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蜂窩移動通信工程設計
定價:29.00元
作者:A·麥羅拉,聶濤,王京,李承耀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1997-01-01
ISBN:9787115064370
字數:421000
頁碼:496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介紹蜂窩移動通信工程的有關內容。全書共分十章。章是蜂窩移動無綫電導論;第二章講述蜂窩移動通信的數學基礎;第三章介紹蜂窩移動通信的環境;第四章介紹電波傳播;第五章討論天綫係統;第六章介紹同信道和鄰信道乾擾;第七章介紹模擬調製和數字調製;第八章講述分集與閤成;第九章介紹信號處理與編碼;第十章介紹無繩電話和個人通信。
本書可供從事移動通信的科研、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相關院校的師生閱讀和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在探討蜂窩移動通信技術的同時,也觸及瞭非常廣泛的跨學科知識。它不僅僅是關於通信本身,還涉及到瞭電磁波的傳播特性、天綫的原理、信號處理的基礎知識,甚至是一些關於經濟學和市場營銷的內容。例如,在討論不同通信製式的商業化策略時,作者巧妙地引入瞭成本效益分析和市場競爭的視角,讓我看到瞭技術發展與商業運作之間的緊密聯係。書中關於頻譜分配的章節,讓我明白瞭這個稀缺資源是如何通過拍賣和監管來分配給各大運營商的,以及它對通信服務價格和質量的影響。我還注意到,作者在解釋某些復雜的通信算法時,並沒有直接給齣冰冷的公式,而是通過形象的比喻和類比來幫助讀者理解,比如用“蜂巢”來解釋頻率復用,用“接力賽”來比喻信號切換。這種通俗易懂的講解方式,大大降低瞭技術門檻,讓非專業讀者也能從中獲益。
評分這本書在介紹通信技術的同時,非常注重實際工程應用的層麵。它並非停留在理論的空中樓閣,而是深入到通信網絡的設計、部署和優化過程中。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網絡規劃”的部分,作者詳細講解瞭如何根據用戶需求、地理環境、地形地貌等因素,來選擇閤適的基站類型、布局方式以及天綫參數。書中列舉瞭大量的案例,例如在城市密集區域如何解決信號穿透和乾擾問題,在山區如何實現廣域覆蓋,以及在交通樞紐如何保證高清視頻流暢播放。這些實際操作的指導,對於我理解一個移動通信網絡是如何從藍圖變成現實,提供瞭極大的幫助。此外,關於“網絡優化”的章節也讓我大開眼界,我瞭解到原來那些看似簡單的信號增強和通話順暢,背後需要工程師們進行大量的參數調整、乾擾排查和性能監控。書中提到的各種優化工具和技術,雖然我不是專業工程師,但也讓我對其工作原理有瞭大緻的瞭解,體會到其工作的復雜性和重要性。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所蘊含的嚴謹性和係統性。作者在每一個技術細節的闡述上都力求準確,並且能夠將這些細節有機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書中對各個通信標準(如GSM, WCDMA, LTE, 5G NR等)的演進路徑和關鍵技術特徵都有詳盡的介紹,邏輯清晰,脈絡分明。我尤其贊賞作者在解釋各種通信協議和接口時,所采用的層級化講解方式,從物理層到應用層,逐層深入,讓讀者能夠逐步掌握通信網絡的整體架構。此外,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通信工程倫理和安全性的討論,比如數據隱私保護、網絡安全威脅等,這讓我意識到通信技術的發展也伴隨著相應的社會責任。總的來說,這是一本非常紮實的專業書籍,它不僅為我提供瞭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我對通信工程學科的全麵認知和深入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沒有花哨的插圖,僅僅是書名和作者的名字,這倒是給瞭我一種踏實的感覺。翻開第一頁,並沒有預想中的復雜的公式或者枯燥的理論講解,而是以一種非常宏觀的視角,描繪瞭整個蜂窩移動通信網絡從無到有的發展曆程,以及它如何深刻地改變瞭我們的生活。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將那些原本抽象的技術概念,比如“基站”、“頻率復用”、“切換”等,描繪得如同一個個生動的場景。例如,他詳細闡述瞭早期模擬通信的局限性,以及數字通信如何帶來質的飛躍,讓我對“2G”、“3G”、“4G”這些熟悉的詞匯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書中還探討瞭不同製式之間的技術演進,以及它們在覆蓋範圍、數據傳輸速率、終端功耗等方麵各自的優勢和劣勢,這部分內容尤其引人入勝,讓我對通信技術的發展脈絡有瞭清晰的認識。尤其是關於早期網絡建設麵臨的挑戰,比如站點選址的睏難、頻譜資源的稀缺等等,都讓我感同身受,仿佛親身經曆瞭一段波瀾壯闊的科技徵程。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其對未來通信技術發展趨勢的探討。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當前的技術水平,而是大膽預測瞭5G、6G甚至更遠未來的通信網絡可能的發展方嚮。他詳細闡述瞭“萬物互聯”、“邊緣計算”、“人工智能與通信的融閤”等前沿概念,並分析瞭它們可能帶來的顛覆性影響。例如,書中描繪瞭未來智能傢居、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等場景,以及它們對通信網絡提齣的更高要求,比如超低時延、超高可靠性和超大連接數。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智能化網絡管理”的論述很感興趣,它預示著未來的通信網絡將不再是人工管理的孤島,而是能夠自主學習、自我優化、自我修復的智能體。這讓我對通信行業的未來充滿瞭期待,也對個人如何適應和參與到這個變革中有瞭更深的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