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係統終端設備(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 電子信息)

通信係統終端設備(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 電子信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解相吾 著
圖書標籤:
  • 通信係統
  • 終端設備
  • 電子信息
  • 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
  • 通信工程
  • 電子工程
  • 無綫通信
  • 移動通信
  • 信號處理
  • 信息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愛讀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245360
商品編碼:2959392260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1-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通信係統終端設備(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 電子信息)

定價:35.00元

作者:解相吾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302245360

字數:54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通信係統終端設備》從實際應用齣發,全麵介紹瞭通信係統終端設備的電路工作原理和維修方法。《通信係統終端設備》共分為6章:章介紹有綫通信、無綫通信和終端設備的基本概念;第2章對普通電話、無繩電話、傳真機等固定終端設備的電路原理進行瞭詳盡介紹;第3章介紹移動通信終端硬件平颱,結閤摩托羅拉v3、索尼愛立信w580、諾基亞n70、三星x199等有代錶性的gsm手機、cdma/3g手機,對它們的結構組成、工作原理和具體電路進行瞭係統的分析;第4章介紹手機中的常用元件和特殊器件,常用儀器、專用維修工具和維修軟件的使用方法;第5章針對手機維修的特點,對手機的拆焊、拆裝、檢測、刷機等技術做瞭詳盡的介紹;第6章結閤手機不開機、不入網、無顯示三大典型故障現象,進行故障原因分析,介紹維修實戰技巧。
  《通信係統終端設備》適應對象為通信類、電子信息類等專業的學生以及高職高專、普通高校獨立辦學的二級學院和成人高校中相關專業的學生,也可作為通信設備維修的培訓教材。

目錄


章 通信係統及終端設備綜述 
 1.1 通信係統的基本模型 
 1.2 通信係統的分類 
 1.3 有綫通信 
 1.4 無綫通信 
  1.4.1 gsm蜂窩移動通信係統 
  1.4.2 cdma的係統結構 
  1.4.3 3g通信 
 1.5 通信終端 
 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固定終端電路原理與維修 
 2.1 普通電話機 
  2.1.1 瞭解電話機的分類與命名方法 
  2.1.2 瞭解電話機的主要特性與性能指標 
  2.1.3 掌握電話機的基本結構 
  2.1.4 ha868p/t型電話機電路分析 
  2.1.5 ha323(1e)p/t sdl型電話機電路分析 
  2.1.6 掌握故障分析與檢修方法 
 2.2 無繩電話機 
  2.2.1 瞭解性能指標 
  2.2.2 掌握無繩電話機電路分析方法 
  2.2.3 掌握無繩電話機的檢修方法 
  2.2.4 掌握對碼的技巧 
 2.3 傳真機 
  2.3.1 瞭解傳真機的分類與組成 
  2.3.2 學會分析電路 
  2.3.3 掌握傳真機故障的檢查方法 
 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移動終端電路分析 
 3.1 移動終端的基本結構 
  3.1.1 硬件平颱的整體認知 
  3.1.2 rf射頻部分的整體認知 
  3.1.3 數字基帶部分的整體認知 
  3.1.4 電源電路 
  3.1.5 應用處理部分的整體認知 
 3.2 gsm手機 
  3.2.1 摩托羅拉v3手機電路分析 
  3.2.2 索尼愛立信w580手機電路原理與維修 
 3.3 cdma/3g手機 
  3.3.1 諾基 n70手機電路分析 
  3.3.2 三星x199手機電路分析 
 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維修技術基礎 
 4.1 錶麵安裝元器件 
  4.1.1 熟悉錶麵安裝元件 
  4.1.2 熟悉錶麵安裝器件 
  4.1.3 特殊器件的認知 
 4.2 常用儀器儀錶 
  4.2.1 掌握萬用錶的使用方法 
  4.2.2 掌握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4.2.3 掌握數字頻率計的使用方法 
  4.2.4 掌握頻譜分析儀的使用方法 
 4.3 專用工具的使用 
  4.3.1 掌握熱風槍(熱風拆焊颱)的使用方法 
  4.3.2 掌握電烙鐵的使用方法 
 4.4 軟件維修儀的使用 
  4.4.1 掌握編程器的使用方法 
  4.4.2 掌握免拆機軟件維修儀的使用方法 
 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5章 維修操作技能 
第6章 手機故障診斷與維修 
思考與練習 
附錄a “通信係統終端設備”課程教學標準 
附錄b “通信係統終端設備”課程整體設計 
附錄c “通信係統終端設備”實訓指導書 
附錄d 廣東省移動電話機維修員中級技能考核復習題 
附錄e 原信息産業部關於轉發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第6號令的通知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現代通信終端設備:融閤與發展 引言 通信係統終端設備,作為連接用戶與通信網絡的關鍵節點,其發展曆程與通信技術的演進緊密相連,也深刻影響著信息社會的形態。從最初的固定電話到如今功能強大的智能手機、物聯網設備,通信終端的每一次革新都極大地拓展瞭人類溝通與信息獲取的邊界。本書旨在深入探討現代通信終端設備的設計、原理、關鍵技術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為讀者勾勒齣一幅全麵而深入的圖景,使其深刻理解這些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設備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它們將如何塑造我們的未來。 第一章:通信終端設備概述 本章將為讀者建立對通信終端設備的基本認知。我們將從曆史的角度齣發,迴顧通信終端的演進脈絡,包括模擬時代到數字時代的轉變,以及從單一功能設備到多功能智能終端的飛躍。隨後,我們將對當前主流的通信終端設備進行分類,例如個人通信終端(智能手機、平闆電腦)、固定終端(IP電話、智能傢居設備)、專業通信終端(對講機、車載通信終端)以及新興的物聯網終端等,並簡要介紹它們各自的應用場景和技術特點。更重要的是,本章將深入剖析通信終端設備的核心功能構成,包括信號的輸入/輸齣、數據處理、信息存儲、用戶交互以及與通信網絡的連接等方麵,為後續章節的詳細講解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還將探討通信終端設備在整個通信係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其作為信息入口和用戶接口的關鍵性。 第二章:通信終端設備的關鍵技術——硬件篇 硬件是支撐通信終端設備功能實現的物理基礎。本章將聚焦於構成現代通信終端的核心硬件技術。我們將詳細解析處理器(CPU/GPU/NPU)在終端設備中的作用,包括計算能力、能效比以及對人工智能等新應用的支撐。隨後,我們將深入探討通信射頻(RF)模塊,這是終端設備與外界無綫通信的關鍵。這部分內容將包括射頻前端(天綫、射頻開關、功率放大器)、中頻(IF)/基帶(Baseband)處理單元,以及對不同通信製式(如4G LTE, 5G NR, Wi-Fi, Bluetooth)的信號調製與解調原理進行闡述。 存儲器技術也是本章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分析RAM(隨機存取存儲器)和ROM/Flash(隻讀存儲器/閃存)在終端設備中的作用,包括運行內存、數據存儲以及操作係統和應用程序的加載。顯示技術方麵,我們將介紹當前主流的顯示屏類型,如LCD(液晶顯示器)和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並分析它們的成像原理、分辨率、刷新率、亮度、色彩錶現以及功耗特性。 此外,本章還將涵蓋傳感器技術,這是終端設備感知周圍環境、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我們將介紹多種關鍵傳感器,如加速度計、陀螺儀、磁力計(用於姿態和運動感知)、光綫傳感器、距離傳感器(用於環境光照和用戶交互)、指紋傳感器/麵部識彆傳感器(用於身份認證)、GPS/GNSS(用於定位導航)以及攝像頭傳感器(用於圖像采集)等,並簡要說明它們的工作原理和應用。最後,我們將討論電池技術,分析不同類型的電池(如鋰離子電池、鋰聚閤物電池)的能量密度、充放電效率、安全性和壽命,以及對終端設備續航能力的影響。 第三章:通信終端設備的關鍵技術——軟件篇 軟件是賦予通信終端設備智能和生命力的靈魂。本章將深入剖析支撐現代通信終端設備運行的各類軟件技術。我們將首先介紹操作係統(OS)在終端設備中的核心作用,包括資源管理(CPU、內存、存儲)、任務調度、用戶界麵提供以及應用程序運行環境的構建。我們將重點分析當前占據主導地位的移動操作係統,如Android和iOS,並探討它們的架構、核心服務以及生態係統。 通信協議棧是終端設備實現與其他設備和網絡進行信息交互的基礎。本章將詳細介紹TCP/IP協議族,這是互聯網通信的基石,並深入講解在通信終端設備中實現的關鍵協議,如HTTP/HTTPS(應用層)、TCP/UDP(傳輸層)、IP(網絡層)以及鏈路層協議(如Wi-Fi, Ethernet)。特彆地,對於移動終端,我們將重點關注蜂窩網絡通信的相關協議,如RRC(無綫資源控製)、NAS(非接入層)等,以及它們在建立和維持蜂窩網絡連接中的作用。 用戶界麵(UI)和用戶體驗(UX)設計是影響用戶對終端設備滿意度的關鍵因素。本章將探討UI設計的原則,包括易用性、直觀性、一緻性和美觀性,以及UX設計的流程和方法,強調如何通過良好的設計提升用戶滿意度和效率。 應用程序(App)開發是通信終端設備功能拓展和個性化服務實現的主要途徑。我們將介紹App的開發模式,包括原生App、Web App和混閤App,並簡要介紹相關的開發工具和技術棧。此外,本章還將涉及安全與隱私保護技術,例如數據加密、安全認證、權限管理以及漏洞防護,這些對於保障用戶的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至關重要。最後,我們將展望人工智能(AI)與機器學習(ML)在通信終端設備中的應用,例如智能語音助手、圖像識彆、個性化推薦以及功耗優化等,分析它們如何進一步提升終端設備的智能化水平。 第四章:無綫通信技術與終端設備 無綫通信是現代通信終端設備的核心功能之一,本章將深入探討支撐這些功能的關鍵無綫通信技術。我們將首先迴顧蜂窩通信技術的演進,從1G的模擬通信到2G的數字通信,再到3G、4G(LTE)提供的高速數據傳輸,直至當前主流的5G NR(New Radio)技術。我們將詳細解析5G的關鍵技術,包括毫米波(mmWave)通信、大規模MIMO(Massive MIMO)、波束賦形(Beamforming)以及網絡切片(Network Slicing),並闡述它們如何實現更高的數據速率、更低的延遲以及更廣泛的連接。 Wi-Fi技術也是終端設備廣泛應用的無綫通信技術。本章將介紹Wi-Fi標準的演進,從802.11b/g/n到最新的802.11ax(Wi-Fi 6)和802.11be(Wi-Fi 7),分析它們在速率、容量、覆蓋範圍和功耗方麵的提升。我們將探討OFDMA(正交頻分多址訪問)、MU-MIMO(多用戶多輸入多輸齣)等關鍵技術如何優化Wi-Fi網絡的性能。 藍牙技術(Bluetooth)作為短距離無綫通信的重要標準,在本章也將得到詳細介紹。我們將分析藍牙的經典模式(Classic Bluetooth)和低功耗模式(Bluetooth Low Energy, BLE),以及它們在設備配對、數據傳輸和功耗優化方麵的應用,特彆是在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普及。 此外,本章還將介紹近場通信(NFC)技術,並分析其在非接觸式支付、數據交換和設備配對等場景中的應用。對於衛星通信終端,我們將簡要介紹其工作原理和應用領域。最後,我們將討論無綫通信中的關鍵挑戰,如信號乾擾、信道衰落、頻譜資源限製以及安全性問題,並探討終端設備在應對這些挑戰方麵所做的努力。 第五章:通信終端設備的設計與製造 通信終端設備的設計與製造是一個復雜且精密的工程過程,本章將揭示其中的奧秘。我們將從産品定義與需求分析開始,闡述如何根據市場需求和技術趨勢確定終端設備的功能、性能指標和目標用戶。隨後,我們將深入探討結構設計,包括外形設計(ID Design)、人機工程學設計,以及內部組件的布局和散熱設計,強調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實現輕薄化、美觀化和耐用性。 電路設計是終端設備的核心。本章將介紹原理圖設計和PCB(印刷電路闆)布局設計,包括元器件選型、信號完整性、電源完整性以及電磁兼容性(EMC)的考慮。射頻電路設計將是重點,包括天綫設計與匹配、射頻前端模塊集成以及射頻性能的優化。 可靠性設計與測試對於保證終端設備的穩定運行至關重要。我們將介紹各種可靠性測試方法,如高低溫測試、濕熱測試、跌落測試、振動測試以及壽命測試,並分析其目的和意義。生産製造流程方麵,本章將簡要介紹SMT(錶麵貼裝技術)、組裝、調試和品控等關鍵環節,以及當前製造業中普遍采用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産技術。 綠色設計與可持續性是現代産品設計的重要考量。我們將探討如何在終端設備的設計和製造過程中減少環境影響,例如采用環保材料、優化能耗以及實現産品的可迴收性。最後,本章還將簡要介紹知識産權保護在通信終端設備領域的地位,以及相關的專利申請和保護策略。 第六章:通信終端設備的性能評估與測試 為瞭確保通信終端設備能夠滿足設計要求並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嚴格的性能評估與測試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本章將係統介紹通信終端設備性能評估的各個方麵。我們將首先從基礎性能測試入手,包括CPU性能測試(如Geekbench, AnTuTu)、GPU圖形性能測試(如3DMark)、存儲性能測試(如AndroBench)以及內存讀寫速度測試。 通信性能測試是重中之重。我們將詳細介紹射頻(RF)性能測試,包括信號接收靈敏度(Sensitivity)、發射功率(Transmit Power)、互調(Intermodulation)和雜散輻射(Spurious Emissions)等關鍵指標的測試方法和意義。我們將探討在不同信道條件下、不同通信製式(如5G NSA/SA, 4G LTE, Wi-Fi)下的測試流程。 功耗測試對於評估終端設備的續航能力至關重要。本章將介紹不同使用場景下的功耗測試方法,如待機功耗、通話功耗、數據傳輸功耗以及重度使用功耗,並分析如何通過軟件和硬件手段進行優化。 用戶交互與體驗測試將通過主觀和客觀相結閤的方式進行。這包括人機界麵(UI)可用性測試,評估用戶界麵的直觀性、易用性和響應速度;語音質量測試,通過主觀聽評和客觀參數(如PESQ, POLQA)評估通話清晰度和降噪效果;攝像頭成像質量測試,從分辨率、色彩還原、噪點控製、低光錶現等方麵進行評估。 可靠性與環境適應性測試將在實驗室模擬各種極端環境,以驗證設備在不同溫度、濕度、跌落、振動等條件下的穩定性。安全性能測試將關注設備的抗攻擊能力、數據加密的有效性以及隱私保護機製的健全性。 最後,本章還將介紹行業標準與認證,例如FCC(聯邦通信委員會)、CE(歐洲閤格認證)以及國內的SRRC(無綫電頻率許可)等認證對通信終端設備的重要性,以及這些認證如何保證産品的安全性和閤規性。 第七章:通信終端設備的未來發展趨勢 通信終端設備正處於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技術創新不斷湧現,未來的發展前景充滿無限可能。本章將展望通信終端設備的未來發展趨勢,並探討可能引領下一代變革的關鍵技術。 5G及未來通信技術(6G)的深入融閤將是驅動終端設備發展的核心動力。我們將探討5G在增強移動寬帶(eMBB)、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方麵的進一步應用,以及6G技術可能帶來的更高維度的數據傳輸能力、更泛在的連接以及對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深度融閤。 人工智能(AI)的全麵賦能將使終端設備更加智能化和個性化。AI將不僅僅局限於語音助手,還將深入到圖像識彆、自然語言處理、預測性維護、自適應用戶界麵以及主動式服務推薦等方方麵麵,讓終端設備能夠更好地理解用戶需求並提供更智能的輔助。 物聯網(IoT)的廣泛滲透將催生更多新型通信終端設備。從智能傢居到工業自動化,從智慧城市到智能醫療,各種形態的物聯網設備將通過通信終端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龐大的互聯網絡。這將對終端設備的尺寸、功耗、連接方式和安全性提齣新的要求。 增強現實(AR)與虛擬現實(VR)的融閤將為終端設備帶來全新的交互體驗。更輕便、更高性能的AR/VR眼鏡和頭顯設備將可能成為下一代主流的通信終端,它們將提供沉浸式的溝通和信息體驗,並與現有的智能手機等設備協同工作。 柔性屏、摺疊屏等新型顯示技術將為終端設備帶來更多形態的可能性,使得設備在便攜性和大屏幕體驗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 綠色節能與可持續發展將成為終端設備設計和製造的重要考量。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低功耗設計、可再生材料的應用以及産品的可迴收性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安全與隱私保護的持續演進將是應對日益復雜網絡威脅的關鍵。隨著連接設備的增多和數據量的爆炸式增長,更強大的加密技術、更智能的威脅檢測以及更透明的隱私管理機製將是未來終端設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型化與集成化的趨勢將繼續推進,使得終端設備能夠集成更多功能,並以更小的體積齣現在用戶麵前,例如嵌入式通信模塊、可穿戴設備以及生物集成設備。 結論 通信終端設備作為連接人類與數字世界的橋梁,其發展曆程是一部技術創新與應用拓展的曆史。本書從硬件到軟件,從無綫技術到設計製造,再到性能評估與未來展望,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係統而深入的視角,理解現代通信終端設備的復雜性與重要性。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通信終端設備必將繼續演進,為構建一個更加智能、互聯和便捷的未來社會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通信終端設備世界的全新視角。我尤其欣賞它在內容上的前瞻性。在介紹傳統通信終端設備的同時,它也花費瞭相當大的篇幅來探討新興的通信技術和終端形態。例如,書中對智能傢居設備、可穿戴設備、車聯網終端等的發展趨勢進行瞭深入的分析,以及這些設備在通信協議、功耗、尺寸、成本等方麵所麵臨的獨特挑戰。它不僅僅是停留在技術介紹,而是結閤瞭市場需求和産業發展,讓我看到瞭通信終端設備未來的發展方嚮。書中對軟件定義無綫電(SDR)技術的討論,以及它如何改變終端設備的靈活性和可升級性,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瞭解到,未來的通信終端將不再是孤立的設備,而是能夠與雲端協同,實現更強大、更智能的功能。書中對終端安全性的探討,也顯得非常及時,例如如何防範惡意軟件攻擊,如何保護用戶隱私等。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能幫助我理解當前的通信終端設備,更能讓我窺探到未來的發展圖景,這對於我進行技術選型和未來規劃非常有價值。

評分

這是一本我一直想找的關於通信係統終端設備的好教材。我最近在學習相關的知識,但市麵上很多書要麼太理論化,要麼過於偏重某個具體設備,很難建立起一個全麵的認識。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符閤我的需求——“通信係統終端設備”,並且是“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這讓我覺得它應該有很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較新的內容。我特彆期待它能從宏觀上介紹通信係統是如何運作的,以及終端設備在整個網絡中扮演的角色。比如,它會不會詳細講解不同類型的終端設備,像是手機、物聯網設備、衛星通信終端等等,它們在結構、原理、功能上有什麼區彆和聯係?我很想知道這些設備是如何接入各種通信網絡的,比如蜂窩網絡、Wi-Fi、藍牙,甚至更專業的窄帶物聯網。此外,作為一個讀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介紹“是什麼”,還能解釋“為什麼”,比如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通信標準,為什麼某些技術會逐步被淘汰,又有哪些新興技術正在改變終端設備的發展方嚮。這本書的定位是“電子信息”類教材,說明它應該會深入到一些技術細節,比如信號處理、射頻技術、功耗管理等等,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瞭解的。如果這本書能係統地梳理這些知識點,並且用清晰易懂的語言來解釋,那對我來說將是巨大的幫助,可以幫我構建起一個堅實的知識框架,為後續更深入的學習打下基礎。我非常有信心,這本書會成為我學習道路上的得力助手。

評分

閱讀《通信係統終端設備》的過程,就像是經曆瞭一次通信技術的“溯源之旅”。我之前接觸過一些通信設備,但總覺得隔靴搔癢,對很多底層原理知之甚少。這本書恰好彌補瞭我的這一知識短闆。它從最基礎的信號理論講起,比如傅裏葉變換、捲積等在通信中的應用,然後逐步深入到具體的調製解調技術,如ASK、FSK、PSK、QAM等,並且詳細解釋瞭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噪聲和乾擾的分析,以及終端設備如何通過編碼(如捲積碼、Turbo碼)來提高通信的可靠性,這一點是很多麵嚮應用的書中很少涉及的。此外,它還花瞭不少篇幅介紹最新的通信標準,比如4G LTE和5G NR,以及這些標準對終端設備硬件和軟件提齣的新要求。書中對射頻前端設計、功耗優化、以及天綫陣列等關鍵技術的闡述,都非常細緻,而且配有清晰的圖示,極大地幫助瞭我理解這些復雜的概念。這本書讓我明白瞭,一個看似簡單的手機背後,竟然蘊含著如此深奧和精妙的技術。它不僅是學習,更是一種對通信技術發展曆程的深刻體驗。

評分

坦白說,我最初是被這本書的“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這個名頭吸引過來的,想著它應該能涵蓋當前電子信息領域的前沿知識。讀瞭之後,我發現它在內容組織上確實有獨到之處。它沒有一開始就陷入各種技術細節,而是先從通信係統的宏觀架構入手,讓我理解終端設備在整個通信鏈路中的位置和作用。接著,它非常有條理地講解瞭不同類型終端設備的核心技術,比如信號的産生、編碼、調製、放大,以及接收端的解調、解碼等過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信道”的討論,它清晰地解釋瞭不同通信環境(如自由空間、穿透牆壁等)對信號的影響,以及終端設備是如何通過各種技術來應對這些挑戰的。書中對天綫設計和信號傳播特性的分析也相當到位,這對於理解終端的通信性能至關重要。另外,它還觸及瞭安全問題,例如終端設備的身份認證和數據加密,這在當今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環境下顯得尤為可貴。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比較嚴謹,但又不失可讀性,對於我這樣需要係統學習的讀者來說,非常友好。它不是那種看完就忘的書,而是能夠讓你反復品味,並且在實踐中不斷印證的寶貴參考。

評分

拿到這本《通信係統終端設備》之後,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在內容上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我本來以為它會是一本比較枯燥的理論書,但實際上,它以一種非常生動且循序漸進的方式,將復雜的通信終端設備知識呈現在我麵前。書中對於不同通信協議的講解,特彆是它們如何在終端設備上實現,讓我眼前一亮。比如,對於5G終端的演進,書中不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深入剖析瞭關鍵技術,如大規模MIMO、網絡切片等是如何影響終端設計的,以及這些技術對用戶體驗帶來的具體改變。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功耗管理和射頻前端設計的闡述,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終端設備的續航能力和信號質量至關重要。它詳細講解瞭各種低功耗技術和射頻模塊的工作原理,還結閤瞭一些實際的設計案例,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的應用。另外,書中還涉及到瞭物聯網(IoT)終端的特定挑戰,比如低功耗廣域網(LPWAN)技術的應用,以及如何平衡成本、性能和功耗。這種多角度的分析,讓我對通信終端設備的整個生態係統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不再局限於單一的技術或産品。這本書確實是一本集理論、技術和應用為一體的優秀教材,對於想要深入理解通信終端設備領域的讀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學習資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