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微纳系统技术与应用
定价:50.00元
作者:姚军,汪为民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0303210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微纳结构由于其尺度原因,经典物理中的某些理论、定律和常规的机械加工技术、光学显微检测手段已不再适用。因此,现代科技有针对性地发展了一套系统有效的研究方法来处理这一问题。姚军等的《微纳系统技术与应用》即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微纳结构与系统的原理、发展与应用。全书共7章,章介绍了微纳系统技术的概念、研究领域、发展现状和前景;第2章阐述了微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典型器件;第3章介绍了微机电系统的材料、传感器、执行器及几个典型应用;第4章介绍了微机电系统在微光学中的典型应用——微光机电系统;第5章概括了一些常见的微纳系统技术的微细加工技术;第6章介绍了纳机电系统;第7章通过实例对微纳系统技术的整个研发过程进行了分析。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阐述了微纳结构与系统的知识,主要包括微纳系统的基本概念、所用材料、加工方法、在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具体应用等。另外,本书还详细探讨了微纳系统领域内一些热点研究方向的*成果,包括MEMS空间光调制器、MEMS开关、光纤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并按照设计、加工、测试、封装这一完整流程阐述了研发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对各个研发环节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简明介绍,这都有助于读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参考。
本书可供微机械、光学工程、自动控制、先进制造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相应领域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目录
作者介绍
姚军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2年9月进入四川大学物理系学习,2001年7月获得信息光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7年5月,先后在英国StrathclydeUniversity、Durham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CollegeLondon工作,研究方向分别为MEMS、微光学器件设计及检测和自适应光学。2007年6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进入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MEMS和自适应光学。2010年入选四川省首批“百人计划”。近年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和EI检索,申请发明20余项。汪为民硕士,助理研究员。2006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基地班,获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至今,主要从事MEMS设计与检测方面的研究工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简约而不失科技感,封面上“RTDK 微纳系统技术与应用”几个大字,配合上深邃的蓝色背景,仿佛预示着书中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我一直对微纳技术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虽然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但作为一个对前沿科技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微纳系统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微纳系统中的一些代表性技术,例如微机电系统(MEMS)和纳机电系统(NEMS),它们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其工作原理又是什么?在这些方面,我希望能有比较直观的解释和生动的案例,最好能配以清晰的图示,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有所领悟。同时,书中在“应用”方面的阐述也至关重要,微纳系统究竟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在医疗、通信、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它们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微纳技术的广阔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激发我对这个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欲望。
评分这本《RTDK 微纳系统技术与应用》吸引我的,更多的是它所承诺的“应用”部分。虽然我对于微纳技术本身的技术细节并非特别精通,但我深知这项技术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以及它将如何塑造未来的生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具体、贴近现实的应用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微纳系统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比如,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微纳传感器是如何实现对人体生理数据的精确监测的?在医疗健康领域,微纳机器人或微流控芯片是否能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带来革命性的突破?甚至在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提升方面,微纳技术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已经投入实际使用的微纳系统产品或解决方案,并对其工作原理和技术优势进行详尽的解析。如果能够包含一些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在开发这些应用时所遇到的挑战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的,那将更具启发性。
评分作为一名对物理和工程交叉领域有着濃厚兴趣的学生,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帮助我理解复杂概念的入门读物。这本《RTDK 微纳系统技术与应用》的名字让我眼前一亮。从书名来看,它似乎涵盖了从基础技术到实际应用的整个链条,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技术名词的堆砌,而是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微纳系统的核心原理。例如,在“技术”部分,我期待能够了解到微纳制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各种先进的加工技术,比如光刻、蚀刻、薄膜沉积等等,它们是如何在微观尺度上构建出精密结构的?而“应用”部分,我则渴望看到微纳系统在各个行业中的创新应用案例,比如在智能手机中的传感器、在医疗诊断中的微流控芯片、在新能源汽车中的能量收集装置等等。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微纳系统的技术演进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并能理解其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个人非常注重书籍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如果这本书能够清晰地划分章节,每一章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深入的分析,那将是非常棒的。
评分我是一名科技爱好者,平时喜欢阅读各种关于前沿科技的书籍,以保持自己的知识更新。当看到《RTDK 微纳系统技术与应用》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所吸引。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科技感和未来感,暗示着它将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我一直对微观世界充满好奇,而微纳系统技术正是探索和利用微观世界的一门重要学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介绍微纳系统的基本概念、核心技术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微纳系统在信息技术、生物医学、能源以及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展望,让我能够了解到微纳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的突破方向。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发我更深入的思考,让我对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科技领域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RTDK 微纳系统技术与应用”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个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保持高度关注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了解微纳技术这一前沿领域的优秀读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涵盖微纳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更能深入探讨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具体来说,我对于书中关于微纳制造工艺的介绍非常感兴趣,例如如何精确地控制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器件尺寸,以及各种先进的加工技术如光刻、蚀刻、3D打印等在微纳系统中的具体实现。同时,我也非常期待了解微纳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应用,比如在高性能计算、智能传感器、生物医疗、新能源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微纳系统是如何发挥其独特优势,解决实际问题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技术脉络和广阔的应用视野,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微纳技术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