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传感器及应用(第2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传感器及应用(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煜东 著
图书标签:
  • 传感器
  • 传感器技术
  • 检测技术
  • 电子技术
  • 物理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仪器仪表
  • 自动化
  • 电子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赏心悦目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132813
商品编码:2960473459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传感器及应用(第2版)

定价:28.00元

作者:王煜东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111132813

字数:

页码:285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规划教材·传感器及应用(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全面介绍了应变式、电位器式、电容式、电感式、电涡流式、压电式、超声波式、霍尔式、光电式、光纤、激光、热敏、气敏、湿敏、频率式、数字编码器、感应同步器、磁栅、光栅、容栅、球栅等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及应用,其中有红外、紫外、CCD、PSD、色彩等新型敏感元件及其应用,以及智能式传感器的原理;完整介绍了传感器信号的处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及抗干扰技术;适当介绍了显示与调节仪表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应用;重点介绍了传感器在制造业中的机械量和热工量检测中的应用;列举了传感器在机床、自动生产线、汽车、家用电器和安全防范系统中的应用实例;突出介绍了传感器的安装、调整等实践技能。
《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规划教材·传感器及应用(第2版)》内容丰富新颖、涵盖面广、语言精练、概念清晰、结构严谨、重点明确;书中适当插入了一些传感器的实物照片,增强了直观性和真实感;每章末均附有适当的思考与练习以便于教学,是一本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产实践的实用性和教学功能较强的教科书。
《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规划教材·传感器及应用(第2版)》可作为高职高专机电技术、电气自动化、汽车电子、楼宇智能化、应用电子等专业的教材,也适用于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同类专业,还可供有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2版前言
n版前言
n章 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n1.1 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
n1.2 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
n1.3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n1.4 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与准确度
n1.5 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
n思考与练习
n
n第2章 线性位移传感器及应用
n2.1 电阻式传感器
n2.2 电容式传感器
n2.3 电感式传感器
n2.4 电涡流式传感器
n2.5 压电式传感器
n2.6 超声波传感器
n2.7 磁敏传感器
n2.8 光电式传感器
n2.9 光纤与激光传感器
n2.10 频率式传感器
n2.11 智能式传感器
n思考与练习
n
n第3章 位移传感器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n3.1 角编码器及应用
n3.2 感应同步器及应用
n3.3 光栅传感器及应用
n3.4 磁栅传感器及应用
n3.5 容栅传感器
n3.6 球同步器
n3.7 数显表与数显量具
n3.8 接近传感器及应用
n3.9 传感器在MPS系统中的应用
n3.10 传感器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n思考与练习
n
n第4章 力与运动学量传感器及应用
n4.1 测力与称重
n4.2 运动学量传感器及应用
n思考与练习
n第5章 压力、流量和物位传感器
n第6章 温度传感器及应用
n第7章 气体与湿度传感器及应用
n第8章 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
n第9章 传感器在家用电器及安全防范中的应用
n0章 传感器与微机的接口和抗干扰技术
n1章 显示与调节仪表
n附录
n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传感器技术:触及万物的感知之眼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中,传感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如同人类的感官,将物理世界的信息转化为可被机器理解的电信号,从而驱动着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进程。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到工业生产中的精密控制、环境监测,再到航天航空的尖端领域,传感器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们是现代科技的基石,是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 本书将带领您踏上一段深入探索传感器世界的奇妙旅程。我们将从传感器最基础的概念讲起,理解其工作原理、核心组成以及分类方法,从而建立起对这一技术领域宏观而清晰的认识。随后,我们将逐一剖析各类主流传感器的具体应用,深入探究它们是如何在各自的领域大显身手的。 感知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基本物理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恒温器控制室内舒适的温度,到工业生产中精确控制化学反应的温度,再到食品储存中的保鲜,温度传感器的应用无处不在。我们将深入了解热敏电阻、热电偶、铂电阻等不同类型的温度传感器,解析它们的物理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例如,为什么在一些高温工业环境中,我们选择使用热电偶而不是热敏电阻?这涉及到它们各自的耐温范围、精度、响应速度以及成本等因素。我们将探讨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如何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和标定,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洞察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压力,无处不在,从大气压力到流体压力,从机械应力到生物压力,其变化往往预示着重要的信息。压力传感器在航空航天中监测舱内气压,在汽车工业中测量燃油压力和轮胎气压,在医疗领域监测血压和呼吸压力,甚至在工业自动化中监测液位和流量,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书将详细介绍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等多种压力传感器的技术原理,分析它们的动态响应特性、过载能力和灵敏度。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测量介质的特性、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对精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压力传感器,并了解压力传感器的封装技术、信号调理电路以及在实际系统中的集成方法。 捕捉光影的光传感器: 光,作为最直观的信息载体之一,光传感器的应用也极其广泛。从智能手机的光线传感器调节屏幕亮度,到安防系统中的红外感应器,再到工业自动化中的视觉检测,光传感器如同我们的眼睛,捕捉着世界的视觉信息。我们将深入研究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CCD和CMOS图像传感器等。您将了解到光敏电阻是如何通过改变电阻值来感知光强的,而光电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又是如何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对于图像传感器,我们将探讨它们的像素结构、成像原理以及在各种成像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 聆听声响的声音传感器: 声音,是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声音传感器让机器能够“听见”世界。从手机的麦克风进行语音输入,到工业设备状态的监测,再到环境噪声的测量,声音传感器无处不在。我们将重点介绍驻极体电容麦克风、压电式麦克风等,并分析它们的灵敏度、频率响应以及指向性。您将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声学环境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麦克风,并学习如何对声音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感知运动的位移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 运动,是物理世界的基本属性,位移和速度的精确测量是实现精确控制和监测的关键。从工业机器人手臂的精准定位,到汽车的巡航控制,再到地面车辆的导航,位移和速度传感器扮演着核心角色。我们将探讨电感式、电容式、光学式(如编码器)、霍尔效应等多种位移传感器,以及测速发电机、多普勒雷达等速度传感器。我们将深入理解它们的测量原理、精度等级、非线性误差以及抗干扰能力,并学习如何在复杂的运动场景下,选择兼具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传感器方案。 探测化学物质的化学传感器: 化学传感器,是赋予机器“嗅觉”和“味觉”的关键技术,它们能够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水中的有害物质、甚至人体的生化指标。从环境监测站的空气质量检测,到食品安全领域的毒素检测,再到医疗诊断中的血糖监测,化学传感器的应用正日益广泛。我们将介绍气体传感器(如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氧化锆传感器)、离子选择性电极、生物传感器等。您将了解它们的工作机理,是如何通过与特定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而产生可测量信号的,以及在选择和使用化学传感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例如选择性、灵敏度、响应时间和稳定性。 触及万物的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 力,是驱动物体运动的原因,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率的量。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是实现精准操控和状态监测的重要工具。在机器人领域,力传感器能够感知机器人与环境的交互力,实现柔顺控制;在汽车安全领域,加速度传感器是安全气囊弹出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核心;在智能手机中,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设备的运动状态,实现屏幕旋转等功能。我们将深入研究应变片式力传感器、压电式力传感器,以及MEMS(微机电系统)加速度传感器。您将了解到它们的工作原理、量程、精度以及在振动监测、倾角测量、跌落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智能化的“触角”:传感器的集成与应用 除了深入剖析各类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本书还将重点关注传感器的集成与应用。在现代智能系统中,单一传感器往往不足以提供全面的信息。我们将探讨如何将多种传感器进行组合,形成传感器网络,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实现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获取。例如,通过结合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人体舒适度;通过结合GPS、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传感器,我们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车辆定位和运动轨迹跟踪。 我们将介绍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处理和传输技术。传感器产生的原始信号往往是模拟的、含有噪声的,需要通过模数转换(ADC)、滤波、放大等信号调理电路进行处理,才能为后续的微处理器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所用。数据传输方面,我们将介绍常用的通信接口,如I2C、SPI、UART、CAN等,以及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LoRa等,它们使得传感器数据能够被高效地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或云端。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传感器在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工业4.0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应用。在物联网时代,海量的传感器构成了感知层,它们将物理世界的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网络,为智能化决策提供基础。在人工智能领域,高质量的传感器数据是训练和部署AI模型的关键,它们赋予了AI系统感知和理解世界的能力。在工业4.0背景下,智能传感器与自动化设备、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面感知、优化和智能化。 挑战与未来展望 传感器技术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传感器的功耗、体积、成本、鲁棒性以及在复杂环境下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本书也将对这些挑战进行探讨,并展望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例如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以及在生物医疗、环境保护、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各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更能够掌握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应用和集成传感器,从而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一起,用“感知”的力量,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十一五”规划教材,总觉得会有些年代感。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我被它的内容所震惊了。它的内容更新速度非常快,很多章节都涉及到了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比如智能传感器、MEMS传感器等。而且,它在讲解这些前沿技术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基础的理论知识,而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读者能够理解新技术的根基在哪里。书中的一些实验设计和仿真案例也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们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行业指南,能够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传感器领域的最新动态,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让我眼前一亮的,封面那种略带科技感的蓝色和银色搭配,给人一种既严谨又不失活力的感觉。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算不错,厚实且不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不容易疲劳。第一眼看上去,里面的排版也很清晰,章节标题醒目,公式和图表都标注得井井有条,虽然我还没深入学习内容,但仅仅是浏览目录和章节结构,就能感受到编者在组织材料上的用心。尤其是一些示意图,线条流畅,标注清晰,即便是没有文字说明,也能大致理解其原理,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我还注意到书的侧边页码清晰,方便查找,整体的印刷质量也比较高,字迹清楚,没有模糊不清的情况,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希望内容也能像它的外观一样令人满意。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安排和逻辑结构非常清晰,循序渐进,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它从最基础的传感器原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传感器的详细介绍,再到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系统设计。每一章的学习都建立在前一章的基础上,不会出现知识断层的情况。我喜欢它在讲解每个传感器的时候,不仅会介绍其工作原理,还会详细阐述其性能参数、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这让我对各种传感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能够更好地判断它们是否适合特定的项目需求。书中的例题和习题设计得也很好,难度适中,能够有效检验我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并且还能引导我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评分

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传感器的教材,但说实话,很多都偏向于理论的堆砌,读起来枯燥乏味,而且很多内容都比较陈旧,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而这本教材给我的感觉就非常不一样。它的语言风格比较现代化,讲解深入浅出,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作者会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很容易理解。而且,书中穿插了很多插图、流程图和表格,这些视觉化的元素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原本可能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我特别喜欢其中的一些对比分析,将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详细比较,这对于我们在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感觉编者确实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努力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有趣。

评分

这套教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内容非常全面,涵盖了传感器领域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传感器原理、分类,到各种传感器的具体应用,再到一些进阶的信号处理和系统集成,可以说应有尽有。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理论讲解之后,紧跟着的实践案例分析。这些案例选取的都是当下比较热门和实用的领域,比如物联网、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等,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而且,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不仅是简单地罗列,还会深入剖析其设计思路、关键技术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这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进入实际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学习经验。我能想象,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这本书会成为我重要的参考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