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用于恶劣环境的碳化硅微机电系统
定价:35.00元
作者:(英)张,王晓浩,唐飞,王文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0302686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碳化硅以其优异的温度特性、电迁移特性、机械特性等,越来越被微电子和微机电系统研究领域所关注,不断有新的研究群体介入这一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用于恶劣环境的碳化硅微机电系统》是目前译者见到的一本系统论述碳化硅微机电系统的著作,作者是来自英国、美国从事碳化硅微机电系统研究的几位学者,他们系统综述了碳化硅生长、加工、接触、腐蚀和应用等环节的技术和现状,汇聚了作者大量的经验和智慧。
《用于恶劣环境的碳化硅微机电系统》可供从事微电子、微机械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以作为研究生专业课程教材或参考书目。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章 SiCMEMS概述
1.简介
2.SiC材料性能
3.制作微机电(MEM)器件
4.表面改性
5.SiCMEMS的频率调谐
6.MEMS的机械测试
7.应用举例
8.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SiCMEMS沉积技术
1.概述
2.与SiC沉积相关的问题
3.APCVD
4.PE(2VD
5.LPCVD
6.LPCⅧSiC薄膜的掺杂
7.其他沉积方法
8.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与SiC接触开发相关的问题综述
1.概述
2.热稳定性
3.p型SiC的欧姆接触
4.使用Ni的欧姆接触
5.肖特基接触缺陷的影响
6.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SiC的干法刻蚀
1.概述
2.等离子刻蚀基础
3.SiC的等离子刻蚀
4.等离子体化学
5.掩膜材料
6.近期发展及未来展望
7.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SiCMEMS的设计、性能和应用
1.概述
2.SiCMEMS器件
3.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章节逻辑安排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构建了一个非常稳固且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初读时,你可能会感觉内容略显厚重,但这正是它严谨性的体现。它没有急于展示那些炫酷的终端产品应用,而是将基础物理建立得异常扎实。比如,在讲解SiC MOS结构的热稳定性和界面态密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时,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深入分析了不同钝化层材料(如氧化铝、氮氧化硅)在高温应力下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机理。这种深度挖掘根源问题的态度,远超出了普通应用手册的范畴。我特别喜欢它在对比不同沟道迁移率调制技术时的分析角度,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方法,而是从能带结构、载流子散射机制等多个维度进行交叉对比,清晰地揭示了每种方法的内在优势与局限性。这种多维度的剖析,使得读者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读完这部分内容,你对如何设计一个具有高可靠性、低导通电阻的SiC功率器件,会有一个全局且深刻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参数堆砌上。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人,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那些精密线条勾勒出的器件结构图,光是看着就让人联想到高精尖的技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我记得当时在书店里随手翻开其中一章,发现它对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讲解得非常透彻,不像有些技术书籍那样,上来就是一堆公式堆砌,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更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给你耐心讲解,他会先从宏观的背景和挑战说起,比如为什么传统硅基器件在高温、高频、高功率的应用场景下会力不从心,然后才缓缓引入碳化硅(SiC)作为“救世主”登场的必然性。书中对于SiC晶体生长的物理过程、缺陷控制的难题,以及如何通过外延生长实现器件级性能的提升,都有着非常细致的图示和文字描述,让人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从原材料到最终高性能器件的整个复杂链条。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似乎非常注重“实战”经验的传授,时不时会穿插一些实际的工艺窗口参数范围,这对于正在进行器件设计或者工艺优化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而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空谈的教材。那种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和实用价值。
评分从出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表质量绝对是国内科技出版物的上乘之作。纸张的质感很好,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查阅的参考书来说至关重要。那些复杂的半导体工艺流程图,比如LPCVD、PECVD的反应腔结构示意图,线条的清晰度和层次感都处理得非常到位,即使在黑白印刷下,也能准确区分出不同层的材料属性和厚度差异。而且,本书的索引部分做得非常友好,查找特定概念的速度非常快,这一点在处理复杂的工程问题时能节省下大量时间。它不仅仅是一本纯粹的理论著作,更像是一份集合了多年行业经验的“知识资产包”。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关键概念回顾”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它有效地帮助读者巩固了本章的核心知识点,避免了“读完就忘”的尴尬局面。整体而言,这是一本兼具深度、广度和实用性的权威参考书,它为理解和应用下一代功率半导体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凝练,语言精准,几乎没有一句废话,这对于需要高效获取信息的专业人士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我感觉作者在遣词造句上花费了大量心思,确保每一个技术术语的运用都无可挑剔。举个例子,当它讨论到如何优化SiC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的开关特性时,对“反向恢复电荷”(Qrr)的描述,不仅仅停留在量化上,而是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其与温度、电流密度以及器件几何结构之间的非线性耦合关系,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角度,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对物理细节的掌控力。书中大量的流程图和原理图绘制得极其清晰,特别是那些描述器件内部电荷运动和电场分布的示意图,仿佛能让人“看”到电子是如何在高压场中加速、漂移的。这本著作更像是一部为资深工程师准备的“兵法”,它提供的不是简单的“做什么”,而是深度解析了“为什么这样做是最佳选择”,对于提升工程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参加了一场高强度的学术研讨会,里面充满了各种前沿且富有挑战性的议题。它对“恶劣环境”的定义和解读非常具有前瞻性,不仅仅局限于我们通常理解的高温,还深入探讨了抗辐射损伤能力、高湿度环境下的封装可靠性,以及在极端电磁干扰(EMI)背景下的器件电磁兼容性(EMC)设计考量。尤其是关于SiC器件在深空探测或核工业领域潜在应用中,如何通过材料掺杂的梯度控制来抵御高能粒子轰击的章节,看得我非常震撼。作者似乎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倾囊相授,里面引用了大量最新的国际顶级期刊论文,但奇怪的是,这些引用并没有让文章显得冗杂,反而像是一条条清晰的学术脉络,引导着我们去追溯和验证这些结论的科学依据。更妙的是,书中对一些尚未完全解决的开放性问题也保持了坦诚的态度,明确指出了当前技术瓶颈所在,并展望了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这对于激励年轻研究者投身此领域具有极强的引导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