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指导教程
定价:41.00元
作者:欧阳红 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3022768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选用几种典型、实用的电子产品为载体,详细介绍了电子电路cad设计平台——proteldxp2004的各种基本功能和应用技巧,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产品电路设计、元器件的检验与筛选、电子产品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proteldxp2004的原理图编辑系统和印制电路板设计系统)、电子产品焊接与装配。内容安排遵从从简单到复杂、由浅人深的原则,从而使读者掌握电子产品制作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利用proteldxp 2004平台设计制作电子产品的能力。
本书的特点是简单易懂、实用性强。本书系统地进行电子电路工程训练,并与全国高新技术考试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平台)职业技术鉴定接轨。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电类专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指导用书,也可供广大电子制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某一个“小型项目”进行实践,希望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而,这个过程暴露了本书在项目引导上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提供的材料清单(BOM)往往不够完整,或者说,它假设读者能够轻松获取到所有元件,并且对它们的工作原理了如指掌。比如,书中要求使用一个特定型号的微控制器,但当我去市场上寻找时,发现这个型号已经停产或者在国内市场非常罕见,替代品有很多,但书里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如何替换或调整代码的指导。这让整个制作流程卡住了,我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替代品的Datasheet,并手动修改程序中的寄存器设置,这完全超出了一个“指导教程”应该提供的便利性。教程的价值在于降低门槛,而不是设置新的障碍。如果一个教程在教人做东西时,连最基本的材料采购和版本兼容性问题都没有考虑到,那么它在“指导制作”这个层面上,就显得非常不负责任和不接地气了。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怎么说呢,非常学术化,充满了严谨的术语,但缺乏必要的“人情味”和鼓励性。它更像是在进行知识的灌输,而不是热情的分享。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专业术语,它们在第一次出现时,往往只给出了一个简短的定义,并没有结合具体案例去解释这个术语在实际应用中扮演什么角色,会带来什么后果。比如,当谈到阻抗匹配时,书中用了好几段话来阐述公式推导,但却没有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解释为什么阻抗不匹配会导致信号反射或能量损失。这种“只讲是什么,不讲为什么重要”的叙述方式,很容易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一种被排斥在专业圈子之外的感觉。对于希望通过阅读来激发兴趣、建立自信的读者来说,这种冷冰冰的知识呈现方式,无疑是冷却热情的最大元凶。一本好的教程,应该让人觉得“哇,原来这么简单,我也可以做到”,而不是“天呐,这都是什么,我还是放弃吧”。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真的没什么亮点,拿在手里感觉很“朴实”,甚至有点像多年前的教材。插图方面,尤其让人感到遗憾。很多电路图都是黑白的,而且线条密密麻麻的,即便是放大来看,也常常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去辨认电阻的符号还是电容的符号,更不用提那些标注模糊不清的引脚编号了。在电子制作这个领域,视觉化的辅助是极其重要的,毕竟我们是在和实物打交道。我希望能看到高清的彩图,清晰地标示出元器件的极性、连接点以及排线的方向。这本书在这方面显得非常吝啬,似乎把所有的成本都投入到了文字内容的密度上,却忽略了读者的直观感受。对于一个依赖图像理解复杂逻辑的人来说,这种“文字密集型”的排版风格,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流畅性。如果作者能多投入一些资源进行高质量的视觉呈现,比如增加一些实物组装的照片或者三维视图,这本书的价值感会立刻提升好几个档次,也不至于让读者在阅读理论概念时,大脑中无法形成对应的具体画面。
评分我在查找关于电磁兼容性(EMC)和信号完整性(SI)方面的章节时,发现了本书在某些前沿或高阶话题上的处理显得非常保守和滞后。对于现代电子产品设计而言,高速信号处理、无线射频(RF)电路的布局以及电源去耦的设计细节,是决定产品性能的关键。然而,这本书在这部分内容的介绍,似乎停留在十年前的标准上。例如,对于现代使用的低功耗蓝牙或Wi-Fi模块的布局要求,书中几乎没有提及。它更侧重于传统的有线通信和基础的模拟电路知识。这让我不得不去寻找其他更新的资料来弥补这部分内容的不足。因此,如果一个读者是冲着学习如何设计当前市面上主流的智能硬件或物联网设备而去这本书的,那么他们可能会感到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它提供的是一套坚实的基础知识,但这套基础知识在面对当前快速迭代的电子产品技术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缺乏与时俱进的实践指导。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我简直是抱着极大的期望,毕竟名字听起来就挺“硬核”的,适合我这种想从零开始啃电子技术的人。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感觉这可能不是我想要的那种“手把手”教学。它似乎更偏向于理论的阐述,大量的公式推导和抽象的概念占据了主导地位。我原本期待看到的是各种元器件的实物图、清晰的电路原理图解析,以及一步步教我如何焊接、如何调试的详尽步骤。结果呢,很多地方需要我跳出书本,自己去搜索引擎上查找对应的英文缩写和具体应用场景,这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门槛和摸索的时间。比如讲到PCB设计时,书中给出的仅仅是设计规范的罗列,对于初学者最关心的“为什么这么走线更好”、“不同层之间的信号隔离如何处理”这类实践性的经验,着墨非常少。如果一个读者只是想快速做出一个能点亮的LED灯或者一个简单的面包板实验,这本书可能显得过于深奥和疏离。它更像是为已经有一定基础,希望系统化整理知识体系的工程师准备的参考手册,而非零基础爱好者的入门向导。这种知识架构上的差异,让我的初次接触体验略显“受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