变换求解系统的输出响应
  2.4.4 系统稳定性的测定及稳定时间的计算
  2.4.5 根据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
    频率特性
习题与上机题
第3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及其快速算法(FFT)
3.1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3.1.1 DFT定义
  3.1.2 DFT与ZT、FT、DFS的关系
  3.1.3 DFT的矩阵表示
  3.1.4 用MATLAB计算序列的DFT
3.2 DFT的主要性质
3.3 频域采样
3.4 DFT的快速算法——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3.4.1 直接计算DFT的特点及减少运算量的基本途径
  3.4.2 基2 FFT算法
3.5 DFT(FFT)应用举例
  3.5.1 用DFT(FFT)计算两个有限长序列的
    线性卷积
  3.5.2 用DFT计算有限长序列与无限长序列的
    线性卷积(85)
  3.5.3 用DFT对序列进行谱分析
习题与上机题
第4章 模拟信号数字处理
4.1 模拟信号数字处理原理方框图
4.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
  4.2.1 时域采样定理
  4.2.2 带通信号的采样
  4.2.3 A/D变换器
  4.2.4 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4.3 对数字信号处理部分的设计考虑
4.4 线性模拟系统的数字模拟
4.5 模拟信号的频谱分析
  4.5.1 公式推导及参数选择
  4.5.2 用DFT(FFT)对模拟信号进行谱分析的误差
  4.5.3 用DFT(FFT)对周期信号进行谱分析
习题与上机题
第5章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及一些特殊滤波器
5.1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5.2 理想数字滤波器
  5.2.1 理想数字滤波器的特点及分类
  5.2.2 理想滤波器的近似实现
5.3 简单滤波器的设计
  5.3.1 一阶数字滤波器
  5.3.2 二阶数字滤波器
  5.3.3 低通到高通的简单变换
5.4 数字谐振器
5.5 数字陷波器
5.6 全通滤波器
5.7 小相位滤波器
5.8 梳状滤波器
5.9 正弦波发生器
习题与上机题
第6章 IIR数字滤波器(IIRDF)设计
6.1 模拟滤波器设计
  6.1.1 模拟滤波器设计指标
  6.1.2 巴特沃思模拟低通滤波器设计
  6.1.3 切比雪夫(Chebyshev)滤波器设计
  6.1.4 椭圆滤波器
  6.1.5 贝塞尔(Bessel)滤波器设计
  6.1.6 用MATLAB设计模拟滤波器
  6.1.7 五种类型模拟滤波器的比较
  6.1.8 频率变换与高通、带通及带阻滤波器设计
6.2 IIR数字滤波器设计
  6.2.1 用脉冲响应不变法设计IIRDF
  6.2.2 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DF
  6.2.3 高通、带通和带阻IIRDF
  6.2.4 IIRDF的频率变换
习题与上机题
第7章 FIR数字滤波器(FIRDF)设计
7.1 线性相位FIRDF及其特点
7.2 用窗函数法设计FIRDF
  7.2.1 用窗函数法设计FIRDF的基本方法
  7.2.2 窗函数法的设计性能分析
  7.2.3 典型窗函数介绍
  7.2.4 用窗函数法设计FIRDF的步骤及
    MATLAB设计函数(192)
7.3 利用频率采样法设计FIRDF
  7.3.1 频率采样设计法的基本概念
  7.3.2 设计线性相位特性FIRDF时,频域
    采样H (k)的设置原则
  7.3.3 逼近误差及改进措施
7.4 利用等波纹佳逼近法设计FIRDF
  7.4.1 等波纹佳逼近法的基本思想
  7.4.2 remez和remezord函数介绍
  7.4.3 FIR希尔伯特变换器和FIR数字微分器设计
7.5 FIRDF与IIRDF的比较
习题与上机题
第8章 时域离散系统的实现
8.1 引言
8.2 FIR网络结构
  8.2.1 FIR直接型结构和级联型结构
  8.2.2 线性相位结构
  8.2.3 FIR频率采样结构
  8.2.4 快速卷积法
8.3 IIR网络结构
  8.3.1 IIR直接型网络结构
  8.3.2 IIR级联型网络结构
  8.3.3 IIR并联型网络结构
  8.3.4 转置型网络结构
8.4 格型网络结构
  8.4.1 全零点格型网络结构
  8.4.2 全极点格型网络结构
8.5 用软件实现各种网络结构
8.6 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量化效应
  8.6.1 量化及量化误差
  8.6.2 A/D变换器中的量化效应
  8.6.3 系数量化效应
  8.6.4 运算中的量化效应
8.7 滤波器设计与分析工具
习题与上机题
第9章 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
9.1 引言
9.2 整数因子抽取
9.3 整数因子内插
9.4 按有理数因子I/D的采样率转换
9.5 采样率转换滤波器的高效实现方法
  9.5.1 直接型FIR滤波器结构
  9.5.2 多相滤波器结构
9.6 采样率转换系统的多级实现
9.7 采样率转换器的MATLAB实现
9.8 采样率转换在数字语音系统中的应用
  9.8.1 数字语音系统中的信号采样过程及
    其存在的问题
  9.8.2 数字语音系统中改进的A/D转换方案
  9.8.3 接收端D/A转换器的改进方案
习题与上机题
0章 数字信号处理应用举例
10.1 引言
10.2 数字信号处理在双音多频拨号系统中的应用
10.3 数字信号处理在音乐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10.3.1 时域处理
   10.3.2 频域处理
附录A 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函数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现代通信系统: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现代通信系统知识体系,涵盖从基本信号理论到高级编码技术,再到实际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各个环节。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深入剖析各类通信技术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原理,更注重引导读者理解这些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部署、优化与面临的挑战。本书适用于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通信研发、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第一篇:通信系统基础 第一章:信号与系统回顾: 本章首先回顾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信号与系统理论基础。我们将深入探讨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方法,包括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冲激信号、指数信号等。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作为分析信号频谱的强大工具,将得到详细阐述,重点关注其在信号分解、频谱分析和系统响应预测方面的作用。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将作为傅里叶变换在处理不稳定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时的重要补充,介绍其收敛域的概念及其在系统稳定性分析和系统函数求解中的应用。系统模型方面,我们将介绍线性时不变(LTI)系统的概念,以及卷积积分和卷积和作为描述LTI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工具。此外,还包括抽样定理的原理,解释了连续信号如何被离散化而不失真地表示,为后续的数字信号处理奠定基础。本章的重点在于建立扎实的信号与系统分析框架,为理解后续章节的通信原理提供必要的前置知识。 第二章:通信的本质与基本模型: 本章将深入探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我们将从信息论的视角出发,阐述信息、熵、信道容量等核心概念,理解信息传输的理论极限。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通用的通信系统模型,包括信源、信宿、调制器、解调器、信道、噪声源等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信源编码,我们将讨论其目的在于消除信源的统计冗余,提高传输效率,介绍信源编码的几种基本方法,如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及其在数据压缩中的应用。对于信道编码,本章将侧重于其在对抗信道噪声、提高传输可靠性方面的作用,引入线性分组码、循环码等基本编码体制,并讨论它们如何通过引入冗余比特来检测和纠正错误。此外,还将介绍纠错码的基本原理,如海明码,以及它们在实际通信中的应用场景。本章旨在为读者构建起对通信系统整体运作流程的宏观认识,理解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环节及其面临的挑战。 第二篇: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 第三章:基带传输与脉冲编码调制(PCM): 本章聚焦于数字信号在时域上的表示和传输。我们将详细介绍脉冲编码调制(PCM)的三个基本过程:抽样、量化和编码。在抽样方面,将重温抽样定理,并讨论过抽样、欠抽样及其对信号保真度的影响。量化是PCM的核心环节,我们将深入分析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如μ-law和A-law编码)的原理,以及量化误差的产生及其对信噪比的影响。编码部分将介绍如何将量化后的抽样值转换为二进制码字。此外,本章还将探讨基带传输的常用波形,如矩形脉冲、升余弦脉冲等,并分析它们的频谱特性和码间串扰问题。最后,我们将介绍眼图的概念,作为评估基带信号质量和码间串扰的重要工具。 第四章:带通数字调制技术: 本章将深入探讨将数字基带信号转换到高频载波上传输的带通调制技术。我们将系统介绍幅键控(ASK)、频键控(FSK)、相键控(PSK)等基本调制方式。对于每种调制方式,都将详细分析其调制原理、星座图表示、功率谱密度以及在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率性能。特别是相移键控(PSK),我们将重点介绍差分相移键控(DPSK)及其在简化接收端相位同步方面的优势。随后,本章将引入更高级的调制技术,如正交幅度调制(QAM),它通过结合幅度和相位变化来提高频谱利用率,并将详细介绍QAM的原理、星座图设计以及其在现代高速数据传输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还将讨论一些特殊的调制和编码相结合的技术,如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及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优越性能。 第五章:同步技术: 同步是数字通信系统实现可靠接收的关键环节。本章将深入探讨三种主要的同步技术:载波同步、定时同步和码同步。载波同步的目标是使接收端的本地载波与传输端的载波在频率和相位上保持一致,我们将介绍几种经典的载波同步方法,如科斯塔斯环(Costas Loop)和PLL(锁相环)的应用。定时同步则旨在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恢复出最佳的抽样时刻,以最大程度地减小码间串扰,我们将探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定时恢复算法,以及其在不同调制方式下的性能表现。码同步(或称位同步)则是在接收端确定每个码元的起始和结束点。本章将详细分析各种同步技术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实现细节。 第六章:接收机设计与最佳接收: 本章将聚焦于数字通信接收机的设计原理和最佳接收准则。我们将从贝叶斯决策理论出发,推导出最小错误概率的判决准则,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最大似然(ML)检测器和最大后验概率(MAP)检测器的基本原理。对于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我们将推导出最佳接收器的形式,即匹配滤波器(Matched Filter)的设计。匹配滤波器的原理在于其能够最大化输出信噪比,从而在给定的信噪比条件下实现最小的误码率。我们将详细分析匹配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以及它在不同调制方式下的应用。此外,本章还将讨论联合检测与估计算法,以及在实际系统中如何权衡计算复杂度与性能。 第三篇:信道编码与纠错技术 第七章:线性分组码: 本章深入介绍线性分组码(Linear Block Codes),这是现代纠错编码的基础。我们将详细阐述线性分组码的代数结构,包括生成矩阵、校验矩阵以及它们在编码和译码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将重点介绍两种重要的线性分组码:循环码(Cyclic Codes)和BCH码(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Codes)。对于循环码,将介绍其代数构造、生成多项式、校验多项式以及移位寄存器实现。BCH码作为一种能够纠正多位错误的强大码系,我们将分析其构造原理、参数选择以及其纠错能力。本章将通过丰富的例子和数学推导,帮助读者理解线性分组码的设计和性能分析。 第八章:卷积码: 本章将引入另一种重要的信道编码体制——卷积码(Convolutional Codes)。与分组码不同,卷积码的输出码字不仅依赖于当前输入分组,还依赖于先前的一系列输入分组,具有“记忆性”。我们将介绍卷积码的表示方法,如编码器结构图、状态图和汇聚图(Trellis Diagram)。重点将放在卷积码的译码算法上,详细阐述维特比算法(Viterbi Algorithm)的原理和实现,它是实现最佳最大似然译码的有效方法。此外,还将介绍其他译码算法,如序贯译码。本章将强调卷积码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灵活性和性能优势。 第九章:现代纠错码: 本章将目光投向更先进的纠错编码技术,这些技术在现代高速通信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介绍Turbo码,它是一种迭代译码的软判决译码码,通过并行级联两个简单的卷积码实现接近香农极限的纠错性能。我们将剖析Turbo码的编码器结构、交织器(Interleaver)的作用以及其迭代译码的原理。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LDPC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它是一种基于稀疏校验矩阵的线性分组码,同样具有优异的纠错性能,并且易于并行译码,在Wi-Fi、5G等标准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章将重点介绍LDPC码的构造方法、校验矩阵的稀疏性以及其译码算法,如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Passing Algorithm)。 第四篇:通信系统应用与实现 第十章:多址接入技术: 在有限的信道资源下,如何允许多个用户共享通信系统是现代通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种多址接入技术。我们将首先介绍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特别是CDMA,我们将深入探讨其扩频技术、伪随机码(PN Code)的作用以及其抗干扰和保密性优势。随后,我们将介绍更先进的多址技术,如正交频分多址(OFDMA),它是OFDM技术在多址接入领域的应用,通过将整个频带划分为多个正交的子载波,允许用户在不同的子载波上并行传输,极大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是4G和5G系统的核心技术。 第十一章:无线通信系统基础: 本章将聚焦于无线通信系统特有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我们将深入探讨无线信道的特性,包括衰落(Fading)、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等,并分析这些效应如何影响信号的质量。我们将介绍克服这些挑战的关键技术,如分集技术(Diversity Techniques),包括空间分集、频率分集和时间分集,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接收多个独立衰落的信号来提高接收的可靠性。此外,还将介绍均衡技术(Equalization Techniques),用于抵消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码间串扰。还将简要介绍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架构,如小区(Cell)的概念、切换(Handover)机制以及蜂窝网络的工作原理。 第十二章:现代通信系统实例: 本章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现代通信系统,将本书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我们将深入剖析Wi-Fi(IEEE 802.11系列)系统的物理层和MAC层协议,重点关注其调制解调方案、信道编码、多址接入技术以及与其他无线设备的协同工作方式。随后,我们将探讨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从2G的GSM,到3G的WCDMA/CDMA2000,再到4G的LTE,以及当前主流的5G系统。我们将重点分析各代移动通信系统在频谱利用、数据速率、延迟、网络架构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革新和性能提升,包括OFDM/OFDMA、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波束赋形(Beamforming)等。通过这些实例分析,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通信理论在构建现实世界通信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附录: 附录A:数学工具回顾: 简要回顾傅里叶分析、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线性代数等在通信理论中常用的数学工具。 附录B:常用通信标准简介: 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通信标准,如PCM、QAM、LDPC、LTE、5G等。 特点: 理论严谨与实践导向并重: 本书在深入讲解通信理论的同时,始终不忘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通过分析具体系统和技术细节,帮助读者理解理论在现实中的落地。 内容全面且层次分明: 从通信系统的基础概念到高级编码技术,再到实际系统设计,本书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 数学推导详实,图示清晰: 关键的数学推导过程清晰呈现,配以丰富的图表和示例,帮助读者直观理解抽象概念。 紧跟技术前沿: 重点介绍LDPC码、OFDMA、5G等当前通信领域的热点技术,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知识。 案例分析深入: 通过对Wi-Fi、LTE、5G等典型系统的深入分析,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本书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扎实、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现代通信系统知识框架,帮助其在快速发展的通信技术领域取得成功。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所涵盖的知识广度,更在于其深度和实用性。《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实现及应用(第2版)》是一本我愿意反复翻阅的工具书。它在“原理”部分,对数字信号处理的核心概念,如采样定理、傅里叶分析、Z变换、滤波器理论等,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作者没有止步于理论的表面,而是力求揭示其背后的数学本质和物理含义,这对于理解信号处理的“为什么”至关重要。而且,作者在处理复杂数学推导时,非常注重逻辑的连贯性和清晰性,尽量避免了不必要的繁琐,让读者能够抓住重点。然而,这本书最让我称道的是其“实现”部分。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步骤和算法。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算法描述和伪代码,这对于想要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开发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例如,在介绍IFFT的实现时,它会详细说明其步骤和注意事项,这比单纯的理论公式要来得实在得多。至于“应用”部分,则为我们展示了数字信号处理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从通信系统的设计到生物医学信号的分析,再到图像和视频的处理,这些生动的案例不仅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也激发了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这本书的第二版更新也及时,加入了一些新的技术和应用方向,使其更具前瞻性。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我不是一个科班出身的信号处理爱好者,但一直对这个领域充满好奇。市面上相关的书籍很多,有些过于理论化,让人望而却步,有些又太过浅显,无法深入。而这本《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实现及应用(第2版)》就恰好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上来就堆砌一堆让人头晕的公式和定理,而是以一种非常清晰、循序渐进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直观的物理意义联系起来。我特别喜欢它对每一个核心概念的讲解,都配有非常生动形象的例子,比如在讲到傅里叶变换的时候,作者不仅仅是给出了数学推导,还用了声波、图像等具体场景来帮助理解,这让我在脑海中能够构建出清晰的图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符号层面。而且,它也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书,在原理讲解之后,紧接着就是“实现”,这部分内容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实践者量身定制的。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算法的实现细节,甚至还涉及了一些编程语言的伪代码,这对我来说是巨大的福音。我一直想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但苦于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本书正好解决了我的痛点。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让我知道如何去设计和实现自己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风格,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成就感,也激发了我继续深入探索的兴趣。

评分

作为一名在实际工作中会接触到大量信号处理问题的工程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既提供坚实理论基础,又能指导实际应用的参考书。很多教科书虽然严谨,但往往脱离实际,读起来枯燥乏味,而一些技术手册则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实现及应用(第2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期遇到的最满意的技术书籍之一。它在原理部分,并没有回避那些必要的数学推导,但却能以一种非常优化的方式呈现,关键点清晰可见,逻辑链条完整。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讲解理论的同时,时刻不忘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书中关于滤波器设计、谱分析、信号变换等章节,都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概念在通信、音频、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场景。我尤其欣赏它在“实现”这一块的详尽介绍,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转化为代码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怎么做”。书中提供的算法解释和可能的实现方式,极大地缩短了我摸索的时间。而且,第二版在一些前沿技术和应用案例上进行了更新,这使得这本书的时效性更强,能够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总体而言,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又提供了可以直接落地的实践指导,极大地提升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真的做到了“授人以渔”。之前学习数字信号处理,总感觉像是在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和概念,很难真正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联系。《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实现及应用(第2版)》却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感受。作者在讲解原理时,非常有技巧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不是孤立地抛出概念,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生动的例子,帮助我们建立起直观的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各种变换(比如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时,会详细解释它们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它们在时域和频域上的对应关系,这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在“实现”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它不像其他很多书那样,只讲理论,然后在实现部分语焉不详。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核心算法的实现步骤,甚至还给出了伪代码,这对于我这样需要动手实践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可以直接借鉴书中的思路和方法,来编写自己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而“应用”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数字信号处理的无限可能性,各种行业的实际案例,让我对这个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去探索更多新的应用方向。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实现及应用(第2版)》之前,对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解停留在非常零散的片段上,感觉像是大海捞针。但这本书真的把我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没有那种上来就吓人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复杂的概念讲得明明白白。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不是那种只讲理论的书,而是把“原理”和“实现”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比如,在介绍完一个原理之后,它会立刻告诉你这个原理在实际中是怎么用的,以及用代码怎么去实现它。这对于我这种想把学到的东西变成实际技能的人来说,简直太友好了。书里大量的图示和表格,也帮助我非常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公式。我特别喜欢它在“应用”部分的介绍,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数字信号处理原来可以在这么多领域发挥作用,而且是如此重要。从通信到医疗,再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电子设备,背后都有数字信号处理的影子。这本书让我觉得,这个领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学术殿gotcha,而是触手可及、并且充满潜力的实际技术。它让我对未来学习和研究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去尝试自己动手实现一些小的项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