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MIMO-OFDM无线通信基带接收机设计 | 作者 | 阙志达,蔡佩芸,赖以威,杨海芬,李鸣,吴胜龙 |
| 定价 | 69.00元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11469483 | 出版日期 | 2014-06-01 |
| 字数 | 页码 | 346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电子与嵌入式系统设计译丛:MIMO-OFDM无线通信基带接收机设计》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回顾背景知识,包括基础的调制方案、MIMO的概念、多址技术、纠错编码、信号传播和信道建模。第二部分首先深入探讨了MIMO-OFDM接收机、同步技术和信道估计中两个基本的信号处理任务,然后,简要介绍一些MIMO技术,包括空间复用、预编码和空间分集。这一部分将提供MIMO-OFDM基带接收机设计中现代信号处理的算法。第三部分涉及硬件设计的相关问题,展示了面向OFDM和MIMO接收机的基本模块和重要组件。后,本书以一个MIMO-OFDM片上系统的实例结尾,涵盖开发MIMO-OFDM基带接收机的许多主题。 |
| 作者简介 | |
| 阙志达(Tzi—DarChiLleh)IEEE院士,台湾大学电机系教授,198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系,198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电机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通信集成电路设计与生物医学信号处理。2004~2007年任台湾大学电子所所长,曾前往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与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访问研究。多次荣获龙腾论文奖、旺宏金硅奖,以及2004~2007年间的杰出研究奖;曾八度荣获台湾大学教学优良奖和2006年度奇景讲座教授;于2009年荣获杰出产业贡献奖。蔡佩芸(Pei—YunTsai)台湾中央大学电机系副教授。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系,2005年获台湾大学电机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通信数字信号处理与集成电路设计,曾获龙腾论文奖与旺宏金硅奖。赖以威(L一WeiLai)博士后研究员,2011年获台湾大学电子所博士学位。曾担任德国RWTHAactlen大学研究助理和台湾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通信基带系统硬件、算法开发以及理论系统效能分析,曾获台湾大学电子所佳博士论文奖。杨海芬,副教授,博士,从事教学工作前曾供职于中科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现任电子科技大学Freescale无线通信与嵌入式系统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无线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或主研人员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科技攻关、国际合作项目,并承担了本科'通信原理'、硕士研究生'数字通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李鸣,南京理工大学工学博士。自2005年起在爱立信(中国)研究院历任射频工程师,系统工程师。主要从事无线接入网中基站系统架构研究与产品研发。拥有数十份无线通信相关。吴胜,龙山东大学电路与系统硕士,曾参与多个OFDM调制解调芯片的设计与实现。现供职于上海酷芯微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为OFDM基带芯片算法及实现。宁磊哈尔滨ェ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包括:LTE增强版本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混沌数字化序列,在外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受理7项。郑植,博士,副研究员,IEEE协会会员。2011年6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8月起,在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通信信号处 理、阵列及空时信号处理、无线与移动通信、数字信号处理的VLSI实现等。 |
| 目录 | |
| 部分 无线通信基础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 部分 无线通信基础 |
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术气息。书页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也相当舒适,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我一直对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第五代(5G)及以后技术的发展充满热情,而MIMO-OFDM无疑是其中的核心技术支柱。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空白。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OFDM技术在多径衰落环境下的鲁棒性是如何通过其并行传输特性来体现的,以及MIMO技术是如何通过空间复用和分集增益来提升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的。更让我期待的是,书中如何将这两种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基带接收机端进行高效的处理。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从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经过下变频、采样,再到OFDM解调、MIMO解耦、信道均衡、解卷积等一系列复杂流程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如果书中能对各种算法进行详细的数学推导,并辅以清晰的流程图和仿真结果,那就太棒了。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对于背后的数学原理和工程实现细节都充满好奇,相信这本书一定能满足我的求知欲。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在通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来说,一本能够深入剖析MIMO-OFDM基带接收机设计的书籍,无疑是雪中送炭。我深知,在实际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带接收机的设计是决定整个系统性能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数据的解调准确性和传输速率。这本书的题目,直接点明了这一核心内容,让我对它寄予厚望。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能够详细阐述OFDM的IFFT、CP去除、FFT等核心过程,以及MIMO的各种解复用技术,如对角化、QR分解等,在基带接收机中的具体实现细节。此外,我非常好奇书中如何处理信道估计的精度问题,以及各种均衡算法(如迫零、MMSE、MLD等)的优劣势和适用场景。在实际设计中,功耗和硬件资源是绕不开的限制,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算法优化和硬件加速的宝贵经验,例如如何设计低功耗的信号处理单元,或者如何利用并行计算来提高处理效率。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项目经验分享,或者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那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实践价值。
评分我是一个对无线通信技术细节有着浓厚兴趣的工程师,尤其是对于信号如何在接收端被精确地还原和处理的过程。MIMO-OFDM作为当前和未来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其在基带接收机中的设计尤为重要。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立刻联想到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种种挑战,例如如何有效地抑制符号间干扰(ISI)和符号间干扰(ICI),如何精确地估计和补偿信道衰落,以及如何从多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中解耦出独立的数据流。这本书的结构是否会从OFDM的FFT/IFFT变换、循环前缀的添加与移除,到MIMO的解相关、空间矩阵的逆运算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展开?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给出一些关于算法复杂度分析和硬件实现方面的指导,比如在FPGA或ASIC平台上如何高效地实现这些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自适应均衡、信道编码/解码在基带接收机中的集成设计,以及相关的性能仿真和测试方法,那将是极大的惊喜。这本书的ISBN让我对它的出版背景和价值有了初步的判断,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个深入理解MIMO-OFDM基带接收机设计的宝贵平台。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分量十足,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它所承载的知识深度。我一直在研究如何优化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尤其是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多径效应和干扰是巨大的挑战。MIMO-OFDM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革命性的思路。这本书的题目直接指向了基带接收机的设计,这正是信号处理的核心环节。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通过OFDM的子载波划分来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以及MIMO如何利用多个天线在空间域实现信号的分离和增强。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不同MIMO预编码和解码方案在基带接收机中的实现复杂度与性能之间的权衡。例如,简单的迫零(ZF)均衡和更复杂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均衡,在实际系统中如何选择和优化?此外,书中对于信道状态信息(CSI)的获取和利用,以及在低信噪比或高复杂度场景下的鲁棒性设计,也是我非常关注的重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工程经验和解决方案,帮助我理解这些理论在实际系统中的落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充满了科技感,深邃的蓝色背景上点缀着抽象的信号波形和复杂的电路图,一眼就能看出它是一本关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阶读物。我最近刚接触到MIMO和OFDM这两个概念,对它们在现代无线通信中的重要性深感好奇。这本书的题目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内容,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将MIMO和OFDM这两种强大的技术如何融合,以及如何在基带接收机这一关键环节实现高效设计,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示进行阐释。尤其是“基带接收机设计”这部分,我个人对信号处理和硬件实现之间的桥梁非常感兴趣,比如如何进行信道估计、均衡、解调等关键步骤,以及在实际设计中会遇到哪些挑战,例如噪声抑制、干扰消除、功耗优化等等。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设计案例分析,甚至是代码示例,那将对我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知识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对于9787111469483这个ISBN,我已经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初步信息,发现这是一本由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专业书籍,这让我对它的学术严谨性和内容深度更有信心。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构建起对MIMO-OFDM基带接收机设计一个系统、完整且深入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